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慶東:北大很多老師連貧困問題都沒有解決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9-24 2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孔慶東:北大很多老師連貧困問題都沒有解決



2005年北京高考狀元陳秀野拒絕清華,遠投香港科技大學,引發了北大清華頂尖生源流失的討論。據報導,今年香港的幾所大學向內地的數千名學生髮出了面試通知書,

比去年增加了一倍。隨著香港一些大學在內地招生中不斷地攻城略地,不少尖子生、狀元生放棄了北大清華,轉投香港的大學,在北大、清華和香港高校之間徘徊的考也不在少數。網路上出現了香港大學將北大清華掃為二流大學的文章,一些人將矛頭指向了北大清華的教學制。加之,數學大師邱成桐也曾經對北大、清華提出過質疑,有關一流大學的品牌內涵,成了眾多人議論的焦點。有評論說,香港的大學現在正在挑戰北大、清華在國內的地。與此同時,一些網民也在懷疑香港的學有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和基礎研究能力等等。根據網上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同時被香港知名大學和內地頂尖高校錄取,71.2%的人更願意選擇前者。北大、清華真的失去魅力了嗎?

孔慶東:據我所知還沒有,它的魅力還在不斷地在增強中。還是香港的大學已經後來居上了呢?

顧海兵:我認為香港的大學從發展歷史來看,它肯定是後來居上而且它現在的趨是咄咄逼人。

一位北大教授;一位經濟學教授。一虎一席談PK香港高校能否挑戰北大清華?

一虎一席談有話大家談

胡一虎:全球的華人您好,歡迎收看雙喜《一虎一席談》。不管您是在哪個華人地區長大,我相信每一個人有共同受到這樣的一個教育就是從小要好好念書,好好讀書,然後長大了考一個好大學,然後找到好工作。在台灣長大最重要的是好好念書

考上一流學府,考台大。但是幾年之後,考台大變成了一個新的口號,叫做:考台大,念北大。很多人考上的是台大,但是家長希望他來北大來念。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變的是:考北大,上港大。考上北大的人,有些家長確實覺得,說到港大會比較好啦。我們不知道考港大的人他心裡又想到哪裡去,但是到底實情真的是如此嗎?香港的高等教育,在這幾年來講,到底它成長地有多快?它能夠挑戰內地北大清華這樣子王牌一流的地位嗎?針對今天這個話題,我們請教兩位PK大賽的嘉賓。

首先右邊這一位來自人大的顧海兵教授。顧老師,您好!

顧海兵:您好!

胡一虎:哎,上次在我們節目當中非常地激動。說很多話的時候,很多人嚇到了。今天這個話題,你有沒有很多語出驚人的地方?

顧海兵:我認為香港的高校,不僅僅是挑戰北大、清華,而是北大、清華有沒有資格接受挑戰。

胡一虎:你看你講話就是很可怕的。來,謝謝。在旁邊這位,他每次在節目當中都是老神哉哉的。剛剛聽到他的言論當中。我覺得感覺他的表情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一點都不在乎的。熱烈掌聲歡迎北大的最強,北大的才子,北大老師,孔慶東老師,

還是老神哉哉的啊。

孔慶東:偉大的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句話,獅子、老虎的外貌從來都是平靜的,它歡迎一切小動物對它的挑戰。

胡一虎:所以你的話中有話,是小動物是香港,然後你們就是老虎跟獅子。

孔慶東:難道不是這樣嗎?

胡一虎:真的是這樣子嗎?好,一場大賽馬上開始,請兩位登上PK大賽寶座。海兵兄,告訴我們,現在你剛剛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句話,相當地聳動。你說香港現在高等教育來講,事實上都已經挑戰了北大跟清華。為什麼?你的理據在哪裡?

顧海兵:我認為它早就挑戰了。不是今天招生才開始挑戰,只要你在這個地球上生存,所有的大學之間都存在挑戰的關係,都存在競爭的關係。那麼剛才我講北大、清華沒有資格接受香港高校的挑戰,為什麼?因為北大也好,清華也好,其它任何一所內地的大學也好,它都是行政化色彩非常嚴重的大學,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學。所以我說它沒有資格接受挑戰。

我相信香港的高校是沒有行政級別的。我們不會看見說香港大學是副部級或者正部級。我們也不會看到任何一所國外的大學或者其它的美國的大學,或者英國的大學它會有行政級別。但是在中國的內地,中國的大學是有行政級別的。比如說,我們的校長在任命的時候後面有一個括弧是副部長級校長。那麼有些大學,它不是副部長級。有些大學是所謂的正廳級大學

它的校長後面有一個括弧,是正廳級。在這樣一種行政化色彩之下,我們的大學究竟還能有多少自由的,學術氛圍呢?

顧海兵:對

孔慶東:但是我想告訴你,一虎,我們正是在這樣的行政體制下發明了兩彈一星。我們國家除了校長之外,許許多多的學者、科學家都是有行政級別的。難道說他們沒有價值嗎?我沒有看到行政級別對他們的學術研究本身產生了什麼樣的干擾,而是說這個級別合理不合理。

胡一虎:雖然你這樣講了,但是我來給你看一個數據,就是《中國青年報》有一項調查顯示

71.2%的人,內地尖子生他願意去香港的。之所以願意去香港當中80%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香港比較全球化。你怎麼解讀?

孔慶東:首先呢,我對這個資料表示懷疑。因為這個數據和我所得到的感性的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在北大了解很多學校,我也參與很多招生的工作。據我所知,這個數據一般是值得懷疑的。其次,一個人所陳述的一個理由不見得是他心裡的真實的想法。人們不會說我為了錢去做一件事。錢這個事很多人不敢直截了當地把它說出來,他一定要打著一個別的旗號,是吧?

胡一虎:有。你講的錢的部分就是第二個66.8%的人。承認他說是因為在求職上是有優勢的,

可這個是對的。

孔慶東:這個答覆是對的。但是第一個恐怕跟第二個是要結合在一起的。還有什麼叫國際化,

是不是曾經被帝國主義蹂躪過的地方就一定國際化程度比較高,是個必須質問的問題。

胡一虎:來,海兵!

顧海兵:這個我認為他這個講什麼叫國際化,這可能是個更大的問題了。我覺得這個國際化,當然這個就是不同的國家之間肯定有不可比的一面。但是也有可比的一面,我們就講國際化,

我覺得有些方面是可比的。比如說你這個大學,你究竟取得了多少發明專利。

胡一虎:哎,針對這部分……

孔慶東:這一點在國際上是可比的。拿著北大清華這樣的科研經費、這樣的條件啊,一個學生平均不到一台計算機,這樣的情況下做出如此高的科研成就,舉世唯一!

顧海兵:錯了!錯了!北大清華拿了國家那麼多的財政經費,但是你的人均發明專利在全國高校並沒有排在最前面。

孔慶東:顧老師這個資料是不準確的。北大很多老師連貧困問題都沒有解決,你說拿了多少科研經費。

顧海兵:北大什麼貧困問題沒有解決?誰貧困?

孔慶東:我就貧困!

顧海兵:你的貧困標準是什麼?貧困標準是什麼?

孔慶東:我現在沒有住房,你知道嗎?

顧海兵:你沒有住房你可以租啊!

孔慶東:可我沒有錢啊!我沒有錢租啊!

胡一虎:坦白說實話,沒有關係。那個,剛好,孔老師我還不知道你說你很貧?

孔慶東:對啊!

胡一虎:在我眼裡我不知道你們兩個是真窮還是假窮,但是你們兩個都是很有志節的學者。

謝謝兩位!來,我們再來看看網友的東西來做參考一下的名義。來,請看我們的大屏幕。我們就來看看,畢竟這個是多元化的聲音。我們聽聽看,在網友上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如何。第一部分,我們先來聽聽看,有一個人好像有道。他說內地大學缺乏的是自由,北大有很多北大的故事,或者用我們學生的話來說,叫北大的「八卦」。

你到了香港你才真正的,可以認識中國清楚一點。

你們認為世界上真有薩達姆這個人嗎?

一虎一席談精彩正在繼續

胡一虎:歡迎回到雙喜《一虎一席談》的現場。接下來這位嘉賓呢,有些內地的教授是很討厭他,因為他每一年就在這裡轉一圈,轉一圈之後就能把很多的狀元就帶走了。他是誰呢?

專門來負責招生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的黃煜博士,歡迎黃教授!黃老師您好!

黃煜:您好!

胡一虎:今年招生還滿意嗎?

黃煜:很滿意,非常好!比去年又招了很多好學生,一年比一年好!

胡一虎:一年比一年好!你看看這個孔老師的表情,哎,你對這件事情,你覺得香港港校

可以挑戰北大清華嗎?

黃煜:香港的大學呢,就像股票一樣,北大、清華呢,它像長期的已經被人家認同的一個名牌,所以他的股價鼓得很足。香港大學是長期的被低估了,只是這兩年呢像夜來香一樣引進內地了以後,不斷地發射它的光芒。

胡一虎:孔老師你知道嗎,你看,香港教授講話跟股票也有關。會炒股的是香港的教授,歡迎!還真有香港特色,哎,你剛剛在講的時候,我說實話,好像你講話還含蓄了一點啊。你是專門來負責招生的,你自己感覺這次招生跟前幾年來比最大的不同特色在哪裡?

黃煜:前兩年吧,其實家長比較希望學生到香港多。去年開始的,其實香港招生已經四年了,

它的口碑,它的那些教育的理念,還有學生得到的一些國際化。所謂的國際化,稍微解釋一下,那個得到了好處,口口相傳回來的。你知道這個廣告呢,其實作用非常有限。最重要作用就是學生他受益以後,他傳回來的信息口耳相傳,那是非常強大的。比如說一個學校有一個人考取了,第二年這個學校的學生特別多,都是名校,而且他們的分數都考得非常高,都是可以進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或者什麼的,都是差不多今年都是這樣子的。

胡一虎:好,談到實力,它到底憑什麼有這麼好的實力來吸引或者是誘使這麼多的尖子生跟著你走?

黃煜:首先我從兩個方面講,第一個,我想介紹一下香港的大學的一些實力。第二個呢,我想講一下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你到香港受教育,為什麼給你更多的選擇或者是更好的選擇。那第一呢,實力上其實很簡單。實力呢?香港因為這個社會,它是比較低調、務實。它強調兩個特別重要的特點:第一是理性思考;第二是嘗試的判斷。但是它特別地強調對學生的興趣的引導,也就是說比如我們內地很多家長叫學生報會計,報工商管理,然後以後好找工作。我們老師從來不要求學生這樣,我們希望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他的專業愛好,而且我們告訴他們,畢業以後其實很多工作都需要各種專業。

胡一虎:我打個岔,等一下,但是一樣的,在北大,在清華的老師,不是這樣子的嗎?不是這樣教學生的嗎?孔老師!

孔慶東:都是一樣的。優秀的大學皆如此。

胡一虎:皆如此嘛!這個不算是特別的優勢啊?

黃煜:跟一般大學比仍然是優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其實同學們都不太意識到,你到了香港,你才真正地可以認識中國清楚一點。那邊的自由的開放,信息的流通。

顧海兵:我補充一點,剛才這個黃老師講這個,就是香港的高校有一種自由的學術氛圍,孔老師剛才講國內的高校也一樣,我不贊成。為什麼?我們只要看一個標誌,比如說香港的大學,它在學生們在選課的時候,它選修課的比重非常高,甚至可以高達一半以上。但是你看看我們內地的高校,有多少選修課的比重呢?選修課非常可憐!所以幾乎大部分課完全是必修!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怎麼可能自由呢?

孔慶東:好像不是這樣吧,好像不是這樣吧。

胡一虎:來,我聽聽學生啊。哎呦,好多學生都反對了。來,聽聽看,這邊這位。

觀眾:剛才顧老師說這個,我覺得不是北大的實況,因為北大我覺得有很多很多的,特別是本科生,有很多的那個選修課。這個孔老師應該比較清楚。

孔慶東:我們重要的是看比重,我絕大多數的課,上的全部是選修課。

顧海兵:你上的是選修課沒問題。

孔慶東:絕大多數老師上的也都是選修課。

顧海兵:那個沒問題,但是我告訴你,有很多門科占的學分很高,它是必修課。

你們在座的各位誕生

我們國家級領導人的概率

是比較高的

那我們講唐詩宋詞

也要用英語講嗎

我畢業以後能夠拿一份好工作

我能夠月薪水兩萬三萬四萬

我就是成功了

一虎一席談越來越精彩

胡一虎:歡迎回到雙喜《一虎一席談》的現場,接下來這位嘉賓,他的堅持就是孩子如果要念高等教育其實留在內地還是很好的。為什麼?他有這樣的想法嗎?熱烈掌聲歡迎中國政法大學,同時也是人文學者於健老師!於老師,您好!於老師,你曾經發表了一個言論,就說其實如果選擇高等教育來講,包括內地,包括北大,清華還有相當大的優勢,這個優勢是其它所不能取代的,為什麼?

於健:簡單一句話,北大在北京,北京在大中華的中心,大中華有五千年的底蘊,這點東西

任何一個中國人的大學所無法比的。好,來,請坐。你特彆強調的,從你剛剛的概念來說,你是強調是一個大學的一個文化氛圍。

於健:對!

胡一虎:而你自己覺得這個文化氛圍來講,就是香港高等教育的最大的知名障礙不可能在短期當中迎頭趕上。

於健:這個永遠趕不上。

胡一虎:永遠趕不上。你覺得香港高等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一個什麼樣的特徵?跟北大清華這些內地的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

於健:我們需要什麼,需要是一個通式教育為主,專業教育為輔的,這麼樣一個高等教育體系。但是香港的教育,由於它殖民地的體系,由於它是一個自由港的,這麼一個大的社會環境,那麼它的高等教育註定了它是一個什麼呢?變相的專業教育,它很難能做到一個相對合理的通式教育。

胡一虎:如果跟香港的這些高等教育來比,北大和清華的優勢又在哪兒?

於健:北大、清華的優勢,它有一個中國人幾千人傳統,在近百年的延續,近百年延續是我們國門開放以後,它近百年一個延續和國外文明和西方文明在碰撞、融合當中的一種延續。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句話,你是希望你的孩子,我們進一流大學,尤其進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我們13億人口裡面,就是我們孔老師,13億人口裡面精英當中的精英。那麼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意識的中國人,還是成為一個缺乏大國,我強調大國,大國歸屬感的相交人?那麼現在我們國內的大學,尤其重點院校處在一個什麼呢?處在一個社會急速轉型期當中,我們的高等教育在重新組合,在重新定位,重新發展戰略的這麼一個過程當中,大家都在什麼?在一個陣痛當中,就好像十月懷胎的陣痛當中,在痛定思痛,各個高校都有北大、清華也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學校也存在這個問題,只要我們這一種十月懷胎醞釀成熟,一旦一朝分娩的話,清華、北大的實力,和我們包括我們教育部70所直屬院校的它的實力,它的底蘊是任何一所香港、澳門、台灣大學無法比的。

胡一虎:來,我聽聽看。好,有人反對。來,海兵,你簡單說一下。

顧海兵:首先我不同意他剛才講的所謂這個香港的大學永遠不可能趕上北大、清華這樣一個說法。永遠不可能,這顯然是絕對的,這是第一。第二,香港的本科教育是不是所謂專業的教育或者不是通式的教育,這個結論根本沒有得到證明。

黃煜:我補充一下專業教育的問題。你剛才說那個香港的教育是專業教育,那個是不符合事實的。

於健:但是它的潛意識是一個專業教育。

黃煜:沒有。

於健:現在的僱主,港大宣傳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他的平均工資能達到多少,這本身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就是專業教育。

顧海兵:你剛才說的那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怎麼就是專業教育?這是滿足市場需要的教育。這是太好的教育。

於健:這就是專業教育!

顧海兵:這恰恰是太好的教育!

於健:恰恰是專業教育!

顧海兵:什麼叫專業?

於健:100%的專業教育!

孔慶東:其實你所說的滿足市場的教育,其實不是大學,而是打工仔養成所。

顧海兵:錯了!這叫職業教育!我建議你千萬不要歧視所謂的打工仔。

孔慶東:我沒有歧視。

顧海兵:你已經歧視了。

孔慶東:沒有歧視!打工仔是神聖的,勞動人民,我就是出身勞動人民。我告訴你,但是它畢竟不是大學。

顧海兵:大學的教育有四年制有三年制,都叫大學教育。

胡一虎:那我打個岔,我打個岔。

顧海兵:沒有發文憑,一年制沒有給你文憑的。

孔慶東:你可以上午入學,下午就發文憑。

於健:顧老師,你請允許我再說一句話啊。

劉狀元你好你好

孫狀元你好你好

北大在我心中是個經典

狀元真正能夠有重大成就的

也微乎其微

滄海風流方顯英雄本色

一虎一席談越來越精彩

胡一虎:歡迎回到雙喜《一虎一席談》的現場,我這一輩子到現在為止,一直希望能夠有這樣的開頭,別人稱我是胡狀元。偏偏我就是金榜當中沒有提名最前面的。接下來這兩位是我最嫉妒、羨慕的對象。我們要歡迎這兩位狀元來到現場。熱烈掌聲歡迎第一位山東省理科狀元劉冉。陝西省文科狀元孫凌。劉冉劉狀元你好!

劉冉:你好!

孫凌:你好!

胡一虎:真是太棒了,真的能跟狀元這樣在一塊。狀元跟我們的頭腦,頭沒有比我大。但是就是特別會念書,怎麼樣才能念到狀元啊,你覺得?

劉冉:我覺得就是要努力學習吧,要努力地去適應你所在的那個教育體制和考試製度。

胡一虎:適應很重要。你呢?

孫凌:調整心態,不斷地給自己鼓勁,有自信。

胡一虎:調整心態,其實這兩個之間是隨時要應變的。這跟心態,跟觀念有關,今天聽到了半天之後,你們兩個都是狀元,那麼最後你們選擇的大學是選內地的高等,還是選香港?你選的是什麼?

劉冉:我選擇的是香港中文大學。

胡一虎:香港中文大學。你呢?

孫凌:北京大學。

胡一虎:她們兩個一比一。來,請坐。來,劉冉選的是香港的中文大學。當初選這個的時候

是不是開了家庭會議?

劉冉:是,很多次。

胡一虎:你自己的想法呢?

劉冉:剛開始的時候我一直是堅持要去香港的高校。在高考之前,我就報考了香港大學。為胡一虎:什麼這麼堅持啊?

劉冉:因為原因有,剛才那個大部分嘉賓和學長、學姐們也都提到過了。第一個就是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我覺得在香港能夠體驗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能夠見到形形色色的,各種各樣的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體驗到不同的文化。這是第一方面。第二個呢,是因為可能在香港出國深造的機會會更多一些吧。

胡一虎:出國深造?

劉冉:對!

胡一虎:對,這也是有現實上的考慮。對不對?我想請問剛剛你也聽到了,那個孔慶東老師,他特彆強調其實現在北京來講,有很多世界上一些國際化的腳步其實在北京也是相當的生根,

你聽到他這樣的詮釋之後,會不會也心裡有一點動搖?其實在北京一樣可以跟國際接軌啊!

劉冉:那也只是剛剛開始生根,而香港已經國際化了那麼多年了。國際化的程度,到底是北京比不上的。

胡一虎:你自己,自己做這樣的選擇最重要的考慮就是因為國際化這個因素嗎?

劉冉:是因為這個。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胡一虎: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劉冉:對!

胡一虎:不是因為有提供獎學金?

劉冉:不是的,因為香港他提供多少獎學金給你大約50萬吧。

胡一虎:50萬,所以不是因為獎學金,50萬可以讓給別人。

劉冉:這倒不是。我認為這個獎學金的問題,它只是把香港高校和內地高校的距離

跟我們拉得一樣近吧。因為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話,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去香港讀大學

。香港的消費水平實在是太高,這50萬其實僅僅就夠我在香港四年的學費、生活費、住宿費之類的吧。其實剩不下多少,是這樣的。

胡一虎:所以所有的這些獎學金其實是杯水車薪。

劉冉:對!

胡一虎:但北大,你知道北大、清華像這麼好的老師在眼前,你看像孔慶東老師。

劉冉:我非常崇拜孔慶東老師。

胡一虎:這樣的魅力還是不行嗎?

劉冉:但是香港的高校也有很多非常知名的學者,比如香港中文大學的朗建平教授,我也非常崇拜他。

胡一虎:所以你之前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你早就做過功課了,即使你沒有去過香港。

劉冉:是的。

胡一虎:好,你自己已經做過功課,好,我們來聽聽看旁邊的這位。來,孫凌,孫狀元,你的決定呢?

孫凌:首先上北大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因為從小到大一直在這樣一個很中國化的環境里熏陶,然後就是覺得北大有很多的名師、名人,可以感受到一個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想接觸到最真、最真實的中國的文化。至於以後出國深造的問題,我也想感受到最真實的外國文化,所以我選擇在北京讀書。

胡一虎:但你的家人有沒有反對的,說你不應該這樣選擇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2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