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父母傾家蕩產陪讀6年 兒子北大畢業赴美讀博士

[複製鏈接]

711

主題

768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4

積分
10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gshong 發表於 2006-9-21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先生夫婦曾夢想讀名牌大學,他們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兒子上中學開始,就在學校旁邊租房陪讀。六年來,他們變賣結婚首飾、傾家蕩產。終於兒子考上了北大,還獲得7.2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赴美讀博。有人認為李先生是偶像,陪讀經驗可以借鑒;而有人認為這樣陪讀一點都不值得……

  無論從陪讀的「資歷」、陪讀的「效果」,還是從陪讀的「感受」來看,李先生夫婦無疑要算陪讀家長的楷模:為了陪讀,他變賣了結婚時給妻子買的首飾!為了陪讀,年近半百的他們至今沒有一個自己的「窩」!通過陪讀,他們的兒子考入北大,並在去年以全額獎學金被美國一所名牌大學錄取為博士生!如今,李先生夫婦靠著兒子從獎學金里節約出來的「每年1萬美金」,在成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看了本報關注「陪讀部落」的報道以後,李先生兩次給記者打來電話,希望說說自己這個「資深陪讀者」的經歷和感受。前晚,記者來到李先生的「家」——本報報道的「陪讀大院」成都市寧夏街166號對面的169號。

  ·陪讀語錄·

  我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有出息,20年後我們的孩子一定要考進清華或者北大,如果沒有考上,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清華、北大停辦了!

  「生存」是最起碼的活法,只是「生」,就是不被餓死,不被凍死而已,當時我們的生活就是能維繫生命而已;「生活」不僅是生存下來,還要有自己的活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艱難的一年我們基本上是靠變賣家產度日的。當時我們的開支,除了房租和兒子讀書的開支外,基本上就是一種:買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經營」,投入是必須的,陪讀花銷就是家庭教育這種經營中不可缺失的投資部分,「陪讀是拿錢買時間,值得!」

  通過改變娃娃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或命運,這是陪讀家長普遍的心理。無怨無悔!有的時候就像一個賭徒。

  ·對話實錄·

  有時候就像個賭徒

  記者:您為娃娃陪讀,痴心得典型,動力是什麼?

  李:我們在雲南當知青,在國企工作,只讀了中專,羨慕名牌大學,但沒有機會,我陪讀的動力就是想讓娃娃實現我們沒有實現的、曾經的夢想。比如我沒有讀成北大,還有去美國留學這些,都是我們很嚮往但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這些只有娃娃幫我實現。我想,如果真是娃娃需要,哪怕賣血,我看70%的家長都會毫不猶豫地同意。因為他們沒有隻把這看成是娃娃的事情,也看成是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所以做父母的都很痴心,都很執著!絕對不是我一個人才這樣。

  記者:你認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李:通過改變娃娃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或命運,這是陪讀家長普遍的心理。無怨無悔!有時候就像個賭徒。

  記者:你把陪讀、把對娃娃的教育當作一種「生意」來做,當成一種「經營」,想沒想過,如果失敗了,比如你兒子當初沒有考上北大,你怎麼辦?能接受嗎?

  李:(遲疑了一會)這種假設我當初確實沒有想過,現在更不會想(自豪地笑)。不過真的發生的話,打擊是毀滅性的。既然是生意,就會有虧本的時候,我只能對自己說,「成事在天,你已經儘力了!」我不會後悔。

  記者:對現在的陪讀家長,你說點什麼?

  李:陪讀應該有一種心態,家長、娃娃一定要心態平和,要有自身的定位。對失敗要有心理準備。」李先生的夫人陳女士在旁邊接著說:「還有就是要提醒他們千萬不要盲目跟風。

  ·採訪手記·

  內因在娃娃本身

  採訪中,靠著兒子「生活」著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一個秘密:想把自己的教子經歷寫下來,供家長借鑒。他說,自己已經動筆寫了幾萬字的東西,但是寫得還是比較吃力,就像農家樂廚子做滿漢全席一樣,難!但自己會堅持下去。聽了他的話,他的夫人在旁邊大聲說:「主要原因還是娃娃聰明而且刻苦,哪裡全部在於陪讀喲,你不要誤導那些學生的媽老漢兒!」記者明顯感到她的一絲自豪。

  李平凡的成功究竟有哪些原因?記者本來很想聽聽這個當事人的說法,可惜他身在國外,無法聯繫。記者也聯繫過曾經教過他的中學老師和王校長,他們說,這個孩子確實非常優秀,知識面廣,學習非常輕鬆,「考個好大學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本報連續推出「關注陪讀部落」大型系列報道之後,記者走訪了很多家長,走進了很多陪讀家長的內心。對陪讀,有些家長贊同,認為有作用;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是反對的,認為自己陪讀其實是出於「無奈」;甚至一部分家長、學生還意識到陪讀所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

  李先生老婆的「呵斥」其實不無道理:內因在娃娃本身,陪讀肯定不是主要原因。我們之所以報道李先生這一典型的陪讀故事,不是要家長去仿效,更多的是想帶給大家一些思索!

  ·陪讀成果·

  兒子的獲獎證書裝了4大袋

  李先生住在典型的筒子樓里,屋子面積很小,光線也不好。房子沒有裝修,屋裡除了幾樣必需的傢具外,放在木桌上的一台厚重、陳舊、明顯過時的筆記本電腦顯得很惹人眼。李先生衣著樸素,愛人陳女士正坐在陽台上用針線縫補衣物。

  「這個屋子是孩子爺爺奶奶的,我們兩口子至今連一個『窩』也沒有。」李先生一邊說,一邊將一個大口袋抱到記者身邊,再從裡面拿出4個牛皮紙的口袋,分別是他的兒子李平凡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各種獲獎證書。他說:「這就是我家的全部家當,也可以說是我和老婆給兒子陪讀的成果。」

  記者看到,除了中小學階段的各種榮譽證書外,李平凡還有很多引人注目的獲獎證書——「北大優秀學生」「北大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高校畢業生」,在北大里引人羨慕的「北大本科生校長基金資助研究項目」以及北大每年的獎學金證書……李先生自豪地說,兒子基本上得到了北大的所有重要獎項。

711

主題

768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4

積分
1036
沙發
 樓主| mgshong 發表於 2006-9-21 22:18 | 只看該作者

網友觀點聚焦

支持方:父母陪讀能更好地照顧孩子,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新華網友:陪讀是有必要的,父母在身邊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讓他們一心放在學習上,而且還能在學習上適當地指導孩子。這樣做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新華網友:我贊成!這些家長當年不是沒有才能,而是趕上了那個年代,沒有有權有勢的爹娘,不得不上山下鄉當知青,在農村苦熬,其中的苦澀誰能理解?兒女的努力和成績是他們那代人實現夢想的唯一可能,所以請理解這些人!

淡淡孤煙:現代社會中,小孩讀書的壓力愈來愈大,如果有條件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陪讀還是必要的,這也是出人才的一種方式。對於那些沒有工作或工作不如意者來說,與其在家呆著睡覺還不如去陪著孩子給他提供所需,「陪」出一個才子或才女來,又何樂而不為呢?

煤黑子張老五:在小樹苗的成長階段,呵護還是必要的。也許只有當你對當前社會有了深刻的體會後,只有當你家中也有在讀的孩子時,你才能體會到陪讀的必要。

翻兩番:我支持為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我反對將教育孩子當作生意,因為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應該是無私的,當然我們也希望孩子將來有個美好的前程,但首先要孩子自己幸福。

支持方: 陪讀造成孩子自立能力的缺乏,不宜提倡

黃蟲:沒有陪讀的必要!一個有用之才需要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生存能力,一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如果連最起碼的生存能力都沒有,哪裡還談得上國之棟樑?

新華網友:學習是一個人的事情,父母傾家蕩產地陪讀反而會給孩子更大的壓力。一個人走入社會不僅僅需要知識,還需要學會獨立,學會怎樣生活,所以應該放手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

新華網友:大學不應該允許「陪讀」出現,建議把「陪讀」列為拒錄的條件之一,不管分數多高,只要是家長陪讀的一概不錄取,靠陪讀上大學的學生雖然分數很高,但卻是高分低能。

新華網友:許多清華、北大的學生,許多優秀的孩子,許多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都是靠陪讀出來的嗎?現在的「成果」或許只是暫時的,學成後會是什麼樣,能否為人類做貢獻還是個未知數。

新華網友:「陪讀」這個詞恐怕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這不能不說是下一代的悲哀!醒醒吧,廣大家長們,你們正用「無私的愛培養著自私的下一代」!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風雨中造就棟樑之材!孩子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

家長不應該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新華網友:家長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就是成功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家長放棄了自己的追求,不惜一切代價地讓孩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實現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是不值得推崇的。這樣的父母是不是在利用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人生是自己在掌握嗎?他感到幸福嗎?

新華網友: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是不是有點自私?希望你的兒子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人。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即使沒有陪讀,也可能上清華北大。陪讀是有效果,但只是小作用而已。這種成功的例子只有在少部分人身上才會發生,現在的社會注重能力,而不是學歷!

新華網友:他們以為自己愛孩子,但某種意義上這個孩子成了這對父母圓夢的工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適當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如此陪讀實屬畸形,子女有可能成為行為弱智者不說,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有良心的子女會越活越累! 而做出這樣犧牲的父母是期望得到回報的,因為他們的一生命運都繫於此。期望回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願望落空,假如他的孩子進不了北大清華,那對他們的打擊是很大的。

  因材施教,沒必要效仿別人的教育模式

毛毛小狼:每一位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要量體裁衣,沒有必要效仿別他。一方面要看孩子的天資,另一方面要靠家長、老師共同培養,引導孩子勤奮進取的精神。

網鷹:對這對父母而言,是非常值得的。作為父母,教育出一個如此出類拔萃的孩子,應該說是成功的。但如果別人也效仿他們的這種教育方式,就不值得了。各有所需,各有所取,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應該因材施教。

新華網友:這對父母完全放棄自己的一切為孩子讀書,應該說書是讀出來了,如果孩子能真正適應社會做出成績,並且不讓孩子產生終身對父母的歉疚,那就沒什麼不好。總之,家長們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取之,才是明智之舉。

新華網友:是否需要陪讀,最好看孩子的具體情況。有些孩子已經有了讀書學習的巨大興趣、愛好和能力,這樣的孩子不陪讀也會有好收穫,獨立生活能力也能得到鍛煉提高。有的孩子聰明無比,但他們不一定適合應試教育,對學習課程缺乏興趣,天長日久,自信心因考試成績不好屢遭挫敗,再陪讀也不行。而有的孩子純粹屬於懂事晚,學習缺乏自覺性,家長老師一督促就見好,這種孩子家長花些精力和財力陪讀,還是值得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3
丁巳 發表於 2006-9-23 16:52 | 只看該作者
Just for the children? Where are the parent's live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5: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