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脫」「露」「白」,敢問中國文化路在何方?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11-14 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胡錦濤總書記在第八次文代會和第七次作代會上的講話,對全國文藝工作者提出的在新時期新階段的要求猶如春風,激蕩著每一個肩負歷史使命和責任的文藝工作者的心,一掃一個時期以來我們在文化領域模糊的發展方向,是新時期新階段中國當代文化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真正領會其精神內涵的綱領性的講話。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中國文化界出現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不是積極的傳承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優秀的、帶有中國傳統人文特點的文化成果,而以其媚俗、封建,甚至下流的文化現象充斥著我們的書刊雜誌、舞台、大小媒體及相關產業,並以標榜為「先進文化」和「與時俱進」為招牌,為其鳴鑼開道。最為可怕的是,這些已經滲透到影響億萬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民族未來的教育領域。所有這些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擔憂和吶喊:中國文化怎麼了?路在何方?

我們可以從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出現的文化現象就能看出問題在有的文化領域是多麼的嚴重!總結三個字就是「脫」、「露」、「白」。

所謂的脫,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脫光」,也不是充滿著齷齪的猥褻。它更不是宣示對於傳統文化和道德的反叛,更是在昭示著對於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的無奈和終結。近幾十年來,我們鮮有名著、名家出現,看到是欺世盜名、浮躁年華,問題出在哪兒?是我們沒有充滿激情、才華橫溢的人嗎?不,沉積於中華大地的文化沃土滋潤著每一個華夏兒女。是我們的文化陷於沉淪嗎?不,潺潺江河在吟唱著文化帝國的歷史。當我們脫掉一層層衣服,來掩飾著當代文化人飢餓時,我們要問的是,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天的沉淪?要問的是,我們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了什麼?尤其是否我們在傳承上走了彎路,走了邪路。去其糟粕、保其精華是我們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自新文化運動以來,我們的文化人一直致力於促進文化的發展,但那是在傳承的基礎上的發展,和那種鄙視傳統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湧現出諸如巴金、茅盾和魯迅等一大批聲名顯著的大家和作家,湧現出膾炙人口的一大批好的著作和作品。以致對許多人的人生和道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看看我們近幾十年來,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作品嗎?我們還能找出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作家嗎?我們可以以什麼多元化來解釋其原因,但,事實就是事實,任何狡辯都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

我們再也不能再「脫」了,當我們脫掉了一層層衣服時,我們是不是也要把我們的文化底蘊也要脫掉呢?那什麼傳統文化、倫理道德還會存在嗎?難道我們這樣的文化帝國就這樣消失嗎?我們既不是所有傳統文化的「衛道士」,也不應是傳統文化的「掘墓人」。

「露」 字,透視著當代中國文化人的一個陋習,我們不是積極地去探求當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天天的坐在三尺桌前苦思冥想,杜撰著一個個「宇宙」的故事,實在不行,也要掘墓三尺,把那些「才子佳人」拿出來說事。再不行,也要整出「花花事」,搞得「生殖期」天天不能閑著。媚俗、下流成為賣點,不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美好的故事在傳揚?不知道國民還有他的「內心」在等你去挖掘?難道只有「卑劣」天天伏在你的案頭。每個民族、每個人、每個角落都會有灰塵,都有其不足,但唯一的一點是,下流都是一樣的。當我們天天在鼓噪著挖掘人性的本質時,我們忘記了我們的作品、我們的作家面對著是千千萬萬睜大眼睛的讀者和聽觀眾,那種權力拜物教文化、那種流氓文化莫要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文化?自娛其樂可以,那就關起門來,拳打腳踢也好;痛哭流涕也罷,痛痛快快盡情的去抒發。

有的說是生存,致使今天的局面,難道「孔方兄」把你的靈魂也一同買去嗎?我們不否認市場,我們要認可「生存」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但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人,活著也要有活著的活法,丟掉了靈魂,我們還剩下什麼?

我們現在有的書刊雜誌、電台電視台,甚至是有的教科書「白」的連小學生都看不懂,搞不清楚。是我們的文化走進浩瀚無盡的沙漠了嗎?繼承與創新並不矛盾,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銳意創新,才能使我們的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透出鮮活的時代特色。

一個時期以來,我們一貫追求凡事「接軌」,一味追求「商業利益」,就是「文藝陣地」也不能倖免。向所有的先進文化學習是對的,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有益補充,隨著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加強,隨著中國經濟大發展,中國需要認識世界,世界也在不斷的了解中國。當我們大補西方文化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在丟棄某種東西。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我們記住的是不是只是一條?在對待民族文化遺產的問題上,既不能割斷傳統,一概排斥,也不能全盤接受不求革新;既不能用今天的思想去苛求古人,也不能盲目地頌古非今。在吸收世界各國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就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國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加以消化,使之與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相結合,以促進本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

但我們現在充斥在各種輿論工具中的「胡說」、「戲說」現象可以說空前絕後,我們一些「作家」翻看幾本書,查閱了幾本資料,加上點「葷料」,異想天開的做起了 「時空隧道」的夢,如果說人們茶餘飯後作為調侃的佐料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我們的一些「作家」、「專家」堂而皇之地站在「大講台」上,為了區區小錢,大言不慚地杜撰著現代版的古代故事,充當「推理大師」的角色,最為悲哀的是我們有些主流媒體為「偽文學」提供了為其推銷「厚黑」文化的舞台。我們常講的社會責任感到底哪裡去了?

有人把當代中國之文化現象稱之為中西文化交融衝突的結果,是也不是,是的是我們沒有真正領悟西方文化的精華和真諦,不是的是,我們在一步步地在消解著我們先人們帶給我們的文化帝國。

胡錦濤總書記在這次大會上的提出: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大潮,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如何找准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該要做些什麼?


康平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