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洲窮人的生活什麼樣?

[複製鏈接]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6-10-9 1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神州游
(2006年10月09日)
    (編者按:澳洲估計算是福利相對高的資本主義國家,即使在美國,街頭的流浪者超過半數有醫療保險,流浪多是生活習慣,而不是貧窮。美國的庇護所是充裕的,但很多流浪的人無法忍受禁止吸毒、酗酒等規定而離開。美國政府和民間建立庇護所本身減輕了社會成本,因為流落街頭的人醫療費用很高。當然,如果一個政府不為流落街頭的人承擔醫療費,也就沒有經濟上的動力去建收容所、庇護所。)
   
   


   
     有的網友曾說"澳洲是一個只有富人,沒有窮人的國家"(大意).我理解該網友所說的窮人應是指"家無隔夜糧,身無禦寒衣"的那種一貧如洗的"赤貧".可以肯定地說這種"赤貧"在澳洲是找不到的.澳洲歷史從1788年算起只有二百多年,從未有過餓死人的記錄.
   
     那麼澳洲有窮人么?答案是肯定的:」有!」.嚴格地說,享受社會福利的人都是澳洲的弱勢群體,也即澳洲的低收入階層.但不能由此斷定這些人就是窮人.因為一個人這個月失業領失業津貼,下個月便可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他馬上就離開centrelink了.如我的一位朋友失去年薪七萬的工作而不得已去 centrelink領失業金,幾周后找到年薪九萬的工作.還有些老年人退休了領養老金,卻住著價值百萬以上的豪宅,所以也不能算做真正意義上的窮人.
   
     或許有網友會說,:"噢,澳洲我去過,我就在悉尼環形碼頭看過拉琴或其它雜耍要錢的,那不是乞丐么?"我要說的是,他們真不是乞丐.這也正說明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澳洲,這些人被稱作"busker"(街頭藝人).他們或拉琴,或雜耍(類似國內的小雜技),或做某些人體行為藝術如扮作印地安人,機器人等.經常看到遊客與他們合影留念.儘管他們面前都擺有收錢的盒子,他們都並不在意收錢的多寡,而在意他們的表演能否贏得觀眾的喝采.我就親眼見過一位紐西蘭女護士如醉如痴地迷戀一位young busker,甚至提出非他不嫁.按照澳洲的規定,干busker這行不需交稅,卻需要向政府申請執照(license).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其它工作, 但我知道澳洲沒人稱他們為乞丐.況且,他們的人數極少,即使他們窮,也代表不了什麼.
   
     那麼在澳洲那種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他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下面容我為你慢慢細說.
   
    1.居無定所,露宿街頭的人.
   
    那是八十年代末,有一天傍晚時分,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明明看到前面有一人在走,怎麼忽然間就不見了呢?難道碰到鬼了?我加緊腳步,想去看個究竟. 結果我看到在左邊的小樹林里,有一上了年紀外國人正在往地上鋪報紙,看樣子他要在那裡休息了.後來我還數次看到他在那裡睡覺甚至過夜,直到我買了房子搬離那兒.類似的情景,我在市中心的大街上,在一些街心公園的長椅上都看到過.這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如果不是看到其隨身攜帶的一或二個大塑料袋---裡面裝滿他所需的日常用品:舊毛毯,衣物等,你不會想到他就是"蘭天為被,大地為床"的一族.他們大都選擇宜於他們生活的地方,如周圍有水,廁所,甚至燒烤爐等設施,吃飯時,只要投一個硬幣,燒烤爐電源開關便自動打開,放上從超市買來的香腸,便烤將起來,麵包夾紅腸就著自來水便是他們的主食.飯畢,把個人的東西歸攏好,藏入一個較為隱蔽的地方,然後背著他們的小包(估計最值錢的東西在裡面),揚長而去.
   
    他們行為怪異,各自為"戰",共同的特點就是從不向路人乞討.關於他們的來歷,我曾冥思苦想:難道他們天生愛好自由,喜歡"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還是他們特別鍾情大自然,畢生願與大自然為伴?他們的兒女那去了?或者被兒女掃地出門?也許一輩子獨身...我也曾就此請教過朋友,朋友告訴我這種人很少(確實很少,近二十年間我總共見過4--5人),不值得同情.他們都享有政府的220--230澳元/周的津貼,為了喝酒連房子也不租...(當然不排除由於某種原因而臨時露宿的特例).
   
    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澳洲最窮的人.他們都有固定的津貼,保障了他們的最低生活.所以他們算不得"赤貧".說他們是澳洲最窮的人或許沒錯,但要說他們代表了澳洲大多數窮人的水平,就有失偏頗.畢竟他們的人數太少,與總人口不成比例,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這種人每年收入(津貼,完全免稅):230澳元/ 周X52==11960澳元.因他不租房,所以沒有理由享受政府的房租補貼(45澳元/周左右).
   
    2.boarding house 的房客.(一種管吃管住的宿舍)
   
    這是位荷蘭老人,現年七十一歲.是位age pensioner (享受養老金者).自十九歲移民澳洲至今已五十多年了.細高條,面容瘦削,衣服舊但整齊干靜.待人客氣,健談.無房產,住boarding house多年,每周連吃帶住150澳元.養老金每周220—230澳元.並享受房租補貼每周45澳元左右.兒女均在外地獨立生活,最小的女兒已22歲, 他也經常乘火車去看他們.無車,乘公共交通工具.吸煙每月75澳元(買煙絲卷著吸).44歲才結婚,說明收入一直不高.當被問及為何在房價便宜的六,七十年代沒買房時,答曰:」當時掙的錢都用來辦親屬的移民了」(按:此種說法牽強).根據以上所說,他每周拋去吃飯,住房,吸煙,自己能剩100--110澳元左右.
   
    其它方面:對生活滿意度:很滿意.看病:不花錢.買葯:只要是處方葯,不管葯價多貴,那怕是每合200澳元的葯,他也只付4.7澳元.在外吃飯: 偶爾.老伴:不知.銀行存款:不知.有無海外旅行:隔幾年回荷蘭探親.前景有無憂慮:無,因為等他老到生活不能自理時,政府會把他送往nursing home(老人院,管吃管住,還有護士照顧,而他只需付養老金的85%).我估計,除去公共交通費(有老人證乘車相當便宜),偶爾在外吃飯開銷,偶爾買葯以及日用品等零花,他每周至少凈結餘50澳元.幸他不喝酒,否則他的錢便所剩無幾了.
   
    這位荷蘭老人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澳洲窮人,因為有福利制度兜底,使他不用擔憂晚年的生活.這樣的人有多少,不好統計,但需要說明的是,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老人多與子女分居,大多數老人要麼住自己的房子,要麼早就伸請政府的廉租屋了,如我原來的鄰居,一位九十歲的英國老太,便是自己獨居一座佔地 900多平米,三室一廳的house,直到去世,她的兒女家都離此不遠,每周都過來幫助老人.所以這位荷蘭老人也不能代表澳洲大多數窮人的家庭.他的年收入(津貼,完全免稅)230澳元/周+45澳元/周)X52==14300澳元.
   
    3.生活"拮据"的新移民家庭.
   
    澳洲是個移民國家,老的移民家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家底已相對豐厚,無論動產及不動產,新一代移民是無法企及的.要知道,在一個新的國度,新的環境中,重打鑼鼓另開張是異常艱難的(當然,有豐厚資產的移民另當別論).所以澳洲的貧苦階層也大都出於此類家庭.這部份人的家庭代表了大多數澳洲的窮苦家庭.其中以夫婦倆均無工作而完全依賴政府津貼最為典型.請看這樣一個家庭:
   
    這是從中東黎巴侖來的的移民家庭.七十年代中期移民澳洲.在移民澳洲的頭十年間男主人做contractor (建築承包商),不知那年將腰傷了,便棄工從商,後來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又不歡而散.從此便賦閑在家,依靠失業津貼或disable support pension (殘疾人津貼)過日子.女主人在澳洲受的中學教育(其父母一家在澳洲,婚前隨父母生活,后回中東結婚,將其夫婿移來澳洲).大約七十年代後期花十萬澳元買了一座house,磚結構,三室兩廳兩衛櫥房洗衣間並帶雙車庫,前後花園佔地近七百平方米.後院中有一游泳池,並有自動清洗機專門清洗泳池壁及池底,也自動清理池中髒物,落葉等,房子外觀較為氣派,家中一切設施,家用電氣等應有盡有.汽車兩部(一部轎車,一部麵包車,無座,生意用車,這裡叫 commercial car ),均為舊車.家中共四口人,我認識他們的時侯,大孩子十歲左右,小的則剛一歲.我所以如此熟悉他們,是因為他們是我難得的中東朋友.那時我剛到澳洲不久,在國內又從未摸過汽車,對車一竅不通,所以我買了二手車后,經常出毛病,當我一個電話打過去,他立馬開車過來幫我檢修.比較起我們的同胞來,他真是好的太多了.
   
    從穿戴,飯桌上來看,他家與平常的家庭無異,過的是典型的中東生活.十份愛清潔,室內幾乎一塵不染.九十年帶中期后,全家的生活全部依賴政府津貼.女主人有母親津貼,男主人有失業津貼或disable support pension(殘疾人津貼),孩子們各有自己的家庭津貼(family allowance).那時的物價比先在低的多,各種津貼也低,他家的各種津貼總額大約每兩周近七百澳元(現在要近九百澳元).即使這樣,全家仍有能力買機票回中東去探親.九七年他們賣掉自己的住房(賣了三十九萬澳元)和一切家庭用品,返回中東生活.據他說那邊的生活比這邊好,他們的公寓就在海邊.
   
    這位中東人士的家庭便是典型的澳洲貧窮家庭.共同的特點是衣食住行教育醫療住房均不用擔憂,唯一的缺陷是不敢亂花錢,尤其是不敢買奢侈品,時不時的會發現囊中羞澀.可以說,這個家庭代表了澳洲大多數窮人家庭的水平.當然,出於禮貌,我不能問家中有否存款,但我相信定期存款是一定有的.該家庭全年收入(津貼,免稅):700澳元/兩周X26==18200澳元.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九五年前後的標準,若按現在的標準計,總額可達23000多澳元.
   
    再看看一個九十年代初留學澳洲的中國移民家庭.家中四口人,老大出生在中國(今年已考入悉尼某大學),老二九六年生於澳洲,正在上小學.於 1998年貸款十五萬澳元買一時值十九萬澳元套2單元房(樓下帶一車庫),正當生活蒸蒸日上的時侯,男主人01年檢查出癌症,經過兩年半的治療無效,於 03年底去世.多虧澳洲的福利制度,大大的緩解了男主人去世對家庭的影響.現在女主人享有 single mother(單親母親),大兒子享有youth allwance(青年津貼),小的一個有family allwance(家庭津貼),生活也還說得過去.由於房屋貸款仍欠近十萬澳元,每周仍須還貸130澳元左右.所以該家庭的癥結就在於房貸.其他的如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均不成問題,生活上量入為出,也不排除偶爾買個小大件如電腦筆記本等.手中仍有數額不詳的存款.家有轎車一部(98年model).該家庭目前屬於貧困家庭,但可以預期,等兒子大學畢業后,生活會有很大的改觀,會擺脫貧困甚至步入中產家庭的行列.
   
    在任何國家,家中頂樑拄的坍塌所造成的危害都是災難性的,而澳洲的社會保障制度就起著化解災難的作用.目前該家庭全家靠政府津貼,年收入420- -430澳元/周X52==21840--22360澳元(免稅).因該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子,雖然每周仍須還貸款,也無權享受房租補貼.
   
    以上所說均是我親眼目睹,或親自了解的.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就基本生活方面(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方面)窮人與富人的差別絕不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樣強烈的對比,甚至可以說差距不大.這都有賴於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社會的調節作用(當然也包括稅收制度),從而造就了一個"幼有所教,老有所養,鰥寡孤獨殘疾者皆無所憂,各族居民都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或許是他們的生活太無憂無慮了,以致於從沒看見過,也從沒聽說過澳洲人象國人那樣唉聲嘆氣.可能他們根本就沒有唉聲嘆氣的遺傳基因.在這個社會裡,沒有城市與農村的差別,沒有地域的歧視,也沒有工作的高低與貴濺,卻有社會上各階層間的相互關愛---到現在我仍然感念於九四年一月悉尼叢林大火,社會上各階層,各慈善機抅,教會,各社會團體等自發地紛紛捐款捐物,以幫助災民們重建家園的動人情景...這不是一個張揚攀比的社會,富人不以自己富有而炫耀於市,窮人也不因自己貧窮而有失尊嚴於人前,因為他們知道,經過努力,有朝一日脫貧致富絕不是遙不可期的夢想.這是一個平和的社會,它平和得天天沒有刺激性新聞,它平和得甚至使你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而人們的生活也就天天都在這平和的紛圍中度過...

0

主題

389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91
沙發
chenon 發表於 2006-10-9 20:11 | 只看該作者
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3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0-10 08: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空手 的帖子

good to know some real figure, because I have never had chance to know, but by my understanding, you are stucked with the poverty, in poor suburbs where the people there most of them have this or that problems... especially kids who will....  crime rate...

if you go out to deal with others, once you declared your address, people would not choose to deal with you if they have someone else to deal with...



if it is so soo  good, and why people still take the big morgage to live in better suburbs.

1998 150k house where you can find in sydney??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4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0-10 08:25 | 只看該作者

people from mainland

when I talk with those people come from mainland and did not have the PR here, most of them show their affection towards living in australia...

but when I start to ask them why, the first thing comes in is about the welfare system...

but when they start to ask my opinion, I was stucked, because I do not know what to say, because I had never benifited from the welfare system...
and I have to work my guts out to pay all  my way...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5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6-10-10 10:11 | 只看該作者
they are not poor in money, and they are poor in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I don't like poor people, because they make themselives like tha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6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0-10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空手 的帖子

I hold my self and did not want to ask them :

are you coming australia just for the welfar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2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7
gkim1013 發表於 2006-10-11 06:35 | 只看該作者

看到這,我想哭

說起來,我都心酸,我也有點心動
可惜沒有學歷,沒有文化,沒有身材,沒有相貌.
但是我不會去那種地方,再好也不離開中國,生是中國鬼,死是中國人
永遠不離開中國,除非哪天中國在世界上消失了,我的靈魂也永遠在中國.
值得可惜的是我連女孩子都沒有碰過!
不知道澳洲可以1夫多妻制這個法律有沒有!
如果有,我被迫一次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0

主題

1078

帖子

224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2241
8
willshine 發表於 2006-10-11 08:08 | 只看該作者
這些靠領政府救濟金過日子的窮人,生活過得很拮据,而且將永遠生活在poverty的圈子裡。據我所知,有些人是在騙政府的welfare,有的人開著店卻全家都在領welfare,因為他們收的是現金,可以報生意虧損,過幾年後把生意賣掉,然後再買個新的生意做,繼續他們的騙錢手段。在醫院maternity ward interview client 時,有個孕婦說她是單身(離婚了),可是問誰是孩子的爸爸,生孩子時將由誰陪同時,回答都是她的前夫,我和另外一個midwife對看了一眼,心裡都明白,他們是假離婚,這樣可以多領一些welfare(single parent 領的多些)。還有些中東人連生四五個孩子,然後全家人都呆家裡靠領福利生活。還有些中國老人,明明和子女一起住,沒有交房租,卻要申請房租補貼,為了多拿幾十元,把中國人的臉都丟盡了。澳洲的福利很大一部分在供養著這樣的懶人。我不想用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繳稅去養這些懶人,這也是我離開澳洲的一個原因。。。
知足,寬容,快樂,健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3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6
9
ddww123 發表於 2006-10-11 22:12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樓上有幾位必定是澳洲移民第一代半,英語不好就不要寫英語,哦,對了,可能你們把中文也忘了。不知道你們父母的情況,不好亂評點。但我知道,絕大多數90年代的留學生在澳洲都是勤勞刻苦的,有些苦並不是你們可以想象出來的,不要去貶低他們。
聽你們關於Centerlink的評論,早就不知道給人說了多少回了,而且說的人大部分是澳洲最底層的本地人。
說他們是嫉妒,你們肯定要罵我,但我想一定有這方面的原因的,因為我們大部分人沒幾年就把房子給pay完了,而且還有能力把子女精英中學或私校,還有能力付出$100-200給子女上各類附加課程。好在我是不靠Centerlink的,Centerlink能給多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貓有貓路,鼠有鼠路,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活法。澳洲政府也不是傻瓜,政府自己有一套演演算法。不用你在那裡「窮酸」,你一年能交多少稅,操!
總的說來,在澳洲過一般生活容易,要過的稍微好一點還是要經過一番努力的。
奉勸那些一代半們,不要再幫著人家罵中國人了。。。
有感而發,就此收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10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0-11 2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ddww123 的帖子

how can you be so sure 幾位必定是澳洲移民第一代半??

we all know that you are very smart and 我們大部分人沒幾年就把房子給pay完了, so what!!

another frog in the bottom of the well!!


sorry it is a little rough, but it might be true and hope you do not mind!

[ 本帖最後由 chickenrun8 於 2006-10-11 23:11 編輯 ]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1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6-10-12 09:22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澳大利亞呆的時間長了,真的交稅的也不多,...交稅最多的人是打工並且還沒有什麼投資房的人,...剛工作的人,和新移民.

想想NEGATIVE GEARING,只要有投資房在手,有多少稅可以交?

CENTERLINK是問題,但也確實是有空子可利用的地方,但利用這種空子的人,都是低收入家庭,其實人人知道,政府也知道,這空子的本身是澳大利亞社會寬容的一面.

另一個地方就是NEGATIVE GEARING,這才是真真的CAK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0

主題

1078

帖子

224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2241
12
willshine 發表於 2006-10-12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9

言者無心,看者有意,9 樓的哪根筋被我們觸痛啦?發什麼神經。。。

「說他們是嫉妒,你們肯定要罵我,但我想一定有這方面的原因的,因為我們大部分人沒幾年就把房子給pay完了,而且還有能力把子女精英中學或私校,還有能力付出$100-200給子女上各類附加課程。。。「 大家一看就心知肚明你是怎麼幾年就把房子給pay完的。你說你沒有拿CENTERLINK的welfare,大言不慚,你老婆的maternity pay,你的子女的牛奶津貼是從哪來的?當然是我們這些納稅人的錢啦!!!

偶是midwifery specialist, 每年納的稅,可以養活一個白吃白喝的四口之家。跟你這樣」沒幾年就把房子給pay完了,而且還有能力把子女精英中學或私校,還有能力付出$100-200給子女上各類附加課程「的聰明人相比,當然」窮酸「啦,哪可能象你這樣在這擺闊氣!

最後,把那個髒字留著送給你媽吧。

[ 本帖最後由 willshine 於 2006-10-12 12:46 編輯 ]
知足,寬容,快樂,健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3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6-10-12 19:11 | 只看該作者
澳的制度是對窮人,對富人都有考慮的,窮人可以用CENTRELINK的各種各樣服務,富人可以用NEGATIVE GEARING避稅,...#12樓所說的稅多,從道理上說應該和會計師商量下如何解決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14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0-13 11:24 | 只看該作者

cashflow varies in different life stages

normally reachs peak at  40~55 ys..

make more? why not?

make less, but got less stres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5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6-10-13 14:28 | 只看該作者
不是每個人都能有CASHFLOW的,...如果再花很多努力,增加點收入,我已經覺得沒有意思了,所以我現在是make less and less stress, work on my own pac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16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10-14 19: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空手 的帖子

Even Chen Lian Y does not have very good cashflow now,

I guess he must have a good cash flow before, so he could have cash 6 mil and 200 mil deposit in the bank. right?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17
 樓主| 空手 發表於 2006-10-14 20:36 | 只看該作者
這個世界上,沒什麼地方的人可以和CLY這類CCP的官員比的,...制度性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