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漫話冬季養生

[複製鏈接]

297

主題

436

帖子

36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789 發表於 2006-11-8 1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冬天來了,又到了傳統進補的季節。為何冬令適宜進補養生?如
何判斷自己應該補什麼?怎樣進行調補?帶著以上問題,記者日前專
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江蘇省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委員魏睦新教授。
  魏睦新說,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人體的消化功能增強,吸收活
動旺盛,在這個時期進補,可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
於體內,滋補五臟,營養機體,強健體質,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冬
令養生的需要人群可歸納為:健康人的防病、亞健康狀態人的體質調
節、病人的輔助治療、大病重病和手術后的康復。總之,幾乎所有想
提高生存質量的人,都可以利用冬令的有利時機,給機體這部「馬達」
做做「年檢」,加加油,讓它來年轉得更歡些。

  要度身定做
  進補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度身定做。切不可盲目跟著廣
告走。由於中醫養生的主要對象是患病的人,而不僅僅是所患的疾病,
即使同一疾病,因人而異,證也可能不同。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
也可表現出不同的證,故冬令養生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對證下
葯才能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
  魏睦新說,學會虛證的自我判別,於進補是非常重要的。他將體
虛歸納為以下4類:
  氣虛證臨床表現為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自汗,倦怠等一組癥狀,
活動時諸證加重,舌淡,脈虛。常用藥有人蔘、黃芪、白朮、山藥、
甘草。人蔘包括西洋參、白參、野山參、紅參等。氣虛而稍偏熱的,
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綜合征者服用西
洋參為宜;單純氣虛者可服用白參;氣虛較嚴重者可服用野山參;氣
虛偏寒者應用紅參。
  血虛證臨床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
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經量少,色淡,甚則閉經,脈細。常用藥
有當歸、熟地、白芍、阿膠。阿膠又叫「驢皮膠」,被稱為「補血聖
葯」,性味甘平,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等功能。
  陰虛證是血虛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為兩顴紅赤,形體消瘦,
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常用藥有沙參、
麥冬、石斛、枸杞子、鱉甲等,食品中的海參也不錯。冬蟲夏草每天
用到3克以上也有一定療效,但價格高出一般藥物上千倍,不必狂熱
迷信。
  陽虛證除了氣虛之外,還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氣短,口淡不
渴或喜熱飲,尿清便溏或尿少水腫,面白,舌質淡胖,脈沉遲無力等
證。常用藥有鹿茸、淫羊藿、蛤蚧、核桃仁,杜仲等。鹿茸的壯陽功
能較強,可磨粉罐裝膠囊服用,一天1克,或浸酒後服用。但內火患
者不可服用,否則會出現煩熱不安等不良反應。

  宜用膏滋方
  冬令進補的給葯渠道非常多,常見的有泡茶飲用、每天煎湯服用、
葯膳食品烹調、浸酒日常飲用、煎熬膏滋等。其中膏滋被譽為個性化
的成藥,可全面調理內臟,用藥全面,補而不膩,口感好,服用和攜
帶方便。膏方的選擇同樣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膏方空腹服用
較佳,但如消化功能不佳者也可飯後服用。每日可服1~2次,每次1
~2匙,用開水沖溶后服用,應服用2~3個月。服用膏滋葯前如有胃
呆、腹脹等不適,可先開幾帖加強消化的「低補方」,使胃腸功能康
復后再開始服用。在服用膏方期間,如遇到感冒發熱、腹瀉等急性病
時應暫停。

  應注意生活調理
  重視飲食調理中醫素有「葯食同源」之說。老年人在冬季要多吃
些瘦肉、禽蛋、魚類、豆類等含高蛋白質的食品,多食用牛、羊、狗
肉等溫熱食物和含多種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等。以上食物可滋潤
臟器,增進食慾,祛寒保暖,還可防止皮膚乾燥。冬季煲湯燉湯以魚、
雞、老鴨、鴿、鱉為好,如果放入一些參、黃芪、枸杞之類,就升格
為葯膳了,其性溫和,尤其適合老中青全家進補。如遇寒性體質,應
吃一些溫陽的食物,如羊肉、雞、蝦、海魚、韭菜、海參、核桃仁、
黑木耳、黑芝麻等。如遇熱體質,可以有目的地吃些涼性食物如瘦豬
肉、山藥、白果、蜂蜜、蓮子、白蘿蔔等。
  講究心理衛生許多疾病的發生髮展和惡化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
關。尤其是老年人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樂
觀情緒。
  堅持每天鍛煉鍛煉的項目、強度可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盡量多
進行一些全身性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慢跑、做操等。
  注意保暖寒潮襲來時,高血壓、中風的發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
容易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嚴寒還是傷風感冒、支氣管炎、
肺心病、肺氣腫、哮喘病的重要誘因。因此,衣著要鬆軟、輕便、貼
身、保暖,尤其是老年人。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可終日門窗緊閉,在控制室內溫度的同時,
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溫度調節,天氣晴朗時要打開門窗通風,保持
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