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5歲兒17年不和媽主動說話 ——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8-25 2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往事不堪回首:17年前兒子高考報考受母親干涉,從此把以後的不順利全歸責於母親

    期盼冰釋前嫌:兒病了,母親讓丈夫傳遞母愛;兒子35歲沒女友,母親選了幾個好姑娘

    17年前,長春市民孟女士按照自己的意願為兒子李剛(化名)強報了高考志願,沒想到兒子為此17年不主動和她說話。昨日,孟女士說,她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彌補自己當年的錯誤做法,希望本報讀者能給她出出主意。

    母親的一次「粗暴」干涉

    「當年,我之所以不同意兒子報考北京的院校,是因為以他當時的成績那樣做太冒險了,於是,我就以斷絕母子關係威脅他,讓他報考了長春的一所大學。」

    為求保險媽強迫兒子報長春院校

    孟女士說,李剛是一個比較內向的男孩子,從小就不喜歡和人交往,但他很信任孟女士。1989年,李剛準備迎接高考,因為從小嚮往首都北京,他想報考北京的某所院校。他以為媽媽一定會支持他,可是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媽媽時,遭到了孟女士的反對。

    「當年,我之所以不同意兒子報考北京的院校是因為我怕他考不上,以他當時的成績那樣做太冒險了,於是,我就以斷絕母子關係威脅他,讓他報考了長春的一所大學。」孟女士回憶起17年前的情景,一臉悔意。

    人生不順兒子35歲沒交過女朋友

    李剛順利考取了媽媽為他選擇的大學和專業,孟女士很高興。可是,孟女士發現兒子不再主動和她說話了,她和兒子說話,兒子只用簡單的「嗯」或者「不用」「不是」回答她,如果有什麼必須要和她說的事情就讓家裡的其他人轉達。孟女士通過兒子的老師和同學了解到,兒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很不理想,還常常說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怨恨孟女士。

    李剛工作以後,一直很不順利,在一家單位幹了十幾年沒有升職,35歲還沒交過女朋友,近兩年以來,他看孟女士的目光變得很仇視。

    苦悶難解媽找心理醫生反激怒兒子

    孟女士多次試圖和兒子好好談談,都沒有成功。「我一跟兒子說話,他就把臉轉過去。」無奈之下,一周前,她把一位心理醫生找到家中,想讓心理醫生幫助他們母子和解,結果卻適得其反,李剛看到心理醫生之後表現得非常憤怒,摔門而走。

    孟女士說,每天一到兒子下班的時間,她都既興奮又難過,常常在陽台上偷偷看著兒子的樣子,因為只有那時,她才可以正視自己的兒子。說著,她的眼淚奪眶而出。

    兒子的三層心靈壁壘

    「對我來說,她更像一個劫匪,因為她的頑固,我的人生亂七八糟……我嘗試過諒解她,可我真的做不到……先別說,我還需要想想,我需要點時間……」

    昨日上午,按照孟女士給的手機號碼,記者撥通了李剛的手機,記者剛一提到孟女士的名字,電話立即乾脆地被掛掉。昨日下午,記者向孟女士要到李剛的網號,在網上與李剛進行了溝通。

    第一層恨如堅冰

    我恨她你沒資格對我說教

    記者:你為什麼不和媽媽說話呢?恨她嗎?

    李剛(孤獨的風):沒什麼可說的,對我來說,她更像一個劫匪,搶劫了本應屬於我的生活。

    記者:每天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看到她不難受嗎?有沒有想過你不和她說話,她會很傷心?

    李剛:我活了35年,我想我歲數應該比你大點,有些事情可以原諒,可有些是無法釋懷的,她毀了我的一生。

    記者:她當初替你做主確實不對,可是她已經用17年的時間去彌補這個錯誤了,每天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得不到他的諒解,對一個母親來說,這已經是最深的懲罰了。

    李剛:她沒有什麼可彌補的,可能像你說的,她可能在懺悔,但我需要的不是這個。35歲,一個人的人生已經走完一半了,前一半的人生完全可以活的很好,可就因為她的頑固,我前面的路已經歪了,後面的路還會直么?她生了我,可她也毀了我!我可以告訴你,我恨她!這方面你好像沒什麼資格對我說教。

    第二層堅冰初融

    我嘗試諒解她可真的做不到

    記者:我只是替你媽媽轉達一下她的想法,你已經17年沒有給她這個機會了,你媽媽跟我說這些的時候表現得很脆弱,像個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孩子一樣,很無助。她只有57歲吧,可是她的白頭髮已經比黑頭髮還要多了。

    李剛:有時候我也想給她機會,可一想到我現在的生活,我就是做不到。

    記者:恨她,不和她說話你快樂嗎?

    李剛:從我上大學開始,我就慢慢不知道快樂是什麼了,這17年,我好像沒有一天快樂過。現在單位的效益也不好,我35歲了,連個女朋友都沒有,未來對我來說,就是過一天少一天。

    記者:嘗試一下忘了以前不愉快的事吧,那樣也許你會快樂一點的,你的工作不順利,交不到女朋友是不是都和你的壞心情有關呢?

    李剛:可能吧,不過對現在這樣的人生誰會有好心情呢?

    記者:既然你對她的恨不能給你帶來任何好的影響,只讓你的心情更糟糕,為什麼不去嘗試原諒呢?

    李剛:說真的,我嘗試過去諒解她,可我真的做不到。我總想也許我去了北京讀個我喜歡的專業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

   第三層薄如窗紙?

    我還需要想想我需要點時間

    記者:什麼時候嘗試過去原諒她呢?她做了什麼讓你感動的事嗎?

    李剛:大學畢業第一年,因為不適應工作,再加上身體一直不太好,有一次發高燒燒了3天,一直不退,她不敢照顧我,就把毛巾熱好后交給我爸,然後自己跑到客廳里哭。

    記者:你媽媽確實很怕見到你,你知道嗎?每天到你下班的時間,她都早早站在陽台上看著你,她說只有那個時候,她才敢正視你。

    李剛:說實話,發燒那次,我想跟她說話來著,但是她一看我,我就又什麼都說不出來了。

    記者:你媽媽對我說,她想給你介紹女朋友,有好幾個人選呢,姑娘都不錯,就是不敢跟你說。

    李剛:她從來沒跟我說過……你讓她自己跟我說好了……先別跟她說,我還需要再想想。

    記者:呵呵,我可不可以告訴她,你願意給她一次機會了呢?

    李剛:先別說,我還需要想想,我需要時間。

    ●專家支招

    讓第三人嘗試與他溝通

    吉林大學心理學博士趙會華說,孟女士為兒子強報志願的做法確實不對,但是李剛把自己人生所有的不如意都歸結到母親身上就更加錯誤了。李剛的想法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可能會導致他心理上的障礙。目前,孟女士可以讓第三人先嘗試與李剛溝通這個問題。

    ●記者手記

    畢竟錯誤源於愛

    17年,與兒子生活在一個屋檐下,而母親卻沒有聽到過一聲「媽」。誰能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痛。

    母親說,如果時光倒退17年,她會把當初那種「偏激」的愛變得更加慈祥,她會把「粗暴」的干涉變成愛的妥協。遺憾的是時光不能倒退。

    其實,無論母愛是對是錯,它都是無私的,對與錯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兒子說他也曾想過要原諒母親。當他發燒卧床時,母親的愛是讓父親傳遞過來的,那一刻他就要放棄仇恨了。

    其實,當恨已不再那麼頑強時,它也許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放棄它只是時間問題。

    愛遠比恨要容易得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6: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