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年爭戰:南海東沙島與太平島七度易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9-6 2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中國海軍網



  海巡署岸總局南巡局於東沙群島東沙島設東沙指揮部,在南沙群島太平島設南沙指揮部。有關這2個島嶼近百年來七度易手軍事爭鬥的概要,可作為我國平戰轉換之借鏡;不論誰在過往歷史中戍守東南沙,他們都是正規武裝部隊,只有我國近年來才改派海域執法(具司法警察身份)公務人員進駐,十分突兀。

  東沙島 飽受蹂躪

  自東漢以來,我國先民即縱橫南海,揚帆於南海諸島間,然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即垂涎於南海諸島豐富的海洋資源及日益重要的戰略價值。首遭日人非法佔據的南海諸島,即為先民俗稱月牙島的東沙島。

  美麗的東沙島

  明治34年(公元1901年)夏,基隆日商西澤吉次在海上遇颱風漂至月牙島,發現島上覆蓋厚實的鳥糞層。西澤在逃返台灣的同時也攜回鳥糞樣品化驗,證明是質優磷肥,也是上等的農用肥料。西澤氏遂首度竊佔東沙島,並率台勞百餘人由高雄乘輪赴月牙島大肆開挖鳥糞,不但在島上毀我先民之房舍、棧橋,更搗毀漁民奉祠的天後廟,還在島上插桿升上太陽旗,擅自將之更名為西澤島,東沙群島所在的珊瑚環礁也改名為西澤礁。

  直到清宣統元年(1909年),朝廷始派南洋水師軍艦巡弋,付款贖回月牙島,才將東洋人趕走,東沙島始二度易手重歸我國。過不了幾年後,東洋人又捲土重來。大正6年(1917年),高雄海產商會(設址於港町215番)會長石丸庄助又雇台勞百餘人乘漁輪登島,盜採鳥糞及海人草,東沙三度易手,直到我海軍於民國14年(1925年)進駐將其驅離,東洋人對東沙島的非法霸佔才告平息。

  民國14年8月,我中央政府令海軍部海岸巡防處江寶容中校率兵登陸東沙島驅離日本浪人,並興築雙層氣象大樓、無線電台及淡水製造廠房,更重修東洋人搗毀我先民在島上的天後廟,使東沙四度易手再度重返我國懷抱。

  民國15年(1926年)3月19日,東沙現象台及電台竣工,加入我海軍東南沿海的氣象預報及艦岸通聯以確保航安。為防止東洋人登島盜採磷礦、騷擾我作業漁民,我海軍於民國17年北伐完成後即派兵長駐東沙。

  民國26年(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當即對我沿海執行海上封鎖,企圖截斷我外援軍品輸入的通道。9月3日,日軍二等巡洋艦夕張號及二等驅逐艦朝顏號駛近東沙,發炮轟擊,掩護3艘登陸艇上的百餘日軍於晨間登陸。我海軍守備隊固守陣地力排,然因兵力懸殊、火力單薄,接戰後即傷亡累累,余皆遭日軍俘虜,東沙遂於抗日戰爭初啟不久五度易手!

  太平洋戰爭初期,東沙島不但是日軍進出南洋的前哨,更是日軍護衛南海航道的基地。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亦飽和濫炸東沙。民國34年(1945年)5月29日,美軍潛艇逼近東沙,先以艦上艦炮及機炮對島岸轟,隨後由2位澳籍軍官率領12名特勤隊員涉水登岸與駐守之日本殘軍激戰,短暫交火后,特勤隊搗毀了日軍氣象測候站,引焚2000加侖的航空燃油槽,並在東沙鳴槍立碑,升起美國國旗,宣告攻克東沙,致使東沙六度易手。

  抗日勝利后,東沙島上的日本殘軍及日僑、台勞自行設法返航高雄靜待遣返。我國則因缺乏船艦,調度不及,遲至隔年始由我海軍第一軍區汕頭巡防處第六炮艇隊,派炮艇載送駐粵第二方面軍整編64師159旅之接收部隊,自廣州航向東沙。民國35年(1946年)6月26日,我陸軍接收部隊(含步兵加強排1及通訊組1)涉水登島接收,七度易手的東沙從此回歸我國不再遭外軍的踐踏,然海軍炮艇返航時卻在東沙群島遇風觸礁擱淺。

  9月12日,東沙群島劃歸海軍管理,我「海軍」即設東沙管理處,改派中程軍艦運載陸戰隊換防。民國42年(1953年)冬,海南「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曾在東沙島設聯絡組,進行大陸東南沿海敵後滲透。越戰期間,美軍更在東沙指導我「空軍」工程聯隊整建協修跑道,作為台中清泉崗至越南峴港航線的緊急備降機場。1997年之後,屬香港飛航情報區管制的東沙空域,改由中共廣州軍區空軍監控,致使東沙情勢更形緊張。

  民國88年(1999年)11月,駐防東沙島之我「海軍陸戰隊」東沙守備區指揮部(以陸戰99師658團414營為守備部隊骨幹,兵力537人),將防務移交國軍軍管部與海巡部所屬南巡部,並成立東沙指揮部;民國89年(2000年)2月1日,該部移編至行政院海巡署岸總局所屬之南巡局東沙指揮部以迄今。

  太平島 歷盡滄桑

  另一方面,從晚清(公元1907年)起,南沙首度易手,大批日商漁民即擁入南沙,掠奪資源。由於南沙群島距離遙遠,我政府始終無力照護南疆,亦從未派艦驅離據島之日人。

  另一方面,盤踞中南半島之法國殖民軍自民國16年起即派軍入侵南沙群島,民國22年(1933年)4月10日,法軍佔領太平島,趕走島上日商與台勞,致太平島二度易手。同一時期,日本海軍派遣測量艦駐泊南沙,探測航道及水文資料並收集法軍活動之情報。

  日軍對南沙群島之佔領,在登陸海南島的同時亦表面化。民國28年(1939年)3月起,日軍逐島登陸西沙,3月30日佔領南沙太平島,並於4月9日悉數驅離多年來盤踞部分島礁的法國殖民軍及安南漁民,致使太平島三度易手。4月28日,台灣總督府以告示122號宣達西、南沙群島,各島更改島名,統稱新南群島,屬高雄州高雄市管理,併入大日本帝國的版圖。緊接著,馬公要港部亦派出陸戰隊、氣象情報隊及通信派遣隊分頭進駐西沙永興島及南沙太平島(日軍稱為長島)。


  民國30年(1941年)8月,日軍派出屏東東港之海軍21戰隊水偵機,駐泊太平島,並由此轉場出海赴南洋偵巡,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抗日一勝利,法國殖民軍又捲土重來,分頭佔領日軍離去后之南海諸島,導致南沙太平島四度易手。

  民國35年(1946年)10月底,我「海軍」由太平艦與中業艦遠赴南沙威力偵巡,幾經「波」折,12月12日泊於太平島外,島上法軍已先一日自行離去。我「海軍」即於該日登島接收,太平島終在五度易手后重返我國懷抱,並由內政部以軍艦艦名將之命名為太平島。「海軍」遂於島上成立「南沙管理處」,由陸戰隊官兵59人留駐島上,並設有無線電台與氣象台,由管理處下設警衛組、通信組、氣象組經營太平島。

  民國39年(1950年)大陸山河變色,在國軍撤出海南島后,我海軍南沙管理處全體官兵亦於5月1日由中勝艦返裝載,將太平島上之人員物資裝備撤回左營。

  而菲律賓早於民國35年(1946年),即欲乘亂佔領南沙,遂由民間人士在國軍撤守后旋即進佔南沙太平島及其它諸島大肆盜採磷礦,致使太平島六度易手。

  其後事態擴大,演變成政府對政府領土主權之爭。我海軍於民國45年(1956年)6月6日先派立威支隊開赴南沙偵巡驅離菲國軍民,復於7月11日再派威遠支隊繼之,並由陸戰隊重返太平島戍守。

  至此,太平島於七度易手后終告重歸我國,由我國繼續經營迄今。民國88年(1999年)12月10日,駐防太平島之我海軍陸戰隊南沙守備區指揮部(以陸戰99師658團414營第1連為守備骨幹,兵力103人),將防務移交國軍軍管部與海巡部所屬南巡部,並成立南沙指揮部;民國89年(2000年)2月1日,該部移編至行政院海巡署岸總局所屬之南巡局南沙指揮部以迄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5: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