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田 畔:「香港高校能否挑戰北大清華」辯論觀后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10-22 0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06年8月1日 作者:田 畔 來源:學術批評網

********************************************************************************************************************

日前觀看鳳凰台辯論「香港高校能否挑戰北大清華」,一個明顯感覺:顧海兵教授一方在講事實;孔慶東教授一方卻在說八卦。比如,顧教授說,北大清華行政化色彩嚴重,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學;孔教授就說,我沒看到學者的行政級別對他們的學術研究有什麼干擾。顧教授說,香港高校有一種自由的學術氛圍;孔教授就說好像不是這樣,又說北大太自由了。顧教授說,內地尖子生願意去香港,是因為港校國際化;孔教授就反問,是不是被帝國主義蹂躪過的地方就一定國際化程度高?顧教授說,北大清華拿國家財政經費數第一,但人均發明專利在全國並未第一;孔教授卻說,北大很多老師連貧困問題都沒解決,我現在沒有住房,你知道嗎?……

綜觀近來由港校內地熱招引發的爭論,儘管有人對「北大清華將被掃入二流學校」之說忿忿不平;又指責港校靠金錢(獎學金)拉學生,以及鑽了內地高招的空子等等。但港校火爆,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其實,港校與北大清華,哪方面更優秀,稍加比較就會明白。之所以引起激烈爭論,就是因為一些假象還在蒙蔽著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們。由於長期宣傳誤導,包括北大清華不負責任的自我吹噓,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誤印象,好像這「兩校」真的就是天底下(至少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

辯論中孔教授們也知道自己的主張很無力,所以就反覆強調所謂歷史傳統與文化底蘊。比如一位教授稱:北大在北京,北京在大中華的中心,大中華有五千年底蘊,這是任何一個中國人的大學所無法比的,云云。看了這話,讓人哭笑不得。據主持人介紹,該教授是位「人文學者」。人文學者竟然說出這種邏輯混亂又缺乏人文的話,還敢上鳳凰台向全世界賣弄。不可思議!

人文教授的混亂邏輯就是:「我比你闊是因為我的祖宗比你闊!」祖宗闊你就闊?其實未必!就拿北大來說,前幾年搞百年校慶,吹噓的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傳統。五十年代以後又如何呢?五十年代高等教育「大躍進」,在孔教授現供職的北大中文系,一群學生加青年教師,僅三十五天就寫出一部七十八萬字的《中國文學史》。六十年代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出自北大。……這些歷史傳統姑且不論。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北大又接連爆出為學術抄襲辯護,以及招生黑幕等醜聞。……種種事件充分表明,北大不僅丟失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優良傳統,還從五十年代開始形成一些烏七八糟的不良傳統,並且堂而皇之地繼承下來。目前的北大,除了一味地吃老本,不斷地喊叫「我的祖宗比你闊」,請問立過什麼新功?一言以蔽之,就像紅樓夢裡曾經輝煌一時的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如果不下大力氣改革,豈止是被掃入二流,能不能入流恐怕還要劃一個大大的問號呢!

更可笑者,支持孔教授的某生,在故作專業狀地念了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格言后,竟把「哭中大」這一「明德」之舉說成是港校之弊。人們不禁要問,這就是所謂文化底蘊培育出來的學子?在此很有必要提請諸位:把香港喻為文化沙漠的時代已經過去,禮失求諸野,儘管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相比之下毋寧港校更能體現中國的大學之道,更能代表中國大學的發展方向。——這就是許多學子要到香港求學的真實原因。

北大清華師生想要繼承發揚母校的光榮傳統,值得欽佩,我也真誠地希望他們夢想成真。但遺憾的是,一些人不僅總是以「祖宗闊」的心思來應對挑戰;更有甚者,竟然發展到見不得別人好——既無奈又失落,還要嘩眾取寵。令人失望!

(2006-7-25)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4: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