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引進外資:「拉美化」隱憂爆爭議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8-14 0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08/13   香港《經濟導報》第32期(8月14日出版)暮賓/關於中國引進外資的爭論,在過去20年裡從未停止過,如今這一爭論又迎來了一個高潮:國際經驗顯示,很多國家在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可能會出現這樣兩種前途:一種是進入「黃金髮展期」,即保持一個較長時間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實現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明顯提高,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另一種是出現「拉美化現象」。面對洶湧而來的外商投資,中國是否會產生類似拉美國家當年的過度依賴外資的種種問題?

依賴外資是否過度

「中國經濟是否過度依賴外資」的爭論,是此次「拉美化」大討論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對FDI(外資直接投資)的依賴過重已是事實,據有關報道顯示,FDI總量佔中國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40%,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和亞洲國家和地區。例如,流入美國的FDI比流入中國的大得多,但美國對FDI的依賴程度並沒有中國那麼高;日本的FDI只佔其GDP的1.1%。

從進出口看,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額高速增長,所佔市場份額已過半。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55.48%。在同樣是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中,這個比例分別是:馬來西亞45%、新加坡38%、墨西哥31%、韓國15%。與此同時,外資公司還佔據了中國60%的進口份額。

相反的觀點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研究認為,中國的經濟並不是非常依賴外資。他的研究表明,中國外資的年流入量才占整個GDP的4.2%,2002年與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也只有l0.6%,怎麼可能依賴?胡祖六認為,從引進外資的總量(除FDI外還包括證券投資、官方援助及雙邊與多邊轉移支付等)來看,中國並不是最突出的。2002年中國各項外資流入接近600億美元,同年流入美國的國外資本總額高達7,072億美元,是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10倍以上。

優惠外資致稅收流失

按中國現行稅制規定,內外企業所得稅法定名義稅率都是33%,由於減免稅優惠和費用扣除政策的不同,造成實際稅負產生很大差別,內資企業所得稅率為33%,外資企業所得稅率大約15%,相差1倍多。這種稅收上的優惠待遇在引進外資初期曾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許多行業、產業都逐步放開,內外資企業之間競爭越來越明顯,問題自然就暴露出來。最終結果一是稅收差異導致競爭上的不平等;二是造成外資企業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

據有關方面調查研究顯示,由於存在大量的稅收優惠、稅法方面的漏洞以及稅收徵管過程中的種種不足,外資企業的稅收流失現象極為普遍。但因為許多稅收流失方式如偷稅、避稅等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相關數據和數據的獲取與測算十分困難,要想準確地測估出外資企業的稅收流失規模,客觀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實際情況是,多數外資企業一方面連年虧損,另一方面卻不斷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許多虧損的外資企業的投資增長率近幾年平均每年都達到了30~40%。外資企業的「長虧不倒」,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法則和企業經營的常規,這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說明不少外商投資企業存在偷逃稅或避稅行為。外資企業的這種假「虧損」、「零利潤」不僅使合營、合作企業中的中方利益受損,更使國家稅收流失嚴重。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外資企業每年至少有1,000億元的稅金未能入庫,給中國經濟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行業壟斷成為新隱患

目前,外商在華投資方式已由過去的合作、合資為主過渡到現在的外商獨資和外商控股為主。2003年新批外商獨資企業項目數26943個,同比增長21.51%,實際投資金額333.84億美元,同比增長5.23%;合資企業12521個,實際金額153.92億美元;兩者規模佔到當年全部FDI的91%以上。而中外合作企業或其他外商投資方式數量和規模都很小。由於外商獨資或掌握控股權的企業越來越多,他們的行為有時不以東道國單方面的意志為轉移,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企業壟斷。

據商務部《2004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已佔據國內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

由於中國目前《反壟斷法》的缺失,國際超級壟斷者在中國市場的壟斷行為沒有相應的力量加以有效制衡,致使有的跨國公司無所顧忌。有調查顯示,跨國公司壟斷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壟斷程度逐步升級,不僅壟斷市場,還一定程度地壟斷了流通渠道。如:微軟公司在中國作業系統市場佔了大約95%的份額,Intel在中國CPU市場佔據大約85%的份額,而思科在中國的集線器、轉換器和路由器市場佔據60%的份額。這些跨國巨頭通過知識產權策略支配合作者,通過排他渠道策略和供貨策略控制下游的本土廠商和銷售廠商,使競爭對手和中國本土產品無法有效地通過銷售渠道進入市場;這些廠商還通過巨額廣告費用等手法壟斷和控制輿論,控制產業指標,影響消費者的判斷。

儘管中國是否將陷入「拉美化」的深淵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但是,放眼全球,正在興起的印度已經表現出對外國投資的強大吸引力,廣闊的非洲也引來不少目光的注視。在此嚴峻的情勢下,中國應主動吸取拉美過度依賴外資的教訓,積極借鑒印度扶持民族企業的經驗,營造一個「內外平等」的良好環境,防止國際產業轉移所帶來的「空心化」的發生。

附:「拉美化」現象

所謂「拉美化」,是指拉丁美洲諸國在發展經濟引進外資時,以放棄對本國經濟和資源控制權為代價,選擇了「外資主導型」的開放道路。雖然獲得了階段性經濟快速發展,但大量的盈利被外資拿走,社會仍然貧窮,最終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並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去年1-11月中國吸收外資情況

2005年1~11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39679家,同比增長1.17%;合同外資金額1,672.12億美元,同比增長23.9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1.27億美元,同比下降1.90%。

今年1-11月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依次為: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台灣省、開曼群島、德國、薩摩亞,前十位元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84.37%。(據商務部網)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