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秘的海洋霸主 蛇頸龍12米長脖原為海底獵食

[複製鏈接]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htsl 發表於 2006-10-8 2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蛇頸龍化石胃中殘留著海底貝類動物
  脖頸是身體的兩倍,胃部藏有大量鵝卵石———
  蛇頸龍是一種早在白堊紀末期滅絕的大型海洋爬行動物,儘管從科學理論上蛇頸龍早已滅絕,但有人曾懷疑尼斯湖水怪可能就是蛇頸龍的後裔。在多年的遠古生物研究領域中,蛇頸龍一直被披上了神秘色彩,它為什麼長著相當於身體和尾部長度兩倍的脖頸?它的胃部為什麼藏有大量磨光鵝卵石?
  近期,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發現兩具蛇頸龍化石,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關注。依據化石樣本分析,研究人員找到了這兩具蛇頸龍死亡前的「最後晚餐」。傳統理論認為蛇頸龍在海洋中主要以魚、魷魚和其他游水動物作為食物,但令他們感到驚奇的是,在化石中竟發現蛇頸龍腸胃中殘留著蛤蜊、螃蟹和其他海底貝類動物,這將證明蛇頸龍的食譜要更為廣泛,它不僅僅局限於獵食游水魚類,還可以利用長長的脖頸伸到海底尋覓各種貝殼類、軟體類動物。
  
  蛇勁龍靈活的長勁是一種多用途工具
  「最後晚餐」揭示蛇頸龍用長脖頸伸到海底尋覓貝殼類生物。
  蛇頸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在其生存的遠古時代,它那龐大的體型在海洋世界中稱霸一時。蛇頸龍頭小頸長,體軀寬扁,體長可達18米,四肢呈槳狀,牙齒鋒利,屬於肉食性海洋大型爬行動物。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博物館化石標本副館長亞歷克斯·庫克是該項研究的合著作者之一,他指出,通過對這兩具蛇頸龍胃部化石標本的分析,發現它們「最後的晚餐」竟包括蛤蜊、螃蟹和其他海底甲殼動物,在腸部化石中還發現固狀的貝殼殘物。
  庫克說,「這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蛇頸龍的了解和認識,在它們的海洋生存環境中,蛇頸龍不必為游水魚類食物的多少而擔憂,它們可以藉助靈活修長的脖頸很輕易地伸到海底覓食,可以這樣講,幾乎整個海底的軟體、貝殼動物都是它們豐盛的食物。」目前,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庫克以及其他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意義深遠,它說明了蛇頸龍有著廣泛的攝食範圍,這也將進一步驗證蛇頸龍在遠古海洋環境中是一種「成功」的爬行動物,1.35億年前它在地球海洋里巡遊,它曾是海洋世界的霸主。
  研究人員稱:蛇頸龍長長的脖頸是「多用途工具」。
  澳大利亞發掘的這兩具蛇頸龍化石長16英尺-20英尺,重2200磅。據了解,蛇頸龍屬於遠古海洋爬行動物,它是海洋中脖頸最長的動物,其脖頸是身體和尾部長度的兩倍。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生物學講師科林·麥克亨利描述蛇頸龍靈活修長的脖頸是一種「多用途工具」:既是獵捕游水魚類的最佳工具,也是探尋海底軟體生物的利器。
  麥克亨利說,「在1.35億年前,蛇頸龍在地球海洋中佔據著統治地位,它是一種大型兇猛食肉性海洋爬行動物。可以這樣說,縱觀地球海洋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物,蛇頸龍是脖頸最長、身體結構對掠食較為有利的動物。」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保有財產的權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