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丁肇中的「無知」與何祚庥的「無所不知 "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31 0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蒲 鶴 年

世界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40歲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採訪或提問時,無論是本學科問題還是外學科問題,也無論提問者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給出的回答竟是三個字——「不知道」。國人初識者,無不謂之「怪」。
例如,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給南航師生作報告,有學生問:「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學生問:「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麼經濟價值嗎?」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學生又問:「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
據當事者觀察,丁肇中教授回答「不知道」時,態度誠懇,絕非故弄玄虛或「賣關子」。這位科學家曾解釋說:「不知道的事情絕對不要去主觀推斷,而最尖端的科學很難靠判斷來確定是怎麼回事」
此前,2002年9月 和2004年2月,丁肇中教授分別在上海交大和山東大學回答對口學科師生們更為專業的提問時,情況也是如此。儘管師生們的問題基本局限在丁肇中教授獲諾貝爾獎的粒子物理專業,丁肇中教授竟然說:「拿諾貝爾獎,只是對很小的特殊領域有貢獻,一個人不可能因為拿了諾貝爾獎,就把自己當成了什麼都懂的『萬能專家』,對任何事情都可以評價,我可沒這麼大的能耐」。

無獨有偶。2005年6月1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在北京工商大學發表演講后,一位經濟學專業研究生提問:「從博弈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以及這些對社會制度轉型和演化的影響?」約翰?納什聽完后思考片刻,坦誠地說:「我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
以其「博弈論」蜚聲世界的約翰?納什,竟被一名大學生的博弈問題「問倒了」。令人大惑不解。因為上述問題顯然具有自由發揮的餘地,似乎一般人也能敷衍過去,而大師級權威竟然自稱沒有能力回答,這豈不是自損形象?但納什卻坦然平靜,毫無愧色,更令人感到奇怪。
按我們的觀念,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理應是「萬事皆通」的,然而大師們即使面對「本專業」問題,竟然不是「不知道」,就是「沒有能力回答」,表現得如此「無知」,簡直不可思議。
其實,這是我們少見多怪了。凡潛心於科學研究並頗有建樹的科學家,無不如此。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一個人(即使是超天才)窮其畢生精力,能在一個學科的一個分支上有所建樹並能提出部分真知灼見已屬不易,在同一學科的不同分支仍屬外行實為正常現象,更不用說其他學科了。科學態度與科學成就往往互為因果:只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才能使得科學家取得成功,而取得成功的艱難歷程又進一步錘鍊了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由此可見,大師們的「無知」不僅不是什麼怪異和丟臉之舉,而且恰恰是某種「必然性」的正常體現。也是任何具有真才實學的科技工作者最為明智的選擇。
對此,有人評論道:一個學者不管多麼偉大,也不可能無所不知。即使在自己有所建樹的本學科,也不可能做到無所不知,而且遲早會完全落伍。這應該成為我們的常識。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但無損於一位大師的光輝,還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大師」所以成為「大師」的奧秘。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敢於對自己不懂的問題說「不知道」,不僅是一種氣量,一種品格,也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特別是像丁肇中這樣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響的科學家,如果在學術上沒有嚴肅的科學態度,對一些問題憑「想當然」表態,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樣,失去的就不僅僅是面子,還有更可貴的品質和人格,還會給人類科學事業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  
「大智若愚,大實若虛」。認可了上述道理,我們不僅會對科學大師們的「怪」肅然起敬,而且今後會自覺地將這種「怪」作為鑒別真、偽科學大師的試金石。如果現實當中有人成了無所不知的「萬能大師」,人們就該當心了。

說到此,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國的「萬能科學大師」——中科院物理院士何祚庥。

「以常為怪」必然起因於「以怪為常」。我們之所以不習慣丁肇中等科學大師的「怪」,部分原因是我們早已先入為主地習慣了何祚庥這位無所不能的奇人之「常」。  
儘管在國際科學界不為人知,但在國內,何祚庥院士的「全能性」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你看他老人家,幾乎是天天上鏡,日日露臉。一會兒電視台暢談社 會 主
義經濟政策,一會兒網際網路宏論辯證唯 物 主
義哲學;昨天侃克隆人技術展望,今日嗙《易經》文化反思。這邊廂呼籲對股民征所得稅,那邊廂力主發行國家福利彩票;上能為城市提出「交通、建築最佳模式」,下可為山區規劃「農具、灌溉最優方案」;「環境商機與氫能經濟」研討會指點江山,「納米光纖與沙漠產業」演講廳激揚文字;文藝理論學術報告座無虛席,月球開發科技講座引人入勝……
總之,何祚庥院士所到之處,都能從容不迫,侃侃而談;應答如流,頭頭是道。「只有問不到,沒有不知道」。涉及問題包羅萬象,解決方案隨手拈來。給國人樹立了「無所不通、無所不精」的形象。哪裡有問題難以決斷,那裡的決策者就會想起何院士。例如:正當南水北調工程拿不出理想的西線方案時,何院士很快就以「驚天地泣鬼神」的魄力提出了「用原子彈炸開喜馬拉雅山引水北上」的「最佳方案」;當怒江建壩之爭正反雙方專家相持不下時,何祚庥、司馬南、方舟子等應邀前去考察定奪。何院士一行怒江兩岸「訪貧問苦」兼觀光不到一周,就得出了「怒江建壩是當地脫貧的唯一選擇,不僅可行且刻不容緩」的「科學定論」,還順手給反對建壩的生態環保專家們扣上了「偽環保」、「偽反壩」的大帽子。
  如此全能之「通才」,真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因此,何祚庥不僅受到各級政
府領導人的青睞,還受到年青一代追星般的崇拜。對於這些浮躁年代成長起來的新人類,何祚庥的話就是「最 高
指示」,句句是真理。例如,何祚庥關於「中國傳統文化90%是糟粕,看看中醫就知道了」的英明論斷一出口,一批年輕「學子」便立即行動,很快,論證「中醫是最大的偽科學」的文章就像文革大字報一樣,鋪天蓋地上了網際網路。
那麼,自稱主業是理論物理學家的何祚庥院士在學術上有什麼造詣呢?
請看「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網站」「何祚庥主頁」上的介紹:
何祚庥,
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該同志任全國政協
委員,曾任理論物理所副所長。現任理論物理所研究員、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哲學博士生導師。過去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何祚庥長期以來從事粒子物理及各種應用性問題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層子模型的研究,複合粒子量子場論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論的研究等,先後發表約250
篇科學論文。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及多種獎勵。他還曾從事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研究,是氫彈理論的開拓者之一。
何祚庥還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自然辯證法專家,在哲學、政治、經濟等方面也先後發表約300
多篇科學論文。在反對偽科學的鬥爭中,他旗幟鮮明,積極參加了捍衛科學尊嚴,揭露和反對偽科學等活動,社會影響很大。目前從事的研究領域:近年來,何祚庥從事中微子質量問題、中微子震蕩問題及雙β衰變理論的研究等。
主要著作有:《量子複合場論的哲學思考》(1997年)、《從元氣說到粒子物理》(1999年)、《何祚庥與——1999年夏天的報告》(1999年)、《我不信邪——何祚庥反偽科學論戰集》(1999年)。

真了不得,何祚庥院士竟然寫了「科學論文」250+300=550多篇。多麼驚人的數字啊!足以讓有史以來任何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慚愧,更讓中外文壇所有多產作家汗顏。
不過,作為一個有550多篇科學論文的中科院院士,其精選出來裝點主頁「門面」的主要著作——當然是最能反應其學術水平的代表作——竟然是幾篇「政治掛帥」大作,真讓人哭笑不得。須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沙子再多也變不成米。何祚庥同志的個人主頁做成如此慘狀既合情理也在意料之中。一生「以天下事為己任」的何祚庥同志,常年因「心潮澎湃、心繫萬事、心向八方」而「分心、憂心、煩心」,哪裡還會有精力和時間去做那些需要「凈心、靜心、精心」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呢?國人歷來寬厚,自然不會去與何院士較真,但這畢竟給「壞人」留下了攻擊的口實,那些求全責備者和「一小撮階
級 敵
人」沆瀣一氣,一直誣衊何祚庥同志「不務正業」、「濫竽充數」、「除物理不懂,什麼都懂」;甚至誹謗何祚庥同志的網頁是「光屁股推磨——轉著圈兒丟人」、「光屁股打燈籠——亮臊」、「光屁股上聯合國——滿世界獻醜」;並戲稱其名字應改為「何知羞」。這完全是「惡毒攻擊」。
再看一下「氫彈理論的開拓者之一」的何祚庥同志在「兩彈一星」事業中處於什麼地位:
將關鍵詞「兩彈一星元勛」輸入任意搜索引擎,立即可查到:
「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錢驥,姚桐斌,趙九章,鄧稼先,王淦昌,彭桓武,程開甲,黃緯祿,屠守鍔,錢學森,周光召,楊嘉墀,陳能寬,陳芳允,吳自良,任新民,孫家棟,朱光亞,王希季,王大珩,于敏,郭永懷。
十分不幸,名單上沒有何祚庥同志的大名。一項重大科技事業充其量能有幾個人可稱得上「理論開拓者」呢?「兩彈一星」元勛數量已多達23名,竟還沒有囊括「理論開拓者」何祚庥同志。可見「理論開拓者」這個模糊概念的外延之大,足以使人們想起那個把行政領導、宣傳幹事、描圖員甚至廚師都算作科技成果功勛的年代。
不過,何祚庥同志憑藉在中宣部工作了五年和在中科院抓黨政工作多年的豐富經驗,經「後續努力」,其知名度遠遠超過了那些不重視宣傳和「包裝」的「兩彈一星」元勛們。更為驚人的是,作為「兩彈一星」元勛之一的錢學森先生,現在已成了《何祚庥同志反偽科學英雄事迹》中的反面人物,在多種場合被用來反襯何作庥同志的英明偉大。何祚庥同志頻頻在大、中院校作題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報告,每當他眉飛色舞地大講特講自己是如何同那個「堅決支持偽氣功的大科學家」作鬥爭的動人事迹時,人們已搞不清在《何氏詞典》中的「人、事、學問」是如何定義的了。「一小撮階
級 敵人」也趁機「誹謗」何祚庥同志,說他的報告一貫文不對題,應當把題目改為《作孽,做秀,做學賊》才合適,又戲稱其名字應改為「何作秀」。這當然是赤裸裸的階級報復。
其實,像何祚庥同志這種類型的人,在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存在。在低層社會,此類人物表現為信口開河,學一當十,連猜帶蒙,誇誇其談,不懂裝懂,好為人師。一般總能獲得一個滑稽的綽號,無非是「趙大忽悠、錢大吹,孫大侃子、李大掰」之類。但由於活動範圍有限,時間一長,這些人就難免暴露出「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本質,以至成為當地人的笑料。
但何祚庥同志卻能身經數朝,長盛不衰。雖一生未在自己所學專業有所建樹,卻能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充當權威和裁判,大有包打天下之勢。這本是古今天下奇聞怪事,但我們的各級政府和網路一代卻習以為常。我們不得不將此現象稱為「何祚庥現象」。
在一個沒有偉人、沒有英雄的平庸時代,「何祚庥現象」或許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又是這個時代的象徵。「適者生存」,乃是放 之 四海而皆準的永 恆
真理。在我們這個早已形成「逆向淘汰」機制的政治生態大系統中,依附於政治的科學生態系統,必然也在演繹著同樣的自然選擇法則。在政界,何祚庥同志科學知識縱橫百科,口若懸河。因而被誤認為「著名科學家」;在學界,何祚庥同志政治理論涉獵諸家,妙語連珠。因而被誤認為「著名政治家」。隨機應變,左右逢源,上能見風使舵,媚君邀寵;下能逢場作戲,嘩眾取寵,是何祚庥同志能夠立於不衰不敗之地的處世秘訣。
謹以下列問題,結束本文:
1、「假作真時真亦假」。丁肇中,何祚庥,同被尊為「科學大師」,表現卻有天壤之別,一個「無知」,一個「無所不知」。用現代中國「學術打假」專業行話問:誰真?誰偽?
2、何祚庥層出不窮的驚人科學高見(諸如人類不需敬畏自然,炸喜馬拉雅山,中醫是偽科學、大力提倡克隆人等)以及一貫「人到點子到」的拍腦袋作派是出於「藝高人膽大」,還是出於「無知者無畏」?
3、祖國大陸至今未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卻有了世界絕無僅有的「萬能科學大師」,我們應該感到自豪,還是應該感到恥辱?
4、孤掌難鳴。在當前普遍重視「包裝」的年代,何祚庥成功地將自己包裝成了「萬能科學大師」,煞有介事地到處高談闊論,指手劃腳。這固然是可鄙可笑,但我們的一大批唯 物
主義理論培訓出來的各級政 府 官 員竟然言聽計從,奉為圭臬;更有一堆稀里糊塗的媒體記者誠惶誠恐,如蠅逐臭。顯現了一種群體盲目與無知,這是可笑還是可悲?
5、荒唐而又愈演愈烈的「何祚庥現象」與當前我國學術界的學術浮躁之風同根同源,還是互為因果?
6、《中國反偽字典》里是否應增補[偽院士]、[偽科學家]、[偽氫彈理論開拓者]、[偽論文]、[
偽萬能科學大師]、[偽打假]、[偽反偽]等詞條呢?
7、「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在「偽萬能科學大師」何祚庥面前,張宏堡、張寶勝、嚴新、李 洪
志等"偽氣功大師」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鶴立雞群的「偽中之最」何祚庥大師,老謀深算,「高瞻遠矚」,賊喊捉賊,假戲真做,通過出賣上述鼠輩同類,金蟬脫殼,欺世盜名,搖身一變竟成了「反偽先鋒」。可謂對當今浮躁社會之辛辣嘲諷。中國各級學術打假戰鬥隊的科學紅衛兵小將們,我們到底應該將何祚庥立即列入重點打假對象,剝去其畫皮,還是繼續由他天南海北忽悠下去,直等到喜馬拉雅山被原子彈炸毀並導致震驚世界的大災難后再翻然醒悟呢?

95

主題

471

帖子

19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2
沙發
chunbi 發表於 2006-10-31 20:02 | 只看該作者
好文要強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3
YuLG 發表於 2006-11-1 00:37 | 只看該作者
辛辣得很哪;只是恐怕何大院士早已煉成刀槍不入的真功夫,又何懼區區辛辣哉。不過似何某之「無所不知」,同無知、無恥又有什麼分別呢。令人汗顏的何大院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