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冼岩專稿:為中醫辯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19 0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由於在關木通等中草藥材中發現了可能導致腎衰竭的馬兜鈴酸,一些人驚呼上了中醫的當,更有人在網路倡言「取消中醫」,附和者眾。()

其實,中醫從未宣稱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個別人的自我標榜或廣告不足為據,正如無知狂妄如方舟子並不能代表「國際生物醫學界」一樣);反之,中醫理論認為,「是葯三分毒」,但中藥的毒性遠遠小於西藥。之所以有毒還能成藥,這既是因為藥物的毒性將在配方中被中和、減弱,更是因為藥物之毒性相對於其治療功效而言,利大於弊。這正象包括麥當勞等洋拉圾在內的大多數食品都可能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但人們為什麼還樂此不疲?既是因為享受,更是因為這是維持生命之所須,利大於弊。()

由於葯中含毒、禍福相依,所以中醫主張辨症施治,針對同一病症,根據患者不同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由於藥物的毒副作用本身即在藥方的調節範圍之內,所以除特殊情況外,無須特別向患者說明,當然公開出售的成藥例外。()

這種分別具體情況辨症施治的「求異」思路,與西醫乃至整個現代科學將事物分類、歸類,然後進行相同「可重複」處理的「求同」思路方向迥異。因此,要從西醫角度「發現」中醫之荒誕,輕而易舉;反之,要以中醫來評判西醫,同樣會發現謬誤百出。這正象不能用英語的語法規範古漢語,也不能用古漢語的標準衡量英語一樣;「國際生物醫學界的主流觀點」,其實對中醫並不具備權威性和說服力。唯一可以將中西醫聯繫起來並構成不偏不倚之衡量標準的,是療效。()

理論是信息節約的工具,因此,始終如一的「求異」是貫徹不下去的,中醫也有它自己的「求同」,只是其領域和方向與西醫截然不同而已。如果說發端於西方的現代科學包括西醫其研究對象是客觀現象本身即事物的物質與能量層面的話,那麼包括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知識體系則側重於研究對象的「性質」即信息層面。換一種比喻,如果說現代科學關注的是事物之硬體,那麼古代中國人關注的就是軟體。()

包括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的核心是發端於黃老(甚至更早)的陰陽五行學說。這種學說提出了一種假設,認為宇宙萬物不出陰陽五行。以今人的眼光來看,它講的當然不是宇宙萬物的具體構成,而是其「性質」之構成。通過這種層面的相互關係及其生克消長的分析,構築起輝煌的中國傳統知識體系大廈。這種在現代科學看來不可思議的抽象而具體的聯繫,在多個領域的實踐中卻有著驚人驗證。尤其是中醫普遍而獨到的療效,更為這種學說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佐證。()

當然,這種學說也有其局限性和適用範圍,例如它描述的只是事物的某種性質或聯繫性,而非事物本身。在現代科學傳播到中國以前,由於缺少參照,這種學說自以為可包攬、解釋一切,因此才出現認為心臟是思維器官之類的謬誤,這就象依據軟體的功能來確定硬體的零件位置一樣。由於歷史原因,這種謬誤雖然不斷被今人所意識、所覺察,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據此對傳統學說進行整體性的重新梳理,標明其局限性和適用範圍。因此,今天的大多數人還在用看待物理化學的方式來看待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理論,當然會覺得謬誤百出,進而得出「中醫理論胡說八道」的結論──這既是否定中醫者之最強論據,也是傳統文化之悲哀。()

從日常經驗出發,大多數中國人不會懷疑中醫的療效,但他們質疑「中醫是不是科學」。在科學昌明的當代,這一質疑順理成章。但其實「科學」一詞本身就包含歧義,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科學是指人類對於客觀世界進行求真性認識的結果,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學說,只要沒被證偽,都在此科學之列。狹義科學專指發端於西方的現代科學體系,由於中醫與其既非同源、亦非同途,當然不在此科學之列。中醫不能歸屬於這種狹義科學絲毫無損於中醫的價值,這隻不過說明中醫與西醫分屬於不同的知識體系;說明在現代科學之外,還存在著另一種富有成效的認識世界、影響世界的手段,現代科學並非人們認識世界的唯一途徑。()

對中醫和中國傳統學說的上述信心,常常會受到一種據說是衡量真偽科學「公認」標準的困擾,那就是波.譜爾提出的「可證偽」標準。但是,波.譜爾的「可證偽」標準只是對狹義科學即發端於西方的現代科學的經驗總結,不能規範狹義科學之外的其它知識體系。在波.譜爾那兒,科學之所以必須「可證偽」,並非因為只有如此才顯其真,而是從知識論而言,只有「可證偽」才能鑒別、改進和發展現代科學體系。()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不可能一勞永逸地完成,需要不斷自我改進、更新。對於一種追求對象的確定性和可重複操作的知識體系來說,「可證偽」是其保持自我更新的必要條件。但對於那些不以對象的確定性和可重複操作為目標的知識體系來說,「可否證偽」無關緊要。由於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針對事物的某種屬性而非事物本身),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在體系上表現為「以一貫之」的整體性(現代科學體系不存在整體性綜合,各局部各自為陣,整體只是各局部之數量和;而中國傳統學說沒有獨立的局部理論,局部只是整體之演繹),在表述上具有可塑性,因此不易證偽:面對各種針對局部與細節的指責,除非足以導致整個體系的顛覆,否則它總能找到新的解釋角度。就是通過這種對解釋的更新與對細節的完善,無須經歷自我否定,這種理論就可實現自我更新,例如對自我適用範圍的覺悟,參照西醫對中醫病症類型的進一步細分──所有被發現的錯誤和不足,不但無損於這種整體觀的圓滿,反而成為促使其進一步完善的養料。()

在中醫療效無可否認的情況下,作為當代知識體系之主流的現代科學無法打通中西之隔膜,這不是中醫之尷尬,而是現代科學之尷尬。這說明現代科學的局限性和自我進步的必要性。總有一天,鴻溝會被人類認識的進步所填平,中西體系將統一在一個更加宏大、更加「科學」的知識框架之下。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沙發
YuLG 發表於 2006-10-19 23:54 | 只看該作者
贊成作者充滿理性思考和熱切期待的結論。我堅信,少數別有用心者打著「科學」的旗號詆毀和反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惡毒之舉終將遭到徹底的失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6-10-23 11:02 |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有一定過分肯定中醫之處, 但仍值得反中醫的人一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4: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