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要求我選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三至十本書,品評一下。是明知故犯的要求:我三十多
年沒有讀書了。不讀,不是懶得讀,更不是沒有書值得讀,而是刻意不讀。我認為一個人
有讀書的時候,有思考的時候,而集中思考時最好不讀書。這是我的治學方法。然而,六十年代我讀過很多書,好些日子住在圖書館里。讀得雜,讀得博,也讀得深入,
數之不盡的。作研究生時對我思想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老師艾智仁與赫舒拉發。他們寫書,
有名著,但我沒有讀過。當時讀得天昏地暗,只是不讀老師的書。理由充分:我是他倆的
入室弟子,怎會不懂得師傅的真功夫?沒有聽過少林寺的大弟子拿著方丈大師所著的拳經
劍譜翻閱的。要不然不讀,要讀就替師傅寫出來才讀。當年遍讀群書,廢物甚多,精品也不少。今天回顧,對我影響最大的有四本可以相提並論
。讓我說說這四本書吧。(一) 斯密的《原富》,又譯《國富論》(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1
776)。以搞大學問而言,我讀過的書以此為首。洋洋千頁,作者文字頂級,流暢古雅,幽
默生動,才氣縱橫。不容易想象有人可以寫出那樣博大湛深的書,真的是才高八斗,學富
五車。我不認為作者是個智商很高的人,但有大智大慧。智商高是雕蟲小技,作品再精彩
也不容易傳世,但大智能是另一回事了。《原富》出版了二百二十七年,我們今天還值得
讀之再三。是一本包羅萬有的書:以經濟分析為主,此書涉及政治、制度、教育、宗教、歷史、哲學
等,皆有見地。作者對歷史與世事知得非常多,而觀察力之強是我平生僅見。將包羅萬有
的世事綜合起來,加上智能的判斷與闡釋,創立了今天大致上還存在的理論架構,寫得渾
然一體,而這竟然是西方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可謂奇迹。《原富》是歐洲工業革命搞得如火如荼、美國民主獨立大爭議的一個大時代轉變的產品。
作者未進軍經濟學之前已經是蘇格蘭的一位家喻戶曉的教授,以心不在焉的品性大受歡迎
。四十歲出頭得到貴人授予足以舒適生活的退休金;花了十二年寫成《原富》。大智大慧
,作者以進化論的思維來闡釋自利行為對社會的貢獻與制度的轉變,影響了達爾文及整個
歐洲的思想發展。偉大的論著就有這樣的便宜:作者引用的史實有錯漏,價值的理念拿不準,爭取私利所需
的邊際分析是作者死後才有的,但因為是《原富》,這些不足之處微不足道。我是從《原富》學得什麼才是大學問,為了多知世事在街頭巷尾跑了數十年,下筆為文從
來不發明術語,文字但求古雅清楚,而不自量力,為了要與《原富》較量一下我寫了書分
三卷的《經濟解釋》。(二)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Alfred 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8
90)。作者是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經濟理論家,此書是鐵證。作者的其它論著皆不足道。
經濟學生今天熟知的需求彈性、長線短線、吉芬物品等等,都是此公發明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者雖然有數學家的本錢,卻重視經濟內容,把所有方程式放在腳註與附錄里。
這巨著有非常完整的理論架構,分析層次分明。今天懂經濟學的人提到馬歇爾傳統(Mars
hallian tradition),是指有架構有內容的經濟學。雖然馬氏熱衷於改進社會,他把解釋
行為作為大前提。作者對事實不能以事實解釋的堅持,後來成為維也納科學方法論的基礎
。偉大如馬歇爾,其巨著是有缺點的。吉芬物品的存在誤導了後人,而在書中此物品與其它
部分的分析有矛盾。長線與短線的處理,避去了重要的交易費用,也誤導。均衡、成本、
盈利、資本、上頭成本等理念,都拿不準,而理論架構的設計雖是前無古人,但稜角過於
分明,不能渾然一體。重要的是,沒有誰細讀馬氏的巨著之後會不懂經濟學。我是個正統的馬歇爾傳統的人,自
己在理論上的貢獻主要是修改與補充馬歇爾。這工作我做了數十年,他對我的影響可謂大
矣!(三) 費雪的《利息理論》(Irving Fisher, The Theory of Interest, 1930)。以歷
史時間算,作者是第二位偉大經濟理論家。馬歇爾的傳統起自斯密(一七七六),經過李
嘉圖(一八一七)、密爾(一八四八)等天才的發展,到馬歇爾(一九九○)而達大成。
這是英國傳統,很一貫。美國耶魯大學的費雪走的是另一條路——歐洲大陸的奧國經濟學
派的路——到費雪而達大成。費雪絕對是個天才,多產,作品無數,盡皆精彩,其中最重要的是《利息理論》。這本書
文字清晰,邏輯井然,而對我影響最大是一、理論簡單但有深的層面,二、概念一般化到
盡頭,很有說服力。資本、收入、利息、投資等概念,到費雪而成絕響。這本巨著有沙石
。是我之幸,老師赫舒拉發是當代的費雪闡釋第一把手,在我不厭其煩的質疑下,這些沙
石都清除了,使我後來順利地寫成《經濟解釋》卷二的第一章。是的,偉大如馬歇爾,資本的理念有大問題,因而在成本、租值等概念上也有問題。當年
我是搞通了費雪再回頭搞馬歇爾的。(四) 弗里德曼的《價格理論》(Milton Friedman, Price Theory, 1962)。這是本
奇怪的書,不是巨著,是弗里德曼的學生的筆記,經過弗老整理后在一九六二出版的。六
一年我先讀「非法」的筆記,六二再讀整理「合法」版,前前後後讀了十多遍。這本書是純馬歇爾傳統經過芝加哥的蹂躪,驟眼一看面目全非,其實是為了解釋現象而把
馬氏的理念改進,把重點再定位置。要知馬氏雖然高舉解釋世事為經濟學的重點,但他對
市場現象知得不多,馬虎,沒有真的做過驗證工夫。後來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學派,其實就
是馬歇爾加上事實驗證。理論歸理論,驗證歸驗證。非常美觀的理論,引用於驗證時可能縛手縛腳,不管用。弗老
的《價格理論》是向「管用」那方面走了一大步。他把奈特的盈利界定出局,把馬歇爾的
租值重新定位,把成本與競爭的關係搞清楚,也把吉芬物品放進廢物箱去。是的,在認識
弗老之前,我從他這本書學得怎樣拿重點,學得怎樣轉換角度看問題,而更重要的是開始
體會到經濟解釋是怎樣的一回事。實不相瞞,我的實踐學術生涯是從不再讀書的三十多年前開始的。到處看世界要靠自己的
觀察才作得准,避書有利。為了推出假說作驗證,要修改前賢的概念,簡化他們的理論,
避書也有利。天下的學問五花八門,亂七八糟,要佔為己有,像選女人一樣,不是佳人是
不值得談戀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