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專家剖析歐盟對華新戰略:中國深知歐盟弱點

[複製鏈接]

3105

主題

3648

帖子

259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chulton 發表於 2006-10-31 2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德國之聲報道,本周二,歐盟委員會向歐洲議會提交了歐盟對華新戰略,為此,德國之聲記者電話採訪了慕尼黑大學歐中關係專家達爾吉里(Franco Algieri)博士。

阿爾吉里認為歐盟的中國戰略包含兩個獨立的文件,一個是有關歐盟與中國夥伴關係、共同義務、擔負責任的政治性文件;另一個則是集中闡述雙邊貿易問題的經濟性文件,其中涉及很多夥伴間的競爭關係。他認為,在當今的歐中關係中,經濟部分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雙邊關係並不等於貿易關係,因為歐中關係里已加入了更多的安全政策因素、歐洲和亞洲的發展以及全球化問題。歐盟同中國都認識到,在21世紀,許多問題只有雙方的參與和努力才能解決。在兩個剛剛推出的新文件中,都明文寫著,中國是21世紀的全球參與者,沒有中國的參與,任何事情都很難進展,歐洲應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思維和行為。歐洲對華新戰略中,最值得關注的部分是,文件中明確寫進「歐洲要與中國共同關心非洲事務」,不論是歐洲還是中國,在非洲都有自己的利益,希望非洲大陸穩定和平發展,都著眼於那裡的天然資源。現在,歐洲和中國都開始在外交政治領域關注非洲。

在談到歐洲外交政策一貫遵循的基本價值如民主、人權以及法制國家問題上,阿爾吉里表示,過去歐盟在這方面經常遭受批評,批評主要集中在對華「忘卻基本價值,一味追求貿易利益」上。這次政治文件部分比較清楚地承認,歐洲在這個領域的對話,有較多偏差和不足,歐洲在過去沒有達到原定目標,比如人權領域和法制國家建設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水平。在價值觀問題上,雙方的分歧繼續存在,這也就是雙方展開對話的必要性。有關這一話題,歐盟同中國已展開了許多項目,目前尤其得到重視的是支持和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形成和發展,這是過去文件中不曾見到的。但歐中關係中的分歧,不會通過這份文件一夜間消失殆盡。

此外,阿爾吉里還認為,現在剛剛推出的對華戰略並沒有規定投資或貿易方面的具體措施。歐盟同中國在每個領域都有具體詳盡的雙邊協定,它們明文規定,雙邊關係中,如果誰沒有遵守遊戲規則,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這一懲罰概念只限於貿易領域,而不是1989年實施的那種政治性懲罰。去年紡織品配額製取消后,中國大量產品湧進歐洲市場,於是,一些歐盟成員國大聲呼籲,要求歐盟委員會採取保護性措施。事實上,配額制要取消,中國紡織品就會大批量來到歐州,這是事先就能預見的。因此,那些國家的抱怨呼聲讓人不能理解。歐盟委員會面對的,一方面是要求採取制裁手段、其中包括採取保護性措施的那些成員國,如義大利、法國和葡萄牙等。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向中國出口紡織機械並聲稱為保護消費者利益而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的那些國家,其中包括北歐和德國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委員會推出了對華貿易新戰略,它包括的內容無非是:當然,歐盟要保護智力產品,不得力時,將採取對應措施。在阿看來,懲罰字眼並不很意外,過去也是這樣,這回不過是把它以簡潔的形式寫進了戰略文件而已。過去的雙邊具體合作領域協定中,都寫有這樣的內容。

阿認為,歐盟目前的內部並未整合成功,歐盟成員國內部還存在很多爭執,這在經濟領域還不太明顯。但在政治領域,在外交領域,這麼多國家,帶有這麼多的本國利益,很難做到統一步驟,雖然歐盟希望以統一的形象至少對外表現。比如,歐洲憲法、內部改革、歐盟的經濟體制、擴展前途,都還是些未經消化的問題。它們牽制了很多能量,中短期內,歐盟將集中精力完成內部整合的過程。中國清楚地認識到歐盟成員國間存有的分歧,並在同歐盟打交道的過程中運用這些分歧,做的可謂巧妙。中國知道歐盟的弱點,也將它運用到處理中美歐的三角關係中。在這一遊戲中,中國的地位是有優勢的。歐盟未整合的事實,讓中國在歐中關係中處於有利主動的地位。假如歐洲真的象理想中真正實現統一的話,那麼,在同歐洲的交道中,中國的困難會比現在大得多。

在談到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和取消1989年以來的武器禁運問題時,阿爾吉里表示,歐盟委員會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認為中國國家在經濟過程中仍有太多的干涉,由此帶來很多問題,因此還不能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完成這一點難度較大。有關取消武器禁運的第二點,文件中寫道,雙方努力,創造解除武器禁運的條件。這兩點都是歐洲人攥在手中的王牌,歐中不久還要簽署夥伴合作協定,因為目前的協定基本還是1985年的內容。因此,雙方將進行十分艱苦的談判。談判中,歐洲方面這兩張牌將發揮作用,就象中方也使用王牌一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08: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