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改造中醫的另一種看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23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在網上有人徵集取消中醫的簽名活動,我們堅決反對這樣的言論和做法。我們認為,這是對歷史的無知,也是對現實生活中中醫藥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無知和抹煞。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和脊樑。在漫長的古代社會,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發展、繁衍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長盛不衰,中醫可謂居功至偉;時至今日,中醫仍然以其特有的對人體宏觀機理以及人體與自然關係的把握,與注重微觀與技術的西醫互為表裡,發揮著西醫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對衛生部發言人的此番表態,深以為然。
 
但在肯定這一點的同時,我也不得不遺憾地指出:中醫之淪落今天這樣奄奄一息的境地,以至於公然有人要求將其取消(我們很難想象會有人主張取消西醫),恰恰是由於衛生部在中醫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結果!概括地說就用管理西醫的方式來管理中醫,用培養西醫的方式培養中醫,將中醫「西醫化」,還美其名曰「科學化、現代化、國際化」。
 
問題的關鍵在於,中醫和西醫各自孕育於兩個完全異質的文明系統,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哲學背景,因此也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和變化規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的結果,就必然會導致另一方的消亡。這其中的厲害之處,可以用莊子在《應帝篇》中的一個故事來作比喻:「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用西醫改造中醫的一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庸醫的大量增加和良醫的急劇減少。因為中醫需要靠師傳,即需要靠在師傅指導下的長期實踐來積累經驗,才能夠學會針對不同病人的不同情況,辨證施治。而現今的中醫高等教育,由於學步西醫的原因,只能教給學生一點脫離實踐的書本知識,根本無法傳承中醫,學中醫畢業的大學生不會用中醫方法給人治病,甚至自己就不相信中醫的大有人在。有學者統計,解放初年全國大約有良醫5000名左右,到現在只剩下500名左右。而庸醫誤人,更降低了中醫的聲譽。
 
而更加令人費解的是,按照衛生部頒布的《執業醫師法》,那些沒有學歷、不懂得外語、卻長期行醫、聲望卓著的中醫師,卻得不到營業資格——這使中醫的生存危機變得更加嚴重。如果這一趨勢不能及時被扭轉,則我看無須別人簽名呼籲,中醫的毀滅也將僅僅是時間問題。
 
那麼究竟這樣做才能讓中醫起死回生呢?在我看來,關鍵並不在衛生部如何表態,而在於我們能不能下決心果斷地停止對中醫的西醫化改造,給中醫留下一個按照自己的特殊規律發展的空間。我認為,可以考慮成立國家中醫部,賦予中醫獨立的行政權、教育權及適合其自身發展的政策和環境,使中醫藥學能夠擺脫西醫的控制和干擾。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再假以時日,則中醫的起死回生,重現生機也是完全可能,而這也將成為中國對人類健康事業的一個巨大貢獻。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23 12:08 | 只看該作者
本文過於偏激,  我並不完全同意,  但作為一種觀點,  不得不向大家介紹,  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各種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3
YuLG 發表於 2006-10-24 23:1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的起死回生」——此君可夠大膽和武斷的。不過,中醫的處境再不如人意也遠不至於如此不濟吧:否則又何必有勞張、王、方等「學者」和「專家」如此大動干戈,必欲除之而後快呢。倒是文中的部分建議有相當合理的一面,可供借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0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