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學高爾夫 大學應開設傍大款課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6-10-20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有關內地大學的一些話題很有趣。先前爭論的大師還是大樓已經不新鮮了。後來有了天下大學第一門(據說是造價800萬)。然後就是大學成了女兒國:女生比例超過男生。最近,就是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的 「兩個月後,目前國內最漂亮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將在廈門大學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級廈大學生都要上高爾夫球課,其中對管理、法學、經濟、軟體學院的學生還是必修課,每個學生都要學會打高爾夫球。」。 今天早上看第一時間,才知道廈門大學已經落後了:上海某財經大學已經把校內的什麼運動場改建成為高爾夫球練習場了,而且要求學生學習高爾夫球課程。據說報名踴躍,要電腦隨機抽樣才能註冊學習。 學校內的場地不夠用,還要到外面租場子。報道採訪了幾位學生,都是為開設高爾夫球課程叫好的,什麼可以增強社交能力啦,等等。說話的男生女生一臉嚴肅,好像世界就在他們高爾夫球杆下的樣子。也有反對聲音,但是微弱。 

廈門大學的朱校長啊:好不容易弄出個『點子創新』, 結果讓上海人『悶聲發大財』給搶了過去。下面就看清華北大的了。

為什麼這些大學熱衷設立高爾夫球課程? 說穿了無非兩種心態。首先,高爾夫球號稱貴族運動。沒錢的別來。今年夏天某些學校給孩子開辦高爾夫球課程,打得旗號就是培養貴族。這些貴族主要集中在商界。 所以,說高爾夫球能夠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是幌子,能夠與大老闆和所謂『貴族』打交道、套近乎才是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幹嗎不去走訪民工?讓這些商科學生去建築工地當兩天建築工人,住兩天工棚,被黑心老闆坑兩次工資,難道學習到的社會知識沒有高爾夫球場裡面來的多嗎?

其二。大學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要頻出怪招吸引社會眼球。當大樓蓋完了,大門蓋完了,下面幹什麼?於是,打高爾夫球成了新崇:貴族嘛。見高爾夫練習場成了大學這個沒人管的皇帝的新裝。在各個學校黔驢技窮, 缺乏新鮮創意的情況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建設高爾夫球練習場和將高爾夫球列入必修課程了各校, 特別是財經類和商科學校, 追逐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的國人一向在創意方面具有先天的開創精神。從諸葛亮的空城計,在城頭唱卡拉OK就能嚇退司馬懿百萬兵,到義和團刀槍不入, 都是創意的好點子。但是,國人的這個腦子就是點子創意發達,在技術上上無所作為。 例如,雖然中國是四大發明的祖先(現在有人提出將陶瓷作為第五大發明),但是沒見中國人發明電磁原理,也沒見中國出個牛頓,告訴我們為什麼蘋果不想天上飛而是掉到地上。就連陶瓷,說不好聽的,現在國際上最貴的也是英國的, 其次是日本的(英國產的骨瓷咖啡杯,貴得可以賣到一隻一千英鎊。而景德鎮的瓷器很多在國外地攤上賣)。夢溪筆談倒是記錄了小孔成像,但是照相機可不是咱中國人發明的。

今天,大學迫切需要創意。筆者雖然不才,但是好歹訪問過不少國際著名的商科學校。所以,與國際接軌的路子不少。但是,這些路數,估計現下的中國大學校長都不感興趣:那要多少年的積累呀。根據中國國情,考慮中國特色,特別是聽著這些校長和學生大講高爾夫球對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的豪言壯語,我倒是想出了些『中國特色』的課程設計的新點子。

曾經有報道說廣州高校門前到了周末車水馬龍。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很多小汽車來接女學生(社會實踐去了)。其中以藝術專業和外語專業為最多。報道曾經採訪過這些親身(或者勇於)參加社會實踐的女學生的感覺。某位女生振振有詞:我接觸的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也可以從他們那裡學會很多成功的經商的秘訣,云云。

考慮到現在大學女生越來愈多,加上就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鄙人不妨幫助各個大學列出下列課程作為上課、外語和藝術院校的必修課:

1。 做愛必修課。本課程使學生了解中外做愛的差異,成功人士做愛的特點,使學生經過這門課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自己最少的成本,俘獲中外成功人士。

2。 傍大款必修課。如何使用三十六計將已婚成功人士搞成離婚;如何在成功拿下成功人士以後,保衛自己的婚姻;如何在婚前和婚後成功將另一半的財產轉到自己名下;如果不得已離婚(青出於藍勝於藍,誰知道其他學校同類專業的學生是不是更加出色),如何保護自己的最佳利益。當然,必要的家政內容,如烹飪、家庭布置等等也是這門課的單元,但是不是主要內容。

當然這些課程必須考慮到如何實踐。所以,這些課程的畢業考試已能否在課程結束的三個月內是否拿下成功人士的憑證獲取學位證書。這些憑證包括:與成功人的結婚證書(與某國總統的或者億萬富翁的為A, 部級官員或者國產億萬富翁的為A-, 依此類推)。

每年,大學校長以『非典型』娘家人的身份邀請這些本校的女婿或者媳婦(要考慮到女性成功人士,如女富翁和女官員)到學校訪問,凡給予投資者,授予榮譽教授頭銜。凡成功俘獲成功人士本校學生,聘為榮譽教授,向師弟師妹等傳授經驗,並將其心得列入學術評審資格。

估計只要各個大學實施上述課程計劃,過不了三年,如果咱中國人還拿不到諾貝爾獎,至少可以把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半俘獲到中國來, 各國總統的三分之一成為中國人的女婿, 全世界億萬富翁的四分之一落戶中國。 如果他們都成了中國人或者中國娘家人,誰說不是咱中國人的驕傲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