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瞬息萬變的人口形勢與迫在眉睫的計劃生育改革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0-11 0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瞬息萬變的人口形勢與迫在眉睫的計劃生育改革(轉自21cn社區)

    張雷 (加拿大多倫多)
偶爾到一個歷史論壇閑逛,發現某帖子,問說歐洲各國的民族組成如何,並列出日爾曼人,拉丁人和斯拉夫人希望能劃出各自的比例。又偶爾,讀到一篇舊文,談得是韓國人的愛國熱忱如何之激烈可敬。看完這一問一文之後頗生出觸動,倒不是因為它們的內容如何不平常,而是一來感嘆一國人口的組成到了今天可如此瞬息萬變目不暇接,遠遠把我們的舊認識甩在後面讓很多人置身其中都反應不過來,二來呢,感嘆一旦生育水平自然降低,再想提高竟如此艱難,以韓國人那令國人頗為垂睞的愛國心也無法挽回其一路下滑的生育率,任憑政府如何的搖旗吶喊青年人中卻少有為之所動的。    b/ +.g[.
倘若是在三十年前,有人問起歐洲各國的民族成分來,你只需讀歷史書,蓋因歐洲作為近代意義上民族概念的發源地各國的形成都可以說是循序漸進步步都有蹤跡可尋,除日爾曼人湧入高盧和亞平寧半島外少有其它劇烈的變化。然而,時至今日再抱有這種想法卻是大謬不然。簡單看看今日的歐洲各國。德國,外國人720萬,其中土耳其人超過200萬;法國,穆斯林人口,主要來自北非,約為500萬,在九十年代初法國曾有統計稱有外國血統的法國人佔全法人口的四分之一;英國,聯合王國的少數民族,即非白人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現約為7. 1% ,相比法德兩國略低。但即使是這個略低的數字背後卻還有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憑藉著15倍於「多數人口」的增長率,在從1992年到1999年短短的數年裡少數民族人口增加的絕對數量竟是和白人相等的50萬,而這些到目前為止還是少數民族的人口中有一半人出生於英國。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推測,要不了多少年,這些國家的少數民族絕對出生數量就將趕上傳統意義上的主要民族,屆時可以想象在學校中年輕的新一代各佔半壁江山的景象,那麼如果只統計什麼日爾曼人,羅曼人,斯拉夫人,這些人合計只佔青壯年的一半,還能體現一國社會的基本面貌嗎?似乎有個英國人口學家預言說2100年白人在英國是少數民族,我說這不用什麼「預言」,憑手頭的數據來看,除非大災大難白人突然奮勇生育這樣的大變故,否則拖不到遙遠的2100年歐洲就該是少數民族成多數了,當然少數民族各族裔之間亦有差異,然而白人不再是絕對多數卻將不可避免。    ev]kd}bo
中國人有個深入骨髓的意識,或許是根源於在被稱為中國的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得太長太穩定太內向了的緣故,似乎總是認為英國人就該永遠是我們印象中的英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同理日本人也永遠會是我們認識的日本人,大和民族,就像中國土地上的絕大多數人永遠會是我們這樣的中國人。須知,這類客觀事實並非與生俱來,如果在英國凱爾特人終被盎格魯撒克遜人代替,在日本蝦夷民族終被大和族所取代,那麼我們印象中理所當然的「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會被別的民族淹沒?如果有一天蒙古人種特徵的中國人少於其他人種,那麼現在那個理所當然居權神授的中國自然也和被阿拉伯化了的埃及,被突厥化了的小亞細亞一樣,為歷史所湮沒。對大多數國人來講這應當是不願見到甚至不願承認其發生的可能性的,但是在我看來,走到今天已經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了的計劃生育政策卻在為這樣可懼前景的到來鋪平了道路。雖然只是出現了一個苗頭,但我希望聯合早報上的這一段話能讓人明白計劃生育正在帶來什麼「到南疆的代表城市喀什市,則覺得到了另外一個國家。用《今日美國》記者林大衛的話,」這裡是我到過的最不像中國的地方。「喀什超過90% 的人口是少數民族,維族占絕大多數。這些年來,由於漢族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孩子越來越少;相反的,維族的孩子越來越多,少數民族比例有上升的趨勢。到大街上,很少看到漢族人」。    ]qu&!dp
人的一生如此的短暫,使人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持續時間很短的特殊資源,我國人口固然有13億之眾,但一個世紀之後如今的這13億也該俱都進了黃土,換言之,倘若中國人從現在開始徹底停止生育,那麼不要說13億,就是挾有1300億,到2100年中國也該亡國滅種了。這也是為什麼就人而言更新換代水平如何要比現有絕對人口的多少更具深遠意義,至少對於不太遙遠的未來而言。而談到生育水平時,現有的龐大人口基數卻往往蒙蔽了我們的眼睛。但凡說起計劃生育,憤憤不平者多指農村地區多生超生如何嚴重使計劃生育事倍而功半。事實上,我國目前的總合出生率僅為可憐的1. 3,不僅遠遠低於人口新老更替的2. 2( 即平均每位婦女生產2. 2個孩子),也低於那些為社會老齡化焦頭爛額的發達國家,比如法國的1. 85, 英國的1. 66,丹麥的1. 74。這些西方國家的形勢嚴峻到了什麼程度可以由一個關於國際形勢未來走向的預測來體現。說美國和歐洲之間現在那點分歧根本還是剛開始,30年後穆斯林人口將佔西歐各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有著更年輕的巨大優勢從而將主導屆時的歐洲社會,到那時美國如果還像今天這樣招伊斯蘭世界的恨,那麼美國與伊斯蘭化的歐洲之間將會真正的勢同水火。歐洲尚且如此,比歐洲還生育率還低的中國呢?日本是一個真正的教材,要知道人口下降而無能為力是如何一種痛苦只要觀察一下現在的日本就可以了。對比一下日本和奈及利亞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說人口增長率比絕對數量有更深刻的意義。2002年日本和奈及利亞的人口同為1. 27億,而前者在哀嘆到21世紀中葉人口將不到一億,而這一億中有一半的人年紀將大於55歲並正在為自己的養老金髮愁,如今繁華的東京100年後將蕭條的群鴉蔽日,坊間無人,而就是這同一個日本,在50年代人口突破一億時曾經舉國上下為日益增長的人口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壓力而惶惶不安,並曾一度計劃將人口收縮到8000萬左右,如今他們曾經期盼的人口規模緊縮終於來臨了,我想日本的政治家現在是哭都來不及,他們的民族將一路這麼萎縮下去,跌到8000萬也收不住腳;後者呢?奈及利亞人卻正在感嘆政令不通無法對過高過快的人口爆炸。同樣的道理,我國現在的人口好歹還在慣性增長,從現在的13億上升到峰值14. 7億時是怎樣的感受我們現在應該好好體會一下,將來從14. 7億下滑時再經過13億這個數字時,所面臨的景象就像日本和奈及利亞的例子一樣,是絕對不會相同的。看到有些所謂專業的人口學者誇誇其談著中國人口從13億降到3. 5億全國人民享受美國式生活實在覺得可笑,這位學者難道有能力把現有的13億在保持年齡結構不變的情況如刀切蛋糕般降到3. 5億嗎?人口規模自然萎縮與因為天災人禍導致的人口減少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它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自然萎縮時還會伴隨著年齡結構的不斷惡化,如果將來200年沒有大災大難的情況下中國人真的自然減少到3. 5億,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個2200年有一半人口年齡大於至少70歲的「奇妙」社會。哦,對了,上面說到東京百年後將成為徒有高樓千棟的空城,我國經濟發展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人口生育率還不如大東京城市圈呢,更是連大巴黎城市圈的一半都不到。後繼無人,我們今天創造的繁華明天能夠託付給誰呢?

如果人口消長的轉換如電器開關一般可任人擺布,那事情就好辦多了,可惜現實世界的複雜總不那麼遂人願。在國內的大城市,即便現在宣布徹底廢止計劃生育政策,也無法期望有多少人會生育二胎,更別提什麼三胎四胎了。連根本的生育願望水平都低於平均兩胎了,別說現在管著不讓他生,就是不管他隨他的意願來,我敢說,除非拿槍逼著,否則大多數人會按著自己舒服的原則行事,平均一下還是現在這個水平。原因很簡單,生育越多的後代成本越高,生活水平越高成本也越高。這裡的成本不僅指財力,還有閑暇時間,精力等諸多影響現代人生活水平的因素。因為多養一個孩子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歐洲國家有著很高的生育獎勵卻偏偏少有人去領。同樣,你認為一對強調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品質的夫妻為因為國家願意每個月補貼200塊牛奶錢就毅然決然的再生一個嗎?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和北歐等國經濟手段挽回社會消亡的努力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所以說,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即便徹底放開生育管制也將起不了任何作用了,我之所以認為現在改革計劃生育政策中國還有機會,就是因為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居民們他們還有一定的生育願望,等到這部分人也覺得生一個自己活得還更好的時候,你就是再去補貼些什麼讓他們生也將於事無補了。這也使我感慨於韓國人有如此被稱道的愛國精神,卻還是在現實的壓力面前低頭,沒有應政府的號召去多生育後代,畢竟撫養一個孩子需要的絕不是幾分鐘的愛國激情,也只有這麼比較,才能明白生育願望其實也可以是那麼難能可貴的東西,絕不是一點所謂的補貼獎勵可以換來的。我說這些只是為了讓人明白,社會是一具活物,扭曲壓抑的過強過久漸漸會使它失去新陳代謝機能。這也決定了我們在決定現在該如何做時不能太過一廂情願,直線思維,而我們有些專家卻也在參與編織著這樣簡單的童話,或者說是謊話,令我相當費解。我國的客觀事實就是現有人口13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應以此出發才有進一步研究的餘地,不然信口開河地說什麼最適宜的人口是多少多少就沒有任何意義。事實上中國按照適應人類生存的環境計算的人口密度遠非被有些人妖魔化了的那麼可怖,故而馬寅初先生當初也主張平均兩胎到三胎(這一部分要另起一篇才能講得清楚)。我國按照可生存國土面積計算的人口密度約為340人/ 平方公里,約等於日本按照全國面積計算的人口密度而低於英格蘭的377人/ 平方公里。每個中國人佔有的可生存空間3- 4倍於日本,而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卻可達到美國人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可見要提高中國人的生活品質,科學合理的管理和布局,以及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才是根本之道,一味強調減少人口無異於殺雞取卵捨本逐末。簡單的計算一下,50座城區建設面積4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000人的城市在只佔用20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情況下就可安置一億人口,每平方公里5000人的密度相比較香港的6107人/ 平方公里(包括郊區)和北京城區高達24278人/ 平方公里明顯是個很保守的數字了。比現在的北京市區人口稀疏四倍,還不夠保證足夠的生活品質嗎?非要每個人都能開上水上飛機?客觀事實決定了白日做夢,何況世界上也沒幾個國家能實現這樣的夢想。實際上人口密度與生活水平之間的關係從來不像有些人宣傳那樣絕對的,非洲的蘇丹利比亞和中非都可以說幅員廣大人口稀少,如果人口密度決定一切的話這些國家的生活水平至少應該超過新加坡或者荷蘭。把中國社會林林總總的問題與困難一股腦的往人口過多上推,說白了就是病急亂投醫,想推託責任而已。現實世界里哪有解決一切問題的良方,如果中國的麻煩真的像有人說的那樣全都要歸結於人口,那中國人全死光了豈不更好?只有死人是完全沒有煩惱的不是嗎?   
自然規律決定了一片土地上某個特定族群的數量不會長盛不衰,只不過在沒有人力干涉的情況下這個過程會持續相當久。而在中國,人類史上獨此一家的對某個特定民族實行一胎制實行已經超過二十年,並越來越使得人口結構顯得像一個怪胎,看來在某些人眼裡這卻仍然還只是個開始。他們倒是忘了之所以能像現在這樣強力的推行生育管制就是因為人口數量上的優勢。我之所以會對人口的生育水平感興趣是緣於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的見聞。在蒙特利爾已經不太能見到中小學年齡段的白人,當地學校里亞非拉移民的後代佔了大多數,而在魁北克省的首府魁北克市,中學生中更有一半人有穆斯林文化背景,只不過他們互相之間的族裔背景也有差異,來自東南亞和北非的各佔了半壁江山,所以視覺震撼不像數據顯示的那麼大。每次有人跟我吹噓蒙特利爾是北美的巴黎,我都想說兩地不管別的方面有多少差異,就急速中東化來說卻是如出一轍。到目前為止在魁北克白人仍然是勞動力的主力,但是他們中屬於40歲以上區間的已是大多數,可以預見到十年二十年後魁北克社會的白人主導就會隨著青壯年勞動力中人口比例的劇變而完全終結。當地政府目前正試圖從拉美和東歐吸收更多移民來製造平衡,但東歐這樣的地區本身處於人口急劇萎縮的階段,還有多少符合條件的移民資源很令人懷疑,而且我知道澳大利亞和西班牙這樣的國家對東歐勞動力也很有興趣。實際上是魁北克人自發性的生育控制造成了今天這樣的窘境,我認識的法裔魁北克人十個就有三個沒有後代,而他們本人又往往已經超過生育高峰年齡一大截。這種自發性的少子化或無子化產生的結果和中國的計劃生育相同,只不過他們已經明朗化而我們還算是在潛伏期末期。我相信魁北克的今天將會是歐洲的明天,二三十年後我們應該在歐洲看到類似魁北克目前的局面。相比較之下美國社會的自我造血功能比較完善,美國的總合出生率一直基本達到人口更替水平,90年代以後似乎還略有上升, 所以對於引進外來新鮮血液的需求美國不像歐洲那麼急切。按照聯合國人口署的預測2050年美國人口中有一半人的年齡會小於38歲,而屆時的中國人口中將有一半的人年齡大於44歲,也就是說平均而言50年後的美國人將比中國人年輕六歲,這個差距其實不小了,約相當於現在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基於這一考量我認為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況下美國社會的前景將會好於其他發達國家。     
最後還是要呼籲一下,人口政策不可作太單純的考量,管得了的都是自己人,別人是不會自發自願的響應你「要減少大家一起減少」的。總而言之,對於發展程度相近的文明來說,相互間關於語言文化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形態等等,歸根結底都是人口結構的競賽,所以西班牙語的地位終將會超過法語,所以日本永遠不可能整體上超越歐美,所以以色列的社會安全永遠無法保證。人是第一位的,一切繁榮穩定沒有了合理的人力資源支撐都是空談迷夢,自我毀滅式的人口政策在兩代人的時間內就將結束這種痴人說夢,到時候一切都晚了,萬劫不復。
當前有些地方為了體現人性化管理對於刑滿釋放人員,在戶口上尚且不做註明;而「超生」人口卻在一出生就被在戶口本上蓋上"超計劃生育"的大紅烙印,以後將因無法提供"計劃生育證明"而享受不了國家的義務教育.
「超生」人口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他(她)們有何罪過?縱有錯也是父母之錯啊!

[ 本帖最後由 Blue Ivy 於 2006-10-11 04:43 編輯 ]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1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