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山居士:你不是一個俗人

[複製鏈接]

46

主題

54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第六個腳趾 發表於 2006-10-10 06: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不是一個俗人

我們都把自己當做一個俗人,我們也都安於做一個俗人,我們從來不認為那些佛菩薩的境界會在我們身上出現,(我們更習慣於把他們當成神話而不是會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事)所以當我們聽到密勒日巴的故事總是覺得遙不可及。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到成為某種人是我們應該為之奮鬥的目標,所以我們就被這種教育局限住了,這導致我們非常沒有想像力,我們通常只想成為老師們所提供的某種人選之一。比如成為科學家或者偉人甚至聯合國秘書長,而老師們沒提供的我們就從來沒有想過。其實現在我們也都背叛了老師,因為現在我們都想成為有錢人。這個選項也不在老師提供的可選範圍之內。一般來說,成為一個菩薩也不在老師所說的範圍之內,雖然老師們也口口聲聲說要你成為一個「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基本上這就是作為一個菩薩的最低要求),不過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成為這種人在技術上具有可操作性。(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越發讓這種可能性變的微乎其微)假如你真正的成為了這種人,那麼基本上會被社會視為非正常人。因為我們目前的社會私下裡非常不提倡大家成為這種人,大家都傾向於把這種人視為傻瓜。因為成為這種人在我們看來就意味著要把一切痛苦都自己承擔。這導致目光短淺的我們非常不爽。我們都非常急功近利,假如短期之內看不出任何經濟效益,那麼我們就回頭也不回的放棄。而成為一個菩薩則是一種長期投資,他需要你花費非常大的精力和資金,而且很可能在短期之內看不出任何賺錢的跡象。所以很多人在當了一陣子菩薩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就不打算繼續當菩薩了。基本上,我們從來都沒有被教育成為一個菩薩,首先成為一個菩薩需要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成為一個菩薩對我們來說更象是一種高調很少有人把他當真,也很少有人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掌握這種高難度技術。通常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個普通人是個俗人,因此要我們以菩薩的態度來看待世界顯然是強人所難。不過佛教並不認為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佛教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可塑性,雖然大多數人成為某種人已經很長時間了,要重新改造重新做人似乎很不容易,但是即便是這種人,佛教也有自己的方法來調服。通常我們都很習慣作現在的我們,我們遇到某一件事遇到某一個人,就會習慣性的拿出自己的態度,比如我們看見老鼠就會跳到辦公桌上大喊大叫,那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是個楚楚可憐的淑女,而一個楚楚可憐的淑女假如看見老鼠不跳上桌子是很不可以接受的一件事。所以我們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佛教採取的是同樣的辦法,金剛乘里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俗人。你是佛,你是菩薩。所以你應該以菩薩的行為準則來要求自己,比如一個菩薩看見老鼠就不應該跳上桌子。菩薩看見盲人老大娘要過馬路就應該如何如何。由於你目前對每件事的態度都來源於你的習慣,所以金剛乘就是讓你習慣於做一個菩薩。讓你養成菩薩的種種習氣而不是俗人的種種習氣,比如菩薩看見一個陌生女人就會覺得:這是我媽。而一個俗人看見一個陌生人就不會覺得這是我媽,只會覺得:這個女人不知道是誰媽。假如你把一個陌生女人當成自己的媽,那麼你們之間就不會產生太多問題。但是假如你把她當成別人的媽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佛教里有很多可操作性極強的方法來讓你明白你不是一個俗人,這些方法有的比較直接,有的比較間接,比如有些方法先是告訴你做一個俗人的苦惱,然後再告訴你再也不能這麼活,你應該使用佛教的方法,成為一個菩薩,並且最終成為佛陀,成為一個菩薩的好處是你可以擁有俗人想像不到的快樂。間接的方法就是這樣做廣告。還有些方法則告訴你,你壓根不是你所認為的那樣,你不是一個俗人,你不是那個每天擠公共汽車每天被領導欺負回家還要被老婆罵的可憐蟲,那不是你的真正樣子。你的真正的樣子是佛,是普賢王如來。而普賢王如來則不應該被老婆罵。你只是習慣了作現在的你,所以你就保持著你現在的樣子,假如你從現在開始習慣於作佛,按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佛怎麼作你就怎麼作,比如佛吃盒飯你也不應該下飯館,那麼經過一段實習期,你就會具備佛的習氣,慢慢成為佛。由於心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完全是由於我們的心所認為的,我們的心決定了我們穿什麼衣服,我們應該點什麼菜,我們面對某些人應該採取何種態度,當別人把酒倒在我們臉上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表示憤怒,因此任何心的改變都會帶給我們外在的改變。這些改變並不只是表現在內在,假如你的心足夠強大,他足以改變你的外表。不過通常我們的心並不強大,我們經常忘了自己是佛這件事,所以金剛乘就採取各種方法提醒你,讓你想起自己是佛這件事。這很有好處,比如當你準備生氣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是佛這件事,你就會很羞愧,因為佛是不會生氣的。
所以你必需讓自己習慣於這種想法,那就是你不是一個俗人,你是佛,你是菩薩。但是這通常會帶來另一個危險,假如你不是很明白空性,也不具備菩提心出離心的話,那麼認為自己是佛只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你會覺得自己很不一般,因此很容易產生高人一等的感覺。這個時候,你的我執會更加熾盛,因為你會覺得對方冒犯的不是一個俗人而是一個佛,所以更加不能容忍。
佛教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俗人。並不打算要你產生飄飄然的感覺。假如你發現自己產生了飄飄然的感覺,就很有必要檢討一下自己的政策是否正確。因為這不是一個佛菩薩應該有的感覺。
11:46 2006-6-12
文章轉載自:靈山居士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19470373

170

主題

1364

帖子

75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3
沙發
冷不丁 發表於 2006-10-10 17:34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人是不是「俗人」,這應該是旁人來評價的,而不是自我判斷。這一點樓主忽略了。自己能做的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但這種修為如何,還是要其他人來說的,這不是自說自話就可以的事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

主題

54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9
3
 樓主| 第六個腳趾 發表於 2006-10-11 14:05 | 只看該作者
這是金剛乘修法的一個方便
居士是從實相的角度來破除人對自我的執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4: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