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阿邊界槍鋪仿造中國56式衝鋒槍(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11-9 2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1月09日 少年科學畫報

[center]
國產56式7.62毫米衝鋒槍[/center]

  一個基地成員說:「拉登的AK47從不離身;我最喜歡中國版AK47,殺傷力大,精度高。」

  中國版AK47(56式衝鋒槍)令恐怖分子膽戰心驚,被塔利班部落槍鋪仿製。

  巴、阿邊界槍鋪的中國槍

  在美國及部分西方國家,私人可以擁有與使用槍械。在這些國家裡,符合法規的民用槍械可以用於自衛、狩獵、運動和收藏等。為適應民用市場的需求,私人可以擁有與使用槍械的這些國家的軍工企業,將各種各樣的槍械改進為出口型、民用型推向國際市場,我國也向國際市場推出了符合各國法規的出口型槍械。

  恐怖分子喪膽的56式步槍

  我國早期的外貿槍械,主要有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該槍在國外被稱為56式突擊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是一種自動裝填的單發步槍,具有質量輕、射擊精度好、機構動作可靠等優點。外貿型56式半自動步槍在制式步槍基礎上,以玻璃纖維槍托替換木托,並以沖焊件、沖鉚件或精鑄件替換部分模鑄件。這也是該槍打入國際市場的賣點。

  20世紀50年代,在槍械研製與生產方面,我國跨上了一個新台階。全面引進了蘇軍當時列裝的CKC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和AK47 7.62毫米突擊步槍。1956年仿製定型后命名為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和56式7.62毫米衝鋒槍。這兩種仿製步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的武器。

  56式半自動步槍操作方便,增強了火力。但因使用中間型槍彈,威力有所減小。該槍射擊精度良好,質量輕,后坐力小,機構動作可靠,外型流暢美觀,結構簡單緊湊,便於大量生產。它採用半自動射擊方式,槍管較長,帶有刺刀,在中遠距離上可有效命中目標。在近距離上可拚刺格鬥,具有傳統步槍的特點。同時仿製的56式衝鋒槍是可單、連發射擊的全自動武器,使用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同的槍彈。

  56式衝鋒槍的最大特點是火力猛烈,動作確實可靠,能適應在特殊的環境、氣象條件下作戰。全槍較短,便於攜帶操作,結構簡單緊湊、便於訓練維修。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可單、連發射擊。瞄具是柱形準星,方形缺口雙照門,「L」形翻轉式表尺,表尺射程0~800米。

  在我國的外貿型槍械中,56式衝鋒槍系列具有良好的性能,戰鬥射速為:點射每分鐘90~100發,單發射擊每分鐘40發。配用1956年式7.62毫米普通彈(通常稱為56式步槍彈),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毫米厚的鋼板、150毫米厚的磚牆、300毫米厚的土層或400毫米厚的木板;對單個目標在300米內實施點射,在400米內實施單發射擊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對500米內的飛機、傘兵進行射擊,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彈頭飛到1.5千米處仍有殺傷力。56式衝鋒槍和AK47一樣性能可靠,操作簡便,易於訓練和維修,但缺點也和AK47一樣,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差,重量偏大。

  在抗美援越期間,中國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衝鋒槍給北越軍和游擊隊,據說當時越軍手中的56式衝鋒槍比中國還多,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雙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衝鋒槍。中國生產的56式系列衝鋒槍也廣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被稱為中國AK,同時,中國AK在美國的民間市場上也以其性能可靠、價格便宜而很受歡迎。

  中國的外貿型56 式半自動步槍與衝鋒槍出口到很多國家,如阿爾巴尼亞、伊拉克、巴基斯坦、愛沙尼亞、孟加拉等國,其中巴基斯坦是56 式半自動步槍與56式衝鋒槍最大的買家。9·11事件發生后,美國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恐戰爭。為配合美國反恐,巴基斯坦軍方與特種部隊在反恐戰場上發揮相當出色,而他們手中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是中國56式衝鋒槍,又稱為中國版AK47。

  在反恐戰爭中,巴基斯坦特種部隊多次與基地恐怖分子近距離交鋒,他們手中的中國版AK47步槍其有效殺傷力與高命中精度,曾射殺了很多頑固的恐怖分子,令恐怖分子聞風喪膽,更有意味的是,該槍在反恐戰爭中,擊斃了藏匿在巴阿邊界的「東突」分裂團伙頭目艾山·買合蘇木。在後來解救中國人質事件中,巴基斯坦特種部隊手中的中國版AK47突擊步槍再次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再次使恐怖分子吃盡了苦頭。

  巴阿邊界的塔利班部落,56 式步槍成了搶手貨

  阿富汗戰爭結束后,塔利班精神領袖奧馬爾等人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拉登,近期偶爾又有關於他的錄音講話,令美國發起的反恐聯盟為之驚恐,因為美國及其盟友在全球範圍內搜捕都沒有發現他的蹤影,卻在不經意間突然現身,著實讓美英等國政要大吃一驚。那麼,拉登到底藏身在哪裡呢?

  不少人猜測說,拉登與奧馬爾藏身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地帶的部落區。據說,該部落區居民和塔利班同屬普什圖族,一些部落首領與塔利班不僅關係密切,而且有某種意義上的血緣關係,加上這個部落區長期與外界隔絕,就像一個「獨立王國」一樣。部落區里東西很便宜,在伊斯蘭堡,1千克蘋果要賣幾十盧比,而在部落區里也就幾個盧比。從伊朗走私來的柴油也相當便宜。只有牛羊在部落區很值錢,因為當地人都用它們來祭祀。

  究竟部族區的生活為什麼會這麼富足呢?巴基斯坦人的普遍看法是,部落里的人除了干正業之外,也干一些「其它的」事,因此聚斂了不少財富。

  部落區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男女都必須穿長袍。女人的長袍一般是暗紅色或黃色,男性的是黑色或白色。進入部落區的人也要換上部落服裝,據說,曾有一個人身穿長褲和襯衫到部落區做客,當地人問他的陪同:「我們的客人為什麼不穿衣服?」

  部落區的各個部族都有自己的武裝,而且此地民風兇悍,阿富汗戰爭爆發后,這些部落曾攜帶自己的武器,前往支持塔利班,給美英聯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若在平時,阿富汗軍隊及當地政府對部落區也心存忌憚,不敢輕易到這裡來。美軍仗著空中支援與地面特種部隊加上阿、巴軍隊的配合,曾到這裡搜尋武裝分子,並試圖對部落區進行圍剿,但收效甚微。

  不過,直到目前,美國沒有得到確切情報表明塔利班頭目或本·拉登躲藏在部落地區。事實上,如果這些人來到部落區,猶如一滴水融進了大海,很難找得出來。

  這個普什圖族部落區,大部分隸屬於巴基斯坦,是阿富汗靠近巴基斯坦邊境地區一塊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緩衝地帶」,全稱是聯邦直轄部落區。區內居民大多屬普什圖族部落。根據不同的家族和地域,部落區又劃分為7個「特區」和一些小的地區,1981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整個部落區人口為219萬,此後再沒有準確的人口統計。

  塔利班部落區的武裝有一個共同的興趣,那就是對中國56 式衝鋒槍特別鍾愛,因為中國56 式衝鋒槍是世界上最著名突擊步槍AK47的仿製槍,性能相當好。一個曾接受採訪的武裝人員說:「拉登的AK47從不離身;我最喜歡中國56 式衝鋒槍,因為它是中國版AK47,射擊精度高,殺傷力強。」據說,在這個部落區,有不少的中國56 式半自動步槍與衝鋒槍,他們都是從戰場上獲得或是通過不正當渠道從巴方獲得的。

  為了加強這個部落區的管理,巴基斯坦政府在部落區的每一個特區設立了辦事機構,這些機構都受省督管轄。但是,部落區有很大的自主權,巴軍方要進入莫赫曼德地區進行圍剿,部落武裝進行了抵抗,巴軍方至今也沒能完全進入部族區。巴國內很多逃犯只要跑進部落區,就算進入了自由世界,因為那裡是聯邦政府很難管到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部落區多年來製造槍械的事件不斷發生。

  美國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巴基斯坦反恐不力,主要是說對這個部落區沒有採取強硬措施。但問題是,該部落區一般不對外開放,很像是一個「獨立王國」,平時一般人不敢來,就是引以為傲的美國特種兵從來不敢單獨到這裡執行任務。

  其實,說這裡是一個「獨立王國」,一點也不過分,平常外國人經過部落區時也要由軍隊保護,如果是相關記者深入採訪,必須和軍方打招呼,由軍方安排並派兵護送,否則進不去,即使進去了,也不一定能安全出來。反恐戰爭打響后,巴軍方經常到這裡來搞圍剿,使這裡同仇敵愾的氣氛增加,更加成了無人敢來的地方。

  外人之所以不敢隨便進入部落區,是因為區內各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組織。這裡的男人都是「天生的戰士」,其成員大都出於自願,他們自帶槍械彈藥,負責在部落地區保護道路和其他設施。他們通常天沒亮就起床,不等洗臉梳頭就抄起槍出了家門,到部落里的議事堂開會或辦其它事情,晚上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

  這裡的男人們都把槍當作最好的夥伴,只在睡覺時才會把槍放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槍械。有消息稱,部落區的每戶人家都擁有價值3萬盧比(約4000多人民幣)的槍械設備,更令外人吃驚的是,這裡的人特別團結,只要一處有事,其他人都趕來相助。在部落區,有很多國家的槍支,如俄羅斯、美國、德國、中國等,甚至還有以色列的槍,奇怪的是,中國槍在這裡成了搶手貨。

  達拉村槍鋪的中國槍

  人們不禁要問,部落區的槍支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部落區里有不少歷史悠久的武器作坊。在科哈特地區,早在20世紀50年代,當地人就能仿製精良的英式槍械。更令人驚嘆的是,武器作坊里沒有任何精密的工具和儀器,師傅們造槍全靠多年來積累的經驗。直到現在,科哈特地區的槍械作坊依然生意興隆,很多部族的人都來這裡買槍。他們現在使用的槍支,大部分都是從秘密渠道或戰場上獲得的槍支加以仿製。

  部落區地處巴阿邊界,是著名的乾旱山區,海拔從610米到2134米不等。按照人們的想象,這種地方的人肯定很窮,但意想不到的是,部落區內各部族的頭領個個都是大款,開日產越野吉普,用現代的通訊工具,款待客人時排場非常大,經常是擺上十幾桌宴席,還要向客人炫耀他們最先進的槍械,因為,在這裡的人看來,槍械是他們最要緊的財產之一,即使是部落區里最窮的人,可以沒有自己的店鋪,但一定有自己喜愛的槍支。

  這裡仿製槍支的作坊,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就像民間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作坊一樣,造槍成了這裡最流行的行業之一,因此,這裡的槍聲也不時從村子傳出。有一天,在一個叫達拉的小村子,有兩個通過安全渠道的外族人來到這裡,下車到一家茶館小憩。正喝著茶,遠處突然傳來一串急促的槍聲。客人心裡一緊,不由得起身出門張望。店主看出了客人的心事,若無其事地安慰道:別擔心,是有人到槍店裡買槍。客人明白后,也稍微放下了心。

  在這個槍支泛濫、被稱為塔利班部族的普什圖族部落里,如果至身前往,真是膽戰心驚。即使是一個身份不一般的人,在這裡也不敢有絲毫大意。

  作為客人,如果有當地人陪同,也可以到槍店看,如果你不想買槍,就不要問價,更不能拍照,也不能去他們的工廠(即作坊)。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因為這裡的槍械作坊都是在秘密地點、秘密進行操作的,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絕不向外人透露。

  在一條兩側全是白色平房的街道,是槍械買賣街。街上行人秩序井然,但隱隱嗅到了空氣中的火藥味,因為,這兩邊的鋪子全是賣槍的。

  在一家槍鋪,鋪子只有十幾平方米,但四周依牆而立的貨架上擺滿了上百支各色槍械——美國M16、德國G3、比利時FAL……當然最多的還是卡拉什尼科夫槍系的各個亞種,中國的56式也在其中。這裡幾乎所有的槍鋪,陳列的商品大同小異,從事的都是批發生意。在長達2800千米的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地區,分佈著數以百計像達拉這樣專門從事槍支仿製的村子。

  看過這裡的槍械后,不由得感嘆他們仿製槍支的手段是如此高明,如果事先不知道,根本看不出這些槍是仿製品。外觀上與真品槍械一模一樣,絕不會懷疑它們的真實性。有的已經對真品做了改進,在外觀或性能上甚至超越了真品。在一家店裡,有一把鍍鉻的美式M16步槍。老闆說,這是一個部落長老給自己的保鏢定製的,因為他覺得原版M16的黑色不夠醒目。

  在另一家槍鋪里,陳列了一把AK47,它裝了一枚特製的彈匣,讓人嘆為觀止。彈夾超長,呈新月形向前彎曲至槍口。據老闆介紹,這個彈匣的裝彈量可達90發,是普通AK47的3倍。有人疑惑地問:裝這麼多子彈,會不會卡殼呢?老闆抄起一把槍走到門外,熟練地推彈上膛,向著遠處打出一梭子彈,疑惑的人頓時瞠目結舌。

  據熟悉的人稱,在達拉,無論任何型號的槍,工匠都能仿造,但最負盛名的仿造槍還是卡拉什尼科夫槍系的各種槍支,月產量可達上千。

  在街尾的一間店鋪里,一位戴眼鏡的老工匠正在往組裝好的仿造槍上刻印商標。地上擺著許多印有俄文、英文、漢字等各種牌子的槍支包裝箱,包裝箱上寫有中國造56式、前蘇聯造、羅馬尼亞造、保加利亞造等。從刻印製造國、製造年月、序號等工序開始,不用10分鐘,一支仿製前蘇聯的AK47自動步槍就完成了,刻印中國槍的方法與速度也一樣。

  這名老工匠名叫努爾,是這家槍鋪的老闆。他曾自豪地說,達拉村造的AK槍是世界上最好的。據他說,一支仿製的AK步槍零件有上百個,除扳機、槍管包給旁遮普地區的鋼鐵廠商製作外,其餘零件在達拉村的工廠和作坊里都可完成。在不久的將來,村裡要建一個鍊鋼廠,以回收的廢舊汽車鍊鋼。等鋼廠建起來,造槍的全部工序都可以在村裡完成。

  在達拉村,槍械作坊里的工匠都是父子、兄弟和親戚的家族式關係,其精湛的手藝也是父傳子、子傳孫或兄弟互傳。努爾的父親是一個有名的造槍工匠,幾十年前,他父親沒錢蓋作坊,就把自己的家當成了組裝槍支的車間。努爾從十來歲就跟隨父親學習造槍手藝,15歲那年,他父親將自己的作坊傳給了他,當時正趕上蘇軍入侵阿富汗,達拉村仿造的AK47自動步槍源源不斷地送到戰場。

  努爾18歲那年,蘇軍開始撤離阿富汗,槍不好賣了,努爾離開達拉村,投奔卡拉奇的親戚,找到了一個當保安的工作。1993年,他接到父親從家鄉打來的電話,說蘇軍撤退後,阿富汗內戰愈演愈烈,來達拉村買槍的人又多起來,讓他馬上回家。回到家鄉,努爾用當保安攢的錢租了一間作坊,又把離村外出打工的兩個弟弟叫回來,3人重操舊業,又開始仿造AK步槍營生,作坊月產AK槍20支。當時一支AK槍售價高達300~400美元,收入3兄弟平分。這種收入在當地算是相當豐厚的。當時全村作坊鉚足勁,一個月可以生產1萬支各式槍械。據說,在俄羅斯,正品AK47自動步槍單價超過300美元,而這裡只要150美元一支,另贈子彈300到500發,多買還有優惠。

  據當地人介紹,像這樣前店后廠的作坊,全村有2600家,目前村裡步槍的年產量維持在5萬支左右。至於槍被誰買走,賣槍的從來不問,這是村裡百年來的規矩。雖然仿造槍支的確切數字和流向無從得知,但槍支的泛濫無不與局部地區衝突、動亂、國家權力出現真空等原因有直接關係,這從達拉村造槍作坊的幾度興衰便可看出端倪。

  這裡各家槍鋪里張貼的海報可謂是一大「景觀」。幾乎每家槍鋪都張貼著拉登的畫像和印有其「語錄」的招貼。有的還將拉登手持AK47的照片放大,張貼在門口最顯眼的地方做廣告,而奧馬爾並沒有受到如此程度的歡迎。從這點看來,拉登成了這裡的精神領袖。因此,有人猜測,拉登與奧馬爾藏身於此,也不無道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塔利班政權的倒台,阿富汗局勢日趨平靜,槍的生意很不景氣,這些槍械作坊將再次面臨銷售困難的問題。

  下午5點,來這裡買槍的人開始多起來,同時刺耳的槍聲不斷傳來,時而單發,時而連發,原來這是買槍人在試射,火藥味四處瀰漫。如果沒有槍聲,從遠處的山頭向這裡眺望,會以為眼前是一片炊煙裊裊的祥和景象……

  英國入侵,普什圖人私造槍支的開始

  追溯阿富汗私造槍支的源流,始於19世紀初,當時的英國在南亞建立了殖民統治,但在侵佔阿富汗時,遭遇到生活在阿富汗南方和巴基斯坦北部普什圖族人的頑強抵抗。在抵抗初期,普什圖族各部落組織工匠,將繳獲來的英軍步槍拆解並仿造,然後分發給族人與英軍戰鬥,時間一長,這種加工工藝日漸成熟。從此,這種仿造槍支的手藝就成為普什圖族人引以為自豪的傳統產業。

  自古以來,普什圖族人的自治區域就有自己的法律和警察——儘管只是習慣法,但也有相當的效力。巴基斯坦獨立后,在巴基斯坦一方的白沙瓦,政府認可當地法律並得以沿襲至今。所以,巴基斯坦法律雖然禁止民間制、販槍支,但並不適用於普什圖族人區域。巴基斯坦政府為維持部族地區的穩定,對普什圖族人區域的習慣法和部族警察也給予一定程度的默認,但在阿富汗一方的楠格哈爾因為與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普什圖族屬於同一個族系,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基本上採取了同樣的生活方式,也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普什圖族約有2500萬人,居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山區,很多年前,他們就擅長鍛造、冶鍊手藝,世代都以做刀和長矛為生。

  從1839年至1919年,英國對阿富汗發動了3次侵略戰爭,都以失敗告終。歷次英阿戰爭中,位於楠格哈爾與白沙瓦交界處的兩國東部重要通路——開伯爾山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的普什圖族人自然成了抵抗英軍入侵的主力,私人槍支作坊在戰爭中蓬勃發展。因此,英國對阿富汗發動的殖民戰爭,可以視為普什圖人大量私造槍支的開始。

  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使普什圖人的私槍作坊進入了又一個高速發展期。在許多臨時車間里,部落地區專門仿造武器的手工造槍者專門仿製蘇軍的制式步槍——卡拉什尼科夫系列,其中基本型AK47突擊步槍的仿製數量最多。

  1989年2月,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境內的普什圖族人因各武裝派別政見不合,紛爭迭起,隨即爆發內戰,也波及到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族人。之後塔利班崛起,各派又結成反塔聯盟與之鬥爭,直至2001年10月美軍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阿富汗內戰才告結束。從1979年到2001年,長達22年的戰亂雖然結束,但戰爭中留下來製造槍支的民間生態,已成為槍支泛濫的根源,也是阿富汗揮之不去的夢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7 0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