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丹江口9條支流124個排污口 北京未來水源遭威脅(1)

[複製鏈接]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6-11-6 2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finance.news.tom.com  2006年11月06日 17時12分?來源:Tom 財經  





丹江口大壩


垃圾和污水直接排入漢江



水庫水漫入房內



淹沒於水中的大片農作物秸桿造成了庫區局部水域出現富營養化問題

本刊記者 辛國奇

近年來,一個叫丹江口的縣級市知名度持續攀升。因為這裡有一庫碧水正安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之中。再過4年,到2010年底,北京人就將喝上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送的丹江口水庫的水。50年規劃,50年建設,5000億元投資。為了運籌好這一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國家提出了「三先三后」原則──「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後用水。」溫家寶總理更是強調:「把水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調工程成為『清水走廊』、『綠色走廊』。」

不少權威人士則這樣斷言:治污成則 南水北調成,治污敗則南水北調敗。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丹江口人很是自豪,並自稱為「中國水都」,要「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然而,本刊專程派出記者前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採訪時卻發現,丹江口水庫及上游支流的水質狀況不容樂觀。在丹江口水庫重要支流漢江紫陽縣段,兩岸違章建設的「水上樓閣」比比皆是,肆意傾倒生活垃圾、隨意排放生活污水及糞便在漢江岸區已經見怪不怪;其另一支流神定河水的顏色發黑,被當地居民戲稱已到了「大人不用買醬油,小孩不用買墨水,直接舀一瓶就行了」的程度。

儘管如此,由於丹江口水庫靜庫面積達740平方公里,水體納污能力極強,目前水庫水質仍然保持良好,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Ⅱ類(即飲用水源)標準。但監測數據同時顯示,丹江口水庫總氮濃度超過地表水二類標準1.3倍,納污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實際上,本組策劃的立意並不局限於對北京未來「水缸」告急的預警。在採訪過程中本刊記者注意到,在丹江口所在的十堰市,有關人士憂心忡忡地說,為了保護水源地水質,十堰市工農業、旅遊業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十堰市已經成為一座『廢都』了」。既是「水都」又是「廢都」,這似乎成為一個在水污染治理背後的兩難命題。「水都」變「廢都」現象促使人們正視水源地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現實矛盾和水資源供需雙方利益失衡問題的深層反思。令人們欣慰的是,當地提出以丹江口為樣本進行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探索的提議,得到有關部門的回應,調研工作已經展開。應進一步指出的是,建立在「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基礎上的生態補償制度,不僅是一項環保措施,同時也是解決社會公平、協調地區間相對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9條支流124個排污口

10月10日,北京西四環,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末端暗涵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施工防護板上「南水北調 」4個大字讓人真切地感到丹江口「甘露」滋潤北京已進入倒計時。到2010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實現向北京供水。

此刻千里之外的湖北十堰市丹江口,一庫碧水正安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之中。「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橫幅懸掛在十堰市汽車站門口;在十堰市一家賓館里,擺放著有關南水北調的工藝品。

同一時間,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市,距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大壩不遠的一間的辦公室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丹江口局局長徐志仿卻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不要總認為丹江口水庫里的水質是好的,不加強治理,誰也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丹江口局(以下簡稱水保局丹江口局),這個名稱讀起來稍微有些拗口的單位,肩負著丹江口水庫和漢江上游地區水資源保護管理的重任。2004年11月28日水保局丹江口局成立。當時有媒體這樣形容其成立的意義:「長江委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設立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丹江口局,對於貫徹『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水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從徐志仿對記者的表態可以明顯地感到這位局長對丹江口一庫清水能否長流長清的憂慮。

近年來,為維護水源地水質,水保局丹江口局僅有的幾名工作人員幾乎跑遍了庫區及上游所有大小干、支流和水庫。在水質安全和水資源保護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據介紹,2006年4月,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組織地方水利、環保部門,對庫區周邊縣、市排污口進行了相關普查登記。結果發現周邊縣、市排污口共有124個,星羅棋布地出現在漢庫、丹庫、山河、浪河、堵河、泗河、老鸛河等上游9條入庫支流上。

記者了解到,根據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多年的監測結果,水庫靜庫面積達740平方公里,最大庫容達209億立方米,相當於全國每人平均有近20噸水存放在這裡。目前,丹江口水庫現狀總體水質良好,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Ⅱ類(飲用水源)標準。但監測數據同時顯示,丹江口水庫總氮濃度已達到1.2毫克/升左右,超過地表水二類標準1.3倍。

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局局長翁立達表示,丹江口水庫目前處於中營養狀態,但受面源污染的影響,水體中氮、磷濃度已達中營養化的上限,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局部庫灣的水體有富營養化的可能。

徐志仿用一連串數據分析了丹江口水庫水質狀況說:「丹江口水庫的COD(化學需氧量)納污能力為每年3.72萬噸,現排入量為3.49萬噸,已接近納污能力的上限,部分功能區的污染物現狀入河量已超過水體納污能力。」

記者了解到,電鍍企業、黃姜加工企業、造紙企業、五氧化二釩冶鍊企業等,是主要污染源。

徐志仿告訴記者,中線水源地及沿線的水質狀況不容樂觀,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工作仍然艱巨。 曾經是十堰周邊地區主要污染源之一的黃姜加工行業,目前雖然有所收縮,一部分工廠已經被取締或自然淘汰,但是還有一些黑加工廠明不開暗開,偷偷排放污染物。

徐志仿深有感觸地說,控制好點源污染,保護好丹江口水庫的水質,要依法採取行政手段,同時也要協調各地方經濟發展與丹江口庫區水資源保護關係,要將水源區水資源管理納入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責範圍,這樣才能完成「護送一江清水到北京」的使命。

水上樓閣弄髒漢江漢江竟成天然化糞池

漢江是「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的重要水源,這裡的水源保護情況直接影響著丹江口水庫的水質。記者前往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調查發現,漢江河道內竟然出現了一排排「水上樓閣」。

記者乘船從紫陽沿漢江順流而下,發現從鐵路橋至公路橋約500米的漢江水庫北岸,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約30餘棟「水上樓閣」,有相當一部分為單位用房和居民自建房。放眼望去,只見一排排的地基支柱扎入漢江河床,支柱上托起五六層的樓房。座座樓宇好似懸於空中,儼然一排排氣勢恢宏的「水中樓閣」。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空中樓閣」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沒有經過沉澱或者其他任何處理,直接倒入了漢江,其污水管道基本上都是直接通入江中。在相當一部分「水中樓閣」下面,可以明顯看到隨意拋撒的一堆堆垃圾和一條條通往漢江的污水溝,花化綠綠的垃圾和已經發黑的污水溝與碧波蕩漾的水庫湖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漢江兩岸肆意傾倒生活垃圾、隨意排放生活污水及糞便,在漢江岸區已經見怪不怪。

居民們向記者反映:「這些房子根本就沒有化糞池,他們的『化糞池』就是水庫。」

陝西省環保局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這種現象令人不可思議,漢江是「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的重要水源。這些建在漢江上住宅樓,一旦對漢江造成嚴重污染,其後果不堪設想。這無疑是在破壞和污染北京人的「水缸」。

「假如北京人到這裡來旅遊,看到的是直接排入江中的垃圾、污水,這個水庫竟然是一個天然『化糞池』,他們將要喝這樣的水,不知道會是什麼心情!」

「得月公寓」被淹

除了污染江水,更加讓人揪心的是,這些在河道上建設的「水中樓閣」所帶來的安全隱患。當地人士告訴記者,2005年漢江水庫蓄水期間,一艘航運船在正常行船過程中,由於看不到淹沒在江水下的紫陽大橋水泥立柱,結果發生了船橋相撞事故。一位居民告訴記者,當漢江水漲至當地水利部門設定的最高警戒水位時,這些樓房的基礎支柱便被淹沒於江水中,類似悲劇可能重演。

紫陽居民張永海告訴記者,2003年9月8日,他被一座名為「得月公寓」的商品樓名稱及獨特的地理位置所吸引,花了7萬餘元在該公寓一號樓地下室(負一層)買了一套面積為122.3平方米的商品房。兩年後的2005年9月29日,順利取得了該房屋的產權證書。

然而,就在張永海夫婦二人取得 房產證后的兩天,就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10月2日,江水漫進了他的房間,水深約30厘米,牆體濕度高達60厘米,門、床、沙發、桌子、衣櫃皆被浸泡。平靜的生活由此被攪亂,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張永海夫婦二人一時不知所措。

據張永海講,房子進水時他夫婦二人恰巧不在家中,要不後果難以預料。事發后,他曾多次找到「得月公寓」的 開發商——紫陽縣宏遠房屋建築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遠開發公司)要求解決此事。開發商拿出「得月公寓」項目的一整套證書來證明張永海買的房子手續合法,五證齊全。據此,開發商認為房屋進水與其沒有關係,不予承擔賠償責任。

意識到住在這裡很危險,張永海被迫搬離了這座「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住宅,長期住在愛人家中。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5月1日為漢江水庫法定蓄水期,幾乎有三四層樓高約10多米的地基支柱就會泡在水中。5月至10月為防洪期,水庫排水,樓房卻成了「空中樓閣」。開發商覺得樓房下面的空間「浪費」了很可惜,就利用此空間建了一層商品房。當然也有可能是政府某些部門默認了這樣的做法。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沙發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6-11-6 21:02 | 只看該作者
違規審批何以一路「綠燈」?

--------------------------------------------------------------------------------
http://finance.news.tom.com  2006年11月06日 17時12分?來源:Tom 財經  






這些既污染水源又影響防汛行洪的水上樓閣,是否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批呢?

紫陽縣水利局胡姓副局長表示:「在庫區搞任何項目建設,都是要先通過河道管理部門審批的,但『得月公寓』在未經過河道管理部門審批以前,就已經在計劃、國土、城建部門辦好了一切建房手續。鑒於縣裡各部門已經同意該項目的建設,所以紫陽縣防汛抗旱辦公室才簽署了同意建設的意見。」

記者在宏遠開發公司遞交給紫陽縣防汛抗旱辦公室的申請書上也看到,紫陽縣城建局和國土資源局的審批時間分別為2000年4月25日和8月15日,而紫陽縣防汛抗旱辦公室的簽署意見卻在兩個月後的10月18日。

記者了解到,紫陽縣水利局發現宏遠開發公司施工后,隨即派人去查處,發現該工程項目未經水利、防汛部門審批,存在著重大的安全隱患,他們當即予以制止。在要求他們立即停工的情況下,紫陽縣宏遠房屋建設開發公司才來水利局補辦了申請手續。鑒於有關部門已經批准且已動工,水利局只好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向 開發商提出不準在建房過程中將棄渣、棄土傾倒在漢江水庫中,並對其建房基點高程做了規定,即第一層建築物海拔高程必須高於水位警戒線331米高程20厘米以上。

記者還得到了該防汛辦出具的一份「證明」。該「證明」上出現了「該工程系未經水利、防汛部門審批而提前建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字樣。同時,胡副局長還大倒苦水:「有關部門和開發商根本不把水利、防汛部門以及防汛法、河道管理條例放在眼裡,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水利部門按說有檢查、處罰的權力,可一旦要查處某個項目時,縣裡卻要求有主管縣長簽字同意或由縣裡相關領導上會研究以後才能處罰,否則還不能輕意處罰,執法難度太大。」

據悉,5月底,紫陽縣防汛抗旱辦公室已對「得月公寓」地下室一層地面高程做出了實際高程為330.169米的測量報告,也就是說,張永海所購買的住宅,是處在警戒水位之下的違章建築。

相關鏈接>>

「得月公寓」審批鏈條

1999年8月28日宏遠公司向紫陽縣城建局書面申請對河堤路外庫區空閑地段進行開發。

2000年3月29日紫陽縣政府召開縣長辦公會議,要求城建部門制定建設規劃。

2000年4月25日城建局工作人員余友仁等對宏遠公司申請開發地段進行了現場勘測。

2005年5月15日時任局長文遠泉在審批表上籤注了「經請示主管縣長同意,嚴格按批准層數和要求建設」。

2000年7月19日縣計劃局批複了宏遠公司開發商品房的立項報告。

2000年8月15日縣土管局辦理了《建設用地批准書》。

2000年10月18日縣防汛辦予以批複,並補辦了河道管理範圍內建築項目施工許可證。

2001年8月1日縣城建局辦理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該工程即開工建設。

納污河直排丹江口

「這一庫清水能否長流長清,還要由匯入丹江口水庫的眾多干支流水質來決定。」徐志仿告訴記者,十堰境內匯入丹江口水庫的大小河流共有2489條,年均匯入丹江口水庫水量佔到水庫總水量的87%;河南淅川境內匯入水庫的大小河流共466條,年均匯入水庫水量占水庫總水量約為11%。要讓這近3000條河流始終保持良好水質(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難度極大。

在十堰市區可以看到,有一條河自城西南向城東北蜿蜒而行,最後直接注入丹江口水庫,這就是令環保部門頭疼不已的神定河。附近一位正在散步的市民告訴記者當地有一個笑話,就是住在神定河兩岸的居民「大人不用買醬油、小孩不用買墨水」。「為什麼呢?水的顏色發黑,直接舀一瓶就行了。」

記者拿到的十堰市2005年水資源公報上顯示:「十堰市內中小河流污染狀況不容樂觀,神定河水質污染仍然突出,水質為劣四類,主要污染項目為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等。」與神定河水質同為四類的還有泗河,它們都是被當地有關部門默認的納污河。

水庫邊的5次死魚事件

2006年7月1日至3日,對於生活在丹江口市均縣鎮寨懷溝村村民來說,是極為不幸的日子。

寨懷溝村是丹江口水庫邊上的一個小山村,一場傾盆大雨,將6公里長黑紅色的污染物帶給了他們。這些污染物,來自注入丹江口水庫的泗河。

據了解,這次死魚涉及丹江口市均縣鎮寨懷溝村二、三、四、五組64戶村民的1046箱魚和鄖縣青山鎮泗河流域錢家河段的500多箱魚,直接經濟損失估計在1500萬元以上。

而類似於這樣的死魚事件,已經發生過多次。

在2005年3月17日至7月23日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寨懷溝村網箱養的魚連續發生4次大批死亡現象,給當地漁民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2005年3月17日清晨,他聽說其他村民養的魚都「翻了白肚」后,立即去看他家的網箱,結果發現網箱中的魚都漂到上面,魚的全身長滿了白毛,90%的已死亡。「我們養了這麼多年魚,從來沒有見過魚身上長白毛的」。

接下來,2005年5月17日至22日,7月7日到8日,7月23日至25日,整個泗河3公里流域內的網箱養殖的魚又接連發生死亡現象,整個泗河水域短時間內魚蝦 竟然絕跡。漁民直接經濟損失在600萬元以上,僅成本損失就達130.7萬元,漁民生活難以維計。

2005年底,十堰市政府和丹江口市政府分別撥出25萬元和15萬元,對該地網箱養魚戶進行補償。

「我們需要補償,但我們更需要徹底消除泗河污染。這樣的污染不僅威脅了我們的健康,也污染了丹江口水庫的水質!」一位張姓村民說,「過去泗河的水可以直接喝,現在不能喝了,一喝就拉肚子,用泗河水洗手都是痒痒的,山上栽種的樹苗用這樣的水澆也種不活。」

村民們反映,最近幾年來,村裡患肝病的人不知為何驟然增多,去年就因肝病死去了6人,最小的年僅32歲。二組共有110人,現在檢查出有肝病的有11人,這與飲用污染河水或多或少有些關係!

據了解,網箱養魚大批死亡事件發生后,丹江口市環保、衛生疾控和水產部門聞訊后,迅速到現場取樣化驗,進行專家「會診」。丹江口市環保部門的水體監測報告表明,水中總磷含量超標3倍,數據中色度、COD(生化需氧量)嚴重超標。而COD超標則是由於黃姜加工企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所致。

丹江口市疾控中心也對遭到污染的河水進行了檢測,發現該水域錳、耗氧量、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嚴重超標。同時,還顯示水中含有硝酸鹽氮、氨氮、亞硝酸鹽氮,水體污染嚴重。

丹江口市水產局提交的調查處理情況彙報中說:「(魚類)死亡原因是有害物質造成污染,破壞魚類的皮膚、粘液組織,影響生理機能,造成抗病力下降,繼而感染魚病而大量死亡。綜合分析認為,當時水體中肯定存在著有害物質,造成網箱養魚輕、中度中毒或污染。」

十堰市環保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經十堰漁政部門調查,寨懷溝村的村民僅有12人持有養魚證,其他人從事養魚行業都是不合法的,所以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提出該水域不適宜水產養殖,當地村民應該發展柑橘產業、進行搬遷扶貧和培訓轉移。

兩條納污河繞城而過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麼多的污染物呢?寨懷溝村一位村民憤怒地表示:「罪魁禍首就是泗河上游十堰市排放的污染物!」

據了解,寨懷溝村村民網箱養魚所在的泗河上游是十堰市茅箭區和白浪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馬家河和茅塔河。近年來,茅箭區和白浪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入駐了不少工業企業,這些企業的工業廢水和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流向了馬家河和茅塔河內。

由於目前這幾條河的流量都不太大,污染物大多沉積在上游自然分解,但一遇大雨,這兩條河裡的污染物順著河流就流向了泗河,最終流到南水北調中線水源丹江口水庫。

記者在馬家河和茅塔河沿岸看到,河水水量都很小,河道上有人種了不少蔬菜。一位正在耕地的農戶告訴記者,前幾年河裡的水還能飲用,但現在他們澆菜都不敢用河裡的水了。

「幾年前,響應政府的號召,部分村民進行了退耕還林,有的轉產發展網箱養魚,結果誰想到發生這樣的事情!尤其讓我們想不通的是,這條流入丹江口水庫的泗河,按照十堰市的規劃竟然是一條專門用來排污的河!」 漁民們抱怨道。

十堰市環保局副局長崔崇元向記者證實了村民的說法。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泗河和神定河按照十堰市城市環保規劃和設計要求就是默認的納污河流,規劃水質為四類。因為其河流長度都有幾十公里長,而且坡度較大,所以河流的自我凈化能力也相對較強。這個規劃已經得到了當時湖北省政府的審批。包括在「二汽」(東風汽車公司)建設期間,也是按照「依山而建、就近排放」的原則排污的。所以說泗河和神定河的污染都是歷史遺留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3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6-11-6 21:06 | 只看該作者
丹江口水庫七大污染源

--------------------------------------------------------------------------------
http://finance.news.tom.com  2006年11月06日 17時12分?來源:Tom 財經  







漢江水上樓閣



十堰市污水處理廠







十堰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的設備出現了問題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了解到,丹江口水邊至少有7大污染源:來自企業的污染。雖然目前受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庫區淹沒範圍和高程等未確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庫周城鎮規模較小,工業基礎設施落後,而且基本上沒有上馬大規模的工業項目,庫區周邊的工業經濟發展明顯滯後於其他地區。但漢庫沿岸的水泥廠、化肥廠、化工廠、電冶廠、鐵合金廠等廠區周圍煙霧、粉塵較大,瀰漫天空,大氣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來自城鎮和農村生活的污染。不少庫區周邊的縣、市將污水甚至垃圾排到附近的支流中,給河水造成嚴重的污染。在庫區上游,廣大農村和無排放水系統的鄉鎮所排放的畜禽養殖、居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了與各支流相通的河溝中。

來自肥料和農藥的污染。據調查,目前十堰市每年化肥施用量已達每畝28.65公斤,農藥使用量為2000噸。庫區上游其他縣、市也是如此,其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都在逐年增加。當地的一些水資源保護專家認為,在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下,尤其在暴雨期發生的地面產流、徑流會淋溶土壤中的氮、磷,沖刷積存於土壤中污染物,隨水流匯入庫區。包括農田、畜禽養殖、農村生活面源,都對庫區水質構成一定影響。

來自養殖業的污染。近年來,漁業在當地有很大的發展,在庫區投餌和天然網箱養殖面積不斷增大。再加上周邊許多漁民網攔庫灣養魚、投餌成魚網箱和魚種網箱等,養殖的魚所排出的大量糞便及投餌散失的餌料,對周圍的水體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畜禽養殖業也是如此,2000年時庫周畜禽就已達到300多萬頭(只),其糞便總量年近600萬噸,其中大部分未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隨著地表徑流進入水體。

來自漂浮物的污染。每年秋汛上來時這種污染最為嚴重。如果上游普降暴雨,上游城鎮各類垃圾、苞谷桿、樹枝、碎草等就會被沖入水庫。受回水頂托,加上越到下游流速減緩,這些漂浮物就會不斷累積,造成大面積水污染。

來自船舶的污染。隨著丹江庫區航運、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各類船舶數量不斷增加,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油污等數量也呈遞增趨勢。由於目前尚無有效措施,這些船舶的含油廢水、石油類物質、生活污水、垃圾等都直接排到水庫中。

來自有毒危險品運輸污染。近年來,庫區周邊公路、水上運輸發展迅速,大小橋樑遍布,各等級公路縱橫交叉。因水陸 交通事故引發的污染時有發生,尤其是裝載化學危險品的車輛、船隻的意外失事,極易造成重大的污染事故。

「打瞌睡」的污水處理廠

10月12日,記者來到距十堰市區約4公里處的十堰市污水處理廠。該處理廠承擔神定河的污水處理任務。但記者看到,該處理廠並未正常運作,其一期處理工程和二期處理工程皆處於「停工狀態」。

十堰市污水處理廠負責人楊華明表示,由於二期工程正處於驗收階段,所以把一期工程暫停以保證二期工程的運轉,可誰知二期工程的相關設備卻突然出現了問題,所以這幾天污水處理廠沒有正常運轉。

楊華明告訴記者,十堰市污水處理廠目前處理一噸水的成本價格約為0.62元,如果正常運轉,加上電費一個月的運轉成本大概在60萬元左右。由於資金不到位,去年7月以前污水處理廠就沒怎麼運轉過,今年情況還算比較好的。

「從投產到現在,污水處理廠已經負債1.7億元,運營費大部分靠銀行貸款支持,運轉資金還是極為缺乏。」

楊華明說,該污水處理廠在規劃時管網設施極不完善,目前仍處在改造過程中,同時其處理能力也還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他們正在考慮擴建。

記者了解到,整個中線工程水源區目前只有十堰市建成的這一座污水處理廠,而其也因巨大的還債壓力、龐大的運行成本,以及管網設施的不完善,而無可奈何地打起了「瞌睡」。

十堰市環保局副局長崔崇元說,目前流入泗河和神定河的污染物主要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只佔到生活污水的一半。十堰市污水處理廠由城建部門來管理,其實誰也不想把污水處理廠當作擺設,但運轉資金有時確實很困難,往往都是東拼西湊來的。

「南水北調調水工程確定后,丹江口水庫的水資源功能已從發電轉化為飲用,對水質污染我們也採取了很多補救措施。」 崔崇元說,他們準備在馬家河和茅塔河兩河交界處,再投資1.75億元左右修建一座污水處理廠,該項目將儘快予以啟動。同時,泗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也在緊張地制定中。

相關鏈接>>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在河南省鄭州市附近通過隧洞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年調水規模130億立方米,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併兼顧沿線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緩解京、津、華北地區水資源危機。

根據規劃,2010年中線工程全線通水,可引長江之水到京。南水北調進京后,通過與北京當地水源聯合調度,供水範圍達到5876平方公里,覆蓋北京平原地區的90%。

2003年12月30日動工的中線第一期工程規劃總投資920億元,從水庫自流引水,經過1428公里的輸水幹線,最終匯入北京團城湖。

反思:生態補償破解「廢都」難題

「工業有廢水發展不了,農業有化肥發展不了,旅遊業也是不好發展。」十堰市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對記者說,自從「二汽」主體企業搬離十堰后,為了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引水工程,十堰做出了很大的犧牲。現在十堰快成「廢都」了。在某種程度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限制了十堰的發展。

丹江口市委相關人士則告訴記者,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丹江口市移民近10萬人。「丹江口水庫里的水可以說是中國的最後一汪清水,丹江口市為了保護這片水源地,已經關閉了不少有污染隱患的企業,放棄了幾個上億的投資項目。」這對於丹江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是在忍痛割愛。

巧合的是,陝西紫陽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這是種巧合,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是一種必然。從反方向看,記者調查的水質污染事件的背後隱藏著當地政府急於發展的衝動。

在採訪過程中,紫陽縣、十堰市、丹江口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均向記者提及生態補償機制的問題。

據了解,中線水源規劃區40個縣中,有國家級貧困縣26個,省級貧困縣8個。對此,有關專家表示,水源區的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生態林業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都需要長期的投入,僅靠庫區地方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水源區實施有效的生態補償,否則會影響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建設,也不利於提高庫區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丹江口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生態補償是一個新興課題,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系統出台相關的政策法規,建議國家能夠以丹江口水庫生態補償為調研對象,全面系統地研究生態補償機制問題,從理論、政策、技術層面上指導生態補償實踐,綜合平衡開發保護和受益方的利益,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良性循環。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並著手生態補償相關課題的研究。記者了解到,2006年10月4日,國家環保總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補償機制調研組專程來到丹江口市,就相關問題展開了調研。

十堰市環保局副局長汪堯平告訴記者,國家環保總局生態司相關負責人,帶領調研組人員專程來到十堰市和丹江口市進行調研,丹江口市做為國家級貧困縣,現在又要擔負起保護重點水源區水質的重任,可以說背上了雙重壓力,已引起了環保總局相關領導的關注。

國家環保總局生態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的生態補償機制正處於摸索階段。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就是要根據不同地區內不同的資源、人口、經濟、環境總量來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與考核標準,讓生態脆弱的地區更多地承擔保護生態而非經濟發展的責任。建立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開發地區對保護地區、受益地區對受損地區、城市對鄉村、富裕人群對貧困人群的生態補償機制可以平衡各方利益。為了保護調水水質,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工農業發展肯定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做出了犧牲,進行適度補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課題組組長、全國政協委員牛文元認為,生態補償制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生態受益區應當在享受生態效益的同時,拿出合理份額對生態保護區實施補償,其中就包括一個地區對於其飲用水源保護地的生態補償。

全國政協委員王少階、蔡玲則建議,可以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庫區上游漢江流域水電梯級開發和南水北調中線的建設與經營管理,並相應承擔水源區的生態環境建設、維護以及漢江下游的補償責任,用發電、供水的收益來滿足生態環境的維護所需費用。

儘管生態補償機制在促進水源保護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但國民整體環保意識的增強,則是更為重要的事情。環保舊賬尚未償還,不能再製造新賬了。

正如國家南水北調辦公室綜合司陳曦川處長對記者所言,南水北調工程是一個規模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協調和維護,需要從制度機制上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確保這一工程成為利國利民的福祉工程。 (來源:《中國質量萬里行》雜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