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可可西里科考:眾多科學謎團期待被破解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6-10-16 2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可可西里——中國最大的「無人區」。這片高寒缺氧的神奇土地,雖然不適合人類生存,卻是藏羚羊等大量野生動物的天堂,更是眾多科學謎團有待破解的神秘之境。

  可可西里地區曾經的滄海如何變成今日的高原?藏羚羊為何拖家帶口大規模遷徙?一些珍稀物種是否因環境變化而在近期內消失?一系列科學謎團吸引著科學家們。

  1990年,中國科學家在可可西里地區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2006年10月13日,11位科研工作者再次踏上征程,展開為期50天的綜合科考,搜尋證據,努力向世界揭示這一地區更多鮮為人知的科學秘密。

  青藏高原「脊柱」形成之謎

  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丁林對青藏高原的研究,早在其攻讀博士學位時就已展開。他在此次科考出發前表示,青藏高原核心地區發育著一個2500公里長,相對高差1000米、寬度約100公里的亞洲大陸分水嶺,以北為太平洋水系,以南為印度洋水系,是目前高原上的重要氣候分界線。

  他說:「如果說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那麼青藏高原的中央山脈則是它的『脊柱』。這條重要的氣候分界線,穿越了可可西里核心地帶。本次考察將主要考察其地質形成機理和對中國乃至世界氣候的影響。」

  丁林此次帶著他的兩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期望通過考察,能破解青藏高原的「脊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隨行的科考人員還認為,青藏高原中央山脈可能是印度與歐亞岩石圈深部的匯聚地區。同時,可可西里也是一個潛在的大型礦集帶。期待通過此次考察,探索這一地區銅、鉛、鋅、金礦床成礦潛力和分佈規律。

  

  

  藏羚羊大規模遷徙之謎

  可可西里的精靈——藏羚羊每年都要拖家帶口地進行大規模遷徙,而距青藏鐵路180公里的卓乃湖,是藏羚羊的大產房。每年6月至8月,上萬隻雌性藏羚羊從東南西北不同的方向齊聚這裡產仔,繁衍後代。

  「這些年我一直想搞清楚藏羚羊分佈的季節性變化,以及為什麼它們會大規模遷徙。現在人們用氣候、水源及土壤等原因來解釋,多為猜測。我盼望通過這次可可西里腹地的考察,將這一問題進一步搞清楚。」

  此外,青藏鐵路穿過藏羚羊傳統的遷徙路線,建設者出於對藏羚羊傳統遷徙路線的考慮,特意預留了許多通道,但藏羚羊等動物是否認同?從目前看雖然影響不大,但長遠觀之,會不會從此青藏鐵路把原來一個藏羚羊生物群分為二個?

  此行動物專家期望通過考察,了解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動物的分佈、種群變化和遷徙規律,為青藏鐵路修建以後,如何更好地合理保護野生珍貴動物提供科學依據。

  

  

 
  可可西里怎樣由滄海變成了高原

  可可西里地區現在是一種山間夾盆地的高原地貌,昆崙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雪峰林立;山間湖泊與盆地羅列,但這種山巒重疊並非自古已然。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建國博士認為,可可西里地區現在的高原,可能只有幾千萬年的歷史,如在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末期及白堊紀最早期,就是一種海洋的環境。

  他說:「可可西里地區從那時起,確實經歷了一個由海洋到陸地再到高原的變遷過程。其他時代的化石記錄也告訴我們,可可西里地區在侏羅紀之前可能包括了幾個分散的板塊,它們相繼拼合、連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可可西里。」

  但是,重建整個可可西里地區這一完整的演變歷程談何容易,因為這一演化歷史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程,需要相當巨大的基礎古生物化石資料。李建國博士希望這次科學考察,能有重大收穫,以期更好地解釋可可西里地區究竟怎樣由滄海變成了高原。

  一些珍稀物種是否會在近期消失

  可可西里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然而正因為如此,給高原野生動植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成為極端環境下的「生物基因庫」。這裡生長了許多具有抗缺氧、抗疲勞、防癌等特殊作用的藥用植物。

  曾參加過1990年可可西里綜合考察的研究員楊永平說,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一些珍貴物種有可能在近期消失,因而對其保護刻不容緩。如可可西里地區眾多湖泊邊的植物,隨著水面升高而受到影響。

  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的本次科考隊員段元文博士表示,此次將是國內對可可西里地區種子首次全面採集,將會儘可能多地收集一些野生植物的種子,充實和豐富我國種子資源庫的建設。

  可可西里究竟有沒有活火山

  可可西里地區是著名的火山區。火山活動在地表留下的產物或遺跡,是人們認識地球、了解火山的活教材。美國著名火山研究專家上世紀80年代彙編世界各地一萬年以來有過活動的活火山資料時,曾列入可可西里地區一無名火山,於1973年7月16日再次噴發。

  我國最年輕的「活火山」可能出現在可可西里,更使其蒙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

  專門研究火山的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江東輝此次隨隊考察。他說,活火山多發生在板塊邊界地帶,大陸內部的活火山極為罕見,在我國內陸地區尚未發現歷史上有過噴發的活火山。可可西里1973年出現火山活動,無疑為我國,特別是內陸地區活火山的研究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然而,可可西里1973年究竟有沒有火山噴發?這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因此,尋找和確認可可西里火山,正是此行任務之一,期待獲得更多野外第一手資料。

  可可西里有著太多尚未揭開的科學之謎,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發現謎底。這塊神秘的土地、野生動物的樂園,由於海拔較高、氣壓偏低、氧氣稀薄,而被視為「人類的生命禁區」。然而,由於放牧、採礦、盜獵等人類活動的存在,可可西里作為「無人區」的範圍正在越來越縮小,甚至其核心區也有放牧行為的存在。

  科考隊隊長丁林說:「自1990年科學家對可可西里進行綜合考察以來,這一地區在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揭示其十多年來生態與環境變化的趨勢,考察人類活動對這一地區究竟產生何種影響,正是此行的考察目標之一。我相信這次考察將會有豐碩的成果。」新華網西寧10月13日電(記者劉詩平)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5: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