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點名的北大「長江教授」現身,稱沒有騙北大錢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6-8-21 1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引發8位教授信譽危機的「點名帖」所述是否屬實?這8名教授又是否知道自己已被推上爭論的風口浪尖?

  記者試圖聯繫這8名教授及其海外工作單位。

  8月13日,一名此時身在美國的教授在看到記者發出的郵件後主動撥通了記者的手機。

  這名教授表示,由於與丘成桐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不願意把關係鬧僵,因此要求記者隱去其名。

  該教授表示,自己仍是美國某排名前二十內的著名高校的全職教授。他第一次被聘為長江學者是在2005年。那時他是作為特聘教授接受聘書的。

  「我當時就表示,不可能達到長江學者對工作時長的要求。但他們也同意了。」這名教授認為,到現在再來糾纏工作時間的問題,有點沒道理。

  談到關於網友們最關心的是否「騙取國家經費」問題,他的音調明顯提高,語速也快了起來:「我一共做了兩年長江學者,前年在北大兩個月,一共拿了3萬塊錢。去年大概一個月,不到兩個月,我一分錢也沒拿。科研經費也不是我能動的。」他恐怕記者聽不清,又讓記者複述了一遍。

  「我能很明確地說,我來北大教書絕對不是為了錢!我在美國的大學,一個月的工資是一萬五千美金。」他說。

  「我來北大都是利用暑期,開講座,和學生們交流。我真的不需要這些錢,我就只想回國做點事。他(指丘成桐)這樣說,我們真的很寒心。我希望你們能公正客觀地報道。」

  但當記者再次給教授發郵件希望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時,截至發稿時止,記者沒有收到教授的回復。

「假海歸點名帖」現身網路

  2006年8月3日,國內著名的網站「天涯社區」中的「天涯雜談」版塊中,出現了一個「點名帖」:《北大8名騙取國家經費的特聘教授》,十分明晰地將該作者懷疑的8個北大特聘教授及講座教授的姓名、學科、在海外任職背景等情況一一列出。

  這8名「嫌疑教授」中包括數學界、物理學界、生物學界等國際知名的中國教授。

  該帖作者並在其中一些教授之後附上其被北大引進后所獲得的科研經費大略數目。

  許多網友在跟帖中言辭激烈地抨擊北大以及這8名教授,同時「力挺」之前對北大提出質疑的丘成桐教授。

  教育部:科研經費直接撥給高校

  按照這名「現身教授」的說法,他在北大任教期間並沒有拿到多少錢。但是網友們認為,教授能拿到的並不僅僅是工資,還應該有科研經費。而且更有網友認為,北大之所以「造假」就是為了從國家多要經費。

  記者就此諮詢了國家教育部人事司人才辦相關負責人後獲知,教育部為長江學者項目撥放的資金有兩個部分:一種是為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提供的獎金,在聘期內給予特聘教授每年10萬元的獎金,講座教授每月1.5萬元獎金;另一種是直接撥給高校的科研經費。

  教育部規定,高等學校必須為聘任的特聘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經費,其中,自然科學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經費不低於200萬元,人文社會科學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經費不低於50萬元。用作科研經費的資金直接撥給學校,而教授的獎金將在教授教課後對其進行核查后發放。

  照此說法,科研經費無法由教授個人支配,那麼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情況高校是否應該公開?

  暑期的北大校園裡遊人如織,但要找到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卻十分困難。8月15日,記者撥通北京大學財務部的電話。一位負責科研經費核算的趙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一般沒有課題經費。「9個月時間對於完成一個課題來說太短了。」

  那麼,教育部規定的最低50萬元的經費是否從未使用過?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情況是否應該公開透明?

  對此,教育部和北大均未給出答案。

本報記者核實:至少4人已不在海外任職

  「但是,北京大學至少有8名長江特聘教授並未放棄美國的教職,也就是說他們每年在中國在崗時間連3個月都達不到……北京大學在這個事件當中是撈到不少好處的,不但保有全國特聘教授最多的名聲,隨此還帶來很多撈取國家科研經費的名目。」

  ——《8名涉嫌騙取國家經費的北大教授》

  本報記者按照「點名帖」中列出的8位教授在海外的工作信息一一進行核實之後發現,事實與帖中說法存在一定出入:至少有4名教授[佘振蘇、程和平、葉新山、劉曉為]被證實已不在海外高校任職。[註:致電本報記者的教授情況在此隱去] (我要補充)

  教授姓名

  田剛

  「點名帖」說法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全職教授,偽「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報核實

  在北大人事部的網站上,田剛被列為「講座教授」。根據規定,每年應在國內高校至少工作2個月。

  在普林斯頓大學網站上,其職位仍為「professor」[全職教授]。本報記者致電田剛在美國的辦公室,無人接聽。

  教授姓名

  佘振蘇

  「點名帖」說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以下簡稱「UCLA」]數學系全職教授,偽「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報核實

  佘在UCLA的員工查詢頁面的職位為「professor」。

  8月13日凌晨,佘振蘇教授所在的UCLA數學學院行政助理Mary Edwards告訴記者,Professor指的是「全職教授」,但她並不認識佘振蘇教授,建議記者諮詢人事部。

  UCLA數學學院負責人事的工作人員Jacqueline於北京時間8月15日2點回復記者的郵件,稱佘振蘇現在北京大學機械與電力工程學院任職。記者在北大網站上也查到此信息。

  教授姓名

  夏志宏

  「點名帖」說法

  美國西北大學數學系全職教授,偽「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報核實

  與田剛的情況類似,夏志宏在西北大學職位仍為「professor」。為北京大學「講座教授」。

  教授姓名

  陳十一

  「點名帖」說法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工程力學系全職教授,偽「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報核實

  有網友發帖反駁,稱「根據北大與JHU[霍普金斯大學]的協議,陳十一請假三年,在北大組建工學院。」記者向北大工學院核實,未能得到回復。但在工學院的網站上,確實將陳十一教授列為院長。

  JHU的網站上,有一更新於2006年2月的陳的詳細簡歷。

  其工作經歷的第一條顯示,陳自2005年起在JHU機械工程系擔任工程與科學主席,但這個職務後面註明了「on leave」[註:休假中];第二條表明,陳至今仍是霍普金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教授姓名

  舒紅兵

  「點名帖」說法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全職教授,偽「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報核實

  舒在科羅拉多大學網站上登記為「副教授」,為北大「特聘教授」。

  網友faust0601發帖稱:「舒紅兵的美國實驗室還在運轉, 他還有兩個NIH R01 資助分別在2007年和2010年到期!」記者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網站上並沒有查到這兩個項目的資料。

  教授姓名

  程和平

  劉曉為

  葉新山

  「點名帖」說法

  三人工作單位分別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英國倫敦大學、美國Scripps研究所。 均為偽「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報核實

  程和平和葉新山的員工資料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Scripps研究所均無記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中對劉曉為的介紹只有一句話:「Now at Peking University[「現任職於北京大學」——編者注]」

本報獨家專訪北大新聞發言人:

越說他們就越來勁 這個話題會傷海外人才的心

  丘成桐教授炮轟北大「海歸人才造假」之後,北大在沉默了17天後由新聞發言人趙為民公開回應,稱「8年來,北大從海外引進人才約佔全校教師總數的近40 %。
北大從海外引進人才是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機制的。……在海外引進的人才中有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之分,兩者在校任職時間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虛領報酬的問題。」

  對這樣一個官方回應,幾乎沒有人滿意。網上的評論中,網友們要求北大提出更有力的證據以自證清白。

  這份「點名帖」,被一些網友認為是向北大的又一次挑戰,而且是直逼「病灶」的挑戰。

  北大,在面對這個挑戰,會有怎樣的反應?記者電話採訪了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趙為民。

  青年周末(以下簡稱「青周」):之前我也看到你作為新聞發言人說的那番話,很多網友覺得,這番話裡面缺乏一些比較硬的數據。您覺得是否會再次拿出「證據」來回應?

  趙為民(以下簡稱「趙」):其實這件事情很清楚的,並沒有他們說的騙取國家經費的問題,這個中央都知道了。我們現在不想再就這個問題說來說去了。有人一直想揪這個問題,越說吧,他就越來勁。

  青周:但是我覺得教授教學時長應該是很容易說清楚的事情,證據也很好找。

  趙:是,可是想說這個事的人,並不想做這個文章。你要是關注一下國際上學術界的一些事情你就會知道了。

  青周:那這些後面是些什麼事能跟我們說說嗎?

  趙:這個我不想說。其實,中國現在需要的是穩定,北京大學也需要穩定。應該要有個非常安靜的學術環境。這種話題說來說去,是傷害了海外人才的心。因為從海外引進人才是好事吧。北大完全是在落實國家這個戰略。

  之前我們在回應里實際上是講了兩種長江學者,一種是全職的,一種是講座的。即便是全職的,他們到了北大以後,北大還有一種考核,如果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無法履行職責,比如說真的不夠時間的話,北大是不會續聘的。

  青周:北大現在面臨這種「指責」,是偶然現象嗎?

  趙:北京大學和其他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大學,不要把他看得非常大非常大,好像什麼事情都不能有問題,很多事情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總會有問題的,關鍵是對這個問題我們怎麼看,是善意地提出來,找到一個中國教育改革的方法來解決她,用一種正確的方向和方式,這樣才有利於中國教育的改革。因為現在中國教育也在改革中,改革就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青周:您會不會覺得這種對長江教授工作時長的規定太死了?是不是一定非要待夠9個月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趙:這個既然是國家的規定當然就要執行,而且全國這麼多高校,不是北大一家在引進人才的,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但這樣的規定並不是國際慣例。

  青周:將來會考慮將一些數據之類的證據公開嗎?

  趙:就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北大絕對不會說「大部分都是假的,還騙取國家經費」。很多網友,其實對真實情況都不了解,觀點上會比較偏激。北大還是「國立大學」,是在國家的監督之下的。國家有自己的檢查和監督的渠道。

  北大會在一定的時候出一個特別有說服力的東西,但現在看起來不是時機。這個問題我們自己很清楚,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通過媒體或者網路來公開?因為我們有自己的上級部門,會在報告里把非常翔實的東西寫進去,但是不是這些東西都要搬到網上和媒體上呢?

  我們也希望你們配合,不要再炒作這個話題了。

舒紅兵的聲明和方舟子的答覆

方博士:

你好!

新語絲上提到我的幾篇文章(包括你的)中的傳聞不是事實。 我不想加入這種無
意義的爭議。我只想說,我對得起我的祖國和人民。我也為我國的這種學術氛圍
感到悲哀。

從2005年1月,我已不再是北大的長江教授,我現在在北大還做一點沒有報酬的義
務工作,是想把自己幾年前招的幾位碩博連讀研究生帶畢業。從2005年9月,我已
成為武漢大學的全職教授,每年在武大工作9個月以上(可以有2-3個月學術休
假)。我承擔的美國NIH的項目與美國猶太醫學中心和NIH有協議安排,並不與我
在武大的任職有任何衝突。

請恕我今後不再回應這件事。我沒有時間和義務回應網上的匿名的無根據的推測
和傳聞。謝謝。

舒紅兵

除2005年1月不再是北大的長江教授外,我也早已不是美國的全職教授,只利用我
在武大的學術休假時間(按合同每年有2-3個月)去美國猶太醫學中心指導完成
我來武大之前申請到的NIH項目。

【方舟子答覆:

在北大人事部於2006年4月3日公布的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
授名單中,舒紅兵仍是北大的特聘教授。

http://hr.pku.edu.cn/zhuantilanmu/changjiangxuezhe/zt_cjxz_md.htm

根據北大生命科學院公布的舒紅兵教授簡歷

http://www.bio.pku.edu.cn/colleg ... info.jsp?name=shuhb

1998-2003年,美國國家猶太醫學及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1999-2003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助理教授;
2003-今, 美國國家猶太醫學及研究中心副教授;
2003-今,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副教授;
1999-2004, 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至少在1999-2004年這段時間,舒紅兵教授既是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又是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國家猶太醫學及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均是全職。
不知在這一段時間,舒教授有沒有覺得「對得起我的祖國和人民」?


北大海外人才造假,誰在炒作?誰在造假?

本人謹以旁觀者身份談幾點觀感:

1; 這場爭論極有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披露了中國教育現狀及弊端, 尤其是教育體制,管理體制的缺陷。

2; 邱教授發起這場爭論,不論從哪種角度都應該感謝他。中國的事情就是做得不明不白,含糊不清。政策與對策相貫,真理與謬論相伴,真作假來假亦真!不爭論,這種事情,這種狀況將長期與我們相存。中國的學術研究也將永遠是霧裡看花,水中撈月。

3; 邱教授提出的觀點或數據也許不太確切,沒有絕對正確的數據。 但問題的關鍵是存不存在這種問題。在數字數據上糾纏,那時自欺欺人的手法。先搞清楚質的問題,而後落實量的問題!質不定性,還談何量?

4,從目前北大的態度來看,是玩一種兩敗俱傷的遊戲。發言人官氣官話足,這是國官的特色,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這場爭論會沒完沒了,不知所終。如,不要炒作,不要傷害北大,海外學者。這是屁話,擺清實事,講明道理,誰能傷的了北大,海外學者。清者自清!他說,「教育在改革中,難免出現一些問題」,那就是表明有問題了,究竟是啥問題,如何解決?難免出現問題,並不表明讓問題一直存在,合理化,等等。

5,如果北大是私立大學,經費不是納稅人的錢,如何使用每人閑話!用來「包二奶「,都合法。問題是這些作為有沒有損害納稅人的利益,有沒有違背法律法規或者合同條款。如這些經費的使用必須滿足一些基本的前提條件, 如果不能, 那就不能以這個項目立項!更不能以這個頭銜來獲得一些利益,榮譽。如果校方都不能做到這點,如何能夠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6,也許北大有冤枉,洗刷得靠自己,靠有說服力的證據。但本人從數次校方的表態中看到的不是證據,而是不知所云。不是自己白痴就是把人當白痴。本人理解北大的願望,也希望看到北大能夠擠身國際一流。但得靠真正的實力,扎紮實實。 兩別人的鼻息,借人家的光彩,都不值得稱讚。

7,也許絕大部分涉及本次風波的海外學者是冤枉的!「絕大部分「不是為了錢,而希望為國家出一份力。多點榮譽是每個人都希望的,特別是中國人,衣錦還鄉,有何非議。怕只怕被人利用,惹人非議。一學者承認,自己作為長江教授的時間不夠,但他並沒有「騙取國家經費」, 但明白時間不夠,還是做了長江學者。而長江學者的條款是法律合同呀!誰在違背?好心沒好報!如果時間不夠,又作了長江學者,教育部官員說,款子已經撥出, 那誰貪污了這筆錢!幹了啥?納稅人的錢吶!

8,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的管理現狀。教育部官員稱,不知道其他大學有沒有這種情況?哈,應該問誰?問老邱?錢發下出了, 如何用?不知道?政策制定了,行不行, 完善不完善,執行不執行? 不管,不監督! 不知道!天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部?

9,既然如此,大家都應該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中國的教育體制,中國的教育法規,中國的教育評估。。。 該如何往前走!中國教育需要海外學子的參與,需要他們的監督和策劃。虛榮,利誘不應該作為利器。我不反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計劃,更支持多種方式,多種層次的海外交流和人才引進,更重要的培養, 留住人才,以更佳的心態來發展中國的教育。

4

主題

159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34
沙發
daking 發表於 2006-8-21 18:40 | 只看該作者
 ╱◥███◣
︱田︱田 田 ︱         
  ╭○╮●  我們共同的家園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3
mm021 發表於 2006-8-21 20:42 | 只看該作者
「我當時就表示,不可能達到長江學者對工作時長的要求。但他們也同意了。」這名教授認為,到現在再來糾纏工作時間的問題,有點沒道理。
==========================

錢不是北大出的,規則也不是北大制定的。北大應該不具備批准的條件。
我認為《8名涉嫌騙取國家經費的北大教授》,這個標題就說很明白了,騙的不是北大的錢,而是李嘉誠贊助給國家的錢。這些教授們屬於同北大合夥詐騙,說輕鬆點就是知情不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