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在為「婊子」立牌坊

[複製鏈接]

1185

主題

2795

帖子

192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9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zyzx 發表於 2006-10-20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網10月18日刊登「人民論壇記者文章《誰在製造官場應酬》,讀後,雖以為有些道理,但總覺得不大舒服。洋洋洒洒六七千字的文章,舉了許多因「應酬」而「腐敗」的例子,特別在社會上影響極壞的因官員喝酒「應酬」而猝死在酒店門口的事件,但卻總括出這樣一種意思:「官場應酬」是一種腐敗,那麼,誰在製造這種「腐敗」呢?不是大大小小搞腐敗「應酬」的官員,而是一種「官場潛規則」;不是「『酒精』考驗的基層幹部」,而是「上級部門」。所以,這些『「酒精』考驗的基層幹部」由於「過度飲酒,苦不堪言。」;「鄉鎮來人領導一定要陪坐?陪坐一定要喝酒?鄉鎮幹部有「難言之隱」」;於是,一些「基層幹部」仰天長嘆:「為誰辛苦為誰忙碌」?

根據作者的說法,縣級以上官員就沒有「應酬」了嗎?不但有,而且更高級,更奢華。在中國,官場應酬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部里」要下到「省里」檢查;省里要下到「市裡」檢查;「市裡」要下到「縣裡」檢查;「縣裡」要下到「鄉鎮」檢查;「鄉鎮」要下到「村裡」檢查。反之,省里要「應酬」「部里」檢查;市裡要「應酬」省里檢查;縣裡要「應酬」市裡檢查;鄉鎮要「應酬」縣裡檢查;村裡要「應酬」鄉鎮檢查。一級一級往下「檢查」,又一級一級往上「應酬」。這是一個人為形成的「怪圈」。

檢查工作沒錯,檢查工作就是落實責任,而錯在為什麼所有的「檢查」都要給下屬事先打招呼甚至下文件呢?一般性的日常工作難道下屬們不知道嗎?打招呼「下文件」的意思等於在告訴下級,我要檢查某項工作了,你們要做好一切「準備」。什麼準備呢?又要準備什麼呢?難道應該在平時做的工作在領導檢查之前「突擊」做嗎?難道平時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做的工作要在領導檢查之前幾天之內完成嗎?難道需要平時經常性的工作只在檢查這一天做做就行了嗎?當然,下級們都很聰明,只要「酒菜」、「禮品」準備好了,一切就都準備好了。如果上級檢查不打招呼,工作沒準備好不要緊,「酒菜、禮品」準備不好問題可就大了,即使工作有成績,也不會得到領導的肯定。

迎接上級檢查也沒錯,錯在為什麼非要在「飯桌」上「應酬」呢?為什麼非要在「舞廳」「歌廳」、「桑那」「應酬」呢?如果你的工作做得很認真、很紮實、很出色,你又怕什麼呢?如果你工作沒做好,群眾有意見,你當然害怕上級來檢查,你當然就得想辦法討好領導,把上級領導伺候好了,即使工作做得再不好,也什麼問題都沒有。

鄉鎮工作是不好做,多如牛毛的「應酬」確實讓每一個基層幹部「苦不堪言」,但明知不對,卻還要相互「效仿」,一方面「應酬」上級「檢查」,一方面又去「檢查」下級的「應酬」。如果說「官場應酬」是一種腐敗,那麼,造成這種腐敗的責任沒有你一分么?文章說,造成「官場應酬」的原因是「官場潛規則」。然而,這「官場潛規則」不是我們一些大大小小的習慣於「檢查」和「應酬」的官員形成的嗎?

文章引用大量的事實分析了「官場應酬」產生的原因后,為我們這些「基層幹部」「喊冤」到:「為誰辛苦為誰忙碌」呢?是啊,他們這樣「苦不堪言」,這樣「有隱難言」,這樣「辛苦」的「忙碌」究竟為了誰呢?"究竟誰在製造應酬"呢?還是文章引用了一位專家的話道出了其中的「真諦」:「客觀上上級領導視察太多、太濫,有些毫無意義的考察是造成下級官員接待多、應酬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基層幹部希望接待好、應酬好,能得到上級的賞識,日後被提拔重用的心理,是他們終日忙於接待應酬的主觀原因。」「主觀原因」就是行為的「動機」,而「動機」是判斷是非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說,一些官員們不是「害怕」「應酬」,而是喜歡「應酬」,因為,沒有「應酬」,他們就失去了討好上級領導的最好機會,而是失去了這個機會,也就失去了步步高升的主要通道。所以,他們「樂此不彼」的「應酬」上級,一方面又為他的「」下級創造「應酬」的環境和機會。不難看出,正是我們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在"製造應酬".

一些官員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在中國,除了老百姓,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有「上級領導」,也都有「下級屬員」,大家都在「應酬」自己的「上級」,又都在「檢查」自己的「下級」,一邊自己搞著腐敗,一邊又把責任推給別人。我搞「腐敗」是迫不得已,是「逼良為娼」。「天下腐敗,匹夫有責」,與我何干?

請不要再為腐敗的官員尋找「腐敗」的理由,更不要為他們「鳴冤叫屈」。

1185

主題

2795

帖子

192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922
沙發
 樓主| zzyzx 發表於 2006-10-20 11:18 | 只看該作者

附:人民網10月18日「人民論壇記者文章《誰在製造官場應酬》:

應酬得當,各方面關係融洽,聯繫渠道暢通;應酬失當,則關係僵,渠道塞,臉難看,事難辦,之後再作補救,花的成本可能會更大

  近日,國家審計署辦公廳就河北滄州鹽山縣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竣工決算審計組,違反審計紀律問題發出通報。通報稱,滄州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正在對這起違紀事件的有關人員進行查處、追究責任。

  據報道,今年4月11日,在河北省鹽山縣縣城網電力改造審計中,滄州市審計局委派的審計組連續接受電力部門招待,審計組一名成員猝死在酒店門前。第二天,審計組其他成員和電力局領導卻踏上了去揚州遊玩的旅程。審計員酒後猝死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時間,關於接待應酬的話題不絕於耳。

  「酒精」考驗基層幹部

  而今,無論是官場上,還是商業往來,談判或拉關係的最佳場所,通常都在餐桌上。好像不搞吃喝,交際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

  吃喝文化本質並沒有問題,而一旦被官場引進並濫用,往往會變成一把雙刃劍,殺人不見血。事實上,官場吃喝不僅是交際的重要手段,偶爾也會上升為一種「革命工作」。在有些單位,喝酒受傷甚至命亡是有補償的。如媒體報道的某地局長喝酒猝死而被追認為「烈士」事件,大體就是「因公殉職」的充分體現,它彷彿在告訴人們,「喝得偉大,死也光榮」。前不久發生在安徽六安的「物價局檢查學校亂收費,檢查組長喝酒不積極被砸傷」,以及「湖南一小學老師陪前來檢查工作的領導喝酒後死亡」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屢見報端、不勝枚舉。

  最近,記者在調查基層幹部作風問題時,不少基層幹部反映,越來越多的應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過多的應酬接待已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作風。尤其是過度飲酒,使一些基層幹部苦不堪言。

  據報道,內蒙古一些鄉鎮幹部為了接待應酬,一年要喝100公斤的「工作酒」。這種情況,在鄉鎮十分普遍。一位鄉幹部向記者吐露「心聲」:這基層幹部太難當了。來人免不了要喝酒,酒桌上還有許多寒暄的客套話。有些領導愛喝酒,你不陪到位,他不高興;有些領導不會喝酒,但為了表達感情,我們也得敬幾杯,但喝多了他也不高興。「在酒桌上我們也挺為難的!其實我們實在是不想喝酒,但又不敢不應酬。」

  難道鄉鎮來人非領導陪坐不可?難道陪坐一定要喝酒嗎?一些鄉鎮幹部向記者倒出了「難言之隱」: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一級政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行政職能部門都有。凡從上面來的人,都是能「管」得著或「卡」得住鄉鎮的「領導」。因此,「來的都是客,敬的都是神」。無事不登三寶殿。一般而言,只要來人首先就要找鄉鎮「一把手」,如果書記、鄉(鎮)長不出面,人家肯定就不高興,認為對他們的工作不重視。工作完就要吃飯,吃飯就要上酒,「有酒沒菜,不算慢待」,要是不上酒,就會被認為沒有受到禮遇。

  一些鄉鎮幹部一方面對整日的吃喝、招待等現象深惡痛絕,一有接待就害怕;另一方面又樂此不疲,直至「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確實,接待讓一些人得到了「高額」回報。皖南某縣一位姓劉的基層幹部對記者說:「來了檢查工作的,你接待不好,就被認為是政治上不成熟,檢查、考核可能通不過。比如,計劃生育是『一票否決』,這一項如通不過,其他的工作幹得再好也沒用,沒了成績當然要影響到自己的提升。現在的檢查工作就是比接待,誰接待好,誰的工作就能打高分。再比如去上面要個項目,你不接待不行,很多部門要協調,不喝也不行。喝得好,項目就好,錢就多。」

  如今,「宴請」已經成為官場和職場風氣,特別是接待上級派員,「宴請」已經成了必須履行的程序規則。

  「對等接待」官場規則

  權官擺譜,古已有之。古時大官出行,一般是官轎未動,儀仗先行,鳴鑼開道,打鼓喧囂,前簇后擁,迴避之聲,一路不絕;到了地方,官架十足,對迎接之人,面無表情,睜眼向天,說話只用鼻子哼哼……這樣的場面,人們從影視劇中見得不少。到了現在,這一套排場形式上已有變化,儀仗隊沒有了,敲鑼打鼓也沒有了,官轎也變成了現代化的車隊,而一些官員們擺譜的心態,卻始終不變。前不久廣西一個小小的科級幹部,就給我們上演了這異常生動的一幕。

  據報道,廣西合浦縣一名女幹部下鄉慰問災民,由於所到鄉鎮的領導沒有出面「對等接待」,竟撂下正在等待的災民拂袖而去。日前,這名女幹部已受到免職處理。

  官員對下屬頤指氣使,對群眾大耍官派,都是官場的惡風惡俗。 他們每到一次基層,群眾的心情隨其將光臨開始緊張:要把工作場所內外都徹底打掃乾淨,窗明幾淨、一塵不染,要有統一著裝要求,要千叮嚀萬囑咐預演台詞,要有創新的標語口號,力求有歡迎儀式,而他們到達后,常常都不會看群眾一眼。

  某些官員為何要擺譜?有關專家認為,這是官場潛規則在作祟。因為某些官員浸淫於現實官場,深受官場潛規則的熏陶,耳濡目染中深諳官場文化的妙處,在現實工作中難免要做派一下,只要有機會便要耍一下威風,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權力,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因此,與其指責這些官員,不如破除或痛責潛規則更有意義。

  專家指出,類似「對等接待」這樣的官場潛規則的存在,不利於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有礙於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甚至在一些官場潛規則下所演繹的行為已是觸犯黨紀國法。要解決這些弊端,單期望以道德教育或官員的自覺性來約束其行為是難有效果的。應當借鑒國際經驗,以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有效而規範的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來破除所謂的官場潛規則,特別是要著力增大官員擺譜的成本,使其不敢為之。

  為誰辛苦為誰忙碌

  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基層幹部都非常忙。他們忙來忙去,到底為了什麼?專家認為,客觀上上級領導視察太多、太濫,有些毫無意義的考察是造成下級官員接待多、應酬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基層幹部希望接待好、應酬好,能得到上級的賞識,日後被提拔重用的心理,是他們終日忙於接待應酬的主觀原因。

  據報道,有次一位領導到某縣視察,提前好多天就有人前去打點,並安排哪些地方擺盆景、在哪個村子開座談會,到哪個農民家視察。領導下來后,還跟著一大幫官員,電視、攝影的記者圍著轉,蜻蜓點水似的這兒看一下那兒摸一下,再聽聽彙報。該縣一位幹部說,走訪的「農戶」都是選了又選,大領導根本看不到真實情況。「場面很大卻難以摸到真實情況,也解決不了問題,倒有點像是拍電視劇。」一個黨委書記說。這種毫無意義的視察,無疑增加了基層幹部接待的負擔。

  有位鎮黨委書記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轉變幹部作風,上級領導要率先垂範。如果上級領導不下來,接待也就無從談起。建議上面的領導不解決問題就不要下來。有時我上午在縣城剛開完計劃生育會,下午回來后,又接到參加明天全縣治安工作會的通知,跑來跑去實在浪費時間。如果能統籌安排盡量合併開會,開短會,有的會議下個文件,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調查中,記者發現有的縣檢查、考核目標多達10多項,前些年「一票否決」只限計劃生育,而現在卻不斷增多。某省的「一票否決」就有5個,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資也列入「一票否決」的範疇。皖南某縣農委主任馬濤說:「到基層來的領導大都打著視察、檢查和考核的名義。事實上不是沒有制度,各級也是一次次檢查,但檢查發現的問題,大多在一次次的吃喝接待中『過關』了。」

  皖南地區某縣的一個鎮長說,一年中鄉鎮幹部接待、開會的時間佔到了近一半,平均每半個月要參加一次縣級以上的會;計劃生育有季度考核、年終考核,每半年省市縣還有三級檢查。一到歲末年初就更忙了,上級要材料、要數據,僅去年底鄉鎮接待的各類檢查組就有10多個。上面的幹部來得多,都要下面的主要領導接待。「一天下來,感覺挺累的,但回頭想想除了開會、接待、喝酒外,就沒什麼了。」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加大幹部制度改革,精簡機構是解決當前幹部作風問題的重中之重。因此,先減人後減事,是減少領導亂指揮的重要方面。「我們盼望著加大精簡機構、裁減冗員的力度和步伐,讓我們從繁重的接待負擔中解脫出來。」一個鄉鎮幹部如是說。

  究竟誰在製造應酬

  在客觀上,大大小小成災的會議,上級領導太多太濫的視察,以及那些毫無意義的檢查,是造成目前幹部接待多、應酬多的主要原因。另外,某些部門和幹部官僚主義作風嚴重,也是造成一些幹部沉湎於接待應酬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現在,基層幹部除了參加上級有關部門召開的會議外,還要承擔上級領導機關「下放」到地方的各種各樣的會,諸如「現場會」、「座談會」、「交流會」、「聯誼會」、「協調會」等,不一而足。一些鄉鎮每天都有幹部到外面去開會,也每天都有幹部留在家裡組織會議。會議多,吃喝應酬自然就多。

  不知自何時起,「檢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層層級級、里裡外外、前前後後都搞檢查;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月度、季度、年度,接連不斷;自查、互查、抽查、普查,花樣翻新;對口檢查、交叉檢查、循環檢查、專題檢查、多項檢查、綜合檢查接二連三;政府檢查、社團檢查、主管部門或綜合部門的檢查,聯翩而至,如此等等,輪番轟炸。被檢查單位為了得到檢查團的「好評」,總要千方百計招待,讓檢查人員喝得面紅耳赤,昏昏然、飄飄然時便容易說好話了,所以有「吃得好,說得好」的「吃喝定調子」的說法。

  現在一些部門官僚作風嚴重,不但普通群眾上門辦事門難進、人難找、臉難看、事難辦,即使是下級黨委、政府到上面去辦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會議室里更易於解決。於是,為了今後到上面去辦事容易點,下級幹部充分利用請客吃飯這一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級機關的領導下來,就賠著笑臉來接待應酬。結果,筷子一舉,酒杯一端,談笑之間很多成問題的問題及不成問題的問題均能迎刃而解。在被接待應酬的各色人等中,不少人是秉公辦事,以公務為重,不計較接待應酬的好與差,但也有一些人是相當計較、得罪不得的。一位在地市工作很久的領導同志深有感觸地說:「這些人能量很大,有的能『通天』,他們見省部級領導人甚至中央領導人比我們容易得多。別指望他們能給我們辦太多的事,但要特別注意,別讓他們壞我們的事就行!因此,必須好好地接待。」以市縣為例,在接待應酬的機關和人員中,有的是頂頭上司,管人、管錢;有的是業務主管部門,管項目、管技術;有的是有「無冕之王」之稱的新聞媒體,管形象、管聲譽;有的是執法執紀部門,管罰款、管抓人。可以說,這些人不論職位高低,都掌握著一定的「生殺予奪」之權,應酬得當,各方面關係融洽,聯繫渠道暢通,人氣旺盛,工作順利,甚至逢凶化吉,化險為夷;應酬失當,則關係僵,渠道塞,臉難看,事難辦,穿小鞋,陷泥潭,之後再作補救,不僅十分被動,而且下的氣力、花的成本可能會更大。權衡利弊,何不早燒高香呢!

  如今,泛濫成災的應酬已經嚴重影響了幹部作風,損害了黨的形象,危害了人民的利益,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減少吃喝應酬不是小事!

  從應酬中解脫出來

  人際交往是一種社會現象,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際交往增多將是不可避免的。但應酬活動過多,其不良後果顯而易見,尤其是空耗了領導幹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領導幹部忙於應酬,必然會產生誤導,使下屬視應酬為「工作」而仿效之,漸漸疏於職守,正可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最終敗壞社會風氣。

  有關專家指出,交往應酬要適度,對於部門與部門、上級與下級之間,在交往中不必過於講究。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該減的要減,該推的要推,切莫被應酬纏身,誤了工作,壞了風氣,損害了形象。現在,有關減少接待應酬這方面的制度不是沒有,而是沒有很好落實。如今,各地都在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尤其應當從轉變領導幹部的作風入手,領導幹部要加強自我約束,要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切實從頻繁的應酬中解脫出來,聚精會神地投入到工作和建設之中去。《人民論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48

帖子

1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3
renhaiguhong 發表於 2006-10-20 15:54 | 只看該作者
引用:
       請不要再為腐敗的官員尋找「腐敗」的理由,更不要為他們「鳴冤叫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4
風中呢喃 發表於 2006-10-20 19:41 | 只看該作者
一句話,這是封建意識的產物,而.絕大多數人是清貧的下崗工人和農民.

[ 本帖最後由 風中呢喃 於 2006-10-20 19:4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2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