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婚 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11-6 17: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的話: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當他們慌慌張張闖進這座「圍城」后,面對婚後柴米油鹽充斥著的日子,其中很多人選擇了逃離。那麼,當一段婚姻無法維繫的時候,分還是不分?離了,又該如何自我調適?

  自由風氣讓感情隨意 獨生子女缺忍讓寬容

  離婚年輕化說明什麼

  吳瀟湘

  「婚姻像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的這段話早已成了大家頗以為然的觀點。近年來,想從城中衝出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據《現代快報》報道,「十一」長假后,南京共有55對夫妻來到婚姻登記處辦理「分手」手續,加上前來諮詢離婚的共有近百人。其中21對夫妻領到了離婚證,佔了近四成,大部分是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第一批獨生子女。

  離婚率為什麼呈上升趨勢?離婚的人群又為什麼越來越年輕化呢?《生命時報》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北京陽光慧心家庭教育顧問有限公司的心理諮詢師宋玉梅。

  宋玉梅認為,離婚率的上升和年輕化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隨著社會發展,女性地位的提高,現代婚姻越來越信奉「愛情至上」的原則,也包含了更多「個人自由」的成分。年輕人對待感情更為感性,他們不再嚮往從一而終的生活,「合則聚,不合則散」成為他們的相處準則。然而,激情退去后,隨著彼此了解增多,發現的缺點也更多;再加上過日子中那些柴米油鹽的小事,更是他們婚前沒有考慮過的。這些都導致了「快結快離」現象的發生。

  另外,社會風氣的開放,使得離婚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像以前那樣難以啟齒了,簽個離婚協議也成了件容易的事。

  宋玉梅指出,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他們大多自幼嬌生慣養,過著「拒絕長大」的日子,很少「染指」家務,更不會照顧別人。由於少了兄弟姐妹,成長環境中缺乏忍讓、寬容等課程。因此,婚後也常會以自我為中心,一味要求另一半對自己呵護備至,而不懂得付出,久而久之自然會影響到夫妻感情。衝動和任性,也會導致他們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這些都是造成婚姻破裂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婚姻這座「圍城」,並不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宋玉梅提醒大家,一旦選擇了婚姻,就要想清楚,這其中還包含了什麼?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在婚姻里的每一個人,都應扮演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就像跳圓舞曲一樣,跳好自己的舞步,同時配合對方的舞步。

  此外,寬容在婚姻里至關重要。雙方應學會換位思考,多交流、勤溝通。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火冒三丈,更不要把「分手」、「離婚」這樣的字眼時時掛在嘴邊。發生衝突的時候,最好冷靜下來,想一想張愛玲的那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離婚前,整理一下顧慮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 秦 雪

  很多已經沒有什麼感情的夫妻,卻仍然維持著關係,寧可天天吵架,也不願意離婚,除了孩子的原因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

  在日漸現代化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也變強,離婚了往往意味著孤獨。對於男人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找不到人為他們洗衣做飯,而女性也缺少了一個厚實的肩膀,少了些許支持和照顧。

  人們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所以很多中年以上的人一般都不會輕易離婚。對於女性來說尤其如此。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確實有不公平的待遇,年過40的男性可以找20多歲的女性,而年過40的女性再婚的選擇面要小很多。這些因素都成為人們離婚的「絆腳石」。

  其次,離婚了,就意味著要面對一定的輿論壓力,同時,生活中的很多關係也面臨解體,比如夫妻原來共有的朋友現在都會劃分立場,只跟一方來往。離婚後本是最需要別人關心的,可此刻的關心卻可能前所未有得少。這些都會給打算離婚的人帶來顧慮。

  再次,「一日夫妻百日恩」,這是很多打算離婚的人突然覺察到的。畢竟,在一起從戀愛到組建家庭,中間無數同舟共濟的日子裡,相濡以沫的感情絕非說忘就忘的。

  離還是不離?婚姻這個複雜的課題,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婚姻危機其實有兩層含義:既是「危險」也是「機會」。它讓很多也許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婚姻的人開始去思考:我在婚姻中到底想要什麼?同時,伴侶之間也可以通過這個機會好好溝通,無論分手還是繼續都是兩個人共同的決定,這樣也能讓雙方更好地溝通。▲

  離婚後,為自己療傷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 余小倩

  著名的美籍華人心理學家黃維仁在著作《窗外依舊有藍天——婚姻傷害治療》中,對離婚後的心理療法做了詳細的闡述。

  他認為,離婚,可能是人類最痛苦的一種經歷。離婚者所感受的孤單、無助、希望的幻滅、對自尊心的打擊、對命運的無奈和悲憤、對前途的恐懼與彷徨,不是局外人能完全體會了解的。他們多半會經歷震驚與否認,迷惘與困惑,孤寂與凄涼,抑鬱與哀傷,憤怒與怨恨這幾個主要的心理狀態。

  離婚初期,尤其是被迫分手的一方,會呈現出震驚、否認的心理狀態,這時,需要避免長期沉溺在幻想和自責中。此時,不要在人前強顏歡笑,表現出理智、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樣子,實際上,這些是在努力用意志來壓抑與否認情緒,無法讓它得到真正的釋放。離婚初期表現得「超級適應」的人,一段時間后反而容易出現問題。

  第二階段就是迷惘與困惑期了。這時,離婚者最需要真摯的親情和友情的陪伴。通過這些支持,他們會理清自己的思緒,知道如何處理眼前的種種事情,並且看到,雖然自己的婚姻失敗了,但依然被許多人關心,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在第三階段,即孤寂和凄涼階段,這時,培養一些有益身心的興趣,如運動、音樂、烹飪等,會發揮創造力,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活力和樂趣。

  第四個階段,也就是抑鬱與哀傷階段,是離婚者情緒最低潮的時期。這時,他們要保持和人接觸,不要因為痛苦,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但是,也不要終日躲在人群里,需要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讓自己有沉思默想、面對問題的機會。此外,注重鍛煉身體、注重飲食起居,照顧好自己。生活規律了,內心也就會堅強起來。而且,此階段也要學會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鬥爭,不要有一些以偏概全、非白即黑、自我貶抑的不合理想法。

  第五個階段是憤怒與怨恨期,離婚者會對自己或別人不寬容,這種不寬容不僅於事無補,還會影響到以後的心態。不寬容自己的人會厭惡自己,不寬容別人的人則看不到自己的錯誤。

  離婚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離婚而更好地認識了自己,活得更加堅強。所以,坦然地去面對和了解這些情緒,並且以積極、成熟的心態去解決它們,這樣才能更快地走出離婚的陰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想要複合、報復對方、為了孩子

  離婚不分居的3種心理

  北京育心園諮詢中心諮詢師 劉曉禎

  案例:結婚證剛拿了沒兩年,就變成了離婚證。對於小桃來說,離婚的打擊可謂五雷轟頂。可面對丈夫堅決的態度,她只得硬著頭皮在離婚證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婚是離了,可小桃還是捨不得離開住了兩年的這個家,她認為,只要住下去,就有復婚的可能。

  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離婚人口的年齡段來看,20—29歲和65歲以上的離婚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其他年齡段的離婚人口則呈上升趨勢。其中,35—39歲的離婚人數最多。同時,在中青年中,像小桃這樣離婚不分居的現象並不罕見。既然離了,為什麼還要住在同一屋檐下?對雙方今後的生活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現象一:愛情原本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儘管一紙離婚協議已經宣判了婚姻的死亡,但人的感情卻不會被裁決得這麼明了,藕斷絲連也是正常現象。此時,若是在同一屋檐下分屋睡,則會使雙方有一定距離,讓他們忽視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覺得對方比離婚前要好得多。此時,如果再碰到新的感情挫折,則更容易產生「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心理,復婚的可能性也很大。

  現象二:有些離婚不分居的夫婦存在一種報復心理,覺得「只要我住在這,我就是主人,誰也別想闖進來」。這樣的夫妻是以「恨」為紐帶住在一起的。對於他們來說,「住」不是目的,繼續懲罰對方才是真正的目的。實際上,這樣下去不僅傷害對方,也讓自己始終生活在「恨」裡面,倒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瀟灑地離開。

  現象三:對於那些有了孩子的夫妻來說,暫時忍著住在一起的彆扭,是為了減少給孩子心靈的創傷。「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樣的情況儘管可以理解,但已經不相愛的父母即便在孩子面前裝出恩愛的樣子,也容易讓敏感的孩子看出破綻。倒不如跟孩子把話說清楚,否則非但幫不了孩子,也容易耽誤自己的幸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