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盛頓觀察》穆沙拉夫大曝料:美巴反恐聯盟是被逼出來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9-27 1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難得於9月中旬到訪紐約參與聯合國年會。會後,穆沙拉夫流連於紐約和華盛頓近10天,在頻頻發表公開演說之際還頻繁接受媒體的訪問。然而他在美國頻頻搶新聞頭條的不是巴基斯坦的反恐戰,而是他於9月25日出版的英文自傳《站在火線上》(In the Line of Fire)。為了替書中的內容做宣傳,穆沙拉夫在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知名訪談節目《60分鐘》的訪問中透露了一段秘史,稱9·11事件剛發生后,布希政府致電巴基斯坦政府,威脅巴國加入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行列中,不然就要把巴國「轟回石器時代」!消息曝光后,讓整天把巴基斯坦這個堅定的反恐盟友掛在嘴邊的布希頗為尷尬,在面對記者的追問時只得直白地說:「去買書來看吧!」

  「不管美國政府當時有沒有說那些話,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實是:巴基斯坦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同美國合作反恐。」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高級研究員克莉絲汀·費爾(Christine Fair)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表示道,「穆沙拉夫在書中聲稱自己是在受到美國威脅的情況下,才與美國合作。這同他以往一再宣稱反恐符合巴基斯坦利益的說法明顯矛盾。我實在不懂他現在這麼說,有什麼戰略意義可言?」

  「穆沙拉夫是個非常直率的人(very blunt)。象他這樣在任內就出自傳,巨細靡遺地描述重要事件背後的決策過程,的確是十分不同尋常(highly unusual)。」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院(SAIS)南亞研究項目代理主任沃爾特·安德森(Walter Andersen)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但是穆沙拉夫本來就是軍中特種部隊出身的人,擅長運用戰術,也常會有些頗有新意、令人意想不到的點子冒出來。」

  巴基斯坦的「生死抉擇」?

  穆沙拉夫極具爭議性的發言起始於他在接受CBS訪問時的一段話。他表示,9·11剛發生后,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里查·阿米蒂奇(Richard L. Armitage)曾致電當時巴基斯坦的情報處(ISI)處長馬赫穆德·艾河麥德中將(Mahmood Ahmad),威脅他如果巴基斯坦不同美國合作反恐,將受到美國的轟炸。

  「情報處長告訴我說,阿米蒂奇說(如果不合作)就準備好回到『石器時代』(Stone Age)吧!」穆沙拉夫在接受《60分鐘》的訪問中表示道,「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很粗魯。」

  然而,阿米蒂奇當即公開澄清,他當時並沒有說出這麼讓人難堪的話,只是強硬地向巴基斯坦政府表明美國的立場:「你要是不同我們一道,就是與我們作對」(you are either for us or against us.)。阿米蒂奇強調他並沒有被授權使用「回到石器時代」這樣激烈的語言來威脅巴基斯坦。

  德森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專訪時特彆強調,當時他正在美國國務院擔任南亞情報辦公室主任,所以他可以確認阿米蒂奇並沒有說過這麼激烈的話。由於穆沙拉夫並不是直接聽到阿米蒂奇這樣說,只是聽人轉述,談話內容可能被誇大,導致產生誤會。

  「我覺得穆沙拉夫當時聽到這些話,應該是挺震驚的。」安德森說道,「穆沙拉夫現在將這段對話公諸於世,似乎在暗示『美國應該對巴基斯坦更客氣、更禮貌些』」。

在《站在火線上》一書中,穆沙拉夫在接到美國的「威脅」后,曾認真思考同美國開戰的後果,甚至預謀作戰計劃,只是在三次的兵棋推演中,巴國軍隊都是遭到完全被殲滅的結果。巴基斯坦的經濟也無法支持長期同美國抗戰。穆沙拉夫認識到同美國作對無異是「自殺」,只好同美國站到一起,共同打擊境內的基地組織成員,以及巴基斯坦曾經一度支持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9·11事件發生前,巴基斯坦政府是全世界承認塔利班政權的三個國家之一。

  「巴基斯坦當時對是不是支持美國反恐,經過反覆的考慮。」安德森表示道,「他們的第一個考慮當然是害怕美國的攻擊。此外,當時印度也已經公開表示會支持美國,巴基斯坦也擔心兩個大國將聯手打擊巴基斯坦。數年後,穆沙拉夫幾乎兩次命喪於恐怖分子之手。與美國合作反恐更顯有理。」穆沙拉夫於2003年12月14日和25日接連躲過兩起恐怖組織策劃的暗殺事件。死裡逃生的穆沙拉夫更是公開向恐怖主義宣戰。

  美巴反恐聯盟搖搖欲墜?

  儘管有穆沙拉夫一番出人意料的發言,美巴關係檯面上還是共同面對全球反恐戰的緊密夥伴。9月23日,布希同穆沙拉夫會面后召開記者會,面對記者們積極地詢問布希對於「轟回石器時代」這番談話的回應,布希直言這個說法令他著實「吃了一驚」(taken aback),他也覺得這樣說太「嚴厲」(harsh)了點。而當話題一談到反恐,布希和穆沙拉夫則很有默契地重申對彼此的信任,以及對合作反恐、打擊塔利班分子和追捕本拉登「很有信心」。

  但私底下,專研南亞問題的美國學者則表示,美國政府對於巴國的反恐表現其實頗有怨言。近幾個月來,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分子頗有東山再起之勢,阿富汗政府甚至指控穆沙拉夫政府對潛逃到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殘餘分子打擊不力。

  「美巴同盟的關係非常緊張(under a lot of strain)。」費爾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表示道,「在阿富汗的駐軍正遭受猛烈的攻擊,而此時有消息傳出,巴基斯坦情報處在背後支持塔利班分子進入阿富汗,作巴國的利益代言人(proxies);美國的重要盟友印度境內也是爆炸案頻傳,引人質疑巴基斯坦原教旨主意分子在幕後操縱。此外,核武擴散問題也是美國極為關切的議題。」

  9月初,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同境內「北瓦濟里斯坦」部落特區(North Waziristan)內支持塔利班的武裝分子簽訂和平協議,並將撤出在該區上萬名的駐軍,不少美國專家都認為,巴國此舉將「養虎為患」。

  「巴基斯坦軍方這麼做,等於是先行宣告投降。對當地的武裝分子來說,他們的叛亂舉動並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更加強了他們在當地擁槍自重的合法性,可說是一大勝利,」費爾批評道。

  「美國的確對巴國軍方的表現有些關切。」安德森附和了費爾的指責:「巴基斯坦是在嚴打基地組織,而且的確有不少斬獲,這些基地組織成員多半是阿拉伯人,對付這些外國人自然不會手軟。但是巴國卻不太情願打擊塔利班分子,主要是因為他們多半是普什圖人(Pushtun),而巴國境內也有許多普什圖人。巴國政府等於是兩邊下注(hedge),希望這些人回到阿富汗后能獲取影響力。」普什圖人亦稱「帕坦人」(Pathan),是南亞和西亞的跨界民族,主要分佈於阿富汗東部(41%)和巴基斯坦西部(58%)。

  穆沙拉夫政府出於自身利益,不見得事事都能盡如美國的要求,但是檯面上,美國卻還是對穆沙拉夫政府和顏悅色,受了氣也只能往肚子里吞。對此,費爾坦言不以為然。

  「布希政府完全不去考慮除了穆沙拉夫以外的替代方案(alternative),我覺得這是挺駭人的(appalling)。」費爾說,「因此,穆沙拉夫可以在反恐上沒有積極作為,但也不是一事無成。一向積極推動民主的美國對穆沙拉夫的軍人政權也只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安德森卻不忘為穆沙拉夫的困難處境辯護,表示穆沙拉夫必須在滿足國內民意和同美國合作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而他已經儘力了。

  「美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合作,對全球反恐戰來說十分重要。」安德森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道,「美國沒有其它『有效的』替代方案。巴基斯坦長期以來的民調都顯示,反恐戰在巴基斯坦人民中十分不受歡迎,這更使得美國必須確保穆沙拉夫能夠長期執政下去。」


來源:紐澳華程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4: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