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后張保慶時代」的助學貸款靠什麼力挺?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8-22 04: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方周末    2006-08-17 14:26:02
  方舟評論
  □曹林
+-+-+-+-+-+-+-+-+-+-+-+-+-+-+-+-+-+-+-+-+-+-+-+-+-+-+-+-+-+-+-+-+-+-+-+-
[SIZE="3"][COLOR="Navy"]  
  龍多不行雨,要用鞭子抽。去年許多地方的助學貸款是在張保慶不留情面的批評下才打開局面的,今年大木倉衚衕37號那位副部長已經退休,助學貸款靠誰來力挺?
  理性地審視,助學貸款政策不應靠一兩個高官的個人魅力來推行(事實上張保慶的力挺後面,有教育部、有國家政策的力挺),也不能寄望於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挺貸風暴,而應有一種制度內在地推動各方基於共同利益進行合作。因為助學貸款政策本身就是一種基於合作而非強制的制度安排,恨鐵不成鋼式的行政強迫雖或在一定程度上立竿見影,但更有窒息社會合作的副作用。
  這種合作首先需要一個總體協調者,把助學貸款的利益各方整合起來。掌握了組織資源和權能資源的地方政府,應責無旁貸地承擔這種總體協調責任。實際經驗表明,只要地方政府上心的事,差不多沒有辦不成的。在條塊分割的中國政治結構中,地方政府處在一個核心權力節點上,許多問題必須地方政府作為才能啟動。通常在許多事務上都強調政府主導,助學貸款雖然走的是市場運作路徑,但其實是最需要政府主導的公共事務。
  首先要明白,地方政府積極統籌助學貸款,可以減輕地方自身的投入負擔。另一方面,通過助學貸款,每個人都上得起大學,這為地方發展無疑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資源,地方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因此地方政府只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埋單。
  銀行亦須明白,認定給窮學生貸款是虧本買賣未免先入為主。舉個例子,在國內不受銀行歡迎的「助學貸款」,卻是美國各銀行競相爭取的信貸業務,學生信貸市場將近10%的年增長率,使得所有美國銀行不敢等閑視之;而且那些聰明的銀行家很清楚,眼下的窮人,那些申請貸款的大學生、碩士、博士們,很可能就是5年以後的黃金客戶。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內銀行雖已商業化,但不少方面還依賴著國家政策的保護,這使銀行有義務在助學貸款上承擔一定的國家責任;再則,屢屢悍然收費使銀行頗受輿論抨擊,也有必要通過積極參與助學貸款來消弭自身道德形象的缺失。
  還有就是高校。高校是助學貸款政策的主要受惠者,因為銀行的錢最終都會打到高校的賬戶上。作為主要受惠者的高校必須承擔兩個責任:一是在貸款管理上把好關;二是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如果教出的學生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仍不想還貸,這當然是高等教育的失范。
  在許多地方助學貸款相繼陷入困局之時,前段時間貴州傳來消息:這個最窮的省助學貸款卻做得最好,連續幾年沒有一個大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銀行競相通過招投標方式與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大學生還貸比例高居全國首位———審視貴州經驗可以看到,正是地方政府在銀行、高校、學生間積極的協調,使助學貸款呈現出多贏格局和良性循環。有人說,必須設計一個使各方利益都最大化的制度才能啟動助學貸款,但在這個問題上,根本不可能有一種帕累托最優安排,因為助學貸款本身就是一種帶著公益性質的事業,必須有人基於責任感、帶著感情做這件事(張保慶語),必須有超越短期利益的合作意識。它需要地方政府首當其衝的責任擔當,需要銀行不那麼斤斤計較,需要高校「一個都不能少」的人文情懷,這個基礎上各方利益才能協調起來,這正是貴州經驗的核心所在。
  其實,去年張保慶對放貸不力的嚴厲批評,也是出於一種對貧困學生深沉的愛與責任——后張保慶時代助學貸款的推進,少不了這份體貼底層痛楚的愛與責任。 [/COLOR][/SIZE]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