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基地對外稱二二一廠、青海礦區,隸屬於國防科委,1957年選址,1958年批准,1958年12月開工建設,地址選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基地建設其間國家先後選撥解放軍退役、轉業官兵2000餘人,從全國徵調熟練工人2000餘人,民工7000餘人,調集500餘台機械,300多台汽車參加施工 。1964年基地主要工程建成,分為甲乙兩區,甲為基地政治、科研、生產、文化中心,有18個縣處級單位;乙為生活區,分4個生活區。基地的建成為下一步全面突破原子彈技術創造了條件。
1963年3月大批科研專家、技術人員、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進入基地投入到核武器的研製工作,同年八月確定該工程為『596 』代號。1964年1月14日生產出第一批濃縮鈾,4月加工出第一批核部件,8月20日首次核實驗用的原子彈裝置在基地全部加工、裝配、驗收完畢,運往新疆核實驗基地,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7個月後又製成核航彈,又用一年多的時間成功製成核彈頭與導彈結合飛行裝置並轉向氫彈的研製,1967年5月第一顆氫彈設計、生產、測試工作完成,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經記載,前16次核爆炸都是在該廠裝配製造的。
1987年,根據國家戰略調整需要,二二一廠被中央軍委、國務院確定撤消。1993年6月基地退役工程通過驗收交付地方使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退役的核武器研製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