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諾貝爾獎得主北京講演 清華學生表示聽不懂(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6 1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9-06 14:44:54 [B]人民網[/B]
 
   昨天的人民大會堂大師雲集,「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在這裡隆重開幕,李政道、蒙代爾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厄尼斯特·巴特勒、王曉東等世界知名科學家應邀出席論壇。在下午的高校活動中,哈特穆特·米歇爾來到清華大學演講,由於演講內容過於「專業」,很多清華的學生都表示沒有聽懂。

   在昨天上午9點舉行的開幕式上,國務委員陳至立、北京市市長王岐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教授等分別在開幕式上演講致辭。

   「中國人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中國人的世界觀中,身體和精神之間是沒有對立的,而這種對立在過去的兩千中一直主宰著西方人的思維……」「歐元之父」蒙代爾作為唯一一個在開幕式上致辭的諾獎得主,一開口沒有講任何具體事例,而是從哲學上的「玄」開始,闡述「人類的和諧和發展」這一論壇主題。他解釋這樣談的原因:「看上去這樣的說法不太務實,但這個主題深深植根於中國文化中。」

   開幕式后,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大師走上講台,就「創新與科技發展戰略」和「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兩個主題,分別在上午和下午展開演講。此外,兩位諾獎得主下午還分別前往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接受榮譽教授稱號並發表演講。
  


[B]   -論壇演講

   李政道:三大秘訣培養人才 [/B]

   「我所講的培養人才是最頂尖的人才。」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先生結合21世紀的時代科學命題和自身經驗,提出了「培養最頂尖的基礎科學青年人才」的三個秘訣:首先要營造合適的環境,要有一個小而精的研究中心,在中心裡教授和領導都在積極參加研究工作;其次要合理教學,老師跟學生每周應該有一對一的教導工作時間;第三要緊抓時間和機遇,要注意什麼是大方向,要參加國際會議、參加科技競爭。

   「1946年到1956年這10年內,芝加哥大學只有11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此後10年,在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工作學習過的師生,有20位獲得諾貝爾物理獎。這充分表明,少而精的研究中心跟師生間一對一的教導是培養最頂尖科學技術人員的必要途徑。」他特別結合自身經歷指出「老師跟學生每周應該有一對一交流」的重要性。「1946年我離開昆明西南聯大,9月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的導師是費米教授,那個時候每個星期至少是一個下午或者一個上午跟我進行一對一討論物理。我們的討論,凡是基礎性的重要問題都進行深入分析討論,使我終生受益。」

  [B] 蒙代爾:《計程車司機》貢獻大 [/B]

   「為全球GDP做出最大貢獻是哪一部電影?是泰坦尼克,還是星球大戰?」蒙代爾演講中提出的問題讓聽眾一時答不上來。「我的答案應該是《計程車司機》。」他自問自答道。蒙代爾說,《計程車司機》這部影片中宣揚的減稅政策,現在仍然被很多國家採用,影響到歐洲以及世界上許多地方,促使全世界GDP的增長率不斷增長。

   [B]巴特勒:基因不能用來算命 [/B]

   美國科學院院士厄尼斯特·巴特勒先生演講一開始,先講了一個故事:「有人把一個孩子帶到醫生那裡,小孩的母親只要通過一個很簡單的儀器就能把孩子的基因告訴醫生,醫生看一下就能知道這個孩子以後有什麼生活經歷。如果大家都這麼想,那是非常危險的。」他指出,基因不能預測人類的未來命運,不能用來算命。「如果公眾覺得我們的DNA都關係到我們身體和生活的秘訣,那麼實際上就誇大了它的作用。」

   [B]伊格納羅:紅酒有助身體健康 [/B]

   199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美國的路易斯·J·伊格納羅先生力求通過通俗易懂的演講方式,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道理:健康的飲食和必要的鍛煉對身體健康和預防心血管疾病非常有好處。

   「人們都說鍛煉對人有好處,但誰也沒有給出一個科學的解釋。」路易斯說,而他的發現證明,鍛煉可以使人體內穩定且持續不斷地產生充足的一氧化氮,正是一氧化氮可以避免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

   「健康的飲食,比如魚類、蔬菜水果和維生素都可以使體內的一氧化氮增多,從而促進身體健康。」路易斯還向大家推薦紅酒,「葡萄汁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精氨酸,適當喝些紅酒非常好。」
  
   [B]高福:野生水禽帶來禽流感[/B]

   昨天,中方演講嘉賓、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高福作了題為《禽流感和新生突發性傳染病》的演講。他在演講中透露,通過對青海湖死亡候鳥的研究,發現野生水禽在禽流感的傳播中扮演了非常關鍵性的角色。

   高洪說,目前世界範圍內,候鳥的遷徙路徑一共有8條,其中有3條經過中國,但這8條路徑會在某一點相會,也就是這些鳥會在某個地方聚集,這就意味這它們所攜帶的病毒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大交換。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6 19:46 | 只看該作者
   [B]米歇爾演講題目太「專業」 [/B]

   昨天下午,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來到清華大學演講並受聘榮譽教授。一些現場聽講的同學事後表示:「內容很深奧,具體內容沒怎麼聽懂。」

   據活動組織方介紹,因為演講題目比較專業,門票主要發放到化學、生物等相關學院專業,到場的都是「專業生」。但是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米歇爾教授關於「膜蛋白的結構」的演講逐步展開,有的聽眾開始連連搖頭,有的皺眉苦思。幾位博士生和碩士生表示,來聽演講前雖然做了必要的準備,搜集了很多相關資料,但還是沒想到演講會「這麼專」。

   讓這些學子略感安慰的是,雖然聽得不明白,但幻燈片上註釋的中文還是看懂了。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演講前米歇爾教授的演講內容一直處於「保密」狀態,「他是自己提著電腦來的」,連演講用的幻燈片都沒有複製到禮堂電腦里。不過細心的米歇爾教授對幻燈片中出現的比較專業的辭彙都添加了中文註釋,如「膜蛋白」等。

 [B]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穆拉德大量圖表助演講 [/B]

   昨天下午,199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獎獲得者費里德·穆拉德教授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接受榮譽教授稱號並舉行講座。

   協和醫科大學8樓300人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連過道都站滿人。由於講座全程都是用英語進行,且無現場翻譯,因此教授在演講的過程中結合大量的圖表演示給同學們看。如幾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一個關於一氧化氮在人體內的循環示意圖等等,讓同學們一目了然。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在演講中有不同的領悟,但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收穫。學藥物化學的小李稱,她學到了一個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打算回去做實驗驗證一下。還有的同學表示,雖然自己是門外漢,不過學到了一種理念和治學精神,這在所有學科研究中都是通用的。
  
 [B]  -花絮

   中方嘉賓三字經做總結 [/B]

   在昨天的論壇中,中國相關專家也作為嘉賓進行演講。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於軍用三字經總結了自己的演講內容,贏得了聽眾們熱烈的掌聲。他說:「總結我的演講,用三字經的形式來說就是,人之初,無惡意。膚色異,相貌變。有基因,三餘萬。父和母,各一半。有天真,少迷戀。壯自信,老偏見。好身體,需保健。」

   [B]主持人「嫌」提問不「花邊」 [/B]

   昨天下午人民大會堂的演講由於專業性很強,台下的聽眾也多為各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在互動提問環節,每個學生的提問都具體而專業,博得了大師的讚揚,這與去年學生更關注大師「花邊新聞」的現象大不一樣,以至於最後一場演講結束后,主持人特彆強調:「同學們可以問一些與演講內容無關的問題啊」。

   [B]教授聽不懂「阿拉伯英語」 [/B]

   協和醫科大學一名男生拿著話筒提問,聲如洪鐘,但他的英語發音不是很標準,聽起來像在說阿拉伯語。該男生用如此「詭異」的發音敘述了一大通后,穆拉德教授很無辜地小聲嘀咕道:「Ididn『tcatchit(我沒能聽懂你剛才說的什麼)」。全場頓時笑成一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3
丁巳 發表於 2006-9-9 15:11 | 只看該作者
Why this titl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