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龐大的小國家 梵蒂岡

[複製鏈接]

1559

主題

1萬

帖子

447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44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物狂沙 發表於 2006-12-1 1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最小、小得可愛的袖珍國家,就人口數量而言,有不同版本,有說一千多人,也有說七、八百人——不管怎麼說,就相當於我們概念中的一個小村莊;就國土面積來說,只有0.44平方公里,而且整個被羅馬城包圍著,從地圖上看,也就是羅馬城的一個建築群。
  梵蒂岡又是世界宗教界影響最大最大、大得有些不可思議的實體,教皇是全球天主教會、七億教徒的精神領袖,世界各國天主教大主教都要經過它的冊封(當然,我們中國人到現在還沒有買這個帳,儘管它一直吵吵嚷嚷)。
  由於其小,它是麻雀。由於其大,它又五臟俱全。最小的梵蒂岡擁有與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相似的國家機器——立法、司法、行政、軍隊等國家職能機構一應俱全,銀行、郵電、通信、甚至機場等保障社會正常運行的職能設施也樣樣具備。
  這是從空中鳥瞰梵蒂岡的情形。

        
  梵蒂岡的形成有著複雜的歷史軌跡。早在公元2世紀時,羅馬城的主教因地處帝國首都,政治、經濟勢力最大,便想當頭。隨著其勢力一步一步擴大,終於自封為「教皇」。公元751年,教皇組織教會支持本是法蘭克王國大臣的丕平篡奪了王位。為報答教皇的幫助,5年後,丕平把他奪到的義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羅馬周圍地區,送給羅馬教皇,史稱丕平獻土,從此開始有了教皇國。此後疆域屢有變遷,國家數次亡興。1870年,義大利統一過程中,國王收復了教皇的領地,剝奪了教皇的世俗權力,逼教皇退居到梵蒂岡,而教皇則拒不承認,雙雙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僵持。直到1929年2月11日,為了取得教會支持,墨索里尼同教皇達成協議,承認梵蒂岡為屬於教皇的主權國家,稱為梵蒂岡城國。從此開始,形成了梵蒂岡的現狀。
  梵蒂岡與義大利之間沒有明顯的國界,聖彼得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其他地方則以城牆為界,人員可以自由來往,但遊人只能參觀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博物館和和西斯廷教堂。要到教皇宮和政府樓則必須持特殊證件才可進去。
  這就是梵蒂岡城與義大利這間的城牆,牆外面就是義大利了。

        

        
 聖彼得教堂及廣場,是梵蒂岡最著名的建築物和旅遊勝地,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長340米,寬240 米,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最大的廣場,供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

  

聖彼得廣場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據說這是貝爾尼尼一生中最偉大的建築藝術品,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全由青色方石塊鋪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恢宏雄偉,彷彿聖彼得大教堂伸出的兩個巨大手臂。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而成,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

        

        

        

        

        

        

        
    巨大的石柱雖4根一列按橢圓形成散射狀排列,但在廣場中心的某一位置,不管向什麼方向望去,都只能看到一根柱子,充分體現了貝爾尼尼的藝術理念和獨具匠心

        
  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都有一尊大理石雕像,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貝爾尼尼素以提倡華麗、誇張為特點的巴洛克式藝術著稱,所雕刻的這些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殉道者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這是石柱圍廊兩端頂部的雕塑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基座上方銅獅之間鑲嵌著展翅欲飛的雄鷹,碑頂上是耶穌十字架的真木,據說當年聖彼得就是在這裡被掛在十字架上的。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據說為此曾動員900多名工人、150匹駿馬和47台起重裝置,花了近5個月時間,才完成這項搬遷工程。

        

        

        
  廣場正面座西朝東即著名的聖彼得教堂,據說這是全世界規模第二大的天主教堂,始建於1506年,1626年最後完成,歷時120載。聖彼得是耶穌12門徒中的首席大弟子,本是個貧苦的猶太漁民,公元1世紀曾兩度到羅馬傳教。當時羅馬帝國暴君尼祿極端分視天主教,瘋狂迫害基督教徒,彼得被迫離開羅馬。當他正啟程時,遇上耶穌「顯靈」阻止他離開。彼得頓時醒悟,於是繼續留在羅馬佈道。公元64年10月13日,他被尼祿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來的基督徒在他殉道處建立了墓地和講台,4世紀時君士坦丁皇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了一所教堂,1506年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改建為大教堂並命名為聖彼得教堂,歷經120年,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聖彼得大教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與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勃拉芒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尤其是教堂大廳上的穹窿大圓頂,為米開朗基羅晚年的建築傑作。這個穹窿大圓頂直到他去世后26年才由其他建築家繼續完成。大圓屋頂周長71米,直徑42米多,為大教堂憑添了無窮的藝術魅力與神秘感

        
大教堂主體建築正面兩側頂端分別為兩個巨大的時鐘,一邊顯示的是格林尼治天文時間,一邊顯示的是羅馬當地時間

        
  大教堂外正面兩端分別矗立著一尊雕像。南面這位就是聖彼得——耶穌的首席大弟子,儘管耶穌遇難時三次不認主,但終因及時醒悟繼續傳教直到殉難,被認為是第一位教皇,大教堂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北面這位是聖保羅——耶穌的第二位大弟子。估計聖保羅立在這裡是因為他傳教有功使基督教的影響不斷擴大,不大可能因為他是減肥者的先驅——「不吃肉真好……」就是聖保羅發明的。

        
  大教堂前廣場上列隊等候進教堂參觀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


            
  
    教堂門口有手持長矛、古裝打扮的衛兵守衛。實在不懂服裝,更不懂藝術,只覺得衛兵的裝束有些可笑——但一聽說這服裝是由米開朗基羅親自設計的,至今幾百年一貫制沒有變化,又只好肅然起敬,但沒有把照相機對準他們。進入教堂,首先經過大廳外的這道高大走廊,整個走廊空曠明亮,裝飾華麗精美,實堪讚歎




[ 本帖最後由 純子 於 2006-12-1 17:47 編輯 ]

2849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248
沙發
純子 發表於 2006-12-1 14:1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介紹!喜歡那些雕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9

主題

1萬

帖子

447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4474
3
 樓主| 風物狂沙 發表於 2006-12-1 14:11 | 只看該作者
  聖彼得大教堂全長約200米,最寬處130米,從地面到大圓頂尖高137米,可容納5萬人,是世界上最壯麗、第二宏大的教堂。有意思的是,一邊進教堂大廳,一邊心裡產生了一個奇怪念頭:一生不信神不信鬼不信教——這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據說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直到2000年,全世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者共有160多人,這麼多從事從根本上說與宗教完全對立的物理科學研究工作並卓有建樹的巨匠中,明確表示自己堅持無神論的只有1人。就拿天主教來說,這些研究物質世界本質與本質聯繫的巨匠們會相信上帝6天之內造出人類有機體嗎?可就在他們中間,有不少就是極其虔誠的基督徒。真有意思,這世界上最荒謬不過、最令人費解、又最有凝聚力的東西該數宗教和宗教信仰了——今天,俺居然也走進了他們的聖殿。一邊胡思亂想,一邊走進了教堂大廳。早就聽說過聖彼得大教堂的宏偉與莊嚴、神秘與藝術、華麗與雍容,果然名不虛傳,呈現在眼前的整個就是一座令人目不暇接的藝術寶庫——

        
  儘管大廳里遊人如織,東一團西一夥地聚集在一起聽導遊講解,但整個大廳里還是顯得肅穆與靜謐,沒有那種人滿為患時的喧囂與嘈雜。我們的導遊也一再招呼大家,先聽講解,爾後再分散照相。俺可是沒有那個性子,導遊講得好不好倒在其次,問題是在舉世聞名的藝術殿堂里把時間花在聽故事上,那不太浪費了——於是一個人離開了大家,按照記憶和想象,直奔鎮殿三寶,開始狂拍照片。呵呵,鎮殿三寶是俺起的名字,是按照行前的資料準備,說這三樣藝術傑作最為著名,游大教堂必看。
  第一件藝術傑作:米開朗基羅24 歲時的雕塑作品《聖殤》。據說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的一件簽名作品,其名字就在聖母身上橫跨胸前的飾帶上。這件作品有多個中文譯名:如《母愛》、《聖母憐子像》、《聖母哀子》等等等等,不管怎麼說,一定就是這尊雕塑作品了。資料介紹這一作品反映的內容解決了耶穌作為人與作為神的理論上的統一問題——俺對這個毫無興趣,但雕塑作品本身的確令人震撼:聖母瑪麗亞右手緊緊摟著受難后遍體鱗傷的耶穌,左手微微攤開,凝目垂首,悲痛欲絕,體現了作為母親的悲痛、無助、無奈與關愛……實事求是,當時舉起相機的時候都有一種大不敬與褻瀆感,為了減輕一點罪惡,關閉了閃光燈,而且只拍了一張,回來后才發現,這是這次照得最失敗的一張照片……

        
  第二件藝術作品是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高29米,有五層樓般高大,由4根11米高的魁偉螺旋柱支撐。資料介紹華蓋於1633年從萬神殿移到這裡,考古學家研究,華蓋下的出土文物表明這裡曾經是羅馬人的墓地,在它附近還找到一具完好的老人屍骨,教皇保羅十六世宣稱這就是聖彼得的屍骨。華蓋下方是宗座祭壇,祭壇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點燃99盞長明燈。據說自1870年以來,大部分教皇加冕儀式都要在這裡舉行

        

        

        
  第三件藝術作品是聖彼得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和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

        

        
  除鎮殿三寶外,整個大教堂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地面到牆壁目光所及到處都是藝術品。這是從大廳內部看米開朗基羅設計的聖彼得寶座上方的穹窿大圓頂,陽光從大圓頂四周的天堂之窗射入教堂,引導人們的無窮想象

      

        
  此外還有數不清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這是聖彼得的青銅像

        
  這是誰沒搞清楚,可能是哪一代教皇

        
  走出教堂,沿梵蒂岡城牆遊覽天使堡。天使堡是否屬於梵蒂岡沒搞明白,從Google earth上看好象不再屬於梵蒂岡,但感覺上好象又與梵蒂岡具有某種整體感。天使堡最早的城堡是羅馬皇帝為自己的家族所建立的墓地。據說公元509年羅馬傳染病大肆流行,當時的教皇主持完彌撒后經過此地,突然出現一個拿寶劍的天使,自此以後傳染病銷聲匿跡,所以改稱此堡為聖天使堡。

        

        
  聖天使堡前橫跨台伯河的聖天使橋據說是羅馬城中最美的橋樑,在橋上欣賞大教堂遠影和天使堡,頗有幾分歷史滄桑感

        

        

        
  天使橋兩側欄桿上有12尊天使雕像,每個天使手上都拿著一樣耶穌受刑的刑具,據說這12尊天使都出自貝爾尼尼之手。有意思的是,俺去的時候,正巧有幾隻海鷗站在天使的頭上,給人憑添了一種祥和感。遺憾的是,有一對海鷗相互啄咬的圖片連同在台伯河對面拍攝的一組圖片丟失了,巨大損失……

        

        
  從橋上返回天使堡時,正在城牆下匆匆趕路,突然路邊的一個黑色雕像動起來了,而且還發出了一聲奇怪的聲音——嚇了一跳,回頭細看,原來是一位街頭造型藝術家在表演。表演得藝術性俺沒權評論,倒是增加了一些對教皇路遇持劍天使故事的印象,增加了一些對梵蒂岡的印象,增加了一些對天使堡的印象……

        
[img] [/im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9

主題

1萬

帖子

447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4474
4
 樓主| 風物狂沙 發表於 2006-12-1 1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純子 的帖子

謝謝斑竹,後半部分也很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9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248
5
純子 發表於 2006-12-1 17:39 | 只看該作者
最喜歡雕塑!全部保存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9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248
6
純子 發表於 2006-12-1 17:50 | 只看該作者
替你加上了「原創」字樣!以後發帖時記得自己選擇!

編輯了打不開的圖,去掉了多餘的語言!

支持原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025

主題

5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6Rank: 6

積分
33461
7
格雷賽特 發表於 2006-12-1 19:40 | 只看該作者
喜歡雕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9

主題

1萬

帖子

447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4474
8
 樓主| 風物狂沙 發表於 2006-12-2 1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純子 的帖子

非常感謝斑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4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18
9
114zmj 發表於 2006-12-3 18:2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2758

帖子

270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05
10
yiyi10 發表於 2006-12-4 09:53 | 只看該作者
圖文並茂,異國風貌,場面很大噢~
謝謝風物狂沙,辛苦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