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當局"正名"報告瀰漫綠色恐怖 難解貪腐死結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10-27 1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別上當
    

    難以擺脫弊案壓力的陳水扁再喊「台灣正名」,推動「去中國化」運動,意欲分化「倒扁」人群,用「統獨」之爭模糊「反貪」焦點;扭曲島內民眾對文化、民族、國家的認同,取寵深綠人士。但「公務機要費」結案報告尚未公布,「倒扁總部」列出必須起訴陳水扁的十大理由,這一次——

    台灣當局「行政院會」25日通過台灣第一個「去中國化」的「法律修正案」,將現行台灣「民法總則」及「施行法」中「服從中國法律義務」等字眼刪除,將其中的「中國」用詞「修」掉。「行政院」表示蘇貞昌推動「去中國化」的「正名」政策已大有成績,完成了約七八十種「行政命令」中「去中國化」的修改,如「中國標準」已改為「國際標準」。   

    蘇貞昌在進退失據、前後矛盾、毫無政績可言的情況下,「蘇修路線」改為只「修」「中國」,交出了「政治正確」的成績單;而陳水扁在弊案纏身、民進黨北高市長選情吃緊的關口,又祭出了「台獨」戰牌,企圖用「去中國化」的強心劑,為自己打氣,凝聚泛綠人群護駕闖過難關。

  「正名」報告瀰漫綠色恐怖

    為響應陳水扁「去中國化」的目標,當時主持「行政院」並即將轉任民進黨主席的游錫堃於2005年初拿出「推動台灣正名」案報告。報告列舉了12項需「正名」的領域,包括——

    法規部分:目前「法令」內容含有「中國」二字超過30種,含有「中華」二字超過80種,其內容應改為「我國」或配合修正;

    條約協議:使用「中國」者有34例,應予修正;而正式「國名」如使用「中華民國」,宜以括弧註明「台灣」,如無法使用正式「國名」,對外部門可使用「Taiwan」、「Taiwan(ROC)」或「ROC(Taiwan)」等;並避稱「TaiwanChina」、「China(Taiwan)」、「Chinese Taipei」、「TaipeiChina」等;

    「中央政府」機關包括「僑委會」、「中央銀行」英譯名稱出現的「中國」字樣應修正;

    「國營」事業如「中船」、「中油」、「中國輸出入銀行」、「中華電信」、「中華郵政」及「中信局」等中英文名稱皆須斟酌。

    此外,「中國農民銀行」、「華僑商銀」、「中鋼」、「華視」、「中華票券」等政府投資而持股未超過50%的公司,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單位,台軍方所轄軍事院校如陸軍官校的英譯名稱,出現「中華」或「中國」字樣的專科以上學校,出現「中華」字樣的海外僑校,其它例如「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各機關出版之刊物等,均在「正名」之列。

    根據此項報告,島內政治文件、機關、企業、學校、出版物包括軍隊,都要投身「正名」運動,大有一種一舉肅清「中國」、「中華」的綠色恐怖之勢。

  鵝也要「正名」傳笑柄

    「正名」「去中國化」有「聖旨」,有行動「報告」,「行政院」要求各單位定期上報成果,一場運動轟轟烈烈展開。但島內民意卻並不配合,有讀者投書報社諷刺挖苦:「去中國」?先把故宮(台北)的文物還給中國!一方面喊著「去中國」,一方面拿著中國的文物去世界爭取自己的光榮,這種行徑令人不齒!

    台灣文化名人李敖說:「台灣無處不中國」。的確,神是媽祖、關帝、孔聖人,節是春節、端午、中秋節,藝術是國(京)劇、書法、水墨畫,路是信義、仁愛、南京、漢口,說的中國話,寫的中國字,姓的張王李趙陳,按照台灣當局的盤算,真要「正名」成功,徹底去掉了「中國」,那除了陳水扁穩坐「台灣之子」位子,甚至搶下李登輝的「台灣之父」桂冠外,台灣還剩下什麼?

    雖然質疑、譏諷、批判之聲迭起,但台灣當局運用行政資源仍然推動此案。「僑務委員會」要改掉「僑委會組織法」中的「華僑」名稱,大概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無可替代,況且還要經「立法院」一關,所以只悄悄地改了英文名稱,將 Overseas Chinese(華僑),改為Overseas Compatriot(海外人民),也算去了「中國」,不過,卻招致海外僑胞痛罵他們「荒唐」「無聊」!僑胞質問:「僑委會」本來就是要處理華僑事務,「華僑」的名稱有何不妥?難道連華僑在台灣都變得「不合法」了嗎?對此,「僑委會」給出的解釋是,原先使用Chinese,易與中國大陸混淆,為了有所區隔才會改名。

    島內各界高層有的為保官位跟進「正名」,「中國商業銀行」改名為「兆豐銀行」,「中國農民銀行」被合併后改名「合作金庫銀行」。台灣「海岸巡防署」的300多艘艦艇,改變英文名稱被刷上「TAIWAN」字樣。連台「太空計劃室」的「中華衛星」也忌諱「中華」兩字,全部「正名」為「福爾摩沙」。「考試院」對中醫師考試,居然將考試內容中的「中國醫學史」改稱為「中醫醫學史」。「考試院」稱,「中國醫學史」的「中國」不知從何時開始計算,不知是否該包括5000年中國歷史,所以將「中國」修正為「中醫」。

    最可笑的是,島內從明朝起就養殖的一種鵝名為「中國鵝」,農業主管部門提出「中國鵝」是「本地種」,但它的中英(Chinese Goose)文名稱都有「中國」色彩,所以要改為「華鵝」。叫了幾百年的鵝名也難脫「正名」命運,一時傳為笑柄。

  「紅潮」過後靠「正名」解套

    今年,台灣的秋天被「倒扁」的人潮染紅,自9月初起,「九月九,阿扁做不久」的口號在街巷間流傳,「熒光圍城」和「天下圍攻」幾十萬人的陣仗吸引了島內外的注意。憤怒的吶喊和陳水扁如影相隨,民進黨內要與他劃清界線的試探聲音時時傳出,深綠精神領袖李登輝伺機出手致扁死地……此時,坐困愁城的陳水扁拿出老招數: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關起門來以拖待變。等抗議「紅潮」稍退,他馬上進入反撲階段,其中使出的一著「利器」也是老套路:「台獨」。拋出「第二共和憲法」說穩住深綠對自己的信心,大張旗鼓推動「正名」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

    據記者觀察,陳水扁此時指示蘇貞昌要求「行政院」各單位進入「正名」實際操作階段,一是要突顯自己仍然大權在握,操之在我,連膽敢提出「蘇修路線」「沖沖沖」的蘇貞昌也得按仍然貴為「總統」的劇本演出,我要「正名」就「正名」,雖然超過六成民眾反對,但桃園機場的名字改就改了。蘇貞昌招致不幹實事和「卑恭屈節」的罵名,陳水扁聽來也許正好受用。

    其次,「正名」當然是餵給深綠陣營的「搖頭丸」,陳水扁再次向他們宣示自己仍以「獨立」為己念,雖然貪腐,雖然千夫所指,但只要喊「台獨」就不會丟掉那百分之幾的支持者。有台灣學者諷刺,只要陳水扁還過中國年,他的「去中國」就不徹底,就是「玩假的」。但在「台獨」空間越來越小的挫敗中,對有些人來說,「玩假的」也能畫餅充饑、聊勝於無吧?

    陳水扁還想借「正名」摧毀「倒扁」勢力,並累積自己「綠營共主」的政治資本敗中求利。台灣的「倒扁」運動是一次超越藍綠、族群的群眾運動,大家共同追求的不再是國民黨贏還是民進黨贏,「外省人」勝還是「台灣人」勝,而是追求清算貪腐、重建「禮義廉恥」道德規範的正義公理。但陳水扁趁「倒扁」間歇再提「正名」,意欲用舊有語境的暗示讓群眾再按省籍選邊排隊,放下「反貪腐」的紅布條,炮口再對「外來政權」。他的盤算是,挑起省籍矛盾、煽動仇視大陸不僅能讓自己解套,而且扭曲台灣民眾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也是自己吃定「台獨」這碗飯的政治資本。

    但倒扁總部宣稱,下一輪的行動要視「公務機要費」結案報告而定,並列出陳水扁必須被起訴的十大理由;媒體也連篇文章緊盯一再拖延的這份報告是否能平民憤。弊案仍然在身,招數也被看破,「正名」解不開陳水扁脖子上的貪腐「死結」。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