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交響樂団經典管弦樂作品《楓橋夜泊》

[複製鏈接]

1606

主題

1981

帖子

225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22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eiou 發表於 2006-11-30 1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文名稱:楓橋夜泊
資源類型:MP3!
發行時間:2005年
專輯歌手:中國交響樂團演奏
地區:大陸

  曲目介紹:
  

01 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位於中國台灣省嘉義市向東72公里處,曾為台灣重要林場,如今則是馳名中外的森林遊樂區;此地地勢高亢,空氣清爽宜人,夏季氣溫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勝地聞名。阿里山山脈屬玉山支脈,西臨深谷與小塔山對峙,東有祝山、對高岳隔著陳有蘭溪遙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萬歲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蓋範圍雖大,但一般所指為沼平公園一帶(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更號稱阿里山五奇。
  居住在阿里山的高山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阿里山的姑娘》就是其流傳最廣的民歌,被改編成各種演唱和演奏版本,這裡的管弦樂版本是由中國著名作曲家鮑元愷先生編配的,選自他編配的《台灣音畫》專集。
  鮑元愷,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67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現任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台灣南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華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音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是中國國務院列為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其作品包括交響音樂、清唱劇、聲樂套曲、歌曲、芭蕾舞音樂和影視音樂,曾多次獲得國家級創作獎,並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香港、台北,以及巴黎、柏林、倫敦、多倫多、紐約、洛杉磯、悉尼等世界名城演出四百餘場。他以中國傳統音樂同西方藝術形式相結合的交響系列《中國風》(包括獲得中國首屆金鐘獎的管弦樂組曲《炎黃風情》、《京都風華》、《戲曲經典》、《華夏童謠》、《台灣音畫》等七個篇章),在各地華人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同時也在歐洲、北美和大洋州贏得了異國聽眾的高度評價。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台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美國全美廣播電台NPR以及歐洲《泰晤士報》與《赫爾辛基日報》等曾多次對鮑元愷的藝術成就進行報道或專訪。
  1993年,鮑元愷應美國新聞總署之邀赴美國七城市訪問講學。1994年至2000年七次赴台灣擔任客座教授、世界華人征曲比賽評委和交響樂團藝術指導。1996年2月2日在北京和台北同時舉辦其作品〈炎黃風情〉的兩岸同步音樂會。1997年應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邀請赴東南亞訪問。2001年赴歐洲訪問,並在瑞典和芬蘭舉辦其作品交響組曲《台灣音畫》的專場音樂會。
  

02 松則亞拉

  《松則亞拉》是我國著名作曲家丁曉里先生專門為中國交響樂團創作的交響樂作品。音樂主題中融合了藏族民間舞蹈「堆諧」,樂曲直接改編於羅念一的歌曲《洗衣歌》,曲調膾炙人口,風格活潑熱烈,充分表現了節日歡快喜慶氣氛。
  丁曉里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其父是著名的軍旅文化活動家丁里先生,母親是一位素質優秀的歌唱演員。丁曉里是一位愛國主義作曲家,他的音樂富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和強烈的愛國激情,即便是如《荷花賦》、《鈴之舞》這樣聽起來比較輕鬆的作品也是借景抒情,蘊含著極深的愛國情懷。在丁曉里的主要作品介紹中,《梅嶺三章》、《黃河隨想》、《大三峽》、《中國心》、《周恩來》、《永恆的豐碑》、《大閱兵》與《軍魂》等無不飽含了他自然和真誠的愛國之情。
  

03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是作曲家讀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同名詩歌后獲得靈感而寫的音詩,音樂很好地表現出了原詩中刻畫的那種孤寂、悲愁的心境。為了更好地欣賞此曲,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一下原詩的內容和意境。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①對愁眠。
  姑蘇②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
  ①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②姑蘇:今江蘇蘇州。
  ③寒山寺:舊說在姑蘇城西十里楓橋東。
  《楓橋夜泊》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卧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後,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即可為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
  徐振民,1934年生於山東煙台。少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先後學習鋼琴、小提琴,後來又學習和聲與作曲。195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蘇夏教授學習作曲,從陳培勛教授學習配器、從劉烈武教授學習和聲,從段平泰學習復調,從蘇聯專家阿拉波夫學習曲式學,此外羅忠鎔教授也給他很多教益。195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1958年奉調前往南京,在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教整整三十年。1988年回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作品有:鋼琴協奏曲《渡江交響詩》、幻想序曲《雪裡梅園》、音畫《邊寨音畫》、音詩《楓橋》、音詩歌《京陵懷古》,交響序曲《華夏頌》等等。
  

04 猜調

  這首幽默詼諧的雲南童謠以「繞口令」式的節奏表現了姐妹問答對歌的活潑情趣:「小乖乖來小乖乖,我們說給你們猜:什麼長,長上天?哪樣長,海中間?什麼長長街前賣嘛?哪樣長長妹跟前?」「……銀河長,長上天;蓮藕長,海中間;銀線長長街前賣,絲線長長妹跟前」。樂曲以木管樂器的明亮音色和弦樂撥奏的輕快節奏突出顯現了旋律的戲謔氣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雲南民歌《安寧州》的優美旋律。
  

05 二泉映月

  弦樂曲《二泉映月》是吳祖強根據民間藝人華彥鈞(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編而成。「二泉」是無錫市的一處遊覽勝地,坐落於惠泉山,全稱「天下第二泉」。以一潭絕妙的泉水吸引四方遊客。當年阿炳經常在此操琴賣藝。此曲以景抒情,描寫了詩一般優美、恬適的意境,樂曲靜如潭水又涌似山泉,冥思伴以泉聲,動人心弦。至於其中所表達的是何種思緒,任聽者自去體會。吳祖強改編時藉助了和聲、復調及弦樂隊傳統配器方法,並在樂曲結構上略加調整,在保存原曲意韻和風格的基礎上更加豐富優美,令人陶醉。
  吳祖強,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和教育家。先後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和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院長及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他與杜鳴心合作的舞劇《魚美人》及參與並負責集體創作的舞劇《紅色娘子軍》音樂,對中國現代舞劇藝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將中國民間音樂、民族樂器與西洋管弦樂隊相結合,改編創作的弦樂曲《二泉映月》、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深受聽眾喜愛。
  

06 孔雀開屏

  根據何大傻作曲,湯凱旋配器的廣東音樂編寫而成,全曲充滿華麗的色彩。樂曲由四個從輕到重的顫動的和弦開始,這使人感到似乎是孔雀翠羽的抖動。然後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個極富廣東音樂特色的旋律引入本曲的主要部分,這部分的旋律在鋼片琴和豎琴閃爍的背景上,由各級樂器輪流交替地奏出。這同一旋律又以不同的配器和調性構成本曲的對比部分,在音樂逐漸高漲後進入再現,這是本曲高潮。我們似乎感到孔雀開屏時那種甚為燦爛的五彩繽紛的情景。隨後樂曲逐漸加快並進入尾聲,這時氣氛也更加熱烈。最後,樂隊在和諧而顫動的和弦上以一個起伏極大的走句結束全曲。本曲作於1979年,1984年7月,中央廣播交響樂團在北京首演,土耳其指揮家,希克梅特·西姆謝克(Hikmet Simsek)指揮。
  羅忠鎔,男,中國著名作曲家、理論家、教授,博士生導師,1924年生於四川省三台縣, 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開始學音樂, 主修小提琴, 1944年, 轉入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繼續學小提琴, 這時期, 還同時師事譚小麟教授學作曲。1949年,他又師事丁善德教授學習對位法, 並自修了作曲理論和相關技術。1947年,羅忠鎔創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邊喲好地方》。這支歌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各地。此後,他便從小提琴演奏逐漸轉向作曲。1958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慶祝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接著,他於1958-59年創作了《第一交響曲》。這兩部作品都由中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在北京公演后, 獲得很大成功。1985年,羅忠鎔擔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同年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學者獎學金,被邀請到西柏林從事創作和其它音樂活動,並在西柏林舉行作品音樂會。1988年,他出席了在紐約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海峽兩岸作曲家座談會」。2004年,羅忠鎔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獎」。
  

07走西口

  《走西口》講述的是過去生活在黃土高原貧瘠地區的人們背井離鄉,西渡黃河口出外謀生的故事,流行於山西、陝西的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各地的《走西口》內容相近,曲調卻有很大差異。這裡所採用的是山西小調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難留,手拉著哥哥的手,一直送到小村口。」樂曲以如泣如訴的弦樂音色和細膩落錯的復調聲部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一對情人依依不捨的離愁別緒——這裡有纏綿悱惻的喃喃私語,更有肝腸欲斷的生離死別。
  

08 第一交響序曲

  《第一交響序曲》是關峽根據所作歌劇《悲愴的黎明》音樂的旋律精髓,於2003年12月重新結構而成的。序曲音樂以充滿人性化的音樂表述方式,注重人的心靈及情感訴求、調動管弦樂手段用以營造出厚重的情感氛圍,滿懷激情地頌揚了改寫中國歷史進程無怨無悔奉獻人生的老一輩革命者的精神風範,並結合時代特徵升華出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樂曲的主要旋律曾被用在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配樂中而廣為傳播,家喻戶曉。

[mp3]http://cn.stareastnet.com/music/NetFriend/MusicFile/5148.mp3[/mp3]
愛上音樂,自然有母音。

1

主題

95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0
沙發
hming12 發表於 2006-11-30 15:3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都是好東東!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3
oywg001 發表於 2006-11-30 20:30 | 只看該作者
下載下來欣賞一下,多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7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9
4
ludaye 發表於 2006-12-1 16:11 | 只看該作者
下載下來欣賞一下,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551

帖子

17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7
5
易水寒 發表於 2006-12-1 16:4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

主題

406

帖子

17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9
6
響鼓嶺 發表於 2006-12-2 00:55 | 只看該作者
永遠的《走西口》!謝謝。

[ 本帖最後由 響鼓嶺 於 2006-12-2 04:2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2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
7
ly0909 發表於 2006-12-2 13:03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