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前途如何?當前台灣政壇四大耐人尋味的看點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0-1 1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前途如何?當前台灣政壇四大耐人尋味的看點

台灣島內社會矛盾尖銳對立衝突,各種政治勢力相互交織,惡鬥與利用並存,政局錯縱紛亂,目前的局勢已遠非用簡單的「藍綠對決」就能解讀,而台灣民主進程中的非理性因素、「民主」與「台獨」相伴的「洗腦」、國際勢力的滲透以及大陸因素對台灣未來的影響成為觀察台政局的新看點。

台灣「百萬人倒扁運動」已經半月有餘。有人說,台灣已經被一個「不適任的人」所綁架,遭綁架的,除了民進黨,還包括整個台灣社會。這種觀點似乎將台灣社會的族群認同、南北分裂,都歸結於這個「不適任的人所造成」。如此理解當前台灣社會錯綜複雜的局勢,未免太過於單純。

當前台灣社會的矛盾,並非簡單的藍綠政治對立。從各種勢力對群眾運動的利用看,至少有四大耐人尋味的看點:

一、台灣政治可能進入突發事件增多的時代

這次「倒扁運動」是台灣民眾從街頭髮起的,民眾自發性的「倒扁」,主要是恨其貪得無厭而不可救藥。不過綠營人士的初衷還是借用民氣以挽救民進黨。這在施明德給陳水扁的信中,第一句話就作了清楚的表述。但隨著運動氣勢的漸盛和局部失控現象的出現,各種政治勢力都放棄「壁上觀」的打算,轉而採取積極介入的策略,利用局勢的變化為各自的政黨「塑造形象」,力圖在2008大選前製造效應成為普遍的政治現象。這種政黨利益加上社會運動中夾雜的台灣百姓對當局施政的不滿,使形勢更加錯綜複雜,比如一向標榜公正的台灣媒體,這時候說話也出現了明顯的區隔,各有所指,自成一系,「倒扁」成為一個觀察台灣未來局勢的大舞台。

圍繞「倒扁」「挺扁」,台灣社會為什麼會亂成一團?有人用民主轉型中社會必然出現動亂的道理給予解釋,但筆者認為沒有那麼簡單。陳水扁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他豈能夠輕易綁架民進黨,還包括整個台灣社會?讀史使人明智。人們自然會思考,2004年民進黨在「兩顆子彈」的鬧劇中當選時為什麼不爆發類似的民眾風潮呢?當時台灣社會在等什麼?今天又在期待什麼?就目前台灣社會的結構而言,不管「倒扁」是不是能夠趕走陳水扁,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政治中牽涉到如此多的不正常交易,說明台灣的民主進程中存在許多非理性的因素,這些因素一旦發酵,極有可能將台灣社會帶入一個不穩定的時代。

二、「民主體制」與「台獨」教育運動結伴而行帶來惡果

理論上,民主體制的內容包括三個主要部份:選舉最優秀的人選擔任領導人、建立憲政體制、實現民眾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從台灣「民主體制」目前的特徵看,「倒扁運動」本身表明在選舉最優秀的領導人選這個問題上,台灣「民選」政治是存在弊端的。而「憲政體制」這部份,又被別有用心地加入了「台獨」內容,這樣做,實際上是將台灣民眾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蓄意引導到「台獨」教育運動的方向上去。島內大大小小的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就是這種「思想教育」。由此帶來的惡果,除了影響到台灣建立健康的民主體制進程外,還會將台灣帶入不穩定時代,導致社會出現人為的族群對立與社會撕裂,兩岸人民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從罷免陳水扁過程中種種程序缺失的不完整看,「倒扁」不能順暢進行,法律上的原因是由於台灣法制體系不完整,不象美國水門事件那樣有獨立的司法調查體系來執行民意。而現在出現的問題,是陳水扁可以肆無忌憚的利用台灣社會中舊有的族群矛盾來保衛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民進黨政權。比如陳水扁宣稱「倒扁」是在「欺侮」他,民進黨中的政治人物為了自己政黨的政治前途,也暗中在這一點上迎合他,這些縱容使得原有的矛盾對立和族群間的相互仇恨不是減少而是被火上加油,社會對立在針對執政黨弊案醜聞的發展過程中,人為地持續加深,在「民主體制」下出現的群眾參與社會運動的能力,被有意識地扭曲為「台獨」教育運動。這種現象還不發人深省嗎?從台灣社會矛盾的淤積看,由「倒扁運動」煽起來的泛綠情結,完全有可能在造成一次非理性的大選結果。而這正是那些瘋狂的政客所追求的。這也是「急獨」的台聯把「倒閣」看得比「倒扁」更重要的原因。

三、國際勢力對台灣政治的滲透

台灣政治中是否有國際勢力的滲透是一個談論已久的問題。最近台灣藍營組織「民主行動聯盟」等到南部反扁,也多次被挺扁的南部政客和群眾反制。這表示民進黨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陳水扁個人,在「有效地執行發牌能力」,他們有能力撕裂台灣,有能力發出威脅。最近幾天還重新拋出「憲改」案,以此展現其「維護民進黨利益」的決心和進行試探。民進黨這樣強勢作風,當然不僅僅是做給島內看,也是在對台灣政治有重大影響力的美國和日本,尤其是試探美國,「挾分裂勢力以坐守台灣」。從公開立場看,迄今為止美國沒有任何錶態,立場「中立」。對民進黨發出的「憲改」試探,也表示不贊同。但從「倒扁運動」,包括民進黨執政以來的過程看,執政黨的黨領導出現重大危機,而美國仍然堅守「中立」,這種「中立」本身就是一種耐人尋味的「中立」。從2004年大選的「三一九槍擊案」陳水扁僥倖連任至今,「四不一沒有」變成了「四不」,對「一沒有」的沒有,也從未聽見美國追問,對「憲改」的不贊同,也是停留在重複「四不」上。這種「壁上觀」的含義就值得深究了。試設想,如果陳水扁的極端做法很早就遭到美國的限制,台灣社會對立的張力可能早就出現收縮,台灣今天所謂的「這一半恨另一半」的境況,就不會這樣越演越烈。因此,要說台灣這一場社會大分裂中沒有國際干涉勢力的影子,是說不過去的,只是手段的高低,目的的公開與隱蔽有所區別罷了。更不用說,歷史上台灣民主運動的「代言人」,有不少就是在美國和日本長期培養、得到他們的扶持后回到台灣發展的。

國際干涉勢力對台灣政治滲透帶來的問題在於,提供「支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影響受支持者,包括支持者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利用受支持者面臨的政治、經濟困難和其他問題,使後者淪為提供「支持」者的政策工具。君不見,台灣「領導人」之一,居然能夠公開在台灣社會說「要感謝馬關條約」,這股勢力後面的國際因及其影響素,難道還不夠清晰,不應該警惕嗎?

四、大陸的發展與台灣息息相關

台灣當前政治中出現的困難,是多種歷史和現實原因所造成,這些矛盾不可能一夜之間得到解決,台灣民眾對台灣民主進程的特徵、發展及其時代局限性的認識,還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但台灣也面臨巨大的機遇,這個機遇就是祖國大陸的發展越來越與台灣息息相關。台灣的經濟轉型、社會進步也與祖國大陸的進步緊密相隨。在祖國大陸興起這件具有全球意義的歷史大事上,台灣將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而這個角色的發揮,將把台灣推向更高的層次,推向地區、推向全球。即在影響以及參與「中國的興起」這個歷史事件中,台灣有著絕佳的機會與足夠的能力,台灣將成為引導中國現代化的重要角色並參與分享中國現代化的成果,這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契機,是時代的大潮,也是兩岸關係走向的大勢。

有了這個大局,再回頭看台灣的政治走向,就會「身在此山中」而不迷失方向。從目前看,在2008年大選前這段期間里,民進黨從一黨私利出發,仍然會拼盡全力來「挺扁」,「倒扁」、「用扁」,總之,不擇一切手段謀求對台灣社會進行政治動員的主動權。從在野的藍營來看,一方面從政治理念上始終相信,「任何不負責任」的政黨最後都會為其行動付出代價。但另一方面,藍營受到內部不一致的影響,始終沒有形成鮮明的政治綱領。比如島內目前出現通過「公投」來解決陳水扁罷免問題的主張,就顯得有些欠思量。如果不能與綠營的「憲改」提議進行區隔,最後起到的作用可能是肢解藍營。

眾所周知,「大選綁公投」原來就是民進黨煽動台灣民眾和藉此向國際干涉勢力要價的重要手段,這種做法的最大危險是將台灣前途懸掛起來,從根本上擱置統一的前景。在野黨不能因為目前的部份群眾害怕「台獨」極端勢力掌權,害怕政黨間惡鬥導致議論出現短時期的變化,就輕易在「公投」問題上「以夷制夷」。設若陳水扁不下台,這種情況下「公投」所起的作用,將使台灣社會變得極為可怕且充滿危險。設若陳水扁下台,2008年台灣大選臨近,「公投」的後續內容就更加容易被「台獨」勢力利用。這是在考慮「公投」時,必須三思而後行的。

作為社會運動,估計「倒扁」在退出機制上,大體還是回到「立法院」的體制內去解決。對於台灣前途這樣更加重大的問題,筆者認為唯有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中才能和平解決。這是現階段對台灣社會觀察的點滴體會。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兩岸四地中心副主任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