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何中華兩千年民氣在南,王氣在北?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06-10-26 02: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周輿

  自秦以來,赤縣神州兩千年,是一部治亂交替史,也是一部南北角逐史。

  有趣的是,南北之間無論怎麼打,最終總是民氣在南,王氣在北。也就是說,統一必自北方,抗暴必自南方。


  秦滅六國,最不服的就是南方的楚人,以至楚國滅亡之日,亦是楚人立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死磕壯志之時。兩百年間,六國多少次伐秦,不是剎羽而歸,就是功虧一簣,總歸拿秦國這個王八蛋一點辦法也沒有。但六國滅亡卻給楚人下了總動員令,陳勝等輩「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楚人項羽起於會稽,率領八千子弟兵,以一當百,縱橫馳騁,破釜沉舟,在巨鹿以三萬精銳大破章邯二十萬人馬,並盡數坑之,替六國之人出了一口憋悶了兩百年的鳥氣!進得函谷關,立燃一炬,讓他媽「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頓成焦土。


  在中國,最不安分的是南方人,以及那些不甘奴役而跑到南方的一些北方人。秦雖滅六國,但始皇蹬腿閉眼之日,天下立時分崩。第一個把大一統江山做穩了的,其實是楚人。東漢末造,北方塗炭,南方稍安,孫劉據之得以與曹魏相抗。西晉滅,東晉據南方與北方相抗,在淝水把北方聯軍打了個草木皆兵!北宋亡,南宋據南方與金相抗,郭靖、楊過在襄陽兩次擊退蒙古大軍(哈哈!玩笑了!)。明亡后,也只有南方人抵抗得最頑強,清人乃以「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進行血腥報復。


  南方人也完成過幾次統一,但不象北方僅僅是為了統一而統一,都是「民氣」所使。南方的統一,都是抗暴的延續,都是正義的。一次起於滅秦復國,直至項羽分封、劉邦建漢;一次起於群雄滅元直至朱元璋建明;最後一次是近代南方各省宣布獨立直至國民黨1927年定鼎南京,從反清建立共和到消滅北洋軍閥也都是正義之舉。

  在秦末、元末,誰敢起事復國,這時看不到北方人的身影,起事的是南方人。(淮河流域為楚國故地,可以視為南方。)清朝末年是誰首先揭起造反的旗幟?是廣東人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而且還不止如此,從太平天國起義「第一代領導集體」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石達開等,到紫荊山起義「勛舊」(「老紅軍」)大多都是客家人!而常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命的孫中山也是一個客家人!在北方,我們只看到「奉旨造反」「扶清滅洋」的義和團!我們還看到,南方的湖北新軍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自發舉行起義;而北方的「北洋六鎮」卻在袁世凱的帶領下鎮壓革命,以後又成為北洋軍閥的工具。


  我們必須承認,比較正宗的中國人,更多的華夏文化傳統,都在南方。那些客家人,那些操著溫州話、閩南話、廣東話的人,都比說著一口口普通話的人更接近我們的祖先,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甚至偏居一隅的納西人,對本民族文化以及漢族傳統文化的保存,也讓足以讓我們這些漢族人感到羞愧。

  但奇怪的是,無論南方人如何具有華夏先民的勇烈之風,最終問鼎江山的更多還是北方。秦以後,由北方完成的統一有西晉、北宋,隋、唐、元、清。西晉、北宋、隋的統一是北方消除南方的「割據」勢力,南方都很快投降。而元滅南宋、清平定江南則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野蠻征服,南方都進行了堅決的抵抗。

  北方的確是王氣所在,其中有什麼奧秘?其實,也沒有什麼!與其說是北方有王氣,不如說北方無民氣。北方之人,歷經殘暴統治、野蠻民族征服和混血,自由之性漸失,而奴性漸重,易於統治安撫,易於部勒驅使。加之,北方小耕農眾多,人心散,而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易起變亂,更需統一專制王權統治。直到今天出現「東北人都是活王八」之說一點也不奇怪!我看過一次二人轉,噁心了半個月!而南方,物阜民富,人民安居樂業,不習征戰,安於承平,除非象秦人那樣的暴政以及蒙古、金人、滿人那樣的敵人來犯,才誓死抗暴。

  近代以來,南方人事實上主導了中國歷史。一部近現代史,歷歷可數的都是南方人!林則徐、洪秀全、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陳獨秀、蔣介石、汪精衛、毛澤東、鄧小平。而且最近的一次江山易手,還是驗證了「南方有民氣,北方有王氣」的觀點。中共領導人基本都是南方的,但直到他們把隊伍拉到了北方,當北方農民成為他們武裝的主力軍時,他們才得到了天下!

  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聽粵語歌所經歷的震撼。那是1991年,在南京一個小錄象廳里,看許冠傑主演的《笑傲江湖》。當三個大男人在船上唱起那首《滄海一聲笑》時,我真的淚流滿面。人物雖不很「英俊」,但何等瀟灑,何等顧盼自如,何等張馳有致,何等亦正亦邪,這才是溫文而雅、豪邁剛健、風流倜儻、充滿活力的華夏男兒呀!而粵語的歌聲又何等美妙,韻腳何等鏗鏘,這才是華夏的真聲音呀,這聲音離靈魂是多麼近呀。而用所謂普通話唱歌,都是輕飄飄的,根本聽不出韻腳。真的希望語言學家們認真地研究一下,北方話到底起源於哪裡?是不是起源於少數民族?這哪是華夏的語言呀?

  《滄海一聲笑》唱出了那生生不息的民氣!什麼殖民地!我只看到民氣未絕!如果香港是殖民地,這樣的殖民地為什麼不多幾個呢?我很快把這個電影推薦給幾個同學,他們也都紛紛跳牆出去看。其中一個是山西人,他看罷回來就往床鋪上一躺,小組長立馬大聲訓斥,你小子怎麼了,趕快起來!(在部隊,不吹熄燈號是不能上床的。)我的同學沒搭理他,紋絲未動,小組長惱羞成怒,走上前來,伸手要抓我同學的衣服領子。我的同學終於起身,二話沒說,只是定睛看著小組長,突然抓起床鋪下的小馬扎,照著他的腦袋就砸了過去。很快,我的同學被開除了。多年以後,我在廣州再次見到他,他已是一個大公司的老總了。見面的第一句話,他說,我至今也無法忘記那個下午,我看了《笑傲江湖》和《英雄本色》,如果沒有它們,也許我現在還是一個奴隸!

  事實上,民氣的多少和有無,人民思想自由和生活自主的程度,是衡量一個民族發展水平的真正標準,別跟我提什麼「主義」和「偉大領袖」,那都是扯淡!


  有南方在,中國就有希望在!因為那裡有真正的華夏子孫。

  強烈建議大家,穿漢服,說粵語,民族復興,庶幾有望也!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沙發
phtsl 發表於 2006-10-26 05:54 | 只看該作者

強烈建議大家,穿漢服,說粵語,民族復興,庶幾有望也!

強烈贊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740

帖子

56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5
3
qfxl8252 發表於 2006-10-26 08:2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要振興,還得在北方,北方興全國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41

帖子

3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6
4
lujiangyf 發表於 2006-10-26 08:44 | 只看該作者
南方人,不過近代因為海洋的原因,有了點發展,就洋洋得意起來,就不記得自己的祖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5
wsun8b 發表於 2006-10-26 12:00 | 只看該作者
與其講粵語不如講閩南語(台語) 建議大家一起唱愛拼才會贏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614

帖子

1304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304
6
ffbbii 發表於 2006-10-26 12:25 | 只看該作者
新中國十大元帥里有九個出身南方。第一代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也是南方人。
北方外族居多。金,蒙,滿等外族加盟中原后,為防遭漢人排斥,時刻準備往北逃竄,因此多居住在北方。

[ 本帖最後由 ffbbii 於 2006-10-26 12:2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主題

2275

帖子

73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0
7
Taiwanfirst 發表於 2006-10-26 13:38 | 只看該作者
我高中歷史老師說過了, 這是與地理環境有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1316

帖子

26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2673
8
東方邪 發表於 2006-10-27 15:49 | 只看該作者

胡說加有趣

北方的漢民遭受的苦難比南方多,但是北京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南北一統,你不該這這裡說胡話。我懷疑你小子居心不良,我來自山東,就覺得粵語是鳥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614

帖子

1304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304
9
ffbbii 發表於 2006-10-27 16:07 | 只看該作者
北京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不對吧。那一帶自古就是塞外胡人與燕國趙國漢人夾雜居住的地方,燕趙被秦滅后成全了胡人自管。怎麼就成了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主題

2631

帖子

739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9
10
zzbgw603 發表於 2006-10-27 16:49 | 只看該作者
說話和氣一點嘛,都是炎黃子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284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1
11
teyee 發表於 2006-10-27 21:18 | 只看該作者
前半部雖有點見地,但後面漸漸偏激信口,結論:刪除此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614

帖子

1304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304
12
ffbbii 發表於 2006-10-28 00:15 | 只看該作者
不明白為什麼要刪除此貼?
怕見人,想掩蓋什麼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13
wsun8b 發表於 2006-10-28 04:48 | 只看該作者
討論這話題 首先要明白神州大陸比整個歐洲還大(烏拉山以東的俄羅斯屬於亞洲) 並且中國是有十三億人口 包含五十六種民族 及五千年歷史的大國,古國 在跨越這麼大的時間,空間與如此眾多人口下 中國仍能保持統一 反觀歐洲英國人與一水相隔的法國人 德國人與波蘭人的不同處 不知較我們的南北差異大了多少倍 所以吃米,乘船的當然與吃麵,騎馬的有所不同 但我們都是中國人 看到國足"偉大的"表現 無論身在海口或長春 上海或烏魯木齊都想砸電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14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0-28 05:0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呵,這個貼有意思,我來加幾句

1,首先,真正的漢族的望族的確是在南方。那時晉朝,五胡亂中原的時候,從洛陽一帶遷移到南方的。主要的聚居地是福建。到現在為止,福建的一些地方,還把自己所說的方言叫做「河洛話」,為什麼?很簡單,河南,洛陽加起來嘛。學古文的朋友應該有印象,就是唐朝以後的詩詞讀起來都很押韻。但是,先秦時期,秦漢時期的文學作品,卻非常的生坳。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壓的是「河洛話」的韻。由於台灣的朋友大多數是從福建過去的。所以,用台灣話,特別是台灣的客家話來讀晉朝以前的詩詞,絕對非常順口。而且,說起血統,除了福建,廣東以外,就屬台灣人漢族的血統比較純了。(所以,有些台灣人不願意做中國人,我覺得很遺憾)

2,統一一般是由北向南,我覺得,和什麼王氣,民氣毫不相干。在古代,多半是因為馬。農耕社會養一匹馬的成本,要比游牧民族養一匹馬高25倍。而騎兵的綜合戰鬥力卻要比步兵高20倍左右。(打不過,可以跑。步兵追不上)

至於最後一次江山易手,才和民氣有關,抗戰結束,蔣介石的兵力大於毛澤東8倍有餘,四年就土崩瓦解。這和國民黨在人民的溫飽沒有解決之前,就大肆腐敗有很大的關係。另一個關係就是,國民黨軍官不喜歡發足軍餉。

3,韓國的民族服裝,就是漢服的翻版。這是五胡亂中原的時候,高句麗學去的。所以,改穿漢服並沒有太大的必要。至於學說閩南語,更是不需要。這就好象現在世界上,哈佛英語比牛津英語吃香,就是這個概念。

4,美國為什麼強大,因為他會學習其他國家的長處。而且,大家不要忘了,皇帝在統一了中原后,取長補短,把所有部落的圖騰組成了龍。這是中華民族強大的根源——取眾所長。本貼在最後,有煽動民族主義的嫌疑。我在這裡申明一下,只有小民族,或者不自信的民族才需要用民族主義來抬高自己。這就好像老女人喜歡化濃妝一樣。一個會集思廣益,取眾所長的國家,(當今世界,只有美國,中國和歐盟有這個資格)是不會產生民族主義泛濫的。因為,高山不排寸土,大海不據涓川。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15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10-28 17:31 | 只看該作者
南方在近代接受西方思想早些,這是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39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1
16
ndc70237458 發表於 2006-10-28 22:34 | 只看該作者
離不開湖南!自古楚地楚人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17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6-10-29 01:23 | 只看該作者
弟兄們,我也來湊熱鬧,三十多年前我在香港新界行山,在一個偏僻的客家鄉村其中一家門前有對對聯,其他的忘了只記得其中有"渭水一支"四字,印象深刻。以前香港的客家人死後大都不入土為安,骨骸放在瓦罐里,以期一日北返時方入土。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溶爐,香港就是一個最好的樣板,香港什麼人都有,本省外省華洋雜處,落了腳之後都是香港人,你是北京人籍貫是北京,上海人是上海,但香港什麼都不是,香港人基本上都是由北面南移而來的,是客家霸地主,以前念小學填入學資料時有個笑話就是有人填籍貫是香港,出生地奌是廣華醫院,結果給人笑到面黃。以我本人為例,生在香港,父廣東海豐,母雲南昆明,老婆廣東東莞、姓香,據我外父說祖宗本在北方姓查,因王帝要殊九族因此南逃來廣東,還把查字下面的一劃搬了上去變姓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614

帖子

1304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304
18
ffbbii 發表於 2006-10-29 01:54 | 只看該作者
北方人多數怕惹禍上身,把抱打不平的人稱為傻帽,然後洋洋得意一番顯自己聰敏。
南方人則多出仗義,路見不平出手相助者多。明知事不關己,但面對惡徒非除之而後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19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6-10-29 02:29 | 只看該作者
可以這樣說,中國一般覆亡朝代不願做順民的都是南逃,物以類聚,這可能做成了南方人硬頸的特性。還有18樓的說的莫非是廣東五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614

帖子

1304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1304
20
ffbbii 發表於 2006-10-29 02:53 | 只看該作者
南逃也沒用。長相不同。北方人多蒙古特徵,一望便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