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你的回帖,我覺得又受益匪淺了。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和別人在tigtag里長篇討論了。上一次和一位大俠討論怎麼帶錢去英國最實惠,最後我們竟然都討論到了中國的人民幣的貶值趨勢、經濟現狀、發展策略等。每次髮長貼都是總結自己想法的好機會,每一次看別人的回帖總能讓我產生新的想法。所以,謝謝你的回帖。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寫這麼長的帖子的,尤其是在這種自由論壇里,沒有一種韌性的人是不會這麼做的。
確實,我當初工作的公司的CEO是香港總部派過來的香港人,副總是個大陸人,原來就是做我們公司財務經理的。我也不只一次聽到別人和我說過,有兩種人以後可以做老總:做銷售的和做財務的。做銷售的可以憑藉出色的銷售業績獲得晉陞的機會,做財務的可以知道公司的命脈在哪裡(因為一個公司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管理者就是通過各種數字來measure一個公司的狀況)。不懂財務確實很難做老總,我的上司在我臨走前還和我討論過MBA的情況,他認為MBA中真正有價值的就是其中的財務知識。
公司的CEO的背景變化確實是個有趣的話題,一開始應該是銷售做CEO比較多,發展到後來做財務的做CEO比較多,那再往後面什麼樣的角色會做CEO呢?(根據變化的原理)我想應該就是有想法(idea)的人!這不是我說的話,這是我們公司的副總在orientation的時候告訴我的,當初還不太理解,但現在好像有些概念了。
講到SAP,我這兒有幾個從上海通用出來的同學,也在學物流。他們就和我講起通用派他們去SAP培訓的情況,說一個module的培訓5萬多,確實把我嚇了一跳。要不是公司出錢的話,誰能讀得起啊。但現在SAP的日子現在應該也不好過吧,微軟挖走了SAP中國區的總經理,已經著手開始進入大型企業ERP市場了。SAP如果不調整一下還真的很難說。但我同意你的說法,能做SAP的consultant應該是非常少數的物流從業人員,因為本身它對你的個人素質就要求非常高。
物流行業里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在遵循著一個操作慣例進行著工作,有多少人會去思考?有多少人能到達可以思考的境界?APL把全球單證中心放在上海,裡面的人工資個個4000左右(看工作年限),還有其他什麼福利。但他們做的工作只是非常機械的單證處理,是一種微觀上的大工作量工作。我在我的公司單證部里還發現過一個碩士畢業的人(好像是學一個文科類的碩士),也在做單證,工資也高,但這種工作除了不需要用腦子,其他什麼都好。所以我贊同你的看法,物流行業里的從業人員大多不懂物流,且普遍素質比較低,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里的人素質還不錯,但其他的就不行了。我就是從這種環境里出來的,但我不想失去我大腦的思考能力。在外企里做份周而復始的工作(簡單的複雜操作)確實會待遇不錯,穩定,享受外企白領的光環,但我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那物流行業是否需要能思考的人呢?它是不是只是一門純粹的講究小聰明的掮客行業?或是它只需要體力型的腦力活動(manual mental work)? 科學在裡面究竟佔了多大的比例?我想這些問題也是現在全球許多開設物流研究的大學所研究的,裡面以美國(MIT,North Carolina,Ohio等)、英國(Cranfield,Heriot-watt,Warwick,city等)、澳洲(Sydney,RMIT等)居多,日本應該也有許多,但我不清楚。 Anyhow,在今後5年中,我相信中國的物流行業里的從業人員中佔主導地位的還是國內的人(不管他們懂不懂物流),但在物流的決策、設計、應用等需要專業知識的領域,我想現在無論是在國外或是國內學習物流的人都會佔很大比例。這就是我的結論。
還有我想問一下,你能談談你工作過的3家500強企業是那種類型的企業嗎?製造類、零售類或是3PL?
JoeyLover:
這樣吧,既然你總結了一下你的結論,我也總結一下我的結論:
1. 國內的物流業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在未來必然會迅速發展。而物流業高度發展的結果就是,從事物流工作的白領的工作職位降到最少,藍領或近似藍領的工作職位升到最多。對物流知識和供應鏈design能力的要求僅限於最高層的一兩個人,中層管理人員及以下,既不需要懂物流,對外語的要求也不高。
2. 物流界里做老大的都是accounting背景的,賺大鈔票的都是做sales的。真正搞物流operations的都在倉庫里累得一身臭汗,在機場碼頭的提貨處給海關的鳥人陪笑臉,最後就拿一份不高的死工資。
3. SAP consultant是一份很好的職業,全球都搶手。但是SAP不是念物流或者做物流的人去做的。 那怎樣可以做SAP consultant呢, 第一種就是先進一家consulting firm做trainee(怎樣進consulting firm做trainee就不用我多說了,四大每年都在國內招很多),然後如果你的consulting firm打算把你培養成專門做ERP的consultant的話,它自然會出錢送你去SAP,Peoplesoft培訓,甚至都不用去SAP,它內部可能就有SAP,Peoplesoft培訓專家。完成培訓,拿到SAP認可的SAP consultant certificate,你就是一個SAP consultant了,你的firm再讓你去做幾個安裝的project,你就是全球搶著要的人物啦,年薪十萬美元以上。 第二種是SAP直接招進去的,這種主要以accounting背景的人為主或是在其他ERP軟體公司做過的,當然還有一種就是編資料庫的,它招進去做developer的,但是也有很多念計算機的做了幾年developer和老闆說我不想做技術支持了,想做consultant,公司也可能會讓他轉做consultant,所以其實SAP里念計算機的做SAP consultant確實也不少。 第三種是你所在的公司要採用SAP或其他ERP軟體,那它會讓SAP來培訓自己的員工, 但是一般象財務和物流人員培訓的都是操作層面,只有公司的IT人員會參與implementation and configuration,而且這些IT人員將來需要對公司安裝的ERP軟體進行administration and modification,所以這些IT人員實際已經達到SAP consultant的要求,不用培訓直接去考就能拿到SAP consultant的certificate,甚至不去拿certificate,已經會有公司出高薪來挖你了。
4. 所謂物流和供應鏈的專業知識其實並沒什麼深奧,實際的運用遠遠強於書本知識。 我這裡再舉一個例子。 那時候我們公司要做一個倉庫,大家以前誰都沒做過倉庫,就從公司的亞太區總部請了一個VP of Logistics/Supply Chain,那是個澳大利亞人,據說是研究物流的專家在澳洲非常有名。 他一來對著空蕩蕩的倉庫就是一通開講,講的全是專用名詞,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接著他給我們幾個中層管理人員講課,光是講SKU就講了一下午,我們老闆越聽越不對,第二天就把那個人請走了,我老闆說聽他講那些廢話還不如我們自己開始動手做呢。 結果我們開始一做發現也沒什麼難的,所謂的現代化物流倉庫也就是裝潢得漂亮點乾淨的,和普通倉庫沒什麼兩樣。貨架也不需要什麼設計,做貨架的公司直接有現成的方案,而且貨架都是可拆卸式的,要改也方便得很。 要怎樣才能提高貨物進出倉庫的效率也都是common sense,至於可不可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我們剛開始從勞動服務公司聘來的那些倉庫工人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別說做什麼培訓了,後來乾脆決定把倉庫工人的管理直接包給勞動服務公司,沒想到他們反倒做的井井有條,一點兒不耽誤事兒。 另外只有做過了物流的人才知道,比如在一個倉庫里最拽的絕對不是倉庫經理,更不是什麼物流的決策者設計者,而是一個小小的開叉車的,他要是給你撂攤子或是消極怠工你就完蛋了。說到底,做物流的其實懂不懂物流專業知識一點兒不重要,因為這其實就是一管人的活兒,而且還都是管些少文化的人。
所以我想說的就是至少在物流領域工作經驗要比學歷重要得多。但是既然在tigtag上的朋友們大都是沒有工作經驗而又非常想去國外念書的,我的忠告是選擇一些較實用的專業來念,比如念IT或者念accounting,相對容易找工作,雖然念的人也很多,可是工作機會相較下來也是最多的啊。 如果一定要念business,最好還是念一個general的management,這樣比較flexible,畢業后找工作的方向可以寬一點。
最後回答一下1978的提問, 我做過兩家生產型企業的物流經理,做過一家3PL的經理,零售業我沒做過,我嫌工資太低。 我招過一個從法國最大的零售企業跳過來的做物流的經理,給他5000塊一個月他就樂得合不上嘴了。
jade1115:
我以前在一家法國工廠里做了兩年的LOGISTIC,說實話,我不太喜歡我以前的工作,當時在公司里由於財務總監的緣故,也不太可能有什麼發展空間,後來我就不幹了。後來我也沒找過類似的工作。很多製造企業里很少有專門的物流經理,都是比較初級與簡單的生產制單員,材料管理員,所以很多要求都是大專以上,有一兩年經驗,會一點MRP2就行了。
我以前是在製造企業里做,有同學在一家專做物流服務的外企里做業務,就是承攬北京各使館啦外企辦事處之類的跨國搬家。他們公司她從畢業就進去了,從秘書做到現在的業務骨幹,我想工資不會超五千----尚不如一個剛出校門的程序員。而且市場競爭太激烈,這兩年象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許多大的小的外資的民營的物流公司,他們公司現在的境況不好,他們96年進去時就能拿三千多,現在很多人還是拿這個數,甚至為了節省成本連財務都請那種只要一兩千塊的大專生。她現在很想跳,現在在考注會。
所以,我還是比較認同JoeyLover的觀點。大家可以去51JOB或別的獵頭網站上查查有關LOGISTIC 的職位信息,這樣你對物流的整體薪酬水平和要求就很清楚。確實可以土別可能更適合現在國內的環境。
有的東西過份炒作並不好。象今年的MBA,國內的報考人數比去年少了百分之十七,我的中學同學本科學機械,99年MBA最熱時考上清華MBA,她出來薪水只有四五千,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當然我知道她的前景還是很好的,但是這兩年花的錢與損失的機會暫時還看不出來有回報的跡象。所以我覺得選專業時選現在有點虛火過旺的專業並不太明智,特別是留學還要花好幾十萬。
個人觀點而已。
climber1978: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社會是怎麼樣的? 聽起來是好像和我們的話題無關,其實不然。
10月份的時候,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集體大罷工,幾十條集裝箱船不能卸貨,僵持了一個星期,最後逼得布希動用法案才暫時中止了罷工。據說那次罷工一天的損失是20億美元,上海港的碼頭估計現在還在清理因為那次罷工滯留下來的集裝箱。美國的碼頭工人為什麼要罷工?工資待遇是一個,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modernizaion。有趣的是,英國前一段時期的消防工人罷工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modernizaion。
工人們,或者說體力勞動者為什麼要反對「現代化」這個我們國家一直在追求的目標呢?很簡單,現代化了以後,他們就要失業了。我如果明年要去歐洲旅遊的話,一定會去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看一看。不是為了看水鬼,而是想看看阿姆斯特丹的集裝箱碼頭(估計不讓我進去,呵呵)。據我的上司說,那個碼頭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全部機械現代化的集裝箱碼頭。平時你根本看不到偌大的碼頭裡有什麼人,集裝箱的裝船、卸船、調配、疏港全部由機械系統完成,整個過程都由碼頭後面的一個控制塔里的幾個人監控。聽起來不可思議是嗎?但這是事實,阿姆斯特丹集裝箱港就是被業界的人稱為「幽靈港」。
中國在未來的10年裡估計達不到這個水平,但重複性的簡單勞動(不管是簡單的複雜操作,還是複雜的簡單操作)會逐漸逐漸消失,從事這些勞動的人的工資也會不斷減少。試想一個全部自動化電腦控制的倉庫會僱用幾個人?這不是異想天開,在上海九江路上的那個停車庫就給我很深的印象:那是個8層樓高的方柱形車庫,這個方柱體的底面積不會超過50平方米,門口有兩個中年婦女負責收停車費,司機要做的就是把車開進去,然後車庫裡的自動化機械系統會根據車主的停車時間把車子調起並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當車主回來取車的時候,自動化系統再把車子調出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車庫的時候,我覺得我到了21世紀。這就是物流的未來!摩托羅拉的亞洲物流中心上個星期剛剛在天津保稅區開工,中心建成后將負責摩托羅拉所有設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生產製造中心所需原材料的分撥配送,每年物流總量可達40億美元,最終達到100億美元以上,成為集國際、國內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中心。 我想,像這樣一個大規模的物流中心就不是幾個人憑自己的common sense琢磨琢磨就能做出來的吧。 我的公司去年6月份的一艘5500TUE的第五代集裝箱的首航命名儀式在上海外高橋碼頭舉行,當我老闆告訴我從船上走下來參加命名儀式的15個人就是包括船長大副在內的所有船員時,我著實吃了一驚。這麼龐大的一艘集裝箱船竟然所有的crew只有15個人!!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現代化。(順便提一句,你說的P&O的老總絕對不會是海員,一定是船長,最起碼做過大副!要知道,航運類企業是退役或轉行的的船長大副的第二棲息地。我公司里就有好幾個船長擔任管理工作。還有,別把船長或海員想得那麼土,一個合格的現代國際海員要掌握的知識廣度和深度絕不少於一個碩士研究生的知識量,他們要學的東西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他們的閱歷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而且要做到一個船長最起碼要20年,和他們的經歷比起來,我們都是小菜一碟了。在公司里,我們可以看不起那些從香港派過來的專員,但絕不會看不起一個船長。)
物流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在全面自動化實現之前,物流行業需要許多人從事實實在在的運輸或倉儲的操作。我贊同隨著物流業高度發展,從事物流工作的操作性白領的工作職位降到最少,但藍領或近似藍領的工作職位也會逐漸降下來。對物流知識和供應鏈design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於物流設計和決策團體。其他的非腦力勞動的各種工作都會降到最低,對於這些崗位的物流知識當然也就無所謂了。
其實不只是物流界里做老大的都是accounting背景的,幾乎所有行業做老大的都是accounting背景,這是對公司管理運作的要求。至於sales,我覺得以後物流行業,特別是3PL不會有sales了,取而代之的是consultants。就像那些留學中介的consultant,打著為你免費設計留學的招牌,等他給你設計出一套適合他那個中介所操作的方案后,你不就得用他這個中介嘛。但留學中介是最純粹的黑心掮客,物流的設計研究就要比留學中介要複雜多了,因為這是科學。所以這些物流企業里的consultant才是以後物流企業最重要的資源,這些物流專家往往就決定了一個物流企業業務量的大小。據說,9/1在上海的物流招聘會上,一些物流企業為物流設計師開出了10萬年薪的起價。這種物流設計師就是我所說的物流企業的consultant。
我提到SAP,不是說我以後一定要去SAP。事實上ERP只是把物流和供應鏈作為一個模塊做進了ERP。現在市場上專門做物流軟體的大多是國內的公司,只有惠普一家外企也做物流軟體。所以我說,既然這些軟體涉及到了物流的管理思想和技術,那我們學習物流的人以後應該會有機會到這些軟體企業里做一些與自己的專業有關的事。因為不管這些軟體怎麼設計,他體現的還是管理理念,總得先有管理理念,才有管理軟體吧。比如現在已經有了適合3PL的管理軟體,但沒有適合4PL的軟體,為什麼?就是因為國內的人剛剛把3PL搞清楚,誰還會知道4PL啊?我就不信軟體公司在開發一個企業應用軟體的時候就不需要做調查了?就不需要聽取專家的意見了?難道一個物流軟體就可以憑一幫子學計算機的憑空做出來? 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體現我們的想法,但永遠都不會代替我們思考。任何時候,掌握最新管理理論的人永遠是引導管理軟體的人。
我贊同在本科階段應該念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學科(比如數學、英語、歷史、哲學、一般管理等)。在Warwick,我碰到的許多讀本科的老外都是讀一些我們國內沒人讀的專業,我感到奇怪,他們就說,本科是感受大學的時候,沒必要這麼快把自己限制死了,等到了postgraduate時候再決定自己以後的職業。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碩士的話,你在別人的眼裡就是這個專業的專家。什麼是專家?The people who 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管理學根據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側重早就是各成體系了。比如,「金融管理」會和「物流管理」一樣嗎?學個一般管理學碩士出來的話,別人到底是要用你哪一方面的專長呢?難道你要再去和本科生一起競爭去做IQ,EQ體現你的學術外的能力嗎?這也是英國的公司一般不招postgraduate的原因,因為他們的招聘系統就是針對不限專業的本科生,篩選出各方面能力較強的人,然後在公司里培養。WMG最早的時候只有EBM,MSE這麼兩個專業,但隨著發展先後開設了ITM,eBM,Q&R,SEAL這幾個專業。目的就是為了細分專業到各自的側重點上去。我想沒人願意花了二十幾萬回國后對別人說,我只是萬金油,哪兒都沒專長吧。
最後,我還想請JoeyLover談談你從事的物流工作主要有那些responsibilities好嗎?我很感興趣,像你這樣這麼資深的大牛實在太少了。(鮮花獻上)
JoeyLover:
物流業的未來是土鱉的天下,這句話是我第一個說的,jade1115隻是有同感而已(儘管他的觀點和我的不盡相同)。
你搬了一大堆書本知識出來並不具有任何說服力啊? 你知道現實生活里究竟是什麼狀況嗎?你知道為什麼企業需要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嗎? 是因為企業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如何來提高企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呢?辦法就是把物流這一塊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而第三方物流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會繼續把業務再轉包給更低一級的倉儲和運輸公司。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 Dell China本來在物料總監底下有一個物流部,設一個物流經理。 後來Dell把它的供應鏈管理外包給伯靈頓空運公司了,他自己的物流經理就不需要了,因為伯靈頓的經理可以直接彙報給Dell的物料總監。伯靈頓空運公司把Dell的業務接過來之後,再分開轉包給不同的更本地化的物流公司。 比如把倉儲業務轉包給象嶼保稅區物流倉儲集團,把貨櫃運輸轉包給高崎貨櫃運輸公司。 你如果繼續看下去,你會發現象嶼保稅區物流倉儲公司把倉庫包給了一個姓賴的承包的倉庫勞動服務隊,而高崎貨櫃運輸公司也把貨櫃運輸包給一個姓黃的承包的運輸隊。 這樣一包再包的結果就是從Dell往下,每個承包人的運作成本都降低了,企業大大地獲利了。與此同時你不難發現從事物流管理的人變得很少,主要只集中在最頂上的那一兩個人,下面中層的管理人員都是些管理倉庫工人,卡車司機的。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度發展的結果:中層管理人員不需要懂物流,甚至不需要懂外文,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物流業未來是土鱉的天下。
你總結的「學供應鏈物流以後到底可以做什麼」的1,2,3種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結果就是上面所說的,從目前情況看生產型企業里搞物流的人薪水還可以,零售業就已經比較低了,以後還會更低。因為現在很多國內的公司還把什麼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當作一個時髦的辭彙, 慢慢大家就明白了其實這個活兒沒什麼深奧的。 就像馬士基,FedEx和UPS,你以為他們工資很高嗎? 工資高的只是頂上那一兩個人(百分之九十不是念物流的),還有下面做銷售的(可以拿commission)。
至於你說第4種出路, 我不知道你念的專業教不教你編程,我認識的SAP公司里搞開發的都是計算機系畢業的,沒有一個念物流的。
還有你說的第5種出路, 你究竟知不知道你所謂的諮詢公司里的供應鏈物流專家是什麼人嗎?其實就是這些資訊公司原來的consultant(accounting背景為主)送去SAP或Peoplesoft培訓一下,考個證書。基本上是不會招外面的人的。
我想說的只是物流業的前景並如不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好,並沒有說你念了物流專業就一定找不到工作。 但是要知道在這個領域裡碩士不如本科畢業好找工作。 讀一年物流的書,不如做一年物流的工作。
我對Cranfield了解比較多是因為我1998年時就有申請過它的MSc.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後來沒去,現在又在申請它的MBA,所以對這所學校研究比較透徹,它每年也有寄材料給我看。
Cranfield的中國人多不多你可以問已經在Cranfield的同學,我在滴答網上看到今年有兩位在Cranfield念MSc.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你可以用主題搜索查一下。
climber1978:
首先我要感謝你的指教,這才是拋磚引玉。
我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就提到了和你頗為相似的觀點:物流現在是炒作的概念,我反感這種炒作,所謂百萬年薪之類只會更多地引起人們對物流在物質上的需求,而不是對供應鏈物流這門科學的興趣。物流將來肯定會有長足的發展,但絕不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讀個學位就是辦公樓的高級白領,就會財源滾滾了。如果有這樣的人為了這樣的原因到英國來讀物流,那我也會告訴他們「你選錯了學科!」
我仔細地看了你的留言,我在某些地方十分認同你的觀點,但在某些地方我還是有些異議。在寫上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就知道根據我現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我對供應鏈和物流的理解離現實絕對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的文章里,我不否認這一點。中國發展物流的硬體條件和軟體條件離西方國家差的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在英國,你可以在網上訂買火車票、機票、長途汽車票,在中國行嗎?在英國連寵物都有相關的保護法律,而中國的法律體系在一些關鍵性法律上還沒完善,就別提交通運輸法規了。事實上中國現在執行的貨運法規主要還是由交通部的臨時性政策維持著(各種各樣的暫行規定)。如果要說中國的落後,要說中國的差距,各個方面綜合起來又何止我們這個罈子里能裝得下呢?
不可否認,你在中國具有非常長的物流從業經驗,對於物流在中國的現狀,你比這個罈子里的任何人都要更有發言權。我尊重你的觀點,因為我本身也有一年多的物流相關的工作經驗(一家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我也相信中國物流的現實就是這樣。但就像在我自己的文章里提到的那樣,中國現今的物流現狀是第四方物流(4PL)佔主導。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從ATHENS資料庫里查出來的,這原話出自一個國際諮詢公司在北京的分公司的一位consultant。你提到的這種物流層層轉包的現象正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國一種集中體現。謝謝你提供給了我第一手的資料。
正好在這裡講一些4PL的情況。4PL是William C. Copacino在1996年時提出的一個概念。他本人現在就是accenture(以前的安達信諮詢)的資深供應鏈物流consultant。
【關於他的情況,我們可以在Amazon上查到以下的一段話「Bringing more than 18 years of experience in logistics,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customer service,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a wide variety of industries, William Copacino offers his unique insight and recommendation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我對諮詢公司不太了解,但我想光是把一個accounting背景的人派到一個軟體公司培訓個幾個月拿個證書,他就能做Supply chain的consultant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Copacino幹嘛在供應鏈、物流、生產、採購、客戶服務等function上消耗他寶貴的18年生命呢?照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任何一個在某一個專業上成功的consultant都得有雄厚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讓別人信服他的理論吧。就像我們現在相信你的話一樣,因為你有7年的物流從業經驗。所以如果我在供應鏈物流工作個十幾年,我為什麼就沒有機會去做consultant呢?】
再說回來,William C. Copacino在當年提出4PL以後,acceture就馬上註冊了這個了這個概念。4PL的意思就是,由於許多3PL的公司在業務項目和地域優勢上各有優劣,為了綜合利用各個3PL的優勢項目,一個組織、分析、管理各個3PL的公司從而高效優質地完成整個物流過程的公司就產生了,這就是4PL。製造類企業通常只和一家4PL公司簽約,然後由這家4PL優化組合各個3PL來完成物流任務。美國的通用就採用了4PL的系統,GM和CFN合資成立了Vector SCM這家4PL,由它負責整合各個3PL來完成GM在北美龐大的物流需求。因此,4PL其實是由許多物流專家組成的一個智囊團,他們不實際完成物流任務,但他們要負責研究客戶的各個方面的情況,然後配合對各個3PL的研究,從而設計出一套使用各個3PL優勢項目的、適合這個客戶需求的、節約成本的物流解決方案,並跟蹤監督這一方案的執行。這裡面就要用到運籌學、企業資源管理、運輸技術等等科學(我就不重複那些這兩天快要了我的命的學科了)。
這樣看來,JoeyLover給我們描述的物流層層轉包就非常像4PL了。DELL把它的供應鏈管理包給了伯靈頓空運公司,那伯靈頓空運公司把這些業務分拆,通過合理化配置(如果他們是合理配置的話),然後再把任務分派(我覺得用「分派」比「轉包」更好)給各個3PL公司,比如倉儲方面的象嶼保稅區物流倉儲集團,貨櫃運輸方面的高崎貨櫃運輸公司。至於這些公司再怎麼轉包業務(這兒用「轉包」合適)給一些車隊就是屬於這些公司的內部運作了。總體的框架就是這樣,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說到的,誰能得到最終用戶(製造類企業)的物流contract,誰來設計供應鏈和物流系統,誰才是這個行業的最上層,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推測,在中國可能的這些4PL們可能由於各種環境因素或技術條件還不能做到為最終客戶設計供應系統從而節省成本的階段,所以誰能靠各種非技術能力拿到最終用戶的contract,誰就說了算了。所以才導致了由於分包商過多反而導致了整個物流系統的效率降低,跟蹤監督不利。但是隨著市場的合理化配置,這種層層轉包的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少。還有,導致4PL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市場上的3PL太多,大家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點(畢竟像UPS,FEDEX這樣的巨無霸還是比較少),所以是市場的需求催生了4PL。但隨著3PL通過合併、擴容、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后,4PL會逐漸減少。還是我在上文說到的,當市場80%的物流需求掌握在20%的3PL手中時,4PL就沒有了市場。這個過程根據那個諮詢公司的預測是5年。
這就是我對你提出的這個case的分析。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分析一個實際的物流case。
你還提到了SAP只招學編程學計算機的人。那我想你只要到SAP China的網站上去看看(http://www.sapchina.com/china/company/career.asp),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職位要求的都是相關行業的工作經歷,以及對SAP軟體實際應用的經歷。對於後者來說,我的課程里肯定會涉及到。我看到裡面唯一提到的對編程語言有要求的工作就是developer,他的工作是軟體的開發、測試、和維護等技術性工作。
我贊成實踐的重要性,但理論的學習同樣重要。你有七八年的物流經驗,這是很寶貴的財富,但你能保證你對我現在學的物流和供應鏈知識全部都懂嗎?這些知識是西方國家在其六七十年的物流發展(最早的物流概念可以追溯到1935年)上總結出的經驗,創造出的實踐理論。也許,你會告訴我說這些東西在中國行不通,但你能保證2年後、5年後、10年後、20年後這些東西還是行不通嗎?誰能預測未來?誰能阻擋變化?計算機剛發明的時候,他的發明者預測它的銷量不會超過10台,但現在幾乎人人都有pc。所以一切都是未知的。
我和許多過來學習物流的人都是看好物流在中國的發展所以才到國外來學習物流,通過學習我更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我確實學到了許多東西,由於我的學習,我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這個世界。
我當初寫這個帖子是為了談談自己對物流的看法,讓許多不了解物流的人更多地了解物流,為想來學習物流的人提供一個參考,讓已經選擇物流的人相信自己的選擇。我尊重你的經驗,我也不想和你辯論什麼,你做了這麼多年物流總該對這個行業有些感情吧,要不也不會做這麼長時間。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更積極的態度來討論物流呢? 也許你沒注意到,身在國外對許多人都是一種考驗,一些欠考慮的話真的會傷害許多誠心誠意出來學物流的人,讓他們覺得以後沒有希望。所以,如果你希望和我討論的話,我們就用更加理性、積極的態度來進行好嗎?
如果我在上文中有什麼不禮貌的,用詞不當的話,希望你一定多多諒解!!
誠心誠意的,渴求知識的climber1978
JoeyLover:
我絕對沒有要打消你的積極性的意思,也沒有要打消任何人的積極性的意思。我只是把現實的picture秀給大家看而已, 書本里把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3PL寫的多麼多麼深奧,教授說的前途多麼多麼花好桃好,那都是空的。他如果說前途一片灰暗,誰還念啊?
請相信我,我非常非常地不願意用現實生活的例子來壓你,因為看你確實學得很認真。你說的一些物流學知識都是我不知道的,比如說我不知道有William C. Copacino這麼個人, 也不了解他的學說。 4PL還是前幾天我看到一篇新聞說MSAS把它和中外運在中國的合資子公司Golden Eagle改名為MSAS中國了,然後說他們在一個科學園區里搞什麼4PL. 4PL到底是怎麼個意思還多虧你給我上了這麼一課我才明白的,所以對你的case study我也講不出什麼意見。其實這種什麼4PL只有歐洲公司在搞,在美國聽都沒聽說過。歐洲的物流業是全球最發達的,但那一套主要適合歐洲的環境條件,世界上其他地區學它的不多。所以不知道William C. Copacino,不知道4PL並不影響我做我的物流經理,也絲毫不影響我管好我的供應鏈,事實上我周遭的人包括我的客戶我的老闆沒有一個是知道這些東西的,可我們照樣做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3PL。這就是現實。
至於SAP招什麼樣的人,我可以這樣和你說,SAP上海辦事處里的人我差不多都認識。 這幫人工資高,工作輕鬆,office的location又巨好,我前幾年也想過要進去。 本以為憑我多年的物流工作的經驗,應該沒什麼問題。和他們老總一說,他們老總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跟我說,要不你先來參加我們的培訓吧,我想你工作這些年,應該能夠負擔的起培訓費的吧。我就問他培訓費要多少,他說5萬塊一個module,我當場就絕了這個念頭。 我不知道你聽到的或看到的是什麼, 我是知道SAP里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做technical support,就是你說的developer,全是計算機畢業,編資料庫的;另一種就是SAP consultant,其實它的consultant和四大以及其他consulting firm的consultant是一樣的, 它們互相挖來挖去的。象accenture的supply chain consultant或者是直接從SAP挖, 或者讓它自己的consultant去SAP培訓。 我並沒有說accenture的consultant都是accounting背景的,可是大多是accounting背景,因為象所有的ERP軟體一樣,SAP也是從財務軟體發展出來的。 至於你說的相關工作經驗,就是曾經替企業完整地安轉過SAP軟體的一個或若干個module,這和應用過SAP有著本質的差別。 我用SAP很多年了,可我從沒install過,也沒configure過, 所以不能直接做一個SAP consultant,所以其實SAP consultant和我們搞物流的不是在同一領域。 當然你的專業可能會教你這些,我不知道,祝你好運,能夠成為SAP consultant,據我所知現在全球都很缺SAP的consultant,你畢業后肯定馬上能在英國找到工作。 但對於大多數念supply chain的朋友,成為SAP consultant並不太可能成為他們的出路,所以我還是要告訴他們我個人對物流業發展方向的分析,也就是我所說的,物流業在國內越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低,工資水平也越低,物流業很有可能就成為土鱉的天下了。
最後再講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你做過船運公司或者是貨代,這些都算是物流業的一部分,你應該知道你以前公司什麼人收入高, 毫無疑問是sales收入高,待遇好,做operation的又苦又累,工資還最小。而你們的老闆也一般都是做sales出身的。 咱們不說小公司,說大公司。鐵行渣華算大了吧?全球數一數二的貨運公司。 他們上海公司工資最高的兩個人, 總經理和財務總監都是海員出生,對物流根本是屁都不懂。他們那時在外高橋保稅區開了個物流公司招總經理,我還算和他們公司有點關係,托個朋友去問,他們居然說我們招的物流公司的總經理需要是個財務背景的,另外再要一個銷售經理就夠了。 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什麼物流人才。 由此可見,在物流領域裡管事的,高收入的都不是真正做物流的。
我知道我的話你或者其他一些人不太愛聽,這可以理解。 你打算在物流領域闖出一番天地,我祝你成功。最後補充一句,我覺得未來在國內的物流領域唯一還有點前途的就是汽車製造業裡面的物流部分,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汽車製造業在中國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僅供你考慮。
enemyisenemy:
很好的討論,我也來說說。
首先要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97年畢業於省重點的國際貿易專業,進入一個中型化工企業(主要生產化肥),幫助這個企業建立自己的外貿進出口。這個企業也確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台給我。很多東西是要從無到有的建立的,於是,我就接觸到了外貿物流。
99年開始,我就開始長期駐紮湛江港了。為什麼?因為,國有企業嘛,一些理性和非理性的決策,導致那時候在湛江港,防城港和北海港堆存了多達5萬噸10萬袋的化肥,價值巨大,需要出口,於是,我就被派去作為商務代表主理一切相關事務,或者,以joyelover的話來說,一個土鱉的貨物管理員。
我現在申請了warwick的SEAL,在等待中,就是因為我對物流有了一些了解后,認為物流這個行業,與80年代在中國出現的計算機行業一樣,可以值得終生從事。而且,這個行業還在萌芽和成長中,我,也許可以從中獲得足夠的我想要的東西。
物流只是新名詞啦。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日本人翻譯為物的流動,後來簡稱物流,這只是這個中文字的由來。從人類開始,就有了物流。一切有關貨物位移的過程,都屬於物流範疇,只不過,當年的人挑肩抗,馬幫駝隊,是低層次的和適合當時經濟狀況的物流,現在的物流,是整和了信息,機械化的高層次的物流。而有一點亘古不變,物的位移,所以,我並不反對joyelover說的,物流大部分的過程,是由土鱉來做的,只要效率夠高和划算,我並不在乎裝入集裝箱的貨物,是由民工來裝,還是機械化來干;也不覺得,香港作為第一大的集裝箱處理港,大量使用人力,與全部機械化的鹿特丹,就差了一個檔次。joyelover說的物流層層轉包,也無所謂啦,只要把客戶的要求達到,難道這不是經濟行業的最高要求?我從我的工作經驗中得到的東西,是要求我從全局來把握這個過程。
5萬噸的貨物,一天的堆存費用是5000多人民幣,而大部分是堆了三個月以上的!這個成本是多高!還有貨物在堆存期間的結塊,裝船時就需要的人工處理費用!我計算了,貨物從裝上離開工廠的火車,到最終的出口,就這一段的物流費用,最高的達到了貨物FOB價格的30%!這其中難道不存在巨大的可節約的空間?物流的舞台就在於此了。climber1978鼓吹的物流設計也在於此了。我所看好的物流也在於此了。
中國的改革,其實,改的就是人的思想,所謂洗腦了。人的一切表現都是由自己的思想來決定的,我可以做一個比喻,物流設計就是設計一個思想,下面的人按照這個思想去做就是了,確實不要求任何一個從業人員都有物流的足夠的素質。是一個物流碩士把貨物裝好還是一個民工把貨物裝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貨物被按照設計裝好了。中國在任何一個方面缺的都是高層次的人才,中國從來不缺少低層次的人才,而高層次的,才是我的目標,也是climber1978的目標。我也才選擇了到英國學物流,一個原因,是中國大學幾乎不提供這個專業的培訓,如果有足夠的可供選擇,我想,我也不出國了。成為高層次的人才,有一個高層次的職位,是我的長期目標。一方面,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另外一方面,就是,確實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功。我們還是踏踏實實的做一些事情先,這樣比較可能會成功的說。
P.S. 我同意climber1978的觀點,物流現在很熱,有意於此行業者,請先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行業。判別的方法有一個,去書店買一本物流的書,如果你看的津津有味,那麼可以選擇;如果覺得那些名詞乏味之至,看了之後仍然沒有什麼心得的人,還是不要選擇吧。
thanks for reading and just personal perspective. |
|