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和尚該如何對待色誘? - 丁子江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10-31 0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民間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位老和尚,老和尚苦心修行30年,即將修成正果。山下有個鎮,鎮里有名大員外,這大員外很是陰險毒辣,總想破壞老和尚的名節。某日,大員外對自家一個頗有幾分姿色的丫鬟說:你今晚到廟裡去,一定要把那老和尚勾上床。成功了,我一定重重獎賞你,並給你找個好人家,但明天雞叫時分若不能成功,我就將你亂棍打死。那丫鬟當然只得照辦,於是進入廟中,施展了渾身解術來色誘老和尚。哪知那老和尚是個真和尚,整夜坐禪居然絲毫不為所動。眼看就要雞叫了,那丫鬟心想自己生命不保,便大哭起來。老和尚覺得納悶兒,忍不住問哭為何故?丫鬟指著他罵道:你不是一個真和尚!老和尚不服氣地反問:我做錯何事,怎麼不是真和尚?丫鬟喝道:佛經上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你卻見死不救。老和尚連忙追問發生了何事?丫鬟就把事情經過從頭講了一遍。這下子,老和尚著實碰到了兩難的選擇:見死不救,成不了佛;遇色成奸,同樣也成不了佛。老和尚該怎麼辦?

西方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男子遭人誣陷,因兇殺罪被判了無期徒刑。他的妻子千方百計想證明其夫無罪,可是不得其門。某日,她丈夫的一個同事求見,說是商量有關打官司的事。這名女子救夫心切,馬上同意麵談。那同事色迷迷而又神態詭異地說,只要她答應同他睡覺,他就可以提供確鑿證據,證明其夫無罪。否則,他就會銷毀這些材料,讓其夫在牢房裡熬過漫長的一生,直到老死在那裡。這女子立刻陷入了倫理的兩難:同此人睡覺?自己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婚外性行為就是通姦,乃最大的罪孽之一,既對丈夫不忠,也上不了天堂;不同此人睡覺?自己心愛的丈夫就會苦難無邊,甚至死於非命。這名女子該怎麼辦?

林語堂名著「京華煙雲」里就有類似這樣一段情節:莫愁要去向軍閥王司令請求釋放自己的丈夫孔立夫;其姐木蘭聽弟弟說,北大高教授遭王司令無辜逮捕,高太太前去求情營救;王司令垂涎她的美貌,要求與之上床,便可釋放其夫;高太太不從,王司令勃然大怒竟下令將高教授立即槍決了,連宣判過程都未舉行;木蘭擔心自己的妹妹,也掛牽原來是自己暗戀之人的孔立夫,便決定親身去見王司令......。

除了表現為兩性關係中的兩難,生活中其他的兩難就更多了。

日本有一個民間故事:在海邊有一個村子,村民都信奉海神,那海神廟就位於村后的一座高山上。對全體村民來說,這海神廟比全村人的生命財產還重要。某日清晨,村裡的一個樵夫上山打柴,當他在山頂的崖邊,向海上眺望時,突然發現遠處一場巨大的海嘯就要來臨。樵夫清楚地知道,這海嘯來臨,必定毀滅整個村子。但山高路遠,跑回村子報警已經來不及了。怎樣才能引起村裡人的注意而避免一場浩劫呢?他思索了一下,最後決定將那座海神廟燒毀。熊熊烈火衝天而起,果然驚動了整個村子。所有的男女老幼都爭先恐後沖向山去,企圖救火。當村民們爬上山頂的時候,海嘯降臨,剎那間,十多層樓高的巨浪將整個村子一卷而去。全村人得救了,但當他們看到海神廟的廢墟殘煙時,還是憤怒起來,一致要求將那樵夫處死。那樵夫欣慰而又負罪地看了看村民們,然後從懸崖上跳了下去。

美國也有一個民間故事:一幫村民為了逃避某印地安部落的追殺,躲進一個山洞裡。外面的人正進行嚴密的搜尋,一個嬰兒大哭起來,母親急忙用手將他的嘴捂住,她不得不如此,如果敵人聽到聲響,躲藏在山洞裡的人們就會被發現,也就意味著死亡要降臨。嬰兒在母親的懷裡痙攣著,母親好幾次不忍心,想放開手,但想到大家的安危,她還是進銷緊緊捂住了嬰兒的嘴……敵人走了,嬰兒也「走」了。後來,村民們決定處死這名女子,因為她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這是要以命抵命的。

這種現象就是倫理兩難(moral dilemma)的問題。在孔孟之道中,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兩難的情況。例如對國家的忠和對父母的孝往往是不能兩全的。倘若你的父親是一個國家的敵人或罪犯,你是對國家盡忠,還是對父親盡孝?中國古代倫理準則上,既有「父子互隱」,又有「大義滅親」,如京戲中的那出「轅門斬子」。無論做哪一種選擇,似乎都可以說得通。可不是,很多老子,就是被兒子「革」了命。烈女傳中還有所謂「賣身葬父」一說,也就是說為了孝道,讓爹爹入土為安,甚至可以犧牲貞操和名節。有老婆問老公:我和你老媽都掉到河裡,你到底先救誰?這說明什麼?道德抉擇所產生多層面的悖論效應,並非立即可作黑白判斷。因此中國古人有這樣一句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取魚還是取熊掌者?何為魚?何為熊掌?這就要看面臨兩難選擇的人的價值取向了。

筆者曾帶著上述那個老和尚的兩難故事,去請教一位禪宗大師(此處隱去尊名〕。誰知,他聽完后,並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反而講了另一個故事。說是:從前有個信佛的闊老太太,經常招待四方雲遊的僧人。某次,有一個遠道的和尚在她家修行了很久。一日,老太太對一個丫鬟說道:你去勾引那個和尚,試試他是否是真和尚;你若勾引成功,定有重賞。丫鬟便照令行事,結果那和尚始終不為所動。丫鬟回來讚歎:此乃真和尚也。那老太太一聽,生氣地叫道:他並非真和尚,讓他馬上滾蛋!和尚無奈便離去。過了一年,此和尚又來了,老太太又留他修行。不久,又如法炮製,再讓那丫鬟前去勾引。結果和尚果真上鉤,還讓丫鬟不要告訴她的主子。忠心耿耿的丫鬟回去還是照實稟報。誰知,這次老太太卻誇曰:「此乃真和尚也!」

筆者聽后愕然不已……。如此荒誕,此大師果真為大師否?大師見我生疑,便笑道:這是禪宗25000多件公案中的一個,道者見道,淫者見淫,聽后怎麼悟就是你的事了。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301

主題

1916

帖子

81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0
沙發
菜鳥潛水員 發表於 2006-10-31 09:39 | 只看該作者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重要的是信念,而不是行為。舍魚而取熊掌...

收益匪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3
hz0313 發表於 2006-10-31 1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4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1 04:54 | 只看該作者
這種道德兩難問題自古以來就給人帶來困惑,也很難解決,還牽涉到法律的制定。

怎樣選擇,就是難題的關鍵。英國人疑惑:to be or not to be?中國人說:兩害相權取其輕。動機是好的,卻幹了壞事;手段是卑鄙的,結果卻可能是利國利民。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740

帖子

56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5
5
qfxl8252 發表於 2006-11-1 09:55 | 只看該作者
只要虛無的信念就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6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6-11-2 02:15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故事是答案:

原帖由 sujie_alex 於 2006-10-31 06:20 發表
中國民間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位老和尚,老和尚苦心修行30年,即將修成正果。山下有個鎮,鎮里有名大員外,這大員外很是陰險毒辣,總想破壞老和尚的名節。某日,大員外對自家一個 ...


這個故事是答案:

有兩個小和尚為瑣事發生爭執,一個就跑到方丈那裡去告狀。聽罷他喋喋不休的陳述,方丈說:「你對。」小和尚滿意地走了。過了片刻,另一個小和尚也找方丈來評理,方丈回答:「你對。」一直在方丈身邊侍候的小和尚按捺不住:「師父,你怎麼能這樣是非不分呢?」方丈微微一笑對弟子說:「你也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1916

帖子

81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0
7
菜鳥潛水員 發表於 2006-11-2 06:3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6-11-1 10:15 發表


這個故事是答案:

有兩個小和尚為瑣事發生爭執,一個就跑到方丈那裡去告狀。聽罷他喋喋不休的陳述,方丈說:「你對。」小和尚滿意地走了。過了片刻,另一個小和尚也找方丈來評理,方丈回答:「你對。」一 ...


有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
chico 發表於 2006-11-2 07:31 | 只看該作者
大乘菩薩度世的行為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
還有南泉斬貓的故事。他殺,是度它們脫離畜牲道,到人天道來。我們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9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1-3 16:1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6-11-2 02:15 發表
這個故事是答案:
有兩個小和尚為瑣事發生爭執,一個就跑到方丈那裡去告狀。聽罷他喋喋不休的陳述,方丈說:「你對。」小和尚滿意地走了。過了片刻,另一個小和尚也找方丈來評理,方丈回答:「你對。」一 ...

的確是這樣,這種問題不能用對、錯來判斷,當事人的決定應該是隨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27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26
10
lxcking3000 發表於 2006-11-5 19:31 | 只看該作者
一切謹尊饒有情誼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