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年西藏傳奇(圖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6.5.31

滄海變桑田的傳說

在廣泛流傳的藏族民間故事中,有這麼一個關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這裡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捲起波浪,搏擊著長滿松柏、鐵杉和棕櫚的海岸,發出嘩嘩的響聲。森林之上,重山疊翠,雲霧繚繞;森林裡面長滿各種奇花異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邁著蹣跚的步伐,悠閑地在湖邊飲水;杜鵑、畫眉和百靈鳥,在樹梢頭跳來跳去歡樂地唱著動聽的歌曲;兔子無憂無慮地在嫩綠茂盛的草地上奔跑……這是一幅多麼誘人的和平、安定的圖景呀!

  有一天,海里突然來了頭巨大的五頭毒龍,把森林搗得亂七八糟,又攪起萬丈浪花,摧毀了花草樹木。生活在這裡的飛禽走獸,都預感到災難臨頭了。它們往東邊跳,東邊森林傾倒、草地淹沒;它們又涌到西邊,西邊也是狂濤惡浪,打得誰也喘不過氣來,正當飛禽走獸們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飄來了五朵彩雲,變成五部慧空行母,她們來到了海邊,施展無邊法力,降服了五頭毒龍。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風平浪靜,生活在這裡的鹿、羚、猴、兔、鳥,對仙女頂禮膜拜,感謝她們救命之恩。眾空行想告辭回天庭,怎奈眾生苦苦哀求,要求她們留在此間為眾生謀利。於是五仙女發慈悲之心,同意留下來與眾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於是,東邊變成茂密的森林,西邊是萬頃良田,南邊是花草茂盛的花園,北邊是無邊無際的牧場。那五位仙女,變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五個主峰,即:祥壽仙女峰、翠顏仙女峰、貞慧仙女峰、冠詠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邊緣之上,守衛著這幸福的樂園;那為首的翠顏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瑪,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當地人民都親熱地稱之為「神女峰」。

註:西藏高原由滄海變成,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科學考察、發現所證明。但是,高源並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當緩慢地變化著,只是近幾百萬年的地殼變動,才使 高源隆起急劇上升。最近幾年對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的測定證明,高原還在不停地上升著,這個上升速度在地救歷史上是驚人的,但也不過一年上升一二公分罷了。

西藏西南邊境的網巴宗城堡抗英遺址



1904年的槍聲

1840年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用槍炮打開中國大門,使中國逐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們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加緊對我國尤其是邊疆地區的侵略。這期間,英俄等國的所謂「探險隊」、「傳教士」、「考察團」等,對我西藏加緊活動。

1888年,西藏人民第一次抗擊英國武裝侵略的鬥爭隆吐山戰役失敗后,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及其《續約》,使中國主權受到嚴重傷害。

  進入二十世紀,英國殖民者在攫取西藏部分政治、經濟特權后,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英印總督寇松數次寫信給十三世達賴喇嘛,企圖撇開中國中央政府,尋求與西藏地方單獨談判。達賴喇嘛將信原封退回,表示未經中央政府同意,西藏地方不能與任何外國交往,寇松為了達到侵略西藏的目的,開始策劃再次武裝入侵。

  1903年12月12日,英軍在榮赫鵬率領下,偷越則里拉山口,很快佔領春丕、帕里等地。西藏地方政府不顧駐藏大臣有泰阻撓,緊急調動藏軍開赴前線,並動員全藏僧俗百姓支應兵差,保衛家園。

1904年3月,1000多名藏軍趕到曲米香果曠原,與英軍對峙,榮赫鵬玩弄詭計,提出談判。同時,卻命英軍攜重機槍、火炮包圍藏軍。在與藏軍代本(藏兵團主官)拉丁、朗賽林見面時,他提出藏軍應將火槍點火繩媳滅,以示誠意。生性誠信、不諳陰謀詭計的藏軍照辦了。英軍突然開火,藏軍因點火繩熄滅無法還擊,數分鐘內被射殺500多人,拉丁代本等4名藏軍軍官亦被殺害,余軍冒著槍林彈雨,展開肉搏戰,結果1000餘名官兵大部分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原野。這是英帝國主義對西藏人民實施的一次最無恥、最野蠻的大屠殺。

曲米香果大屠殺激怒了藏族人民, 抗英情緒越加高漲。4月9日, 英軍一支騎兵先遣隊在雜昌谷地被藏族軍民以土槍、土炮、滾木、飛蝗石等重創。英軍後續部隊趕來。在火炮、機槍掩護下,向藏軍發起猛攻,侵入江孜重鎮。西藏各地民軍和僧兵集結江孜,與英軍展開激烈爭奪戰。攻克江孜宗山城堡,連榮赫鵬也險些在藏軍夜襲中喪命。最後因英軍切斷水源,加之彈藥庫中彈爆炸,炮台淪陷,藏軍堅持了近三個月的江孜抗英保衛戰始告失敗。

六月聯

7月14日,麥克唐納率英軍4000人從江孜出發,向拉薩前進。十三世達賴見英軍逼近拉薩,不願與仇人簽定城下之盟,星夜出走,8月3日英軍佔領拉薩。

9月7日,在炮口和刺刀下,西藏地方政府被迫在布達拉宮與英人簽訂了不平等的《拉薩條約》。主要內容是:西藏不得向任何外國出讓土地、礦產等,西藏成為英國的勢力範圍;向英國賠款;拆毀印度至江孜、拉薩沿途要塞;開亞東、江孜、噶大克三地為商埠;承認1890年條約,劃定藏錫邊界;英軍在亞東駐軍。這個條約未經中中央政府同意和簽字,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英印政府因此竭力通過外交途徑強迫清政府承認它。直到1906年,《中英續訂藏印條約》才將其作為附件。後來英印在西藏享有的特權都與它有關。

  西藏人民抗英的正義鬥爭雖然失敗了,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畏強敵的英勇氣概,將永垂祖國人民反帝鬥爭的史冊。

抗擊英軍的藏軍戰士


英軍炮擊江孜


英國侵略軍軍官


慈禧太後接見達賴喇嘛的畫像


十三世達賴喇嘛晉京

1904年7月30日,夜半,一隊人馬悄然閃出布達拉宮。十三世賴喇嘛在英軍逼近拉薩時,攜帶著清帝頒賜的印璽從拉薩秘密出走。他最初打算經青海、甘肅等地到北京稟報西藏發生的情況。途,得知朝廷聽信駐藏大臣有泰的讒言,下令革去他的名號,陷入仿和失望境地的達賴喇嘛,在外蒙古等地盤桓。

達賴喇嘛一到庫倫,清廷便派欽差大臣前去慰問,並帶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賜與的許多禮品。接受禮品后,他向北京方向行九叩大禮。他一方面向欽差吐露心跡,一方面又通過遠在西藏的官員向駐藏大臣說明出走實情。1905年9月,清廷應噶廈和駐藏大臣的請求,宣布恢復其名號,並促其返藏。次年9月,抵達青海塔爾寺。

1907年,欽差大臣張蔭棠應噶廈要求上奏請求准於達賴、班禪聯袂入覲。清廷於11月降旨邀請達賴進京。達賴接旨后,欣然東行,於1908年1月到達山西五台山暫住。

清廷對於十三世達賴喇嘛入京十分重視,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如重新修繕五世達賴進京時住過的黃寺等。9月27日,達賴抵達北京,清廷接待他的禮儀十分隆重。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數次召見、宴請,還頒給他金冊,冊封其為「誠順贊化西天大善自在佛」,明確西藏的宗教事務大權仍在他之手,一切按其意辦理。清廷還決定今後每年賞賜他廩餼銀10000兩。對於這些,達賴一再表示謝恩。史料表明,他在京期間,清廷的接待開支達18萬多兩白銀。

達賴喇嘛向皇帝提出今後可否直接上奏,清廷未予同意,堅持一切政務「勿庸直接奏明皇帝,具報駐藏大臣請其代奏,靜候敕裁」,這使他加深了對朝廷的誤解和不滿。

1908年11月,十三世達賴喇嘛離京返藏。翌年初,抵達塔爾寺暫住。這時,駐藏大臣聯豫奏請清廷從四川調動軍隊入藏,引起多數西藏地方上層人士的不滿。與此同時,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在康區推行改土歸流,剝奪土司、頭人的權力,使當地漢藏關係頗為緊張。這些都對達賴喇嘛的思想產生了影響。

1909年底,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了闊別5年的布達拉宮。

張蔭棠查辦藏事

  1906年4月29日,新任駐藏幫辦大臣張蔭棠抵達拉薩。

  來藏前,他曾參與與英方就所謂《拉薩條約》的修改問題進行談判。張蔭棠等人在談判中堅持原則,據理力爭。英國被迫同意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同意由清廷三年內付清英帝國主義強加給西藏的賠款,從而維護了清廷對西藏的主權。

  張蔭堂有著多年出使外國的經歷,嘗夠了弱國外交的苦痛。他清楚看到英國圖謀西藏的企圖,極力主張迅速整頓藏政,維護主權。向清廷提出《請速整頓藏政收回政權》的建議,受到重視,被破格使用(他是第一位擔任駐藏大臣的漢族官員〕,賞副都統銜,進藏「查辦藏事」。

 他從海路進藏,成為第一位海上進藏的駐藏大臣,他邊走邊調查,到藏后,又廣泛接觸西藏地方漢藏官員,了解情況。當時的駐藏大臣有泰在英軍入侵時,不僅阻撓西藏人民抗英,還極盡吹捧諂媚之能事,與英軍一起逼迫西藏官員簽署喪權辱國的《拉薩條約》。他還收受賄賂,任人唯親,與其屬下魚肉百姓,劣績昭著。張蔭棠認為整頓藏政,必先從吏治入手,遂稟報朝廷,要求嚴懲。

  1906年11月29日,清廷發布革職查辦有泰等十餘名滿漢藏族官員令。全藏上下交口稱讚,民氣為之一振,中央政府權威得到加強。僧俗民眾認為他是歷任駐藏大臣中最有才幹的,當時的拉薩傳唱這樣一首街謠:「海上來了大臣,藏人得到安寧。」

  鑒於英軍在藏邊橫行霸道,他決心效法歐美資產階級變法圖強,向清廷提出治藏建設十九條及西藏地方善後問題二十四款,即所謂「新政」。主要內容是優待達賴和班禪、恢復藏王,調北洋新軍6000人駐藏,架電線,修公路,辦學校,開礦山,建工廠,試種茶樹,課徵鹽井稅,設銀行,辦報紙等。同時根據其治藏新政策,令西藏地方政府設立交涉、督練、巡警、鹽茶、財政、工商、路礦、學務、農務等九局。他還命人把《訓俗淺言》、《藏俗改良》兩本小冊子譯成藏文,散發各地,提出「人死宜用棺木」、「兒童七八歲宜教識漢字」、「喇嘛白晝不必誦經,宜兼做農工商業以生財,不可望人布施」等。為了擴大影響,他還抱病親自登台大昭寺宣講愛國主義思想和富國強兵之道。但是,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觸動了西藏地方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加之他的一些想法嚴重脫離西藏實際,引發抵觸情緒,特別是受到駐藏大臣聯豫的猜忌,甚至招致英印政府抗議,被人連連參奏彈劾,腐朽軟弱的清政府恐其操之過急,演成事變,1907年5月將他調離。

  張蔭棠提出的發展工商事業、開發礦產、便利交通、發展教育等主張,對西藏後來的發展和建設大有裨益。因此深受藏族人民的稱讚和敬仰。藏人將他當年種過的一種單瓣菊科花卉取名為「張大人花」,至今開放在西藏各地,成為紀念其業績的象徵。

駐藏大臣衙門


清駐藏大臣有泰(左三)和他的幕僚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6-5-31 22:44 | 只看該作者
英人對達賴的拉攏

  本世紀初,十三世達賴在北京期間,英國加緊了對他的拉攏。除駐華使朱爾典專門拜見外,還特派熟悉西藏情況的江孜商務委員鄂康諾帶金王子來京會見,竭力進行籠絡。英國看出達賴的困境:沙俄不能靠,清廷軟弱無力,想要返藏,沒有英國的支持難以實現。朱爾典遂機要挾:英國對他返藏的問題,要看他對英國的態度。達賴說:「過發生不幸之事並非本人初意,深望今後藏印兩方永保和平友好之精神。」表明他對英國的態度有所變化。

  1908年11月,十三世達賴離京返藏。他向朱爾典辭行說,此來已恢復與中國悠久的關係,兼得向英國政府代表面陳悃誠,確信此後只要英方確守條約,則藏印之間必可保持友誼。英方認為「此實達賴入京以來最有價值者」。達賴向英國靠攏的情緒,從中表露無遺。英國拉攏達賴開始取得成果。

  1909年藏曆11月6日,十三世達賴回到拉薩,正式任命夏扎•班覺多吉、強欽•阿旺白桑、雪康•次丹旺秋為倫欽(執政官),執掌政務大權。以夏扎為代表的上層親英勢力,開始入主西藏地方政權。同時,達賴與駐藏大臣聯豫產生嚴重對立。

  1910年2月,陸軍統領鍾穎所部川軍進抵工布江達。2月12日進入拉薩,正值藏曆正月初三傳召大法會。聯豫派衛隊歡迎川軍。衛隊自恃來了大隊川軍,在拉薩城內毆打西藏地方政府官員,並向藏軍開槍,一大喇嘛中彈身亡。衛隊還向大昭寺和布達拉宮等處射擊,引起城區秩序大亂,西藏各界十分恐慌。

  失去安全感的十三世達賴當夜再次逃亡,原擬從印度經海路赴京向清廷而奏藏事,但清廷輕信聯豫,革除了他的名號並另行尋覓靈童。他遂打消去北京的念頭,居留印度。英國視此為進一步製造「西藏獨立」的大好時機,當即派駐錫金行政官「西藏通」柏爾專程陪同接待,邀請他到加爾各答,會見英駐印度總督明托;達賴請求英國保護。此後,他長期居住大吉嶺和噶倫堡,帝國主義分子柏爾等跟隨左右,百般籠絡,趁機挑撥他與中央的關係。

  十三世達賴在大吉嶺建立噶廈(原為西藏地方政府的稱謂,后即成為其代稱),與境內保持聯繫,對西藏政務進行某種程度的遙控。這為英人就近利用他和大吉嶺噶廈,策劃「西藏獨立」,爭取西藏地方脫離中央,變成它的保護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

  不久,英國即以藏局不穩,需要保障駐江孜、亞東英國官商安全、防止意外為由、派兵一部駐紮則里拉山口以南之納塘、顯然帶有警戒達賴安全、為他撐腰、威脅清軍之意。而清軍也分別開赴江孜、亞東、帕里等地駐紮,維護商埠次序。英軍與清軍遂在西藏、錫金邊境一帶形成對峙。英軍還唆使。達賴組織西藏軍民與駐藏傳軍作戰。

  但是,達賴喇嘛等人此時並沒有下決心去實施所謂的"西藏獨立",仍然通過種種方式與中央政府進行聯繫,商議西藏與中央關係的種種問題。

十三世達賴乘轎出行

藏軍軍官和僧俗官員



羅布林卡金色頗章宮



擦絨.達桑占堆



布達拉宮內的清萬歲牌位



達賴喇嘛和查爾斯.柏爾



破產的西姆拉會議

  英國在成功拉攏十三世達賴居留印度后,乘勢在西藏上層中進步籠絡,培植出一批重要的親英人物,如夏扎•班覺多吉、擦絨•達桑占堆、赤門•諾布旺傑等,這些人企圖先「將西藏的外交事務置英國控制之下而由他們自己掌管內部事務」。

  1921年初,英國確定進一步製造「西藏獨立」的強硬政策,並以此作為承認民國政府的條件。8月17日,駐華公使朱爾典向中國外交部提出召開西藏會議,再訂一個條約的五項條件。同時,十三世達賴從大吉嶺返藏,接到袁世凱「開復」其名號的電令后,也要求政府派人前去談判。民國政府雖然正式反駁了英國所提條件,但最終同意談判。會議原定在大吉嶺,后改在西姆拉。從開始到破裂。歷時8個月12天。

  英國在西藏代表團出發前後,進行了周密安排。柏爾親自到江孜迎接夏扎•班覺多吉等人,頻頻交往,密謀策劃如何對付中央政府、收集各類材料充作證據。

  1913年10月13日,會議正式舉行,由英印政府外務大臣麥克馬洪主持。夏扎率先發難拋出與英方秘密協商的條約草案,要求確定西藏為獨立國家;重新劃定西藏和中國邊界;中國不能派員駐藏等。這些要求,關鍵在於割斷西藏與中央政府的聯繫,搞出一個「西藏獨立國」。11月1日,陳貽範對此予以駁復,提出七條議案,要點是:西藏為中國領土;中國可派駐藏辦事長官駐紮拉薩,其衛隊分駐西藏各處;西藏的外交及軍政事宜均應按中央政府指示辦理等。由於懸殊太大,直到12月18日仍無結果。

  1914年2月17日,舉行全體會議,麥克馬洪拋出「調停意見書」和一份地圖,公開提出劃分「內藏」與「外藏」,並在地圖上標明界線。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先使「外藏」在自治旗號下行獨立之實,從中國分裂出去;然後等待時機,再將「內藏」併入。4月27日,英國拋出一個條約草案,最後通牒說,中國方面今天必須做出肯定答覆,否則,將直接與西藏訂約。草案包括「承認外藏自治」、其「內政暫由印度政府監督」;「西藏中央政府」在「內藏」「仍保留其已有之權」;中國不得駐兵藏境;「中國政府與西藏有爭議時,由印度政府判決之」等等。陳貽範見英藏已簽字,被迫在草約上畫行,但聲明:「畫行與籤押,當截然為兩事」、「如政府不認,尚可作廢」。

  陳貽範在草約上畫行的消息公布后,引起全國各界強烈反對。北洋政府乃命令陳貽範拒絕在正約上簽字。

  7月3日,英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悍然令麥克馬洪代表英國與夏札•班覺多吉在《西姆拉條約》上簽字。對此,陳貽範當場發表中國外交部聲明:該條約未得中國政府同意,英藏方面簽字畫押,中國萬不能承認,會議宣告破裂。


英國代表在西姆拉會議上提出劃分內藏外藏界限簡圖





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九世班禪顛沛流離

  九世班禪和十三世達賴曾團結一致進行了兩次抗英戰爭,而達兩次出逃,清廷都曾降旨革去其名號,令班禪代行職權。班禪雖堅不就,卻從此種下了不和種子。加之達賴又受英帝國主義挑撥和拉攏,對九世班禪進行排斥和打擊。

  1911年10月,袁世凱恢復達賴封號,同時加封班禪大師「致忠闡化」,12月底達賴返回拉薩,前後藏矛盾加劇。1914年冬,噶廈在日喀則增設基宗(后藏總管〕,強行接管扎什倫布寺所屬莊園牧場,1921年又將軍費的25%強迫扎寺負擔。1923年扎寺主要官員找噶廈交涉,一到拉薩就被逮捕入獄。班禪看到不僅他的固有地位與職權無法保持,就連生命也有危險,遂於11月15日夜出走。達賴接報后立即下令追捕,但追兵撲空,即派人將歷史上形成的班禪轄區完全接管。

 班禪一行逃出西藏,經青海、甘肅到達西安,在這裡向全國發表了呼籲停止內戰、團結救國的通電。1925年2月抵達北京。北洋政府研究決定按清乾隆接待六世班禪的前例和規格,隆重歡迎班禪到京。因黃寺年久失修,不能居住,決定中南海瀛台為行轅,指定蒙藏院總裁貢桑諾爾布等籌辦招待事宜。

  8月1日段祺瑞臨時政府頒金冊金印,增封班禪「宣誠濟世」;同時批准成立班禪駐北京辦事處。以後又陸續成立駐青海、四川、奉天(瀋陽)、綏遠(呼和浩特)辦事處。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派人慰問班禪並徵詢治藏意見,又成立班禪駐南京辦事處。

  1931年5月,班禪應邀赴南京出席國民會議。10月發表「西藏是中國的領土」的講演。7月1日國民政府頒玉冊玉印,封他為「護國宣化廣慧大師」。1932年12月榮任「西陲宣化使」職務,1933年3月,向國民政府提出解決西藏問題的16條意見,並派人回藏與過賴直接交涉返藏事宜,達賴表示歡迎班禪回藏。

  1934年1月,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1935年3月提出回藏計劃.當時,西藏僧俗民眾「歡迎班禪入藏聲浪甚高」。國民政府即撥付經費100萬,建立護送衛隊和護送專使行署。1936年6月15日,班禪一行取道甘南拉卜楞寺於年底到達青海玉樹。這時日軍大規模侵佔華北,國民政府令「暫緩返藏」。班禪發表《告西陲同胞書》,號召藏蒙人民團結抗日,共赴同難;並親自主持大法會祈禱抗戰勝利。  

回藏受阻,班禪心情抑鬱;加之長年漂泊,身心交瘁。11月起左肋劇痛,飲食銳減。病中仍時時詢問抗戰消息。1937年12月1日圓寂於玉樹大寺甲拉頗章宮,享年54歲。國民政府追贈「護國宣化廣慧圓覺大師」名號,派特使戴傳賢致祭。大師法體於1941年迎抵扎什倫布寺並建靈塔祀殿,供奉和紀念這位傑出的反帝愛國領袖。

九世班禪



歷代班禪駐錫的扎什倫布寺

  

國民政府頒給九世班禪的玉印



九世班禪時修建的強巴佛



九世班禪靈塔



九世班禪和國民政府官員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8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3
靛藍金屬蘋果 發表於 2006-11-5 22:49 | 只看該作者

看不到圖片了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