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為何無能挽留這個清華研究生的生命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6-11-2 1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月31日上午9點40左右,一名男子從泉州市中營學院7層樓的學生公寓A幢墜下身亡。警方從死者身上搜出一封遺書,並查明死者為清華大學研究生,警方判斷死者系自殺身亡。據遺書目擊者稱,死者在遺書中說,因找不到工作,不願意成為父母的拖累,他選擇自殺。死者親屬稱,自殺前死者曾患有抑鬱症。(11月1日新華網)

當筆者看完這則新聞后,心情確實無法輕鬆得起來。一名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清華學子,因為工作不好找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實在讓人扼腕!許多人說他心理承受能力差,也有人說他患了抑鬱症才如此。逝者已逝,我們說什麼都似乎顯得蒼白。而對於一些責怪之聲,筆者認為也過於片面。

作為一名曾經走出校門面對社會同樣感到手足無措,同樣感到理想與現實充滿矛盾的過來人而言,我要說的是請大家不要過於責備死者,更不要將責任全部放到死者的身上。對於死者,我既是充滿同情,更多的卻是悲哀!難道真的是學子的無能么,或者真的是這個社會不需要他們這樣的人么?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專長和能力,但為何這個社會總是將一些學子拒之門外?曾經當我流浪街頭的時候,也有過那麼一霎那想以死亡來結束生命的衝動。難道我們都有了抑鬱症,肯定不是。即使我們患了抑鬱症,那也是在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的情況下才有,而並非原本就有。在挫折和困境面前,局外人可以指手畫腳說這說那,而實際上一旦降臨到自己身上,恐怕那種感受和滋味只有其本人最清楚。

清華大學研究生選擇自殺來結束他的痛苦,筆者認為除了其本人脆弱外,我們的社會和學校同樣要負有一定的責任。現在的許多單位苛求求職者的工作經歷,少則兩年以上,多則七八年以上。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哪裡有那麼多的工作經歷?如果有,還來找你幹什麼?如此一來,人才市場就成了為那些有工作經歷的人開的了。沒有工作經歷的人,就不得不走開。我們的學子,就這樣被一個工作經歷所束縛,毫無選擇的去接受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其次,我們的學校大多隻知道閉門教書,卻很少組織學生深入社會,更說不上讓他們到一些單位或地方鍛煉了。為何許多學校的社團很火,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學生渴望與社會接觸,渴望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如果我們的學校能夠不僅僅局限於教好書,還為學生的將來著想,積極的給學生提供和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讓他們去鍛煉,使他們早日融入到社會這個大舞台,又何至於學生們一到社會就手足無措?推薦他們到一些相關單位實習,組織一些體驗社會性的活動等等。著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也同樣是我們學校應該去做的。

就在前不久,22歲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的畢業生高健找了一年工作未果,決定擺攤當「陪聊男」。在新聞報道之後,人們眾說紛紜。但有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我們的學子遇到找工作困難的不是一個或者兩個,而是有很多很多。我們責備他們,說他們抗挫能力差,說他們不知道低下頭去,而同時我們為何不去做一些工作,去幫助他們或者創造一些條件給他們呢?我們的學子一方面要好好學習,一方面還要面臨一些以前從未有過的困難,難道這一切都能怪他們?

從墜樓身亡的清華大學研究生的遺書中我們能夠看到,他是一個好孩子,他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他還是一個十分善良和充滿愛心的青年。這樣的一個好青年,我們為何卻沒能留住他的生命?一個年輕的生命消逝了,留下的不應只是對他的責備,而更應該是反思我們自己做的如何,反思我們社會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4: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