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校園告別寒窗年代

[複製鏈接]

1099

主題

2827

帖子

1577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5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145 發表於 2006-9-4 1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很多針對大學生消費的批評是以學生的父親一輩為參照系,建立在講究「節儉是美德」的基礎上,但是時代背景已經不同,社會日趨開放,經濟發展迅速,有學者認為不能簡單地把當代大學生和他們的父輩做對比。圖為參加模特大賽的選手,參賽者大部分是來自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在文化素質、英文以及形體條件等各方面都十分搶眼。[/B]

[B]動輒幾百上千元的運動鞋是高校學生「奢侈消費」的主要專案之一。圖為adidas品牌在香港推出全球首創的智能運動鞋adidas_1。這雙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2004年度最令人讚歎發明之一的智能運動鞋,據稱擁有智能避震、自動調節等功能。[/B]

「一月五百貧困戶,千兒八百剛夠用,兩三千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戶!」這四句話編成的順口溜,曾在某些大學校園流行一時,一些媒體甚至給出了「大學校園告別寒窗時代」的評論。

縱觀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在整體水平提高的基礎之上,諸如奢侈消費、超前消費、胡塗消費等「越軌」消費行為,似乎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動輒幾百上千元的運動鞋是高校學生「奢侈消費」的主要專案之一。

在吉林省長春市一所高校就讀的馬同學平時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打籃球,喜歡籃球明星,喜歡籃球鞋。他的日常消費也多集中在買籃球鞋及相關物品上,曾經最多一個月買過三雙籃球鞋,總價值逾三千元。據他的同學說,馬同學一年少說也得花一萬元在這方面,冬天一件運動棉服就超過兩千元。

據了解,在大學校園裡面,類似可以稱得上「奢侈消費」的例子還很多。

即將升入大學四年級的陳同學在大學期間已經換了四部手機,平均價格在三千元以上。每部手機在「退役」的時候都是完好的,甚至仍算得上「新款」,但是陳同學還是棄之不用轉而選擇功能更為新穎的最新機型。陳同學說,雖然覺得有些奢侈,但是假期回到家裡總是忍不住買新手機,而自己換下來的手機都給親戚和家裡人用了。

長春理工大學學生王同學算過一筆「消費賬」。她的月生活費平均在1500元左右,支出結構大體是:買衣服、鞋等置裝費約六百元,在食堂吃飯約二百元,買雜誌一百元,其餘的錢卻不知花在了什麼地方。「我覺得自己也沒幹什麼啊,錢不知不覺就花沒了。」

購買各種類型的雜誌書刊也是高校學生不小的開銷。

對於這種「胡塗消費」,王同學不知道消費在哪裡了,有同學卻知道。一些學生說,這些「無名費用」主要是「娛樂」與「應酬」。跟同學出去玩一次至少百元,如果聚餐、唱歌、泡吧,花費更無法計算。

在長春某高校,四位考研的同學在校外合租了一套房子。月房租八百元,但是房間里只有桌子,床、衣櫃等傢具都沒有。於是這四位同學買了傢具和鍋碗瓢盆,「居家過日子」的總投入「糊里胡塗」地就消費了幾千元。

吉林大學社會學教授董才生表示,不知道錢花在哪裡的「胡塗消費」,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學生在消費時「不在乎」和「無所謂」的心理。

大學生消費的「越軌」行為,是近幾年開始多起來的。它的產生,在根本上還是取決於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在吉林大學前衛校區內,超市、書報攤點、眼鏡店、藥店、理髮店、飯店星羅棋布。這在10年前是很難想象的。董才生教授說,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學生追求個性、享受生活的情況比從前多了,有條件也有空間,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在這個時候,一些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強的學生,容易產生奢侈消費、超前消費、胡塗消費等「越軌」消費行為。

吉林大學社會學教授田毅鵬表示,現實中「奢侈消費」者多是高校中的富家子弟。另外,一部分學生的非理性的「越軌」消費行為是因為攀比、虛榮甚至「從眾」心理而產生的。

長春市某高校學生高同學說,在他和同學們的消費帳單中,很多都可以算作「面子消費」:大家都穿名牌衣服名牌鞋,用高檔手機,經常出去吃飯,去KTV,如果不這樣做,會感覺在同學間很沒面子。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拉動大學生消費脫離正常軌道的,正是這些「面子消費」。

 前面提到的馬同學,平時從不亂花錢,十分節省,一百元電話費能用半年,就是在名牌運動服裝上特別舍的投資。馬同學的室友說,「他把省下來的錢都買衣服和鞋了。」

田毅鵬認為,人生的消費是有活躍期和高峰期的,大學時代應該就是一個消費的活躍期。而現代大學生的娛樂、應酬等消費,也是中國的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是,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個度,對於並沒有收入能力的大部分大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大學生的消費如果超過一個合適的度,就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現象了。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奢侈消費、超前消費、胡塗消費等「越軌」消費行為的關注越來越多,指責和批評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田毅鵬等學者認為,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確存在一定問題,不理智和消費過高等現象也的確存在。但是,過分指責、過分「妖魔化」大學生消費的行為是不恰當的。對於大學生消費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傾向和存在的問題,需要友好地關注,同時給予平等的分析和建議,及時引導。

田毅鵬說,媒體、大眾和社會各界對大學生消費的關注動機是好的,批評也是善意的,是為了大學生更好的成長,但把個案當作普遍現象進行說教是萬萬不可取的。

至於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大學生的「越軌」消費現象呢?

 學者認為,很多針對大學生消費的批評是以學生的父親一輩為參照系,建立在講究「節儉是美德」的基礎上的。

 田毅鵬說,節儉的確是美德,但是時代背景不同了。現在社會開放了,經濟也發展了,不能簡單地把當代大學生和他們的父輩做對比。評價不應該站在抽象的道德批判角度,而應在分析的角度。非理性消費和炫耀消費的現象在大學生中確實存在,但是當代大學生整體的智力、知識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都很強。雖然有「越軌」的消費行為存在,但也不應該低估他們的心智發展水平和綜合素質以及能力。

田毅鵬表示,大學生消費是很複雜的現象,完全加以「奢侈」、「非理性」等負面定義,是不合適的。

 對於大學生奢侈消費、超前消費、胡塗消費等「越軌」消費行為,社會方面應該把對學生的批評和說教,變成分析和建議。而家長在給子女生活費用的時候也應該有節制,不要過分溺愛。大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社會,對於他們的消費傾向,家長和社會應充分起到把關和引導作用。(姚湜、李亞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