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冬季汽車維護之華人修車行篇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10-16 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做汽車維護保養,當然離不開修車廠。西人大型連鎖修車店、汽車DEALER、華人修車行,都是選擇之一。可為什麼依然有一部分華人消費者把寶押在西人連鎖修車店,而把罵聲留給自己的同胞。

  編者按:「我已經開得很慢了,可是在下坡的時候,車輪一滑,我就慌了,方向盤亂打,車子突然轉起來,在原地轉了兩圈,砰的一聲停下來,我想:完了,我的保費又要由$400升到$600了!」──王小姐驚魂未定。

  「因為工作之故,剛買了二手車,可連著兩天都下雪,我的車子就是打不著火,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真煩啊!」──吳先生如此抱怨。

  對於在多倫多嚴寒的雪天里,開車一族遇到的麻煩來說,以上在11月下旬的今冬第一場大雪中的兩例遭遇,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據多市汽車會公布的數字,在這次降雪中,汽車會接到逾千個會員求助電話,求助者大多是嚴寒導至汽車不能開動,中途拋錨或電池死火。求助者大都需要等上兩個鐘頭,汽車會的拖車服務始能到達,可見情況十分惡劣。而據約克區政府統計顯示,在冬天發生的交通意外有50%是在濕滑、有雪和冰覆蓋路面情況下發生。

  因為北美特殊的氣候原因,下雪天讓行車變得麻煩而危險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天災雖然沒法避免,人禍倒是可以防範的。冬季汽車維護保養及安全駕車,因此變得非常重要,也是很多社會部門一直在呼籲的問題。當然,這也是這期專題策劃出爐的初衷。

  (星星生活記者宛星)做汽車維護保養,當然離不開修車廠。西人大型連鎖修車店、汽車DEALER、華人修車行,都是選擇之一。從價格上來說,華人車行的收費相對較低,應該更有優勢,可是最近西人連鎖修車店卻以免費換雪胎吸引不不少人的眼光;從語言上來說,對於華人移民,溝通順暢的華人修車行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可是依然有一部分華人消費者把寶押在西人連鎖修車店,而把罵聲留給自己的同胞。

  於是,讓人生出很多疑問:這些奇怪的現象是如何形成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裡的競爭和優劣勢的對比?華人消費者該如何客觀地選擇修車行?華人修車行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口碑?圍繞汽車的冬季維護及保養話題,星星生活報記者採訪了四位華人修車行老闆,聽到了來自他們的肺腑之言。

  **焦點一:客觀看待西人修車行免費換雪胎

  最近,針對換雪胎這個冬季汽車安全維護的重要項目,CANADIAN TIRE、COSTCO、WALMART這些西人修車行紛紛推出免費換雪胎、雪胎大折扣的行銷策略,吸引了一大批開車一族的眼球。對此,華人修車行紛紛表示,和西人大型修車店的這些優惠項目相比,華人修車行目前的確還沒有這個實力。

  東風修車行的汪偉明對星星生活記者表示:「其實輪胎的利潤是比較薄的。CANADIAN TIRE、WALMART因為是大公司,買的量比較大,所以買的時候折扣比我們多。我們在這方面沒有辦法跟他們比。」但是,汪偉明也點出了其優惠背後的奧妙所在:「他免費跟你換胎,是因為本身換胎的人工也不是很高,而且換胎必須要換BALANCE(動平衡),換動平衡還是要收你錢。所謂的免費換胎,其實也是一種策略。」

  中華汽車維修中心的黑修彥也遇到客戶這樣的反映,他說:「客戶跑來說,COSTCO可以免費換胎,但是他們有要求。一是買他們的胎,才能免費換。二是要求新胎必須放在後面先跑兩個月,再放到前面,他們問我為什麼。」

  對此,黑修彥認為是大企業在壟斷。只有買他的胎,才能免費換胎。至於對新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他說:「我懷疑它的胎是質量有問題。它才不敢放在前面。因為車的前面是發動機,大部分車驅動也在前面,人也坐在前面。前面的磨損很厲害。所以,很多人為了經濟起見,換雪胎通常換前面兩個胎。」

  **焦點二:便宜換機油導致服務質量低?

  老闆劉雙乾是大陸華人,他的車行是PETROCANADA CERTIGARD,在多市有40多家修車店,據他說大部分客戶是西人。對於星星生活記者的問題──為什麼華人車行普遍被反映服務質量不如西人修車行?劉雙乾的分析很坦白。他認為,特別在SCARBOROUGH這邊,華人修車行都在盡量拼價格。拼價格的同時,畢竟還要賺錢,那結果只能是減少服務的質量,該檢查的也許就不檢查,該做的也許就不做了。

  當然,這跟華人客戶喜歡討價還價的消費習慣有關。「比如冬天換機油是很普遍的。有的客戶打電話光是問價錢。正常在CANADIAN TIRE換油,要30元,在華人車行,基本就收20元,還有更便宜的。所以,華人車行的優點是什麼呢?優點就是便宜,缺點是什麼呢?缺點就是減少一些服務項目。比如你到CANADIAM TIRE去,換機油,包括一些大型的連鎖店去。他都會檢查你的冷卻系統,水不夠,他會給你加上,發射液不夠,他會給你加上,動力表現油不夠,他會給你加上。如果你到那種只收你十七八塊的地方,他不可能給你加,那些東西都是拿錢買來的。所以,基本上,一分價錢一分貨。」

  不過,對於華人修車行因為壓價而減少一些服務,汪偉明不這麼看。他說,「一些新的車行我不知道,但是起碼那些有5年以上經驗的車行,他們都會查得比較細。我們希望客戶是永久的。如果你剛換了油出去,這個問題,那個問題都來了。我想那個客戶肯定不想再到你那裡去的。」

  不過,無論是劉雙乾還是汪偉明,他們都一致表示,換機油對車行來說,並沒有多少利潤。華人修車行換機油便宜,實際上也是吸引顧客來的一種方法。

  **焦點三、修車技術華人和西人孰高孰低?

  挑修車行。一看修車質量,二看問題診斷得準不準。因此,修車行機械師的技術是關鍵。有時候,車子出了毛病,這個修車行說是這個毛病,那個修車行說是那個毛病,也許客戶把一大攤東西都換完了,還沒有找到根源。所以,客戶最看重的不應該是誰比誰便宜10元錢,而是,哪個地方診斷問題的能力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對此,劉雙乾告訴星星生活記者一句很經典的話:「沒有誰因為貴來吵架,都是因為沒修好來吵架。」

  而華人修車行和西人修車行的修車技術比較,誰高誰低呢?

  普遍華人修車行都認為,華人機械師的素質比西人高。對這個問題,劉雙乾的回答比較客觀:「我以前曾經辦過培訓學校,普遍上來說,從動手能力上說,我感覺華人比西人還是差一點,但是,從故障診斷來說,華人比西人強。西人機械師都是從最底下一點一點幹上來的,華人修車人員,特別是大陸新移民,起碼也是大學本科,雖然他們動手的時間短,但理論知識多,邏輯思維能力強。這是很大的優勢。」

  而大陸車廠蔣宗平認為,「動手能力要靠師傅帶,華人機械師前兩年差一點,現在做起來慢一點吧,還可以。」

  對於華人修車行整體的修車技術,劉雙乾告訴星星生活記者:「當你技術上沒有盲點之後,修車就不是太難的事情。如果修車的人本身就感覺沒準的話,那就不好辦。但是客戶是不知道的。我不好說什麼,只能客戶自己去體會。」他承認,有一些華人開修車行,無論是技術還是理論,準備不夠充分,所以,導致這個行業的口碑不是很好,「通常是過上個一年兩年就倒上一茬,就是競爭淘汰的結果。」

  **焦點四、修車維護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做

  對於冬季汽車安全維護,蔣宗平告訴星星生活記者:「其實,這個時間已經過了檢修期。通常冬季汽車維護在10月、11月。一般換油換雪胎,做全面的檢查是比較保險的做法,這樣能避免車在路上拋錨。包括安全檢查,點火系統,發動機等。」

  蔣宗平強調維護和修車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發動機是汽車最重要的一個部位。每年最好做一個發動機的調整。一般夏天做,這就能盡量避免在冬天壞。「所以,最好就有一個車的修理記錄。這就涉及一個在固定地點做維修的問題。知道你該做什麼,你該檢查什麼,這樣入冬前全做好了,就不會發生措手不及的問題。」他舉例說:「現在最多的情況是車啟動不了。很多時候,可能是點火器,高壓火花塞有問題。這在夏天很少發生的。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只要能確定,換起來是很快的。換的工錢只收三四十塊錢,而材料費需要400多塊錢。所以,檢查如果不準確的話,花400多塊錢換上,那就不划算了。」

  那麼是每個車廠都有修車記錄嗎?蔣宗平說:「有修理記錄的,我相信大部分車行都有,但是有詳細修理資料記錄的,估計不是每家都有。我估計大概有50%的車行有吧。」

  **焦點五、華人修車行的優勢

  對於華人修車行和西人連鎖修車店的對比,黑修彥的一句話點出了華人修車行的優勢所在:

  1、價格。我們不需要和他們競爭什麼。我們的收費標準是一小時$50,CANADIAN TIRE是$75,DEALER是$98,我們是DEALER的一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已經很便宜了。」

  2、語言。客人可以後修車師傅面對面交流,不存在語言障礙,西人的規矩非常多。用快速的英文跟你說一大堆,最後你也不懂。人家叫你幹什麼,你只能YES,NO,不換也得換。

  3、修車的理念不一樣。在西人那裡,經常要換一大堆東西,不換就不跟你修。一花就幾百塊錢。我們新移民,車就值$1000,你要大幾百去修,說不過去。我們這裡,就可以拿一些舊件給換上。比較靈活,價錢便宜多了。

  **焦點五、華人修車行如何解決規範問題?

  對於華人修車行的形象問題,蔣宗平的分析很中肯,他對星星生活記者表示,華人修車行確實透明度不夠。沒有嚴格按照修理行業的規範來,沒有做估價,沒有公開標準工時在工作單上。這種屬於家庭作坊式的操作,在修理行業是站不住腳的。

  蔣宗平說:「我覺得至少那些開了幾年的修車行,都有一定的信用程度,都有標準工時的公開,先做估價,經授權之後再修理。檢查的準確率達到60~70%。這都時有可能的。」

  對於,為什麼很多華人即使溝通不暢,也願意去CANADIAN TIRE呢?蔣宗平這樣向星星生活記者分析:「我覺得最大的和華人修車行不同是,它所有的連鎖店都不講價。不講價,有個什麼好處呢?客戶就覺得我和所有去CANADIAN TIRE的人,所受到的待遇是一樣的,是公平的。但是他去華人修車廠,每次去都講價。有一次不講,他就覺得不舒服。」

  「像CANADIAN TIRE或者DEALER,是有一個總的質量標準在那裡控制的。尤其是DEALER,他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收入水平比較高的客戶。」汪偉明也肯定了西人修車店的優勢。

  那麼,到底是華人的討價還價導致華人修車行價格透明度不夠,還是華人修車行的操作不規範導致華人消費的不信任心理呢?這真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複雜問題。

  正如,劉雙乾說的情況那樣:「我是搞車行的,經常上網看一些罵車行的。華人的車行差不多90%都被罵過。我只能說,車行和客戶各有苦衷。」

  對於解決華人修理行業的形象問題。蔣宗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們是不跟客戶講價的。我們標準工時是多少,稅是多少,我們都白紙黑字寫在工作單上。來我們這裡的老客戶都知道規矩,不講價。我們收費是按照標準工時,每個小時$55。」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