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答覆:我讀新約時,就覺得有的地方特別的怪,如耶穌驅魔入豬群。

[複製鏈接]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1-15 2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讀到新約中耶穌驅魔入豬群,眾豬跳海自殺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是豬?猶太地怎麼會有豬?

猶太人禁忌吃豬肉,如同伊斯蘭教。為什麼有人要在那裡養多達1000隻豬?這麼多豬足夠一個當時萬人的大城市幾個月的供應。可能是羅馬駐軍的供給嗎?不太像,羅馬在猶太地駐軍很少,而且新約時代猶太地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從新約中的羅馬總督對待猶太人的態度看(允許猶太人擁有自己的武裝如聖殿警衛團,不介入猶太人的內部爭執,按猶太人的要求審判並處死耶穌,等),羅馬人是不會故意冒犯猶太人的信仰的。畢竟為幾頭豬而鬧到猶太人再次造反就不值得了。

會不會是其他民族的人在猶太地養豬?如果這樣,猶太人一定會群起而攻之,如同現在如果有人膽敢在回民區養豬。

就算在猶太地當時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違養豬1000多頭,那麼多頭豬按現在的價值也是好幾萬元,那可是一大筆財產,無緣無故的被以驅魔的名義毀掉,豬老闆豈能一聲不吭?為什麼沒有任何記載?至少在起訴耶穌的時候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呀。新約記錄事無巨細,連耶穌到耶路撒冷騎著一頭驢並一頭駒都不漏,怎麼會漏掉這樣一個對耶穌指控的好證據?

寫這一段新約故事的人一定不知道如何養豬。豬一般要圈養,即使放養,除了母豬和它的豬仔,豬是不會成群的,因為豬不是群居動物。如果要強迫豬成群,那是很困難,豬會相互咬對方,會四散奔逃,更何況是1000多頭。這就是為何大家見過牛群,羊群,沒有人見過豬群。

由此我懷疑:新約的作者對猶太地的生活只有一些隻字片語的了解,並沒有真正在猶太地生活過,更不用說跟隨耶穌在巴勒斯坦到處傳教。這幫人很可能是在羅馬,希臘或其他遠離巴勒斯坦的某個地方,憑想象寫出了新約。


應答:這個地方我也覺得特別怪異。因為,即便那些寫新約的人沒有在巴勒斯坦待過,也總該知道,豬是不能群居的動物。(這個連我都知道)怎麼會在一起呢?我的解釋是:那個作者在就事論事,看見什麼寫什麼。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那就不知道了。

我在這裡說一個不相干的故事,就是王安石把白居易貶到黃州做判通的故事:王安石在辦公室里寫詩:「西風拂面秋月明,花落涼台滿地金。」這個時候,喝醉了酒的白居易跑來,看到這個詩,心想:「世界上哪有花瓣會掉落的菊花?」於是隨口嘲笑說:「秋花不似春花落,勸與作者細斟酌。」王安石很生氣,但是想想,估計白居易不知道有花瓣會落的菊花,所以才這麼說。於是,就把他貶到黃州。一開始,白居易還以為王安石為了這一句詩詞公報私仇,後來,在秋天的時候,突然發現,黃州的菊花就是會落花瓣,於是,才知道自己的無知。

我說這個故事的原因是:不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一下子咬定「沒有」

[ 本帖最後由 冷不丁 於 2006-11-16 00:47 編輯 ]
啊泰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沙發
溫和寶 發表於 2006-11-15 23:49 | 只看該作者
答案是野豬就比較合理了,不會有財產糾紛。另外聖經里沒說那些豬是群居,只說是在吃食。散居的野豬跑到一起找食吃?
胡亂猜猜,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9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3
Gershom 發表於 2006-11-16 01:13 | 只看該作者
提醒一下樓主,那個白居易應該是蘇東坡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4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6-11-16 01:52 | 只看該作者
新約中關於猶太地的地理,風俗的錯誤很多,不光是豬的問題,www.jewcn.org也有論述。你拿的王安石和蘇東皮的故事我也可以用來反駁你。類比是辯論中比較弱的方式,就事論事比較好。我在文章里還有幾個小trick, 似乎我們的基督徒朋友也沒有看到。
舉個例子:耶穌到耶路撒冷騎著一頭驢並一頭駒。一個人騎兩個牲口,這是怎麼怪異的情形!擺布經考據研究發現,由於古希伯來語喜歡用重複的修辭法對同一個事物進行描述,而新約著者的母語不是希伯來語,可能粗通,看不懂這個修辭法,為配合舊約的記錄,就讓耶蘇騎上了兩頭驢。還有,著名的駱駝穿針眼的故事,真的是那樣嗎?其實那是個TYPO,原來是希伯來語的「駱駝」和「粗麻繩」拼寫相近。

ZT同學,你和很多信徒一樣,都陷入了被洗腦的境地,當事實與信仰不符時,正常人首先懷疑的是信仰,而你卻首先懷疑事實,因為你們已經事先就肯定信仰的正確性,世界上所有的事實都不能改變你們的看法,即使佛祖站在你面前憐憫地告訴你的錯誤。反過來,無神論者是比較不堅定的,只要神跡顯現,通過檢測,OK, No Problem,我們馬上投降,天大地大,大不過事實真相。

[ 本帖最後由 iamcaibird 於 2006-11-16 01:5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5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16 02: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iamcaibird 於 2006-11-16 01:52 發表
當事實與信仰不符時,正常人首先懷疑的是信仰,而你卻首先懷疑事實...

我更願意採取愛因斯坦的做法:修改事實。
(「當理論與事實不相符時,修改事實」——愛因斯坦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1732

帖子

48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9
6
周公子 發表於 2006-11-16 02:51 | 只看該作者
我說這個故事的原因是:不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一下子咬定「沒有」
===============================


最大的問題是,某個宗教的信徒認為本宗教的經典是不可更改的,是絕對的真理。
菊花是不是掉花瓣,以事實來證明,但聖經本身,不能證明自身是真理,正如樓上所說,只要神顯神跡,馬上無神論者就投降,可惜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說他們見過神跡,而沒有一件可以重複或是神跡顯現在世界所有人面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7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6-11-16 03: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冷不丁 於 2006-11-16 02:40 發表

我更願意採取愛因斯坦的做法:修改事實。
(「當理論與事實不相符時,修改事實」——愛因斯坦語)

打語錄戰是無用的。我找不到你的引用的出處,這裡我也引用老愛同學的語錄:

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儘管最後的產物有賴於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原文:Innovation is not the product of logical thought, even though the final product is tied to a logical structure.

真理就是在經驗面前站得住腳的東西。
原文:Truth is what stands the test of experienc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8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16 03:42 | 只看該作者
If the facts don't fit the theory, change the facts.
Albert Einstein (1879 - 195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9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16 03:48 | 只看該作者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lbert Einstein (1879 - 1955)

Before God we are all equally wise - and equally foolish.
Albert Einstein (1879 - 1955)

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former.
Albert Einstein (1879 - 1955)

As far as the laws of mathematics refer to reality, they are not certain; and as far as they are certain, they do not refer to reality.
Albert Einstein (1879 - 1955), "Geometry and Experience", January 27, 1921

Where facts are few, experts are many. (註:這一條是針對我們的)
Donald R. Gannon

Get your facts first, and then you can distort them as much as you please.
Mark Twain (1835 - 1910)

Facts are stupid things.
Ronald Reagan (1911 - 2004)

The trouble with facts is that there are so many of them.
Samuel McChord Crothers, The Gentle Read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10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16 03:55 | 只看該作者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Albert Einstein (1879 - 1955), "Scienc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 Symposium", 194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11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16 03:57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對基督徒的批評,前人也有精闢闡述:
For centuries, theologians have been explaining the unknowable in terms of the-not-worth-knowing.
H. L. Mencken (1880 - 195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12
 樓主|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1-16 08:22 | 只看該作者
2樓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野豬。而且,野豬從來就是單獨行動的。所以,不知道的事情,也就不瞎說了。

三樓的朋友:
呵呵呵,對。我寫錯名字了。

四樓的朋友:
騎著驢,帶著驢駒子,我猜想,是還在吃奶的小驢駒子。或許這樣解釋才對。不過,我不喜歡爭字眼——除非這樣的爭吵會給我帶來樂趣。

朋友,一個看過資本論,愛好天文學,懂得基本繪畫,音樂,能用四國語言交談,讀過所有宗教的核心文獻,大學修過哲學,而且非常善於在逆境中尋找出路並因此被某跨國公司聘為CEO的人是很難被洗腦的。我還以為只有民運才喜歡用這個字眼。你不要自跌身價了。我受洗,入教的原因是認為它是真理,雖然聖經中很多地方我都無法理解。

你知道什麼是辯證主義嗎?客觀生成主觀,主觀影響客觀。這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客觀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在勸一句,不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一下子咬定「沒有」。或許有,但是,僅僅是暫時不明白。

六樓的朋友:
但是,信仰不是科學,一個人的體驗,放在另一個人身上,就不一樣。我沒辦法通過邏輯向你證明聖經是真的。因為,邏輯的基礎是人類現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就好像1+1,加上n次,就是無限大。但是,只要你把這個n定義以後,這就不能推出無限大了。一樣的道理。所以,一般來說,神跡之有發生在某一個無神論者身上,這個無神論者才會信靠主,比如說,我。

還有,由於相對論的產生,我們應該這麼說:相對的真理就是在現有經驗面前站得住腳的東西。
引用: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儘管最後的產物有賴於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但是,創新后的產物確往往是跳出邏輯結構的)

最後,請冷兄幫著翻譯成中文行嗎?英語畢竟不是我的第一外語。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13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6-11-16 09:20 | 只看該作者
To ZT:
我看不出你在這裡羅列那麼多嚇人的東西來能說明什麼問題。你的地位,教育和你現在發表的觀點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而且被洗腦的人不一定就是傻瓜。我說得對不對,你指出即可。說得有理,農村不識字的老太我也承認;說的無理,你就是Bill Gates我也噱你。不要光說「你不知道」,但說不出個所以然。本文有個漏洞,我初次發表時就有網友指出,我當時就承認。厲害如你這樣的跨國公司CEO, 請找找本文的漏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14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06-11-16 09:22 | 只看該作者
被跨國公司聘為CEO的牛人,既然「聖經中很多地方我都無法理解」,你怎麼能斷定它是「真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

主題

1558

帖子

39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7
15
大象無形 發表於 2006-11-16 09:25 | 只看該作者
zhang 兄的學識;辯論的心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都是很令人折服,雖然我是他的反方。
嘁兄上句話並不合適,譬如相信進化論的人都完全理解進化論嗎?

[ 本帖最後由 大象無形 於 2006-11-16 09:2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16
 樓主|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1-16 15:24 | 只看該作者
13樓的朋友,如果你不說我被洗腦,我是不會公布某些隱私的。因為你不是民運,也不是flg。做為中國公民,我敬重你的為人。我的地位和擁有的一切,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關係的年輕人,是過分的優厚的。在這裡,請把這些都看成是主給我的恩賜而不是我靠自身能力所應得的。至於你所說的漏洞,我沒有仔細看。

14樓的朋友,如果一個人說話,80%被證明是真的,我自然願意相信其他的20%

15樓的朋友:其實,我比較喜歡在辯論的時候,雙方都比較紳士,盡可尖酸挖苦,但是沒有粗話髒話,並且相互尊敬。其實,你把所有的反對都說出來,也是一種「用心靈和誠實」來尋求真理的表現。還有,創造天地的神,是沒有名字的。這是我選擇基督教的一個原因。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34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32
17
MusicStation 發表於 2006-11-16 15:28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樓上對15樓所做的評價適用於這個版的所有討論。

原則即是,你可以不同意你對手的觀點,但你不能羞辱他的人格。要不,我們就不用討論了,還不如上街去撿塊磚打架更痛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18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06-11-16 15:33 | 只看該作者
16樓,如果「聖經」的某些部分被證明是假的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34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32
19
MusicStation 發表於 2006-11-16 15:39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宇宙是怎麼產生的呀?你能證明嗎?
你能證明人是猿變的嗎?
如果不能,那你是什麼東西?哈哈哈。。。開個玩笑。不過問題還在那裡的。
你連人的起源都證明不了,還奢談什麼80%..20%的問題呀?

細想科學,也有站不住腳的地方。
你知道牛頓,愛因斯坦他們都是基督徒嗎?他們都是,照你們的觀點,他們都是可憐蟲?如果你們真這麼想,那麼你們比他們兩位還厲害。那我們怎麼敢和你們説呀,泰斗們。。。嘿嘿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20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06-11-16 15:43 | 只看該作者
牛頓不相信「三位一體」,你知道嗎?

愛因斯坦是基督徒嗎?這是一個基督徒們傳播的早就被戳穿的謊言。這樣吧,光是我說,你未必肯信。你是否願意就愛因斯坦的信仰問題做點研究?你願意自己做點研究嗎?

基督徒們為了傳教,利用了太多的謊言。希望你以後一定要留個心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