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未領兵打過仗的解放軍上將「紅色特務」李克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6-10-25 2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10.25

建國后,毛澤東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說:「李克農是中國的大特務,只不過是共產黨的特務。」1955年國慶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他戴上了金燦燦的上將軍銜。他是這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52名將軍中唯一一個沒有領過兵打過仗的將軍。

  打進國民黨特務機關

  上世紀二十年代,國民黨CC特務組織以上海無線電管理局招聘廣播新聞編輯為名擴大特務組織。這個無線電管理局,是國民黨CC頭子陳立夫的特務機構,由陳立夫的親戚徐恩曾掌管。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李克農以應考方式打了進去,徐恩曾對李克農觀察一段時間后,慶幸自己覓到一員幹將。不久,李克農便升任特務股股長。官雖不大,卻正是獲取情報最好的位子。周恩來早就想把國民黨初建的這個機構拿過來為我所用。

  徐恩曾得意地誇耀自己有三員幹將:貼身的機要秘書錢壯飛,坐鎮設在南京的特務首腦機構———「正元實業社」兼管「長江通訊社」、「民智通訊社」、上海無線電管理局的特務股長李克農;天津長城通訊社社長鬍底。但徐恩曾做夢也想不到,他的得力幹將,竟是共產黨的忠誠戰士;他引以為豪的特務網竟由共產黨員替他出謀劃策建立起來。送到陳立夫、蔣介石面前的絕密情報竟有一份複製品同時放在共產黨中央的領導人面前。李克農、錢壯飛、胡底3個奉周恩來之命組織特別小組,李克農任組長,由他和「特科」情報科科長陳賡單線聯繫。

  只差5分鐘

  193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科」負責人之一顧順章叛變,上海的中共中央首腦機關和中央領導人危在旦夕,李克農在獲知此消息后在第一時間報告中央,使所有機構人員得以及時撤出。當顧順章帶著陳立夫、徐恩曾像餓虎撲食、惡狼端窩一般撲向各個地點時,看到的是一處處人去樓空,剛剛燒完的文件、來不及拆除的天線。

  周恩來化裝成女士,陳賡則裝扮成一個老者,他們就在敵人的眼皮下消失了。

  陳立夫哀嘆道:活捉周恩來,只差5分鐘。

  他拉開西安事變帷幕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確立了組織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分析了圍剿陝北根據地的國民黨軍大部分是東北軍的狀況,在會後成立了中共東北軍工作委員會。主任是周恩來,李克農是周恩來的助手。

  李克農蒞任新職,他反覆思索毛澤東說的話:我們的口號是「西北大聯合」,爭取同張、楊搞好關係,然後爭取「全國聯合」。他開始在東北軍上下功夫了。

  李克農首先在瓦窯堡舉辦訓練班。其中一個班是被俘的120名東北軍中下級軍官。

  開班第一天,這120名軍官發覺置身在一片標語之中:「停止內戰,槍口對外!」、「打回老家去!」……突然又響起了濃烈的鄉音,數十個小紅軍唱著魂縈夢繞的《打回老家去》。

  這第一課,李克農使他們縱情地大哭一場,他們麻木的心蘇醒了。許多人來找李克農,他們不僅要做朋友,還要加入中國共產黨,有的還要求回東北軍中去做工作。李克農選擇了高福源。高福源是張學良的愛將,任東北軍67軍107師619團團長。該團被張學良讚譽為「尖子團」。張學良聞訊高福源被俘,捶胸頓足,痛惜不已,一晝一夜不食不眠。

  李克農先讓高去甘泉會見67軍107師參謀長劉翰東,提出面見少帥的要求,然後返回瓦窯堡等待下文。高福源果然隻身入城,守信而歸。

  1936年1月底,通過67軍軍長王以哲的聯絡,張學良駕機到洛川聽高福源講述共產黨方面的情況,當即決定請中共會談。

  4月9日,張學良按時到達談判的秘密地點。正式談判時只有周恩來、李克農、張學良、王以哲和共產黨派到張學良處掛著參謀名義的劉鼎5人。圍繞共同抗日的一系列問題,周、張很快取得了共識,談判圓滿成功。

  接蔣經國抱憾終生

  1936年12月,周恩來對李克農說:「蔣經國將要從蘇聯回國,你去上海迎接他。這件事做好了,重要性不亞於『西安事變』。」

  李克農來到上海,化名李震中,公開頭銜是楊虎城17路軍軍需主任,每天接待來訪的各方人士中,重點是國民黨、民主黨派或無黨派人士中與蔣經國有關係又接近共產黨的人士,為迎接蔣經國的到來作安排。同時又遵照周恩來指示,與潘漢年取得聯繫,他們知道蔣介石也一定會派人來接的,便研究商定了搶先行動的方案,擺脫國民黨追蹤及攔阻的辦法。

  1937年3月中旬的一天深夜,一份密電送到李克農的面前,蔣經國將於3月25日從海參崴乘船回國,準確日期很難說。

  李克農、潘漢年一連幾天等候在碼頭上,望眼欲穿。

  1937年4月19日黎明,蔣經國所乘客輪終於到了,李克農發出了預備行動的信號。突然江面上飛來兩隻快艇駛向客輪,不一會兒,艇上訓練有素的人快速登船。李克農認出前面的是蔣經國,舷梯剛放下,就見一群人前後簇擁著蔣經國一家走出船艙,下到汽艇上,汽艇立即開足馬力轉眼就消失在晨霧之中。

  蔣經國被蔣緯國的快艇接走了。

  李克農驚愕不已,獃獃地站在原地。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尋找機會,繼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不久,李克農通過曲折的關係,與蔣經國取得聯繫,使蔣經國在抗戰中一直保持積極態度。解放后,李克農又設法聯繫到蔣經國。1958年的一天,李克農一進家門就對子女高聲嚷道:「拿酒來!拿酒來!」吃飯間,李克農舉起酒杯欣喜道:「肥仔(李克農對廖承志親昵的稱呼)這件事辦得好,總算和小蔣聯繫上了,祖國統一有望了。」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不久,美帝國主義出兵黎巴嫩鎮壓中東人民革命,蔣介石也在美國支持下,加速進行反攻大陸的準備。7月17日,國民黨陸海空三軍宣布處於「特別戒嚴」狀態,形勢急轉直下……李克農爭取蔣經國的努力再次受挫———李克農不禁仰天長嘆。

  重慶談判前的鬥智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連發三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共商國事。中共中央接到蔣介石的邀請電后,緊張地思考著對策。

  李克農的情報系統日夜監聽國民黨的電訊,一份份密電被破譯後放在李克農的面前。李克農連一個字也不放過,閱讀、分析、歸納、綜合、從浩繁的往來密電中得出一個結論:蔣介石認為毛澤東不會應邀,也不敢應邀。

  蔣介石的第3封邀請電一發出,重慶國民黨報刊立即登出蔣介石談話,宣稱:國家前途,取決於這次會談。毛澤東不表態,蔣介石越起勁邀請,電報一封接一封。從密電中獲悉:蔣介石確信毛澤東這次不會離開根據地。如果毛澤東不來,就把破壞和平談判以至引發內戰的罪名套在共產黨、毛澤東身上;萬一毛澤東果真到重慶,則正好拖住毛澤東,爭得時間作好進攻解放區的軍事部署。

  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集體決定:毛澤東親率和談代表團赴重慶,爭取主動權。

  機場,人們歡送毛澤東,李克農一直守候在機艙口。他深知中央作出這一重大決策,與他提供的情報有著直接關係,究竟是什麼結果,尚難預料。總之干係重大。

  重慶。林園官邸,蔣介石舉杯向毛澤東敬酒。他臉上在笑,卻很尷尬。毛澤東也在笑。他讚賞李克農的情報工作精細、準確、及時、高度保密。

  幕後指揮板門店談判

  朝鮮戰爭,美國人被迫坐下來談判,又不甘心坐下來。談談打打,假談真打。自1951年7月10日上午談判開始起延續兩年之久。

  毛澤東在考慮中國參加談判班子人選時,首先想到了李克農。

  談判班子分為一、二、三線。李克農隱居三線,掌握全盤,直接與毛澤東、周恩來和金日成電文往返。有時一天十幾份,工作極為繁重。

  當談到交換戰俘問題時,美國提出無理要求並採取拖延手法。這輪談判,從下午2時半開始,由美方主持。沉默、沉默。這是一種高度緊張的精神戰,一場意志、毅力、忍耐力、剋制力的對抗。柴成文悄悄離開會場,來向李克農請示怎麼辦?李克農此時也在默坐沉思。他眼皮不抬地在一張紙上寫了三個字:坐下去。紙條在中朝代表手中默默地傳遞。沉默持續了132分鐘。美國人頂不住了,宣布休會。相對無言的132分鐘,恐怕創下了談判史上沉默最長的紀錄了。

  輪到中朝代表主持會談。朝鮮首席代表宣布會議開始,雙方代表剛剛落座,又馬上宣布休會。只用了25秒。弄得美國人頻頻聳肩晃腦,連聲「NO、NO」一副驚訝莫名之狀。

  拖是談判中的技巧,快也是一種談判技巧。李克農對此兩種方法,運用得出神入化,弄得美國人自嘆弗如,他們敬畏李克農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69

主題

2880

帖子

72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8
沙發
東海艦隊副政委 發表於 2006-10-26 07:41 | 只看該作者
周恩來,李克農中共情報屆始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