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生:利益受商業保險打壓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6-9-25 07: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生:利益受商業保險打壓

多維社記者萬毅忠獨家專訪/「我們都是以聯邦政府的老人醫保(MEDICARE)作為標準, 但有一些商業保險公司給醫生的費用就大大低於老人醫保的付給,特別是那些沒有受到保護的個人執業醫生,那些新開業的醫生除了逆來順受以外,別無選擇。保險公司通過收取受保人的個人保費或者通過政府的資助津貼來獲取資金,加入了該保險公司網路的醫生通過做診斷和治療來替病人服務,並從保險公司那裡獲得服務費用,醫生和健康保險公司的關係看來應當十分單純。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皮膚病與性病學終身教授魏華臣博士對多維透露了這個關係中的幾個令人不安的發展傾向,首先是某些商業保險公司為了自己的利潤,近年來儘可能地壓低給醫生的服務費用,特別是對那些獨立行醫的醫生,很多保險公司幾乎不掩飾對他們的輕視。「有這麼幾種情況,我們都是以聯邦政府的老人醫保 (MEDICARE)作為標準,但有一些商業保險公司給醫生的費用就大大低於老人醫保的付給,特別是那些沒有受到保護的個人執業醫生,那些新開業的醫生除了逆來順受以外,別無選擇.

例如聯邦政府規定,看一次醫生需要支付一百圓,但保險公司只給出80圓,低於標準20%,導致有的醫生就從保險公司的網路中退出,而一些大的醫院或一些比較重要的專科則可以和保險公司討價還價,要求保險公司付給自己的醫生一定的額度,否則這些醫生不加入這家保險公司,影響病人看病就診。「另外,有些保險公司還針對家庭醫生,內科醫生和小兒科醫生制定了每月給付一個固定額度的費用的制度,無論病人來看病的次數多少。

這種制度就意味著如果保險公司給醫生一百個病人,按每個病人每月給付10圓,如果這一百個病人中,有20名身體狀況很差的病人,每個月看病10到20次,但無論次數,保險公司也只付10圓。「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賺了大頭。

魏華臣教授和夫人在紐約皇後區開設了一家皮膚病專科診所,魏醫生說在不做手術只看門診的一般情況下,根據聯邦政府老人醫保的標準,保險公司應該給付醫生60多圓,這是美國各家經營狀況不一的保險公司按照老人醫保標準應該給出的平均費用。首次看醫生費用則高至一百圓,因為要為病人建立檔案。「有的公司按每月固定給付醫生10圓,而病人每星期來看兩三次醫生,更糟糕的情況是,還有保險公司只付每個月8圓。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加入健康保險,為醫生提供了一個服務和賺錢的機會。魏華臣醫生告訴多維:「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保險公司在客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利潤,越發壓榨醫生的利益空間,有些商業保險公司給醫生的付費竟然低於聯邦政府貧困醫保(MEDICAID)的一些項目,這樣做破壞了保險公司和醫生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醫生和病人之間也有矛盾存在。「保險公司為了自己的利潤,減少病人看病的次數,提出了一個自費額,規定病人可以去看醫生,但最初的幾百元要自己付,在付完這些自費額度之後,保險公司再付其餘數額。另一個手段就是加大病人的掛號費(COPAY),這個掛號費過去是10圓,我現在遇上了有的病人要交50圓,保險公司的目的就是盡量壓縮病人看醫生的次數。

在壓力下,有些醫生為了生存,不向客人收取掛號費,這與法律規定相違背。「因為美國的法律規定病人必須交掛號費,否則就相當於賄賂醫生。

在美國人的實際生活中,醫生之間的互診出於禮貌往往不收掛號費,或者親屬看病不收掛號費,但免收掛號費不得出於商業目的,「用不收掛號費的方法鼓勵病人常來看病,這實際上是一種犯罪行為。

魏華臣認為,保險公司提高病人自費額和掛號費,將經濟壓力轉移到了病人身上,也使病人特別是華人病人對醫生產生誤解,以為是醫生提高了收費,導致衝突發生。「病人會說,我已經有了保險了,我拒絕付這筆錢,你們醫生隨便去報,只要不讓我付錢就行了。這樣的情形就可能迫使醫生幫助病人造假,從而形成欺詐行為。

有的病人為了不交掛號費,讓醫生虛報多幾次就診次數,因為有些病人誤以為醫生可以隨便給保險公司報看病次數,實則不然。「比方說保險公司應該付給醫生其病人一次就診費用60圓,但公司會說我們的病人已經付了40圓的掛號費,現在我們只給你20圓,結果醫生看一次病只得到20圓,但他卻必須按60圓的收入保稅,醫生的稅率按50%計,就得交30圓的稅,但實際情況是,他看一個病人只收到了保險公司20圓,他也沒有收到病人的掛號費,最後他還得賠上10圓。

魏華臣曾擔任美國華人醫師會會長,他表示真有些新出道的醫生做這賠本的買賣,不收掛號費就拚命拉病人,但醫生職業並不像做餐館,專業性很強,並非人人可為。「作為前任華人醫師會會長,我呼籲醫生要自律自重,要教育病人依法交繳掛號費,以掛號費每人10圓計,一天就算10個病人,一年下來這個數額也不小,不交掛號費不僅助長了不良風氣,也使自己的事業受損失。吸引病人靠的是自己的醫療技術,自己的聲望和口碑,而不是靠不收掛號費,或者像餐館業一樣靠打壓價戰取勝。如果某一家商業保險公司過於壓榨醫生的利益,會導致大批醫生離開,「醫生公會很重要,它可以組織醫生對一些不合理的情況展開鬥爭,與保險公司展開談判,以提高醫生的收益。

魏華臣2004年6月擔任美國華人醫師會(IPA)會長,過去兩年裡,醫師會代表華人醫生與多家保險公司交涉,要求醫生在為病人服務時與保險公司平享利潤,為華人醫生爭取了福利。

在比較了商業保險公司和享受政府津貼的非牟利保險公司之後,魏華臣看好目前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因為低收入人群的付給額不高,保險公司並不阻礙病人去看醫生。「商業保險公司制定的高額掛號費,阻礙了病人看病,反而使小病拖成了大病,最後吃虧的還是保險公司,例如有本有輕微的心口疼,拖著不看,到後來成了心臟病,一住進急診室就是四五千圓的費用。而參加政府津貼保險的人,免掛號費或者只付5圓的掛號費,就可以看病了。

如果一家保險公司制定的掛號費不高,給醫生的付費又合理,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專科醫生加入改公司,這樣的保險公司在魏醫生看來,才是好的保險公司。一個病人怎樣能知道保險公司給醫生的付費情況呢?「病人可以在自己的醫生那裡諮詢,作為皮膚病醫生,我可以推薦第一保健,維佳等保險公司,我也可以告訴對方不要去哪一家保險公司,因為它付給醫生太低,醫生紛紛走避,哪裡還有質量可言。

2006年9月22日3:45:4(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5: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