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片是怎麼編出來的

[複製鏈接]

1932

主題

2065

帖子

200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迷死佛陀 發表於 2006-11-10 1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觀眾對大片的批評有一個集中點,就是劇本,他們怎麼也沒法理解,一個製作成本上億元的電影,竟找不到一個能夠打動人的故事。李馮曾經是《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的編劇,他講了一段作為編劇的苦衷,也許能解釋一二。

  李馮說:「好萊塢的劇本直接送到製片公司,其中有2/3是不拍的,但這些劇本只是個大綱,編劇的損失不是很大。中國電影不景氣,大家都特別小心,製片方要求看到

  完整的劇本,否則拿不到投資,可是編劇見不到錢怎麼能先寫劇本?風險太大了。所以很多導演自己身兼編劇。張藝謀的做法是他先墊錢,如果不拍,損失由他承擔,換成普通導演,沒辦法這麼做。」

  李馮最近就眼瞅著一個絕佳的點子,因為沒人敢冒險面臨擱淺,他提出一個「劇本投資人」的概念,先不收錢,以劇本作為投資入股,與製片方共擔風險、共同贏利。編劇掙的是一點辛苦錢,這不是一個普遍適用的辦法,在先有劇本還是先有投資的推手過程中,只好產生了目前通用的辦法:由製片方和導演拿出點子,找編劇攢本子,電影傳達的思想和編劇沒關係,它也未必全是導演的,而是投資方、國外片商、導演共同博弈的成果。

  《夜宴》:盛和煜

  盛和煜至今還感激馮小剛的知遇之恩,他一再強調,他之所以願意出來當靶子,是為了哥們兒義氣,既然觀眾意見集中在台詞上,他就不能推卸責任,他甚至開了博客,一一解釋那些他和馮小剛鍾愛不已卻令觀眾笑場的台詞。發布會上,盛和煜左邊葛優,右邊章子怡,媒體問的全是和電影無關的事,盛和煜如坐針氈,但他又說,馮小剛是懂劇本的,也足夠尊重他,只是出品方對編劇不重視。

  《夜宴》的第一稿由香港編劇邱剛健完成,如果聽說過《阮玲玉》、《胭脂扣》、《投奔怒海》的人,就該知道邱從邵氏時期開始,寫過無數得獎劇本。這次是他主動找到華誼,只是為了錢寫這個本子。周潤發版《上海灘》的編劇,已經50多歲了,不得不到廣州一家雜誌應聘做普通編輯,所以邱剛健的做法不足為奇。邱拿出的第一稿基本是《哈姆雷特》的翻譯,馮小剛覺得不會引起當代中國觀眾的共鳴,為了具有中國特色,他找到了《走向共和》的編劇盛和煜。盛看到的本子只是馮小剛寫的開頭,邱的本子直到最後他才看到。

  婉后的第一人選是鞏俐,鞏辭演后劇本已經寫完,才定了章子怡。這一下,人物關係必須大調整,她從太子的親生母親變成了後母,和青女從婆媳變成情敵。《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背景都定在了五代十國,雙方都堅稱這是巧合。盛和煜說:「明代教條、清代不代表古典,五代的文化包容比任何時代都大。」《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編劇之一卞智洪的解釋更加直接:「定在唐代,中國觀眾會穿鑿附會;而外國人除了秦始皇一概不知中國的朝代,漢武、隋煬都不重要。」五代和唐朝服飾風格很像,中國人對那段歷史自己都搞不清楚,也沒法去挑刺,時代只是交代劇情的陪襯。

  盛和煜認為《夜宴》是多重考慮的結晶,小到人名,大到結局。「厲帝叫什麼王,氣度就小了;青女以前叫靜女,覺得不夠漂亮;無鸞追求的是發音上的美感。」殺死婉后的是不是那個侍女凌兒,盛和煜笑而不答:「殺死她的人比現在明確一點,原計劃是她登基大典時外面響起頌詞時被殺死。」

  《哈姆雷特》的主題是「生存還是死亡」,《夜宴》則是「慾望」與「寂寞」,葛優的厲帝從苦心篡位到為情而死,觀眾怎麼也轉不過這彎兒來。這卻是馮小剛很得意的一筆,盛和煜說,劇本中表現得很充分,電影沒有全部演出來。無鸞在劇本中是一個武功極強的人,殺厲帝易如反掌,婉后又要毒死厲帝,使他沒有退路,「唯其如此,他的死才不失浪漫,是梟雄之死。如果他被刺死,掙扎著倒下,那多沒勁。戲劇講究逆轉,不能順撇」。

  對於引發笑場的台詞,盛和煜一一辯解。他說自己的台詞有三原則:不能出現常識錯誤和史后封號,比如「我孝庄」;不能有戲詞,如「哀家」、「眾卿平身」;不能有現代詞,被人詬病的「誠信為本」,他堅持說,這是古漢語中原有的說法。葛優拋出的幾句「跪乎?不跪乎?」不屬於語言不統一,而是為了升華角色的顧盼自雄。

  張藝謀的大片編劇們

  好萊塢的劇本中有1/5來自小說,這樣的改編容易保證質量。張藝謀訂閱了大量文學類刊物,早期的他基本上靠改編成功的小說。為什麼現在他拋棄了這個良好習慣?一種說法是文學不景氣,另一種就是大片必須拍古裝動作。《英雄》策劃會上,張藝謀提出過改古龍小說,可改著改著,又發現古龍小說頭緒太多,又換成了刺秦。

  張藝謀的班底里有了文學策劃這個特殊的職務。每部大片都是在不斷地開會中完善的,這其中所受到的外力影響頗多。一部大製作,最先納入考慮的不是故事,而是選景。以《滿城盡帶黃金甲》為例,最初定名是《菊花殺》,以王宮為背景。編劇之一的卞智洪說:「橫店影視城是要提前半年以上租的,要加蓋菊花台,菊花是要趕季節的。」這和《十面埋伏》的情形一樣,本來是「非典」時期在準備,那年就沒打算拍片子,時間很充裕,沒想到「非典」警報突然解除,張藝謀說,要搶外景,演員留的檔期也不夠了,所以在一個月內必須寫出一稿劇本,至今李馮覺得《十面埋伏》寫得太過倉促。

  大腕演員的檔期也都定得很細,例如周潤發,他按照好萊塢工會的方式工作,在路上堵車的時間也要計算在工作時間裡,而且要按美元支付。為了遷就演員檔期,劇本是最可以調整的東西。曾經想把好萊塢模式引進中國的孫健君說:「電影就是不能允許編劇天馬行空,要服從製片原則。」張藝謀曾懊惱地反問過:「為什麼要把對編劇的指責轉嫁到我身上?」

  可實際上,中國大片的劇本還是小作坊作業。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反思:怎麼穩定地提供一流的劇本。後來他們有了team writing,形成創意、金融流水線。製片人協會負責找人,作家在5分鐘內向製片人講一個故事,講好了就付訂金,再組織人調研其可行性,然後組織團隊來寫。而中國的模式只比香港略好點,李馮也曾是《霍元甲》的編劇,那個班底是香港的。創意由李連杰提供,李想把自己的半生經歷借霍元甲之口講述,至於票房倒是次要的。但港片編劇和他的大陸思維其實是有衝突的,最後李馮做了「劇本醫生」的工作。霍元甲代表李連杰,片中的女主角盲女月慈則是導演于仁泰,他腿腳不方便,很熱愛這種同病相憐的角色。所以要滿足每個主創的心意的確很困難。

  另一個外力來自於演員,李連杰看到《英雄》第一稿時哭了三次,他太太利智哭了六次,為什麼呢?觀眾不能理解,原來給他的劇本曾有這麼一個主題:士為知己者死,有個情節是梁朝偉勸李連杰砍了自己的胳膊,李連杰重視友誼,於是砍了。這在史書中並不鮮見,就有很多人為太子丹的計劃獻身。可是這個行為放在今天很難處理,最後刪去了。張曼玉看的那稿她也哭了,因為她看到的稿子和李連杰、梁朝偉的又不一樣,每個大腕演員拿到劇本,看到的都是自己那條主線最精彩,實拍時為了保持平衡,必然要刪掉某些煽情段落。像梁朝偉提的意見就很多,紅色那部分就是他提議「和藍色太像,演起來累」,臨時又重寫。梁提完張提,張提完李再提,最後一稿和第一稿永遠是南轅北轍。《滿城盡帶黃金甲》也遇到同樣問題,為了吸引青少年票房,硬加進了周杰倫的角色。皇后一會兒有倆兒子,一會兒又有三個兒子。周杰倫開始演的是魯大海那個角色,但是魯大海和皇后沒有對手戲,為了增加戲份,必須讓周杰倫和鞏俐有對手戲,最後他終於成為了鞏俐的大兒子。這是片中最大的調整。

  到了《十面埋伏》時,張藝謀覺得有經驗了,他要在動作里加上愛情,不要大俠,要平民化,就想到了足夠平民的捕頭。為什麼要讓章子怡演盲女呢?因為盲人的武術設計會很不一樣,這靈感來自於《座頭市》中的盲俠。可全程是盲人,故事怎麼也說不囫圇,只好讓小章成為假盲。故事為了各種原因反覆做出犧牲,張藝謀對這點是很清醒的,他告訴記者:「主流商業電影對觀眾還是講故事,大眾心理是需要看故事的。再加上這兩年電視劇故事講得不錯。」喜歡看「超女」的他會從電視中汲取營養,在拍《滿城盡帶黃金甲》時,他也說:「我很清醒,通常一上大片,立刻會有滿足感,一下有了這麼充分的資源,有時容易炫技。我這次很節儉,你已經第三回了,不能被這些迷惑。」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11-10 18:25 | 只看該作者
哦...我現在知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36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77
3
xiaoming1970 發表於 2006-11-10 23:19 | 只看該作者
終於知道大片的導演和編劇是如何唬弄投資方和觀眾了,難得演員們還能堅持演下來,謀生不易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23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512
4
sea6340 發表於 2006-11-13 13:44 | 只看該作者
原來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5
be2000 發表於 2006-11-13 16:50 | 只看該作者
「編」得不錯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