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沙龍盜來一貼:呂叔湘 什麼是「意義」?

[複製鏈接]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ousuo 發表於 2008-12-9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NYLASH ] 於 2008-12-6 10:34 上貼
原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29925
談語言和意義,談來談去,有個重要問題還沒有談到:究竟什麼是「意義」?這個問題很不容易談好,可是談還是得試著談談。如果說「意義」是外界事物——包括各種物件、它們的特徵和變化、它們的相互關係,以及這一切和說話的人的關係——在人的腦子裡的反映,而這「意義」必須通過語言才能明確起來,這大概可以代表多數人的意見。問題在於「意義」依賴語言到什麼程度。有一種意見認為沒有語言就沒有「意義」,這顯然是言過其實。只要看幾個月的嬰兒,不會說話,可是「懂事兒」,也就是說,外界的某些事物在他腦子裡是有意義的。又比如人們點點頭,招招手,也都可以傳達一定的意義。可見不是離開語言就沒有「意義」。可是如果說,某種語言里沒有這個詞,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的腦子裡就缺少與此相應的概念,這就有幾分道理。比如漢語里的「伯伯、叔叔、舅舅、姑夫、姨夫」在英語里都叫做「uncle」(俄語「照明」),是不是說英語的人的腦子裡就沒有「父親的哥哥、父親的弟弟、母親的弟兄、姑媽的丈夫、姨媽的丈夫」這些意義呢?當然不是這樣。可是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人都是uncle,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加以分辨。這就是說,只有與unck相應的概念是鮮明的,而與「伯伯」等相應的概念是模糊的。反過來說,說漢語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伯伯」等等,這些概念是鮮明的,而「男性的長一輩的親屬」這樣的概念是模糊的,是要費點勁才能形成的。對於外界事物,不同的語言常常做出不同的概括。我們總覺得外國話「古怪」、「彆扭」,就是這個緣故。

語言不可避免地要有概括作用或抽象作用。外界事物呈現無窮的細節,都可以反映到人的腦子裡來,可是語言沒法兒絲毫不漏地把它們全都表現出來,不可能不保留一部分,放棄一部分。比如現實世界的蘋果有種種大小、種種顏色、種種形狀、種種口味,語言里的「蘋果」卻只能概括所有蘋果的共同屬性,放棄各個蘋果的特殊屬性。概括之中還有概括,「水果」比「蘋果」更概括,「食品」比「水果」更概括,「東西」比「食品」更概括。每一種語言都有一些這樣高度概括的字眼,如「東西、事情、玩意兒、做、干、搞」等等。

單詞是這樣,語句也是這樣。比如「布鞋」,這裡不光有「布」的意義、「鞋」的意義,這是字本身的意義;還有「是一種鞋而不是一種布」的意義,這是靠字序這種語法手段來表示的意義;還有「用……做成的……」的意義,這是在概括的過程中被放棄了的那部分意義。像「謝幕」那樣的字眼,就放棄了很多東西,只抓住兩點,「謝」和「幕」。說是「放棄」,並不是不要,而是不明白說出來,只隱含在裡邊。比如「蘋果」,並不指一種無一定大小、顏色、形狀、口味的東西;同樣,「布鞋」、「謝幕」也都隱含著某些不見於字面的意義。語言的表達意義,一部分是顯示,一部分是暗示,有點兒像打仗,佔據一點,控制一片。

暗示的意義,正因為只是暗示,所以有可能被推翻。比如說到某一位作家,我說「我看過他三本小說」,暗含著是看完的,可要是接著說,「都沒有看完」,前一句暗示的意義就被推翻了。一位菜市場的售貨員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一位顧客來買辣椒,她問:『辣椒辣不辣?』我說:『辣,買點兒吧。』她說:『哎喲!我可不敢吃。』後來又來了一位顧客,問我辣不辣。我一看她指的是柿子椒,就說:『這是柿子椒,不辣,您買點兒吧。』她說:『辣椒不辣有什麼吃頭!』說完走了。」這是聽話人誤會說話人的意思,也就是錯誤地認為對方有某種暗示的意義。

從前有個笑話:有個富翁,左鄰是銅匠,右鄰是鐵匠,成天價丁丁東東吵得厲害。富翁備了一桌酒席,請他們搬家,他們都答應了。趕到兩家都搬過之後,丁丁東東還是照舊,原來是左邊的搬到了右邊,右邊的搬到了左邊。富翁所說的「搬家」暗含著搬到一定距離之外的意思,可是照字面講,只要把住處挪動一下就是搬家,兩位高鄰並沒有失信。

歐陽修的《歸田錄》里記著一個故事。五代時候,兩位宰相馮道跟和凝有一天在公事房相遇。和凝問馮道:「您的靴是新買的,什麼價錢?」馮道抬起左腳說:「九百錢。」和凝是個急性子,馬上回過頭來責問當差的:「怎麼我的靴花了一千八百?」訓斥了半天,馮道慢慢地抬起右腳,說:「這一隻也是九百錢。」這一下引起鬨堂大笑。

暗示的意義甚至能完全脫離顯示的意義。比如「誰知道」,有時候是照字面講(「誰知道?請舉手」),有時候卻等於「我不知道」(「你說他會不會同意?」「誰知道!」)。修辭學上所說「比喻」、「借代」、「反語」等等,都是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例子。就因為暗示的意義不太牢靠,所以法令章程所用的語言盡量依靠顯示,盡量減少暗示,防備壞人鑽空子。與此相反,詩的語言比一般語言更多地依賴暗示,更講究簡練和含蓄。

有時候暗示的意義可以跟顯示的意義不一致而同時並存——一般是分別說給同時在場的兩個人聽的,——這就是所謂一語雙關。《蘆盪火種》第九場刁德一審問沙奶奶,叫阿慶嫂去勸她供出新四軍傷病員轉移的地址。阿慶嫂對沙奶奶說:「你說呀。一說出來,不就什麼都完了嗎?」這裡的「什麼」,在刁德一聽來,指的是沙奶奶如果不說就要面臨的災難;在沙奶奶聽來,指的是傷病員的安全。(後來改編成《沙家浜》時,這一段刪去了。)

以上講的都還是語言本身的意義。我們說話的時候還常常有這種情形:有一部分意義是由語言傳達的,還有一部分意義是由環境補充的。比如聽見隔壁屋子裡有人說「刀!」,你就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是刀」,或者「刀找著了」,或者「拿刀來」,或者「給你刀」,或者「小心刀」,或者別的什麼。前面講過的「我的書」、「你的信」、「我去上課」、「我去看病」等等,本身有歧義,只有環境能夠決定它是什麼意思。

語言和環境的關係還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二者必須協調,否則會產生可笑的效果。比如你跟人打牌,人家誇你打得好,你說,「打不好,瞎打」,這是客氣。可是如果像相聲裡邊那位打呼嚕特別厲害的朋友對同屋的人說,「打不好,瞎打」,那就叫人啼笑皆非了。有一位華僑回國之後學會了一些寒暄的話,有一天送客到門口,連聲說,「留步,留步」,弄得客人只好忍著笑嗯啊哈地走了。
床前明月光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沙發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8-12-9 06:26 | 只看該作者
到底什麼是意義啊? 上網的意義是什麼啊? 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生孩子的意義什麼? 其實沒有意義的事情才有意思,做人就是,做人的意義是什麼? 沒意義但有意思啊。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6

主題

2萬

帖子

7644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44
3
世道變了 發表於 2008-12-9 07: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沙發 人間的盒子 的帖子



有一天,一個記者跑去問畢加索:你這幅畫有什麼意義呢?就一扇窗,窗外有樹,樹下有花,沒了.什麼意義都沒有.

畢加索要記者往窗外看,記者就看到了畫上的景象,原來畢加索只是把他從窗戶里看到的景象畫出來而已.

然後畢加索問記者:你往窗外看到的景象有意義嗎?如果這景象是有意義的,為什麼我的畫會沒有意義?窗外的景象是可以存在的,我的畫為什麼就不可以存在呢?

從此,我再聽音樂,再看文章,就不一定要看要聽它們的"深層內容"了.很多東西,它們所謂的"深層內涵"就是它們看得到聽得到的膚淺的美感.

人也是這樣的,一個社會底層的工人或乞丐有什麼意義?他們的意義就是一個社會底層的工人或乞丐.平凡沒出息有什麼意義?其意義就在於平凡.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