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獨統爭執與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8-31 1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獨統爭執與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



● 張雪忠

  台灣的政治轉型在蔣經國主政時期便已實際啟動,在之後的近20年裡,台灣在民主制度的建設與實踐中,戲劇性的政治動作與政治場面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許多人也因此將台灣「亂象叢生」的民主政治看成是一個笑話,並對其持明顯負面的評價。

  人們在對特定的事物進行評價時,如果評價對象的某個方面(儘管不是主要方面)較之其他方面更具戲劇性或視聽衝擊力,則其對評價結論便可能起到超過其應有比例的作用,甚至成為評價對象的「標籤」,並影響評價結論的全面性與公正性。

  在談到台灣的民主政治時,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可能是立法院不斷上演的肢體衝突與打鬥場面、選舉中的抹黑與攻擊、「319槍擊案」、電視節目中的毆打事件以及眼下如火如荼的「倒扁」與「挺扁」運動等等。

「倒扁」展現台灣政治隱憂 

  但在紛紜複雜的亂象背後,人們似乎也應看到,在目前的台灣,多黨制的確立避免了單個政黨對政治權力的制度性壟斷,並在此基礎上使真正的責任政府成為可能;各種政治選舉總體上有序的進行,使民眾得以廣泛參與社會政治進程;軍隊至今為止仍不曾在島內政治中起過顯著作用;司法體系基本擺脫了政黨控制並使獨立的依法裁判成為可能;新聞與言論自由的行使不再會引來殘忍的迫害,這一切都使人很難否認台灣地區在民主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然而,這些成績並不意味著,台灣初具雛形的民主制度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實際上,此次的「倒扁」風潮再次向人們展現了台灣民主政治的隱憂,並讓人看清了台灣社會種種政治亂象的根源所在:初期民主政治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台灣社會根深柢固的獨統爭執。

  前些時候「罷扁」案的失敗表明,儘管民進黨在野時不斷用最高的道德標準來對照當時國民黨政府及官員的一言一行,以昭示國民黨一黨專政的不合理性,但民進黨本身並未做好在獲得政治權力后遵循最高道德標準的心理及政治準備。一方面,民眾有理由期待民進黨至少應該遵守它自己曾經不斷宣示的道德準則,另一方面,陳水扁及其民進黨中的支持者則無法接受,僅僅因為幾件財產弊案就要將艱難獲得的權力拱手讓出——而在過去的國民黨時代,這種事情並不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

  在一個民主制度仍處於初期狀態的社會,民眾的高度期待與政治人物實際表現之間的強烈落差,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衝突,都是極為常見的情況。此類衝突的發生是民主政治尚未成熟的表現,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妨礙民主政治的發展,但一般並不會危及民主制度本身的存續,民主政治的進一步成熟還可能逐步消除這些衝突。

  但獨統爭執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它不但是台灣社會諸多政治亂象的主要根源,甚至還可能最終顛覆台灣的民主制度。

  在任何社會,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都必須具備兩個相互聯繫的前提條件:一、不同的政治集團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民眾,對社會的發展方向並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二、各個政治集團均基本承認現行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並願意接受基於現有制度而產生的政治權力分配格局,而這種權力分配也始終是臨時的,那些在政治競爭中失敗的政黨只要能重獲民眾的信任,就有機會捲土重來。

挺扁者以激進掩蓋合法性不足

 

  獨統爭執涉及台灣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政黨及民眾就此發生的分歧可以說是根本性的。由於根本性分歧的各方几乎沒有妥協的可能性,因此民主政治的運作並不能消弭這種分歧,強行通過民主政治的運作來處理這種分歧,只會使社會的分裂更加徹底,並最終導致民主政治本身的崩潰。

  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社會似乎是一個值得參照的先例。在當時的美國,蓄奴主義者與廢奴主義者之間的分歧同樣是原則性。因此,儘管當時南方各蓄奴州的利益尚未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但當它們感到國內民主政治的運作最終將使蓄奴主義勢力處於劣勢時,它們並不是耐心等待這一結果的出現,而是迫不及待地退出聯邦,並引發了一場慘烈的內戰。

  台灣的「罷扁」運動之所以失敗,並非民進黨立委認同第一家庭的腐敗行為,而是他們不願讓泛藍陣營在這方面獲得任何道義優勢,或者說他們想在台灣形成這樣一種偏執的社會心理:追求台獨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即使不夠清廉,也遠比贊成兩岸統一的要強。

  在台灣當前的「倒扁」與「挺扁」的鬥爭中,「挺扁」勢力儘管處於少數,但卻顯得十分的團結,態度也非常激進。而「倒扁」陣營卻較為理智和保守,並因此使許多支持者深感沮喪。實際上,這種激進與保守的反差是再正常不過了。

  不管是支持一個信譽盡喪的領導人,還是追求台灣的獨立,都是極不合理的政治訴求,這些訴求的擁躉唯有藉助激進性來掩蓋合法性的不足,並始終表現得咄咄逼人。而反觀「倒扁」陣營,由於他們的訴求具有極強的合法性,他們最害怕的便是行動的激進性會削弱倒扁訴求的合法性,因此始終顯得謹慎而保守。

  正如人類歷史所昭示的那樣,人們有理由相信正義與理智最終將取得勝利(這種信念是極為必要的)。但在正義、理智與非正義、偏執的較量中,前者總是要在第一個回合中處於下風,這似乎也是人類社會難以擺脫的悲劇性場景之一。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希望台灣社會能夠逐步走出獨統爭執的魔咒,並最終避免這樣一種可悲宿命:那些清醒理智的聲音,只有在無謂鮮血的襯托下才能被人們認真傾聽。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