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反目 第一個拍手的是美國

[複製鏈接]

67

主題

390

帖子

1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winter 發表於 2006-10-31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日關係進入了一個重新調整的轉折期。從目前趨勢看,這一時期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國際環境變化是外部原因。蘇聯解體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美國逐漸把中國視為東北亞地區的下一個主要潛在對手,並加大了「扶日抑中」的力度。美日不斷加強排他性的軍事同盟以及日本不斷強化對美軍事支援態勢,增大了對中國安全環境的負面壓力,惡化了中日安全互信氛圍。

內外變化促成新調整

日本政治變化是主要原因。日本政界出現了「總保守化」趨勢,吃美式「黃油」長大的「戰後新生代」成為各界主流,新聞媒體和輿論總體上向右轉。在此背景下,否認侵略歷史、主張遏制中國的右傾、鷹派勢力得勢,中日間關於歷史問題和台灣問題的政治共識底線不斷受到這股勢力的衝擊。



中日相互條件變化是雙邊基礎。



其一,中日經濟發展勢頭出現「中盛日衰」之勢,兩國對外戰略出現了「中穩日急」之差,中日「兩強競爭」局面初露輪廓。



其二,中日相互心理出現複雜局面,兩千年的「中強日弱」、一百五十年的「日強中弱」、復交以來的「中日友好」、近年來的「政冷經熱」以及輿論和民眾感情惡化等因素的合力,促使中日關係在理性與情感、歷史與現實之間震蕩和搖擺。



其三,中日相互作用方式發生了變化,1972年以來形成的以「重要人物渠道」、「友好關係渠道」解決分歧的政治交往機制與手法都日益難以應對兩國關係新局面的需要。



其四,中日政治與安全關係的促進因素減少,負面因素增多,在這一領域裡中日兩國尚未找到上世紀70、80年代那種「雙贏」、「互利」的動力和手段。



其五,中日相互作用的範圍不斷擴大,其地區性和全球性不斷提高,雙邊關係正逐漸融入多邊國際體系。



其六,兩國輿論的相互影響日益密切化、複雜化、敏感化。上世紀90年代前期,先是日本「戰後新生代」開始掀起對中國說「不」的輿論。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一代」、「網際網路一代」又開始對日本的強硬姿態說起了「不」。



2001年4月上台的小泉內閣的對華政策,突出反映了上述三大方面的變化,集中代表了欲修正1972年以來對華政策軌道:把中日關係修正為「普通關係」的「新戰略派」路線。正是在這一變化下,中日關係不可避免地進入一個重新調整期。

日本強硬導致現局面

中日間出現的「政冷」局面,是兩國國力競爭、感情衝突、利益碰撞的產物,也是向新的雙邊框架過渡和「磨合」期間必然出現的震蕩現象。日本執政勢力在歷史、台灣、安全、領土與海域、周邊關係等關鍵問題上屢屢挑戰中日關係底線,是「政冷」的主要根源。

北京日報評論文章分析:在歷史問題上,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自2001年4月上台以來連續四年參拜了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首腦互訪中斷。日本政界、各路精英及主流媒體中,出現了一股否認侵略歷史的逆流。

在台灣問題上,日本政界的「台灣幫」正在推動日台關係升格化進程,對「台獨」勢力給予鼓舞、聲援和協作。今年2月19日,日美外長和防長「2+2會談」后發表的《聯合聲明》,竟把「台灣問題」作為共同關心事項,其干預台灣問題的手法開始由以往的「模糊化」轉向「清晰化」。

在安全問題上,日本自去年以來加大了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力度。如發表「中國攻擊日本的三種可能性」,一再遊說歐盟不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在新《防衛計劃大綱》里寫入「中國威脅論」,直至最近日美《聯合聲明》對台灣問題進行粗暴干預,對中國的防禦性國防建設說三道四。

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從過去打「民間牌」、縱容右翼團體登島製造「實效控制」的既成事實,轉到由政府直接出面「租用」島嶼、把右翼團體建造的燈塔「收歸國有」,以此進一步強化「實效控制」。

在東海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上,日本對中國在本國海域進行的天然氣開發活動橫加指責,並揚言將在其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以東的海域進行能源勘探,近來其政界甚至出現了要以艦艇為日本勘測船護航乃至不惜對中國船隻動武的主張。

在其他能源領域,日本以橫插一杠的方式攪亂了中俄醞釀近10年的「安大線」輸油管建設項目,並在世界各地區對中國處處攔截,爭奪著能源開發權和進口來源。

在對華日元貸款領域,日本把這一經濟合作問題日益「政治化」,把它作為向中國施壓的手段,並已確定了繼續削減乃至在未來數年內停止提供的方針。

在周邊關係領域,日本以經濟、政治、安全、文化手段多管齊下,試圖拉攏韓國、東南亞各國、印度、中亞各國、蒙古、俄羅斯等國形成圍堵中??啤?

目前,中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正處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期。日本則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就已完成了對歐美的「經濟趕超」,而把工作重點轉向旨在改變「經濟巨人,政治侏儒」形象的「政治大國」戰略。在此背景下,

在相互態勢上出現了「日攻中守」的局面,即日方急欲打破現狀,咄咄逼人。在交涉方式上出現了「中和日武」的反差,中國主張以和平談判解決一切爭端,日本卻頻頻發出不惜動武的叫囂。在「政冷經熱」的總體格局下,中日關係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在改善政治關係方面,出現了「中方比日方更加主動」的態勢;在發展經貿往來方面,開始出現「日方比中方更加焦躁」的趨勢。



美國最怕中日友好相處

在亞洲,本來形勢大好,中國、印度,印度、巴基斯坦,中國、亞細安,中國、菲律賓都改善了關係,和平相處。美國最怕的是中日友好相處。一旦中日在政治上經濟上聯合起來,必然會舉世無敵。

中日反目,第一個拍手的是美國,求之不得。只要你們不影響到我們美國的利益,你們打得越頭破血流越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英美殖民主義者這一二百年來,最成功的的手段。

且看,印度巴基斯坦相對立,英國假做和事佬,打了一百年,越打越歡,最近英美打伊拉克,無暇他顧,印巴沒有他們中旋,反而握手言和。國共打了幾十年的仗,美國一直假做和事佬,結果,鬧到最後台灣要獨立,劍拔弩張。



重新定位需較長時間



當前,中日關係出現了共同利益和相互摩擦同步增長、合作與競爭一起增大的新局面。未來中日關係的發展,既是一個不以哪一單方面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進程,同時也是經過戰略對話有可能加以政策導向的「主觀」進程。



從總體上,未來中日關係將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中、美、日關係的走向將是其中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中日國力消長將是決定兩國關係的基礎,經濟相互依存的加深和民間交往的發展將是重要的促進因素,中日兩國的對外戰略調整將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中日能否把握全局、控制摩擦與競爭、擴大利益與合作,是決定兩國關係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具體而言,中日關係的發展將主要受到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響:中美關係、台海和朝鮮半島局勢、中日領域與海洋權益之爭、東亞地區合作。

在可預見的未來,由於日本的政治與安全戰略尚處在美國的影響和控制範圍之內,因而中美關係如能保持穩定,中日陷於全面戰略對抗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在未來10―15年內,美國如能夠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中美間如能形成穩定的戰略協作局面,就有可能出現中美跨越太平洋「握手」態勢。如這一前景得以出現,中日關係的分量將相對降低,政治分歧也有望從中得到緩解。

未來5年是台海和朝鮮半島能否實現「軟著陸」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無論其中何者發生失控和軍事衝突局面,日本都有可能以中國所不願看到的方式介入進來,這將對中日關係帶來巨大傷害。反之,台海和朝鮮半島如能在這一時期保持穩定並向有利於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那麼中日安全領域的重要隱患將有望得到緩解。

目前,中日釣魚島和東海權益之爭正在進入危險、脆弱的相互試探、摸底期。中日兩國應充分認識到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的重要性,儘早啟動實質性磋商與談判,致力於建立控制局面、管理摩擦、和平解決的有效機制。

今後,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如能得到順利進展、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如能啟動,中日間的一系列雙邊摩擦有可能在區域多邊合作中得到緩解。

綜觀以上趨勢,中日關係走出「政冷」低谷、形成穩定的新戰略框架以及人們對此形成廣泛認同,可能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沙發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1-1 00:42 | 只看該作者

d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41

帖子

3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6
3
lujiangyf 發表於 2006-11-1 09:14 | 只看該作者
日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