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首頁補料:Google輸「無能無恥」就搜到陳水扁官版履歷

[複製鏈接]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10-20 1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少看首頁.剛發現一個有趣的標題:
Google輸「無能無恥」就搜到陳水扁官版履歷(圖)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06-10-20/106065.html


試了一下,還真有其事:搜「無能無恥」四字,第二個就是陳水扁的履歷。

以下是其文選,阿扁的RESUME,以前倒真是沒見過的:

>>>>>>>>>>>>>>>>>>>>>>>>>
:::

總統傳略

求學過程  黨外民主運動時期  台北市議員時期  立委問政時期  台北市長任內  競選第十任總統時期  第10任總統任內 第11任總統任內

  陳水扁先生民國39年農曆9月生於台南縣官田鄉,為佃農之子。因出生時,未即向戶政機關申報戶口,故身分證上生日記載為民國40年2月18日。


求學過程
  出身雖貧寒,但未稍減水扁先生奮發向上之心。常因家貧必須舉債就學,自隆田國小、曾文中學初中部、台南一中畢業時,均為全校第一名。民國58年,更以第1志願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工商管理組就讀,因不合志趣,又逢第1屆立法委員增額補選時,聽聞民主前輩黃信介先生演講,內心為其所撼動, 決心改習法律。


  翌年,重新參加大學聯考,以第1名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並於大三時參加律師高等考試,獲第1名錄取,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律師,並於大學畢業前,於法律事務所任職。爾後因體察台灣為一海洋國家,在發展歷史上多經由對外貿易和世界接觸,而當時台灣經濟又以出口為導向,遂決心成為海商法專業律師。

↑回本頁首

黨外民主運動時期

  民國64年,水扁先生與吳淑珍女士結為連理,婚後專營律師業務,育有一女一子。民國68年,於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當時執政當局強力鎮壓民主人士,並以涉嫌叛亂遞送軍事法庭審判,引發國際嚴重關切。水扁先生基於對公理與正義的理念,並在夫人吳淑珍支持下,接受邀請擔任被告之一黃信介先生辯護律師。在「台灣人民的良心法庭」中,為自由、人權與民主辯護。自此,水扁先生涉入政治,與台灣反對運動並肩,與台灣人民共同奮進,承續台灣民主前輩未竟之路,為追求公義、自由和民主,努力不懈。

↑回本頁首

台北市議員時期
  民國70年,水扁先生首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出「民主、制衡、進步」口號,並以最高票當選第四屆台北市市議員。秉持其法律人的良知與嫉惡如仇的個性,旋以問政犀利、揭發不公著稱。

  民國73年,發生「蓬萊島雜誌事件」,水扁先生因擔任該雜誌社社長而被控譭謗。74年,在該案初審判決後辭去議員,返鄉投入台南縣長選舉,但以高票落選。同年11月18日,在進行謝票活動時,吳淑珍女士突遭自巷弄中高速衝出的重型拼裝車撞擊,造成重傷,自此下半身癱瘓。此一徹骨之痛,益堅定了水扁先生濟弱扶傾、挑戰不公,維護社會正義的心志。

  民國75年,水扁先生遭法院判決有期徒刑8個月確定;6月10日,與同案被告黃天福、李逸洋先生發監執行,監禁於土城看守所內。此為水扁先生全家遭遇橫逆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刻,幸賴伉儷情深,終以彼此扶持,堅強面對。

↑回本頁首

立委問政時期

  民國75年底、吳淑珍女士當選立委,水扁先生於76年出獄,正式加入民進黨,繼續執業律師,並擔任吳女士之國會助理。民國78年12月,水扁先生以「正義、認真、專業」為號召,當選增額補選立委,並獲任民進黨立院黨團首任幹事長;民國81年12月,連任立委。在立委任內,主張「以政策辯論代替政治抗爭」,改變了在野黨問政方式與思維,並率先成立國會辦公室,倡行專業問政,更以首位在野黨立委身分擔任國防委員會召集人,全力推動軍隊國家化、情治單位法制化、軍政軍令一元化及軍品採購公開化等目標。此外,對軍人權利義務的保障,亦不遺餘力,歷年皆獲專業團體及國會記者推選為表現最佳立委第1名。

  於民進黨黨務方面,民國77年,民進黨對「台灣主權獨立」及「住民自決同意論」作出政策聲明。該案經水扁先生居間協調並提議,將「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之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之民主憲政」等「四個如果」加入決議文,做為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提,讓民進黨有關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的論述,有了更寬廣的辯証空間。

  民國80年,民進黨擬修改黨綱明訂以建國為政黨努力目標,水扁先生建議於程序上增加「基於國民主權原理,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的前題。民進黨「台獨黨綱」因而修正為「公投黨綱」,在在顯示水扁先生對兩岸關係所持理性務實的態度及對民主理念的堅持。

↑回本頁首

台北市長任內
  水扁先生始終以「是什麼,做什麼;做什麼,像什麼」自許。民國82年8月,為準備參選83年底首屆台北市長選舉,水扁先生率先成立「陳水扁市政中心」,舉辦講座及專題研究以增進對市政的了解並預作規劃。歷經黨內初選獲提名後,提出「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民」競選口號,並以四大族群和解攜手「台北新故鄉」為願景,強調由人民直接參與的「市民主義」,贏得市民的肯定與支持,當選台北市院轄市第1任民選市長。

  市長任內,水扁先生用人唯才,不分族群黨派,並於首次施政報告中揭示「市政企業化經營」的觀念革命,以「廉潔、效率、便民」為三大總體施政方針,以「一原、二強、三改」│秉持市民主義原則,強化社會福利及文化休閒,優先推動交通、教育和都市發展等三大改革,全面加速市政改造的工作。


  4年任內、不論是重大工程的控管、交通狀況的改善、加速捷運建設、提高衛生下水道接管普及率、舉辦台北市藝術季及台北燈節、掃蕩電玩和特種行業等,均獲市民的高度評價。民國87年,《亞洲周刊》評選亞洲最適宜居住城市,台北市從原本的10名外,躍居為第5名;同時,水扁先生亦獲美國《時代》雜誌推選為跨世紀世界一百大領袖,及《亞洲周刊》推選為亞洲50位未來領袖之一。

  水扁先生也秉持著「台北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理念,藉由城市外交積極協助我國家參與國際事務。於市長任內共締結14個國際姊妹市與1個夥伴城市,民國87年更在台北舉辦首屆世界首都論壇(WCF),共邀請58個國家、67個城市首長代表與會,大幅提高了台北市和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

  民國87年12月,水扁先生競選台北市長連任失利後,以「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回應支持者面對敗選的情緒,並以此自勉。市長卸任後,自民國88年起,展開學習及鄉土之旅,傾聽民意脈動,思考國家未來。隨後亦展開亞太安全溝通之旅,前往日本、南韓和蒙古,與各國智庫、政黨領袖就亞太集體安全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同時也遠赴美國,與相關智庫及政府決策人士對話,並表示台灣安全是全球穩定重要的一環。

↑回本頁首

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時期

  隨後在參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競選過程中,水扁先生具體提出以國家安全為主軸的「新中間路線」,提倡包容、超越、提昇的新政治思維,強調理念須堅定而清楚,手段則宜寬容而務實。民國88年7月,正式獲得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後,以〈台灣新政治,百年好根基〉為題發表演說,籲請全民一起終結黑金體制,促成政權政黨輪替的實現,同時也提出「年輕台灣,活力政府」的訴求,以凝聚台灣旺盛生命力與國家發展動能。

  對於台海情勢的穩定,水扁先生主張兩岸應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並在捍衛台灣主權、尊嚴與安全的前提下,持續向對岸大陸釋放善意,尋求任何對話與合作的可能。

↑回本頁首

第10任總統任內

  民國89年3月18日,水扁先生與呂秀蓮女士獲全體國人的付託,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及副總統,並於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中華民國政府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及政權和平轉移,更是全球華人世界重大的民主成就。

  就任之後,水扁先生深刻體認一個穩定、安全與和平的大環境是推動國政的首要任務,在就職演說中公開提出「四不一沒有」,以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希望營造和解、合作、和平的兩岸關係。並秉持「立場堅定、務實前進」的原則,持續推動兩岸文化、經貿及政治的良性互動。又鑒於兩岸皆面臨發展與建設的關鍵時期,雙方實應儘早打破僵局,早日恢復接觸與協商,水扁先生在93年2月提出「一個原則、四大議題」主張,呼籲海峽兩岸應儘速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一個和平」原則來取代「一個中國」原則,讓雙方就「建立協商機制」、「對等互惠交往」、「建構政治關係」及「防止軍事衝突」等四大議題進行協商,協談出彼此尊重、互利互惠的共識,共同建立一個永久和平、長期穩定的台海新局。

  為實現其「台灣要站起來,台灣要走出去」的目標,上任後,陸續展開「民主外交.友誼之旅」、「合作共榮.睦誼之旅」、「合作互助.關懷之旅」、「攜手同慶.欣榮之旅」,足跡遍及北美洲、中南美洲及非洲;走訪與我有邦交的十餘個國家,除增進邦誼外,更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並將台灣的民主、人權及人道關懷,呈現給世人。水扁先生亦以「多元外交」的新思維,要求各駐外單位開創在各種國際組織的參與機會,以開拓我參與國際社會之更廣泛空間。 91 年 1 月 1 日,經過 12 年的努力,台灣終於突破外交困境,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為其第 144 個會員國,為我外交及經貿工作重要里程碑。

  90 年 8 月,水扁先生為提振國內經濟、定位台灣發展、國際競合、兩岸關係及因應加入世貿組織等議題,特別召開跨黨派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邀集朝野政黨各界進行研討,確立「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為新世紀國家經濟發展願景,並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原有「戒急用忍」政策,構築兩岸政策穩健基石。

  在過去威權統治的時代,軍警、檢調、甚至文官與司法體系等國家機器往往淪為特定政黨或個人的附庸,成為台灣民主發展最主要的障礙。政黨輪替後,新政府逐步貫徹軍隊國家化和情治法制化,並落實文官中立,加速司法改革,維護審判獨立、查辦賄選等,這些維持社會正義及落實制度改革的施政,不但建立了清明的政治環境,也確保了民主法治的根基。

  為肆應國際及兩岸政經環境的急劇變動,並回應國人對改革的高度期待,水扁先生在民國 92 年元旦祝詞中,提出「一個目標」、「兩個重點」的施政方向。「一個目標」:要讓人民過得更好,「兩個重點」:「拼經濟、大改革」。在水扁先生的領導及整個執政團隊的努力下,舉凡掃除黑金、穩定金融秩序、促進經濟成長、提昇行政效率等施政,均有相當成效。政府所推動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不但防止了本土型金融風暴發生,強化了整體金融機構體質,也為我國家發展高附加價值金融服務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而在整體產業持續轉型的同時,政府的執行力也有顯著的提升。不論是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的貫通、中部科學園區的開發、大高雄地區水質的改善、基隆河整治的工程、以及國營事業的轉虧為盈等,過去數十年無法解決的問題,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充分展現了政黨輪替的價值。

  儘管此一時期遭遇國際景氣低迷、 SARS 疫情及 911 恐怖攻擊事件等衝擊,台灣整體國家的競爭力在各國際知名經濟機構所公布的各項評比,表現亦不遑多讓。根據世界經濟論壇( WEF ) 2003 年公布有關「成長競爭力」指標,在 102 個受調查國家中,台灣排名世界第 5 ,連續兩年蟬聯亞洲第 1 。在同年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 IMD )所做報告中,台灣在人口 2,000 萬以上國家中,總體競爭力由原來第 7 名提升到第 6 名;在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 BERI )有關投資環境評比,台灣與日本並列世界第 4 ,屬於低風險適合投資國家;而在美國布朗大學所做全球電子化政府評比中,台灣表現更是亮麗,奪得全球第 1 。另根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 EIU ),台灣 2003 年經商環境居全球第 17 名,較前次排名進步 4 名,高居亞洲第 3 位,這些都是歷年來僅見的佳績。

  對於過去長期受到忽視的農漁民、勞工、婦女、老人及弱勢福利,水扁先生也指示應從制度和經費上全力加強照顧。執政以來,陸續完成「兩性工作平等法」、「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及「就業保險法」的立法,並實施 3 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及幼兒教育券,發放「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提高老農津貼及休耕補助,大幅降低農貸利率,並調降就學貸款利率。此外,對於族群融合,要求行政部門應秉持多元、包容與尊重的精神,積極強化各族群對語言、文化和藝術的保存與傳承,設置中央級的客家委員會,更在大學成立客家學院,以及全球第一個客家電視台。而對於經濟上居於弱勢的原住民族,政府也以最大的誠意,恢復各部落對傳統自然資源及土地的使用權,並制訂「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期能落實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的承諾。

  水扁先生始終堅信人權為民主憲政國家的核心基礎,因此提出「人權立國」、「人權台灣」為政府努力奮鬥的目標。 89 年 10 月成立「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負責國際人權法典國內法化等相關事務與政策的研擬及推動,並積極籌設「國家人權委員會」,期能儘早實現競選期間對國人之承諾;又於 89 年 12 月簽署特赦令、 91 年 5 月 19 日核示成立「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基於對人權的重視與積極作為,民國 90 年、 92 年水扁先生分別榮獲國際自由聯盟及國際人權聯盟頒贈「自由獎」及「人權獎」;水扁先生則將此等榮耀,歸功於 2,300 萬台灣人民。

  隨著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直選,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不斷快速向前邁進;隨著社會大環境漸臻成熟,我民主發展也已由對「人」的選舉,進而至於對「事」的決定。而具體實現人民主權的機制──公民投票,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爭取,終於在民國 92 年 11 月 27 日完成「公民投票法」的立法。水扁先生並依據該法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於 93 年 3 月 20 日第 11 任總統大選,同時舉行台灣歷史上首次的「公民投票」,不但深化了台灣之民主,也將台灣民主改革之進程,續向前推進一大步。

  水扁先生與呂秀蓮女士也於同日,再度獲得國人付託,連任當選為中華民國第 11 任總統與副總統,繼續領導國家邁向全新的紀元。當選後水扁先生宣示,未來的 4 年,將以「團結台灣、穩定兩岸、安定社會、繁榮經濟」為使命與責任,並以「傾聽、理解、法理與團結」諸原則,率領執政團隊共同努力,為台灣這塊土地,以及我 2,300 萬國人同胞,開創一個更璀燦而美好的未來。

↑回本頁首

第11任總統任內
  在第2任任期內,水扁先生為宣揚台灣之民主,拓展我國際空間,陸續展開「海洋夥伴.合作之旅」、「海洋夥伴.陽光之旅」、「攜手登峰.永續共榮之旅」、及「和平永續.邦誼永固之旅」,走訪我北美、中南美、南太平洋友邦國家,且許多均為我現任元首首次到訪之國家。尤其94年4月7日水扁先生為緬懷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之偉大情操,遠赴梵蒂岡,親自參加其葬禮彌撒,此一「和平與追思之旅」,更是我國現任元首造訪歐洲之首舉。

  為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水扁先生持續向對岸釋出善意,在93年10月10日國慶慶祝大會上特別提出,建議可「以92香港會談為基礎」,儘早恢復兩岸間之對話與溝通。惜中國方面不見於此,在94年3月14日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企圖為對台動武取得法理上之依據。為因應兩岸政經形勢,確立兩岸互動規範,水扁先生特在同年4月召開府院黨高層會議,做成7點結論。嗣後更進一步提出「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作為我政府處理兩岸事務之最高政策指導方針。其中,「一個原則」是指「保台灣」、「保台灣的主權」;「三個堅持」是指堅持民主改革理想、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主流路線,以及堅持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進步、美麗而偉大國家之使命不會改變。「五個反對」是指堅決反對企圖併吞台灣,將台灣變成中國一部份之「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將台灣地方化之「一國兩制」;反對以「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為內涵之所謂「92共識」;反對剝奪台灣人民自由選擇權利,以「統一」為前提或唯一選項之「兩岸一中」或「憲法一中」主張;反對中國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問題之「反分裂國家法」。

  依據2001年經發會的共識,政府過去在兩岸經貿政策上一直秉持「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之原則,惟鑒於兩岸經貿政策所追求的是台灣的永續發展,水扁先生特別在95年元旦祝詞中指出,政府必須考量國家長遠的發展,為可預見的風險把關,政府必須「積極」負起「管理」的責任,才能「有效」降低「開放」的風險。「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乃成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思維與新作為。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在穩定中成長,儘管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以及中國、印度、東歐等新興工業國家經濟勢力快速崛起等挑戰,台灣仍能維持極佳的國家競爭力,在各國際知名經濟機構所公布的各項評比中,我們的表現不遑多讓。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06年最新公布有關「成長競爭力」指標,在102個受調查國家中,台灣排名世界第5,連續4年蟬聯亞洲第1。在同年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所做報告中,台灣在人口2,000萬以上國家中,總體競爭力由原來第6名提升到第5名;在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有關投資環境評比,台灣與挪威並列世界第5,屬於低風險適合投資國家。另根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在2005至2009年,台灣經商環境的評比為第一等級的「非常好」居全球第19名,高居亞洲第3名,足見執政團隊努力之成果。

  追求經濟的繁榮是為了提升全體民眾生活的品質,「貧窮中的富裕」不可能持久,而「富裕中的貧窮」更有違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隨著國際景氣逐漸復甦,「拼經濟、大改革」成效顯現,政府施政重點亦逐步進行調整。水扁先生在94年10月10日國慶慶祝大會中宣示,政府將進一步深化包括:金融改革、稅制改革、18%優惠存款利率改革、媒體改革、不當黨產的追討及憲政改造等六大改革,並且隨即逐步推動,讓台灣整體的發展在「繁榮」與「公義」之間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

  在時代變遷下,台灣與許多先進國家一樣,逐步進入「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民眾退休後生活的保障與照顧,也成為未來政府施政的重要課題之一。繼「老農津貼」、「敬老福利津貼」全面實施後,94年7月1日「勞退新制」亦正式上路,此一制度讓9成以上、總數超過700多萬的勞工朋友能真正的領到退休金,為台灣在建構社會安全網路上最重要的一次突破。針對過去制度設計不健全,致部份軍公教人員退休後所得比在職時還高之不合理現象,政府已著手進行退休所得合理化的調整,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各項退撫機制的整合,早日促成「國民年金」的開辦,俾建構完備的社會安全網,以提昇全民福祉。

  「還權於民」向為水扁先生念茲在茲的理想與逐步推動的目標,繼93年3月20日完成台灣歷史上首次的「公民投票」後,94年6月7日更廢除國民大會,未來立法院提出的修憲版本,將交由人民做最後決定,正式將公投、複決納入憲法。

  在以往國民黨「以黨領政」時期,未經台灣人民及立法院同意,即通過「國家統一委員會」及「國家統一綱領」,預設兩岸「終極統一」結論,不僅違反民主程序,更剝奪台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水扁先生爰在95年2月27日主持國安高層會議,聽取相關部門評估報告,並作成「『國家統一委員會』終止運作、『國家統一綱領』終止適用」之決議,將對台灣前途與兩岸關係未來發展之決定權,完整地交還給2,300萬台灣人民,也使「主權在民」之理想,真正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落實。

  發揚本土文化、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意識,一直是水扁先生亟欲達成的施政目標。這些年來在水扁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台灣主體意識」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根,在人民心中茁壯,大家體認到,不管過去從哪裡來,台灣就是我們的故鄉,也是我們永遠的家園。水扁先生也期許全體國人同胞,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努力付出、共同守護這塊土地,為我們後代子孫的希望與未來奮鬥、打拚。

  水扁先生著有《台灣之子》、《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沈思》、《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等書,並出版「總統開門」、「年輕活力大台灣」等攝影集,及推出「阿扁總統電子報」等;計獲有韓國慶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韓國龍仁大學政治學榮譽博士、俄羅斯經濟學院經濟學榮譽博士、宏都拉斯自治大學榮譽博士及巴拉圭亞松森大學榮譽博士等榮譽學位。民國88年12月,亦曾應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安東尼‧紀登斯教授邀請,赴英國以〈台灣的新中間路線:一個新的政治視野〉為題發表演說,倡議其政治哲學。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沙發
YuLG 發表於 2006-10-22 09:26 | 只看該作者
試了試,未獲成功;遺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1732

帖子

48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9
3
周公子 發表於 2006-10-22 11:13 | 只看該作者
這麼好的履歷,導致這麼差的結果,可見,履歷只能說明過去,無法預知將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4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10-22 15:51 | 只看該作者
看來人活著就要人會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6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5
looktai 發表於 2006-10-25 12:31 | 只看該作者
果然如此,太相符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6
phtsl 發表於 2006-10-26 05:49 | 只看該作者

我搜了一下,結果是這樣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