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言:當前時局之我見:對當前時局的整體判斷

[複製鏈接]

301

主題

1916

帖子

81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菜鳥潛水員 發表於 2006-10-31 1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閑言   

  最近發生的兩件大事,陳良宇落馬及中共十六中全會召開,有如洪泛中的定海神針,對中國時局的未來走勢產生了規製作用。飄浮在中國上空阻擋觀察家視線的迷雲被一掃而空,不可捉摸的未來變得可以預期。


  政治層面,陳良宇落馬標誌著中共第三、四代領導人之間的權力移交已實質完成,第三代領導人完全放棄了對時局的掌控權,執政黨重回「一個核心」的超穩定狀態。這種「一個核心」的領導體制,契合了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縱然「核心」的威望有逐代遞減之可能,也不易出現挑戰者,政治系統基本的穩定和效率可以預期。換言之,由陳良宇落馬所標誌、奠定的權力格局,預示著未來六年的政令一統與政治穩定。從現在到2012年,除下代接班人的人選問題外,政治層面已少有變數可能。

  社會層面,改革的共贏期早已終結,未來六年仍將是社會分化及其負面性進一步顯露的時期。歷史有其慣性,執政黨提出的「和諧社會」目標,只能緩解,難以終止、更不用說逆轉這一過程。強勢群體對社會進程及利益分配的主導、弱勢群體的權益被剝奪遭欺壓,仍將是普遍現象。無庸置言,社會不滿情緒及反抗行為可能越來越多,但難以撼動基本的社會穩定。原因是政府應對不滿及抗議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資源和手段越來越多,軟硬兩手的運用越來越嫻熟,從強力部門的使用到構建和諧社會,被限制在「原子狀態」的弱勢群體難以形成宏觀層面的威脅,個人及群體命運的改善只能寄望於政府的宏觀政策調整及個案關注。

  意識形態層面,當局的「向左轉」,向正統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傳統文化方向的位移已是不爭事實。既然在政治上無法選擇西方多黨競爭制及普選制的道路,那麼西方價值理論對於現行秩序就始終具有重大殺傷力,從馬克思、孔子那兒尋找資源抗衡也就成了執政黨的不二選擇。近幾年來,言論收縮的趨態明顯。由於中國言論素有時緊時松的特徵,許多人猜測現階段的言論收縮只是暫時現象,用不了多久又會迎來相對寬鬆期。其實,現階段的言論收縮與此前性質截然不同。它的出台,不是對國內「過度放縱」言論的收縮,而是對國際上頻繁發生的「顏色革命」的應對。這種收縮與執政黨意識形態的「向左轉」意義相似,它很可能作為集權政體應對當前內外挑戰的「成功經驗」而被傳承下去。換言之,當前這種言論收縮不會結束,而將持續。在這種狀態下,言論尺度也會有所伸縮,但幅度將較前大為縮小。

  國際層面,正是在被美國視為「邪惡軸心」的伊拉克、伊朗、朝鮮三國發生的事件,美國在這些地方所遭受的挫折、遭遇的困難,表明美國追求單極化的單邊主義衝動已告一段落。美國的力量並未遭到重大消耗,但單邊主義的行為邊界已被探明。縱然美國在當今世界一強獨大,在國內外的形格勢禁下,其單方面「先發制人」的有效半徑有限;在半徑之外,美國只能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大國協作。這是美國對中國這種「潛在對手」拋出「利益攸關方」定位論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國內,由9.11刺激起來的民意已經再鼓而衰,對單邊主義的支持已走過極限開始回落,這意味著美國政府的對外行動能力已受到重大制肘。如果人們仍然根據小布希的個人風格及其處事慣例來判斷美國的對外反應,勢必大跌眼鏡。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在國際處境上已渡過最困難的危險期。憑藉在積極爭取融入「主流國際社會」同時堅持自身核心利益這一外柔內剛的軟硬兩手,中國終於走出八九后另一個外交嚴冬,走向暖意漸隆的春天。預計今後幾年,中國的外部迴旋空間將逐漸擴大,生存狀態逐漸改善。在美國暫時放棄單邊冒進的情況下,國際格局將日益複雜化。總的說來,多極化趨勢將會增強。

  中國最大的變數隱藏在經濟層面。中國經濟不得不面對轉型難題,雖然轉型在決策層已形成共識,但知易行難,舉步惟艱。雖然今年以來宏觀統計層面利好頻傳,但在微觀層面,一些傳統出口企業已因成本上升遭遇困難。一般認為,投資與出口是中國經濟兩大引擎,但在財政減少基本建設投入的背景下,投資增長實際上也依賴於外貿增長。但各國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趨向及國內外貿企業的困難,表明中國的出口增長之路已近極限。更重要的是,統計表明,迄今為止的中國經濟景氣仍然建立在註定已行之不遠的傳統模式上,已經出台幾年的經濟轉型政策並未表現出明顯功效。經濟轉型主要有三大內涵,一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兼顧環境、資源,走可持續增長之路,三是啟動內需,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第一點見效需長期之功,第二點主要是對增長的規範而非促進,第三點通過調節二次分配、加大轉移支付可收即時之效,但作用有限。真正要啟動消費不是略為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即可實現,而是必須改變大多數人對自身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期。上屆政府曾大幅增加公務員工資,意圖在穩定隊伍的同時啟動消費,但因中低收入群體對醫療、子女教育、住房、養老等問題的普遍焦慮而收效不大,這一群體收入的增加主要導致了銀行儲蓄的節節攀升。但另一方面,啟動消費也並非全無成效,汽車、住房、教育、醫療、旅遊等行業的興旺本身即是消費被啟動的表徵。這一則說明國民普遍的消費心理重點在於長期性消費而非即時性消費,二則說明在現有收入水平上,大多數人的消費潛力其實已被挖掘殆盡。被普遍寄予厚望的醫療、教育、住房改革縱然能達成目標,能有益於公平與效率的增進,但也與啟動內需關係不大。

  經濟轉型這道坎如果邁不過去,經濟增長大幅減速、甚至發生停滯、衰退,勢將危及社會與政治的穩定,中國的前景將再次變得難以預期或只能作非良性預期。在中國這種半市場體制下,由於政府掌握龐大的要素資源,完全擁有抵消市場正常周期波動、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因此,縱然出現轉型失敗這一不好的結局,也只會表現為逐漸減速、下滑的過程,不會發生突變。這一方面說明即使在漸變過程中中國也有死中求活的機會,另一方面說明至少在未來六年內,經濟不會給社會和政治層面製造太大的麻煩。

  未來六年已可預期,執政黨大張旗鼓倡言的「和諧社會」,也不難窺其廬山真面。「和諧社會」的提出主要基於兩點,一是現實社會中發生的不和諧,包括貧富分化、官民矛盾日益顯著,可能危及穩定;二是經濟轉型,啟動內需的需要。要真正剔除現實中的不和諧,必須對已經形成的利益關係和力量對比格局進行重大調整。由於自上而下的政治體制高度依賴其執行系統,因此難以對力量對比格局進行重大調整,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調整利益關係,只能在不損及政治穩定、不大幅損傷既得利益群體利益的前提下對現狀作一些微調。無疑,這種微調有利於穩定,但只是緩和而非解決問題;能否促進消費,當視乎中央能否出台真正可改變民眾預期的有力措施。

  與「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一樣,「和諧社會」的提法也具有在提出時極具針對性,在解釋上極富靈活性、可以包羅萬象、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圓其說等特徵。這與鄧小平所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的確切性,迥然不同。這一方面印證了「核心」權威代際遞減的特徵,另一方面也說明執政黨所面對的問題、其處境與目標都已越來越複雜,在戰略上已不能再集中力量於單一方向。執政黨所遭遇的這種複雜性,與社會進程的均衡性相對應。在1970年代,中國社會嚴重失衡,經濟增長的停滯嚴重製約著其它方面的發展,成為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板。歷經20多年經濟增長后,除作為禁忌的政治民主化外,中國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已呈均衡之勢,能夠為社會進步提供足夠的容量空間。對進步的主要制肘是:被固定著不能移動的那條腿,還能夠支撐多遠。

73

主題

963

帖子

282

積分

等待驗證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積分
282
沙發
fengdingren 發表於 2006-10-31 18:35 | 只看該作者
有眼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3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6-10-31 22:24 | 只看該作者
構建和諧社會說明當今社會並不和諧,需多加努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4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4
nanoflower 發表於 2006-11-1 02:17 | 只看該作者
nanannana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50

帖子

9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99
5
shooden 發表於 2006-11-1 09:20 | 只看該作者
好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95

帖子

30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6
6
worldland 發表於 2006-11-1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