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大學怎麼比貢獻?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11-6 0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美大學怎麼比貢獻?



薛涌




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最近再曝新聞。他在東南大學的一場講演中聲稱:中國高校對中國發展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美國最好的高校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他還具體指出,評價大學,要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對社會的貢獻這三項。其中在第一項和第三項上,中國的大學都很成功。

楊教授不敢提第二項,即研究生教育,大概是因為學術論文白紙黑字,比較好統計,編造謊言難度大一些。本科生教育和對社會的貢獻兩項,比較模糊,難以落實到數據,所以他可以信口開河了。可惜,他沒有想到,如今美國對高等教育的研究非常細緻,即使在這兩個比較模糊的項目上,也有相當詳細的數據。我們不妨比一比。

先談本科教育。衡量本科教育,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看本科生的畢業起薪。當然,不是一切都能用錢來衡量的。比如,一個理想主義的高才生,畢業後到偏遠地區教小學,他或她的貢獻也許比一個億萬富翁要大。不過,這樣的人,畢竟鳳毛麟角。難以在統計學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絕大部分本科生,畢業後進入社會,成為一般的工薪階層。他們的大學教育是否成功,必須經過市場競爭的考驗。他們掙錢的能力,就是市場對他們所受的教育的驗收報告。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04年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年收入為51554美元,高中畢業生平均年收入為28645美元,也就是說,一個學士學位,一年能給你帶來大約23000美元的附加收入。而最近由於全球化開始衝擊白領,美國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漲勢正處於一個低谷。在五年前IT革命的高峰期,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幾乎比高中畢業生高出一倍。另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遠遠高於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口。失業率一般在2%多一點。中國沒有相應的完備數據。但最近頻頻有報告:大學生的起薪幾乎接近民工,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乃至競爭去當清潔工。而這一切,竟發生在中國經濟發展強勁,已經被公認為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的時代。如果經濟增長放緩,這些大學生的就業前景和收入就更是不堪設想了。中國的大學,在本科生教育上,怎麼能和美國比?

至於對社會的貢獻一項,就更有的可說。美國高等教育界非常自豪地把對社會的服務當作美國大學別於歐洲大學的一個特點。我曾經撰文指出,在2004-2005學年,美國有330萬16-24歲的大學生作義工。這相當於所有1080萬適齡學生的30.2%。打義工的行為幾乎成為是否受過大學教育的標誌。

鼓勵學生投身於社會服務還僅僅是一個方面。我在《精英的階梯:美國教育考查》一書中曾經介紹,美國的大學大部分沒有圍牆,為當地社會提供一系列服務。比如,老年人常常可以到大學來免費旁聽。哈佛這樣的名校,開辦校外課程,為那些年輕時錯過上大學機會的大齡學生服務,學費僅收七分之一,授予哈佛的文憑,甚至諾獎得主也會前往授課。當地的優秀高中生,也可以經過適當途徑到大學里旁聽,甚至有修學分者。當地中小學,經常可以利用大學的設施。再看看我們的大學,豪華校門蓋得多麼森嚴!名校要限制校外遊客,更不用說讓社會人員進教室旁聽了。我們的大學,流行的是圈地,蓋樓,編外高價招生,拿了人家的錢又不給人家正當的學位。請問楊大教授,這叫什麼社會貢獻?

走筆至此,突然想到,如果我們一個大學的物理系,請幾個象楊先生這樣的當正式教授,水平會如何呢?楊教授算是給大家上了很好的一課:那些用腦筋不清楚的名人裝點出來的大學,實際就是一場騙局。有志氣的學校,要把眼睛盯在那些正在創造期頂峰的無名年輕學者身上,大可不必跟著楊先生這種功成名就的人屁股後面追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