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諾貝爾獎-2005 ,-生理學或醫學

[複製鏈接]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10-6 2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The bacterium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ts role in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獎勵發現幽門螺旋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中的作用

獲得者:巴里 馬歇爾 Barry J. Marshall
西澳大利亞大學高級研究員
曾獲臘斯克獎 (Albert Lasker Award, 1995),富蘭克林獎(Benjamin Franklin Medal
for Life Sciences, Philadelphia, 1999) 等眾多獎項.
1951生於Kalgoorli,澳大利亞西部
1974 醫學學士和科學學士,西澳大利亞大學 (Univ. of Western Australia)
1977-1984 註冊醫生,皇家佩斯醫院 (Registrar, Medicine, Royal Perth Hospital)

獲得者:羅賓 沃倫 Robin Warren
1937生於阿德萊德 (Adelaide), 澳大利亞南部
1961 醫學學士和科學學士,阿德萊德大學
1962-1968 註冊臨床病理醫生,皇家墨爾本醫院 (Royal Melbourne Hospital)
1968-1999 註冊醫生,皇家佩斯醫院
曾獲奧爾伯特獎 (Warren Alpert Prize 1994,shared with B.J. Marshall) 等眾多
獎項。

沃倫醫生在活組織檢查中發現50%的病人胃竇附近的粘膜中寄生著一種曲狀菌,而在其周圍總有炎症發生的跡象。另一位年輕專業住院醫生 (clinical fellow) 馬歇爾亦對此發現很感興趣,二人一拍即和,馬上開始了一項臨床研究。經不懈努力,馬歇爾成功的從活檢標本分離和培養出了一種未知細菌 (100名患者中的幾例),后命名為幽門螺旋菌 (Helicobacter pylori)。兩位醫生進而發現幽門螺旋菌存在於絕大多數胃部感染,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患者。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結果,馬歇爾曾經以身試菌,並患了嚴重的胃炎。基於此發現,他們提出這些疾病的病因在於細菌感染。

儘管消化性潰瘍可以通過抑制胃酸分泌得以緩解,但由於病根未除 (胃細菌和細菌感染),故易反覆發作。在隨後的多項臨床治療研究中,兩位醫生及其它作者一致證實,只有根除胃部細菌才能治癒消化性潰瘍。由於馬歇爾和沃倫的先軀性發現, 消化性潰瘍作為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已經成為歷史, 新的治療方法已能在短期內治癒大多數患者(抗菌素與抗胃酸分泌,亦有少量患者對抗菌素耐葯)。

以臨床研究獲獎近年並不多見,兩位的成就頗似當年達爾文與摩根,-良好的基本素質與敏銳的觀察力,再加上過人的邏輯思維和醫生-科學家的敬業與獻身精神。

本文參考了諾貝爾基金會網站和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2nd, Ed.)

背景待續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0-6 23:47 | 只看該作者
「馬歇爾曾經以身試菌,並患了嚴重的胃炎。基於此發現,他們提出這些疾病的病因在於細菌感染。」 佩服這樣的敬業精神。

胃病是多發病,研究意義更大。

謝謝無名老師,期待下文。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23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10-8 20:10 | 只看該作者
幽門螺旋菌生存於胃和十二指腸,人類胃液容量大約為半加侖,由有助於消化的酶和濃鹽酸組成,pH 值大約為1。絕大多數細菌和病毒都不能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一層較厚的粘膜保護胃自身不被強酸所消化,幽門螺旋菌一旦進入粘膜內層 (接近中性,pH 約為7),藉以本身具有的尿素酶保護自己, 將大量存在於胃內的尿素 (源於唾液和胃液) 轉化為重碳酸鹽和氨 (強鹼),並以氨中和胃酸自保。一種重要的幽門螺旋菌感染呼吸檢驗診斷方法即基於此反應 (尿素水解)。由於幽門螺旋菌寄居於粘膜內層,故機體的自然防衛系統T細胞等鞭長莫及,進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過氧化物遊離基-胃粘膜炎性反應) 最終導致胃潰瘍。

感染源:被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及口腔接觸 (母嬰,細菌逆行,胃-食道-口腔)。
診斷檢驗:呼吸,血液(抗體),內窺鏡 (活檢標本培養及抗菌素敏感測定)
治療:除了藥物外,大規模疫苗臨床實驗亦初見成效

本文參考了螺旋菌基金會-巴里 馬歇爾醫生的專業網站
http://www.helico.com/index.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23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5-10-8 20:41 | 只看該作者
多謝鼓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23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9-17 13:06 | 只看該作者

聲象資料

最近諾貝爾基金會網站添了許多聲象資料, 包括採訪和獲獎演說現場錄像, 使人們得以進一步了解大師們的風格與思維方式. 巴里馬歇爾醫生的演講特別有意思, 這位竟在如此場合插科打諢, 但卻恰到好處妙趣橫生。他說雖然得了獎但卻變成了人民公敵, 害人害己既砸了別人的飯碗而本人的也端不穩了。當時抗酸葯銷售和手術費各為每年30億美元, 而抗菌素治療普通醫生 (GP-general practitioner) 就能勝任, 到讓他這專科醫生失去了用武之地。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 ... rshall-lecture.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6
空手 發表於 2006-9-17 21:55 | 只看該作者
靠簡單思維取勝,我也因此治好了胃病,也不過是吃了一個星期的葯,...澳的研究並不停止與此,接著就發現了子宮頸癌的預苗,因為他們認為子宮頸癌是由病毒引起的,現在已經投入臨床了,現在他們好象是在找關節炎的病因,好象也是從病菌病毒入手,而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主題

2376

帖子

695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5
7
snail_house 發表於 2006-9-18 03:57 | 只看該作者
[QUOTE=Unknown]最近諾貝爾基金會網站添了許多聲象資料, 包括採訪和獲獎演說現場錄像, 使人們得以進一步了解大師們的風格與思維方式. 巴里馬歇爾醫生的演講特別有意思, 這位竟在如此場合插科打諢, 但卻恰到好處妙趣橫生。...[/QUOTE]

哈,有意思,謝謝了。其實很多拿了諾講的很有名的科學家的確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古板的。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Watson來我們學校演講,本來主題是他那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出來的那段日子的,結果很多人感覺說的最多的是女人。倒是搞得笑聲不斷,大家都很開心[:429:]

不知道這樣的性格是不是跟重大成就有某些聯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8
丁巳 發表於 2006-9-18 14:34 | 只看該作者
good threa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9: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